4.6 神奇的眼睛——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课时作业(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6 神奇的眼睛——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课时作业(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4 14: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6 神奇的眼睛——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毕业照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拍照时( )
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同学们应站在镜头一倍焦距以内
C.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D.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远离同学们
3.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4.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5.在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④ C.②、④ D.③、①
6.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A.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7.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8.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9.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如图所示是眼球的结构,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眼睛看近处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________,让像落在视网膜上;当看远处时,睫状体________,晶状体变________,让像落在视网膜上。
10.阅读《眼睛和眼镜》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如果有人说“年轻得了近视,老了就不会老花眼了”,你觉得对吗?
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或者是眼轴过度延长,从而导致外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之后,焦点没有能够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造成视网膜上投影模糊不清,引起视力下降。主要表现是看远处的东西模糊不清,看近处的事物相对清晰。
老花眼则是由于年龄因素引起晶状体弹性降低,睫状体的调节功能减退,不能将近距离30 cm内的细小物件和字体聚焦成像于视网膜,导致患者近视力下降,属于一种生理性的衰退现象。主要表现是看远处的事物清晰,而无法看清近处的东西。
一句话来说,“老花”涉及的是眼睛的调节能力,而“近视”指的是眼睛的屈光状态,两者发生机制本就不一样,当然不存在“有近视不老花”、“有老花无近视”这样的说法了。
如果一个人既是近视眼,又是老花眼,就要配戴两副眼镜,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现在有一款眼镜,集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功能于一身,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款眼镜叫渐进多焦点眼镜,镜片不同区域有不同焦点、不同度数,一般分四个区域:远用区域A、近用区域B、渐进区域C、左右变形区D(也可称周边区或模糊区),如图所示。
A区,用于看清远处物体。
B区,用于看清近处物体。
C区,是一个自上而下规律变化的区域,用于看清中间距离的物体。
D区,是度数变化区域,通过该区域看东西会感到模糊,但会随着使用过程中的适应程度而逐渐改善。
有了这款眼镜,无论是在户外眺望远方,还是在家中看书学习,都不会再有更换眼镜的烦恼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近视眼的人眼睛不会花,这种说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2)近视眼镜属于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3)渐进多焦点眼镜A区镜片相当于________(选填“近视”或“老花”)眼镜。
(4)如果把眼镜上方的A区设置成看近区,你认为合适吗?________,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做放大镜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来工作的;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选D。
2.答案:C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A错;利用照相机拍照时,同学们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错,C正确;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想让像变大,应将镜头靠近同学们,D错.
3.答案:A
解析: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所以图乙为远视眼,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所以图甲为近视眼,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故选A。
4.答案:B
解析: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需满足,即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5.答案:D
解析:图③中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①图表示近视眼矫正;②中光线在视网膜后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④图表示远视眼矫正.故选D.
6.答案:B
解析: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7.答案:C
解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答案:A
解析:由图乙可知,该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由图甲可知,镜片Ⅰ是凹透镜,故A正确。
9.答案:晶状体和角膜;倒立;缩小;实;厚;放松;薄
10.答案:(1)不正确
(2)凹
(3)近视
(4)不合适;因为人在看远处时抬头,眼睛向上,看近处时低头,眼睛向下
解析:阅读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能力,通过阅读,我们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得出结论。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物理知识的应用,应注意合理地构建物理模型,灵活地选择物理规律解答问题。
(1)阅读材料可知,一个人可能既是近视眼,又是老花眼,近视眼的人眼睛不会老花,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延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
(3)A区,用于看清远处物体,故渐进多焦点眼镜A区镜片相当于近视眼镜。
(4)把眼镜上方的A区设置成看近区,不合适。因为人在看远处时抬头,眼睛向上,看近处时低头,眼睛向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