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 单元达标测试1(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60分)
1.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近似成圆形,那么它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与运行周期T的平方的比值为k,即,则常数k的大小( )
A.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B.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C.与行星的运行周期T有关 D.与行星的轨道半径R有关
2.地球可以看成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在地球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列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 B.它们的速率一定相等
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一定相等 D.它们离地心的距离一定不相等
3.某人造地球卫星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 )
A.线速度大小 B.线速度大小
C.角速度大小 D.角速度大小
4.2021年3月15日,嫦娥五号轨道器进入口地拉格朗日点轨道开展后续任务。如图所示日地拉格朗日点位于太阳与地球的连线之间,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当飞行器位于该点时,它将与地球一起绕太阳同步转动,且飞行器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则该飞行器的( )
A.所受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引力大小相等
B.角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角速度
C.线速度小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D.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
5.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1和F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的速率大,则太阳是位于( )
A.F2 B.A C.F1 D.B
6.若已知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k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p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星球的自转,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k ( )
A. B. C. D.
7.国际研究小组借助于智利的巨大望远镜,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星体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星体表面的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被吸食星体的质量远大于吸食星体的质量。假设在演变的过程中两者球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演变的过程中( )
A.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不变 B.体积较小星体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变大
C.体积较大星体圆周运动轨迹半径变小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8.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
A.卫星在轨道II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小等于它在轨道I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B.卫星在同步轨道II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C.在轨道I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等于在Q点的速度
D.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I进入轨道II
9.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则( )
A.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B.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线速度越大,周期越小
D.加速度越大,周期越大
10.“嫦娥五号”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动我国科学技术重大进步。“嫦娥五号”着陆月球轨道模拟图如图所示,先在地月转移轨道A点制动进入环月圆形轨道Ⅰ,然后在环月圆形轨道上的A点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再由近月点B实施近月制动,最后成功登陆月球。关于“嫦娥五号”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轨道Ⅰ运行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Ⅱ运行的周期
B.沿轨道Ⅰ运动至A时,需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C.在轨道Ⅱ上由A点运行到B点的过程,速度逐渐增大
D.在从B点着陆月球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11.“神舟”七号飞船正载着我国三名航天员在太空遨游,飞船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轨迹近似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做匀速运动
B.飞船做变速运动
C.由于完全失重,飞船内的航天员不受力的作用
D.飞船的加速度不为零
12.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部署最后一步完成。“收官之星”是一颗同步卫星,该卫星( )
A.可以定点在泉州的正上空
B.周期是确定的
C.加速度一定小于9.8m/s2
D.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二、解答题(共40分)
13.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某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运动周期是T。将地球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以上所给物理量,试求:
(1)该人造卫星运动的角速度大小;
(2)地球的质量;
(3)近地卫星运行周期(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可以认为就等于地球半径R)。
14.某航天员在一个半径为R的星球表面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根细线穿过光滑的细直管,细线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砝码,另一端连在一固定的测力计上,手握直管抡动砝码,使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停止抡动细直管并保持细直管竖直。砝码继续在一水平面绕圆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细直管下端和砝码之间的细线长度为L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求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2)求砝码在水平面内绕圆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大小;
(3)若某卫星在距该星球表面h高处做匀速圆周运动,求该卫星的线速度。
15.2020年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宣告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飞行任务成功。假设火箭从地面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火箭中固定一水平放置的压力传感器,一物体一直放在传感器上,当火箭上升到距地面某一高度H(未知)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恰好为火箭静止在地面时传感器示数的一半。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忽略地球的自转,求:
(1)地球的质量M;
(2)火箭距地面的高度H。
16.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
(1)求卫星B的运行周期;
(2)如果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A、B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
可得
则常数k的大小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故选B。
2.B
【详解】
A.它们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CD.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根据
可知同步卫星的运转半径相同,离地心的距离一定相等,根据
可知它们速度的大小一定相等,根据
可知它们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同,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根据
可得线速度大小
角速度大小
故选B。
4.C
【详解】
A.飞行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合力指向太阳中心提供向心力,所以不可能为零,故A错误;
BC.由于飞行器与地球绕太阳转动时始终相对静止,意味着两者转动角速度相同。由
可知,由于飞行器运动半径小于地球的公转半径,则其线速度小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故B错误,C正确;
D.由
可知,飞行器运动半径小于地球的公转半径,所以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更大,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太阳在行星轨道的焦点上,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行星在近日点的速度较大,故F1是太阳的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D
【详解】
设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在地球表面有一质量为的物体,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
由题意知火星的质量为,火星的半径为,将此物体放于火星表面,火星对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即
联立解得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D
【详解】
设体积较小的星体质量为,轨道半径为,体积较大的星体质量为,轨道半径为,双星间距为L,转移的质量为
A.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根据式子可知,随着的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D.对质量为的星体有
对质量为的星体有
联立解得
由上式可得,角速度不变,故D正确;
BC.由于
整理得
因为均不变,增大,则增大,即体积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变大,故C错误,由
分析得体积较大的星体线速度增大,同理 体积较小的星体线速度减小B错误。
故选D。
8.AD
【详解】
A.轨道II上的Q点与轨道I上的Q点到地心距离r相同,由
可知,卫星在轨道II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小等于它在轨道I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正确;
B.由引力作为向心力可得
整理得
7.9km/s为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卫星在同步轨道II上运行轨道半径较大,环绕速度较小,故小于7.9km/s,B错误;
C.在轨道I上,卫星从P点到Q点过程,引力做负功,速度减小,故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C错误;
D.卫星由轨道I进入轨道II做离心运动,故应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D正确。
故选AD。
9.AB
【详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
则可知,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故选AB。
10.AC
【详解】
A.轨道Ⅱ的半长轴小于轨道Ⅰ的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嫦娥五号”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小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故A正确;
B.在轨道Ⅰ上从A点开始变轨进入轨道Ⅱ,“嫦娥五号”在A点应该制动减速,故B错误;
C.在轨道Ⅱ上由A点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速度逐渐增大,故C正确;
D.“嫦娥五号”在从B点着陆月球过程中减速,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
故选AC。
11.BD
【详解】
AB.飞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D.飞船做匀速圆周运动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加速度不为零,航天员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2.BC
【详解】
A.同步卫星定点在赤道的正上空,不可能点在泉州的正上空,A错误;
B.同步卫星运动周期为24h,B正确;
C.根据
可知卫星越高,加速度越小,在地面周围的加速度为9.8m/s2,因此在同步卫星处的加速度一定小于9.8m/s2,C正确;
D.根据
可得
轨道半径越大,运动速度越小,而贴近地面处运动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因此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D错误。
故选BC。
13.(1);(2);(3)
【详解】
(1)人造卫星运动的角速度大小
(2)对于人造卫星,有
解得
(3)由
解得
14.(1);(2);(3)
【详解】
(1)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的方向沿水平方向,所以
则
(2)由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得
解得
(3)在星球表面的物体有
又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联立解得
15.(1);(2)
【详解】
(1)火箭静止在地面上时,设此时传感器示数为F,则有
解得
(2)当火箭上升到距地面某一高度H时,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设此处的重力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16.(1);(2)
【详解】
(1)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质量为m0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联立解得
(2)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为ω0,设至少经过时间t,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即B比A多转一圈,满足
(ωB-ω0)t=2π
由(1)的结论可得
联立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