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4 10:2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辛亥革命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A. 洪秀全 B. 孙中山 C. 李大钊 D. 康有为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春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广西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武昌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孙中山说:“惨淡经营,已过半载,筹备甚周,声势颇众,本可一击而生绝大之影响。乃因运械不慎,致海关搜获手枪六百余杆,事机乃泄,而吾党健将陆皓东殉焉。此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陆皓东是在准备广州起义时被捕牺牲的
B. 此次起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C. 此次起义失败后,收殓到的烈士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D. 此次起义是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进行的
孙中山在一篇序言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此役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绍兴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1907年夏发动安庆起义的光复会会员是()
A. 黄兴 B. 徐锡麟 C. 陆皓东 D. 宋教仁
阅读下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人物 事迹
徐锡麟 1907年夏,发动安庆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遇难,年仅34岁
秋瑾 1907年,为策应安庆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年仅32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A. 安庆起义是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
B. 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C. 革命者具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D. 武装起义对历史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下图中的英雄人物参与的革命活动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绍兴起义
C. 广西镇南关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5日,法国某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二次革命 D. 护国运动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段历史记述( )
A.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 描述了辛亥革命发展的迅猛 D. 揭示了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提出的“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一观点随后有哪一历史事件实现(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根除了社会陋习
C. 废除封建制度 D. 推动了思想解放
一场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1894—1911年是一场革命的能量聚集期。这股能量释放的结果是 ( )
A. 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B.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 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D. 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地点 革命活动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①
1911年4月 广州黄花岗 ②
1912年元旦 江苏南京 ③
( 1)上表是某同学做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手抄报中的表格,请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材料二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 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2)依据材料二说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某校八年级(3)班的同学以“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了总结学习。
材料一“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做医生。他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孙中山对待病人,真诚亲切,有求必应。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计借行医来积极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互相议论时政,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是什么 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放弃从医生涯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请你列举孙中山从事革命后的重要活动。
【知识辩论】
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同学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既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 为什么
20世纪初,腐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革命志士的奋斗】
(1)图中三位人物分别领导了哪次著名起义?
(2)图中人物领导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有何共同历史意义?
【清王朝的覆亡】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深切愿望。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后人赞誉“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正确。
A.洪秀全农民阶级领袖,排除A。
C.李大钊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排除C。
D.康有为主张改革,排除D。
故选B。
2.【答案】B
【解析】B.根据题干“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故B正确。
ACD.与题干中对联反映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CD。
故选B。
3.【答案】A
【解析】A.陆皓东是孙中山的早期革命同伴。1895年,他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的根据地。广州起义时,他为掩护革命党人、保护党员名册而不幸被捕,1895年11月英勇就义,成为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故A正确。
B.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1906年正式提出的,故排除B。
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在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领导者是黄兴,故排除C。
D.1905年,同盟会才成立,故排除D。
故选A。
4.【答案】C
【解析】C.结合所学和题干信息,这场战役距离武昌起义约半年时间,武昌起义发生在1919年10月10日,从时间上判断,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4月,符合时间条件,故C正确。
A.萍浏醴起义发生在1906年,故排除A。
B.安庆绍兴起义发生在1907年,故排除B。
D.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故排除D。
故选C。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略
7.【答案】B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B.由关键词“1911”“武昌”可知是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随着辛亥革命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新思想的影响,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习俗等得到很大的改变,为了表示与旧制度彻底决裂的决心,人民纷纷剪去象征清王朝统治的辫子,剪辫之风盛行。故B正确。
ACD.戊戌变法是1898年;二次革命是1913年;护国运动是1915~1916年,故排除ACD。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D.“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表明满清的灭亡,根源在其自身。晚清的制度已经腐朽,不能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故D正确。
A.说法明显错误。
BC.均与本题主旨无关。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1898年戊戌变法,故排除A。
B.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故排除B。
C.据“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随后由辛亥革命实现。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故C正确。
D.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故排除D。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排除A。
B,“根除”说法绝对,故排除B。
C,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君主专治制度,而不是废除封建制度,故排除C。
D,依据“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问用于思考和走路。”可知,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知,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信息“1894—1911年是一场革命的能量聚集期”,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民主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最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A评价的是太平天国运动;B是洋务运动的影响;C与中国近代史史实相背。故选D。
13.【答案】(1)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③:成立中华民国,任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4.【答案】【小题1】 辛亥革命;因为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小题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活动:创建兴中会,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等。
【小题3】 观点①正确。理由: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观点②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观点③正确。理由:说辛亥革命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说它失败,是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5.【答案】(1)图一,萍浏醴起义;图二,安庆起义;图三,黄花岗起义.
(2)均失败.表现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