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4 10:2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单选题
下列实验或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A.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B.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随着压强的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越多
D. 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
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水,则关于水体现的主要作用错误的是
A. 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 中水的作用:用于冷却降温
C.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
D. 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 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 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和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能供动物呼吸
C. 都不溶于水 D. 密度都比空气大
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A. 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右高左低
B. 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
C. 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左右水位不变
D. 气球比原来更瘪了,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每年的 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B.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b进入
C. 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a进入
D. 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临时存放
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 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 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 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关于二氧化碳和干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
A. B. C. D.
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 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淡蓝色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
D. 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的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不能供给呼吸
同体积的质量比空气大
同体积的质量比空气小
A.
B.
C.
D.
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B.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 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D. 分别加入蒸馏水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药品之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制取时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处紫色的石蕊试液 ______ 填现象,下同,B处的澄清的石灰水 ______ 。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烧杯中 ______ 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
三、实验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B图中仪器Ⅰ的名称: 。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B发生装置,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 填导管接口的字母序号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来干燥氧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六个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向漏斗中注入酸液向仪器Ⅰ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验满收集气体。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与密度无关;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作用,与密度无关;
C、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系,与密度无关;
D、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选:D。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随着压强的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越多,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系;
D、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会根据反应现象,得出反应的本质,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答案】B
【解析】解:A、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中水的作用: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中水的作用: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C、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
D、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来产生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压强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力产生压强差。
【解答】
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瞬时增加,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选:C。
4.【答案】C
【解析】解: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故说法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中的主要消耗途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虽然不能供给呼吸,但是无毒,故错误;
D.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故说法正确。
故选:C。
A.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D.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由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减小,故气球会稍微的鼓起,U形管中的液面会左高右低,故A错误;
B、由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减小,故气球会稍微的鼓起,U形管中的液面会左高右低,故B正确;
C、由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减小,故气球会稍微的鼓起,U形管中的液面会左高右低,故C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减小,故气球会稍微的鼓起,不会变瘪,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被消耗,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会出现左高右低得现象。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D
【解析】解:A、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正确;
B、加油站附近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C、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正确;
D、为了防止触电,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扑灭,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高楼着火的急救方法分析;
B、根据加油站附近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进行解答;
C、久未开启的菜窑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
D、家用电器着火灭火时要注意防止触电。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解答】
A、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均可使用装置,正确;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气体从导管a进入,错误;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临时存放,因为它们的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B。
9.【答案】B
【解析】解: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根据推压的速率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故A叙述正确;
B、由于稀硫酸与碳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性的,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不可为稀硫酸,故B叙述不正确;
C、利用该装置实验时,由d处的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先变成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故C叙述正确;
D、该装置的左半部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也可以利用该装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D叙述正确。
故选:B。
A、根据注射器的特点分析;
B、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
C、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D、根据制取装置的特点分析判断。
利用该装置较为全面地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等知识,加强实验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10.【答案】C
【解析】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干冰的物理性质不同,故说法正确。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故说法错误。
故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的热,因而用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解答】
A、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木条火星熄灭的是空气和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气体依旧燃烧,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氧气和空气,故选项错误;
D、空气、氧气两种气体均不易溶于水,且均不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无明显变化,用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解:A、将导管伸进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将弹簧夹夹住,通过长颈漏斗加水形成的液柱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左边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装置是否密封性良好,当用注射器向集气瓶内打气时,集气瓶内都有气泡产生,故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C错误;
D、将注射器活塞向内推,导管内液柱上升,则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是检查一套装置经过装配或连接完毕后,是不是一个密闭的、不漏气的好装置。其检查原理是通过气体的发生装置与辅助容器中的液体一般是水构成一个密闭装置,依据改变密闭装置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冒气泡、形成水柱、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其气密性的好坏。由于气体的发生装置的出口个数不同,因此检查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答案】 试管
【解析】解: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固液 常温”型装置,应选择的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选用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
若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应补充盛放药品的能用来加热的仪器--试管,反应还需要集气瓶、单孔橡皮塞和导管、酒精度、铁架台等,二氧化锰做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试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
利用所给的仪器和药品来制取气体时,首先考虑制取某种气体用到什么药品,所给药品中是否有,如果有了再考虑用到什么仪器,所给的仪器中是否都有,按照这样的思路考虑.
16.【答案】变红色 变浑浊 下层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变红色;变浑浊;;
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7.【答案】锥形瓶

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解析】图中仪器 Ⅰ的名称是锥形瓶。
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需选择固固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故选 A。
分液漏斗能通过活塞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故能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要制取干燥的氧气,需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万能瓶,且气体应“长进短出”,故连接顺序为。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装配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