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4.1我们周围的空气同步练习(word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4.1我们周围的空气同步练习(word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4 10: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单选题
组成空气的两种主要气体是
A. 氧气和氮气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D. 氮气和稀有气体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约占空气质量的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
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关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 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C. 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
D. 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
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的氮气体积分数、以上的氧气、还有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属于纯净物
B. 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 利用足量的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该实验可说明难溶于水
C.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 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C. 氦气可用来填充飞艇 D. 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归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错误的是
A. 物质分类
B. 空气中各成分含量关系
C.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关系
D. 化学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
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有广泛用途,可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 化工厂里的废气及汽车尾气排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火箭燃料
D. 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约为,可供植物光合作用
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B. 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 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D. 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中的铜粉可以换成碳粉
B. 停止加热后,趁装置未冷却马上读数
C. 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D. 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液态空气 C. 过氧化氢 D. 高锰酸钾
中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物质不属于污染物的是
A. 臭氧 B. 二氧化硫 C. D. 二氧化碳
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空气是由多种单质气体构成的混合物
B. 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空气中的氮气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
D. 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二、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红磷燃烧的现象:______,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______。
走进超市,在食品区你会发现一些包装袋内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好像小“枕头”。如图是一包薯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食盐等,属于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食品袋里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回答两点即可:____________。
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
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应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红磷 ______;______后再打开止水夹。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稀有气体等,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名称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______;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______;
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 ______;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由此可见,空气中体积分数较大或含量较多的两种气体是氮气和氧气。
故选:A。
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组成的测定,特别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答案】A
【解析】解: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不是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红磷过量时,能够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该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要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3.【答案】C
【解析】解: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能保护水土、防止空气污染等,故A不符合题意;
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B不符合题意;
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产生了大量的烟尘,污染了空气,故C符合合题意;
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能保护水土、防止空气污染来分析;
B.根据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意义分析;
C.根据节约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们身边的资源、能源、环境和化学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常见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4.【答案】D
【解析】解:A、氧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故选项正确;
C、红磷燃烧会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利用足量的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D、“人造空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空气中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和人造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B
【解析】解: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
B.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能够存在,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
D.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进入水偏少,故错误。
故选: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在选择消耗氧气的药品时,应考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还应注意装置不漏气,药品的量要足,读数时温度要回到原来的温度等等。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测定原理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变小、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
【解答】
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能作火箭发射的燃料,故A错误;
B.液氮汽化吸热,可以作制冷剂,故B正确;
C.氦气的密度比较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填充飞艇,故C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故D正确。
7.【答案】D
【解析】解: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两者是并列关系,故A正确;
按照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与杂质,故B正确;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因此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故C正确;
氧化反应是由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两者是包含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来分析;
根据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此题难度较小,掌握物质分类、反应类型以及空气的组成等即可顺利解答。
8.【答案】A
【解析】解: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因此稀有气体有广泛用途,可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A正确;
B、化工厂的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含有有害物质,化工厂里的废气及汽车尾气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
C、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故C错误;
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可供植物光合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来分析;
C、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及其作用来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答案】B
【解析】解:氧气能够供给呼吸,人体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在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其中含有氧气不能满足人体呼吸作用的需要,所以会发生“高原反应”,感觉身体不适。
故选:B。
根据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氧气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原料,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解:A、干冰易升华,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制冷剂,故正确;
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用于食品防腐,故正确;
C、氧气被用作火箭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错误;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霓虹灯,故正确。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掌握物质性质,并能依据其性质分析其用途,难度不大.
11.【答案】D
【解析】解: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用碳粉代替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说法错误;
B.停止加热后,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选项说法错误;
C.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选项说法错误;
D.足量的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12.【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不含氧气,故选项错误。
B、液态空气是液态的空气,含有氧气,故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属于纯净物,不含氧气,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不含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含有氧气,可以是氧气的其它状态或含有氧气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含有氧气的物质可以是氧气的其它状态或含有氧气的混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是固体小颗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C
【解析】解:A、空气是由多种单质气体和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A错误;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多种混合物,会造成空气污染,B错误;
C、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C正确;
D、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氧气约占,因此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D错误;
故选:C。
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
B、根据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掌握空气成分和各成分的用途及空气污染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燃烧,放热,产生白烟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红磷不足
【解析】解:红磷燃烧的现象:燃烧,放热,产生白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
故填:燃烧,放热,产生白烟;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故填: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红磷不足。
故填:红磷不足。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6.【答案】混合物 防止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合理即可 无毒 廉价、易得 水蒸气
【解析】解: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食盐等,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故充气包装除了能保鲜外,还能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食品袋里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合理即可。
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故充气包装除了能保鲜外,还能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所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无毒、不与食物反应,其次从经济角度尽量选廉价易获得的气体合理即可。
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是因为吸收了空气的水蒸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故答案为:
混合物;
防止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合理即可;
无毒;廉价、易得;
水蒸气。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根据食品袋里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是因为吸收了空气的水蒸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将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生活应用相联系,体现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良好 过量或足量 冷却至室温
【解析】解: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实验前夹紧止水夹,为了消耗掉其中的氧气,红磷应该过量或足量,同时应该等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故答案为:良好;过量或足量;冷却至室温。
根据实验原理及反应的注意事项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熟记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18.【答案】二氧化硫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解析】解: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稀有气体等五种气体中,可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为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二氧化硫;
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稀有气体等五种气体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
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稀有气体等五种气体中,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稀有气体;
故答案为:稀有气体;
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稀有气体等五种气体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比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稀有气体等五种气体的用途,根据用途判断物质。
熟记常见气体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