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4 12: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CO C.H2 D.Fe
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炒菜时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 O2和O3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3.氟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氟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氟原子核内有9个中子
C.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 D.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4.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C.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5.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时候,课本上引用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图。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右盘中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
A.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B.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C.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D.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6.从下图的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①表示阳离子,②表示原子
7.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A.炒菜时闻到菜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B.蔗糖水是混合物—一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夏天钢轨间间隔变小——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D.氧化汞受热产生求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原子不变
8.下图是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钠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0.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气 B.金刚石 C.水银 D.氯化钠
11.某微粒结构示意图见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数值为8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该微粒属于金属元素 D.该微粒的符号可以表示为R1+
12.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二氧化硫 C.铜 D.水
1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二氧化碳 B.氧气、金刚石 C.铜、食盐 D.氢气、氢氧化钠
1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说明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端午节时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657×10-26kg,说明微观粒子的质量很小
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5.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如果两种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B.如果两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一定相同
D.如果两种微粒含有的电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二、填空题
16.从微观角度回答:过氧化氢是由______构成的,氮气是由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请用文字表示)
17.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一中,直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用语,下同);
(2)直接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图二如果是表示此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其中数字X应是__。
18.“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1)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 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环状纯碳分子的结构图如下:
①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②氮元素与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③写出由 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纯碳分子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 CO2和 CH4合成醋酸,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②参加反应的 和 的个数比为______
19.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图甲是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图乙是另外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②写出图乙中C表示的微粒符号______,镓原子与图乙中______(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离子。
③写出氮化镓的化学式______。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④该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
⑤已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化学式为CH3OH,则表示是______(选填“碳原子”、“氧原子”或“氢原子”)。
⑥该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
⑦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0.架起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
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家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1)原子理论的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第一次提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为现代原子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你举出实例支持他的观点______。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将元素说和原子说融合为一个整体,提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请以氢气燃烧为例,阐明上述观点______。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也越来越真实,卢瑟福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卢瑟福实验中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时,观察到了一小部分a粒子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至少答两条)______。
(2)原子的结构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图1是镓原子(镓:Ga)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与铝元素位于同一族,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镓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镓元素和氮元素可形成化合物氮化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镓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金属活动性______(选填“强”或“弱”)。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预测,下列物质中能与镓发生化学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B.硫酸铜C.硝酸钾D.氯化银
③请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推断题
21.有核电荷数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B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它们形成离子的电子排布分别与氖、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第三层的电子比第二层上的电子少二个;D元素的原子核比A元素原子核少一个质子。试推断这四种元素的名称:A、B分别为_____;C、D分别为___。
22.已知A、B、C、D四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B的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A_____、B_____;
(2)写出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从A的原子结构分析,A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_____。
(4)B、D两种元素按质量比3:16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23.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 如图甲。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实验一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实验二] 如图乙、图丙。图乙、图丙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丁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乙和图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 ℃的热水中。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塑料瓶和纸花的大小、形状,浓氨水的滴数等实验条件需要保持相同,是因为对比实验中需要用到___法。
(3)实验二除可得出实验一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而1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求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2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其原子核内质子比中子少4个,
(1)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取整数)
(2)铁原子的核外有多少个电子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B 6.A 7.C 8.C 9.A 10.A 11.D 12.C 13.A 14.D 15.A
16.过氧化氢分子 氮分子 钠离子、氯离子
17.H2 NaCl 8
18.6 5 质子数不同 分子 1:1
19.69.72 B 失去 原子 碳原子 2:1
20.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或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或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只要答出具体物质,由具体的微观粒子构成即可) 构成氢分子的氢原子和构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在点燃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水分子 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答出其中2点即可) 四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GaN 强 AB
21.氟、钙 硫、氧
22.氢或H 碳或C H2O,H2O2 +1 CS2
23.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纸花自下而上依次变红,且图丙中的纸花比图乙中的纸花更快变红 控制变量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4.55.92
25.(1)5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