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怀疑与学问
课型 教读课 主备人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通过划分层次、归纳要点的方法,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领会本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2.
【课前导学】
1.根据拼音写汉字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程颐 虚wàng 步骤 停滞 pì 如 lǎn duò
视chá 腐草为yíng duàn liàn mò 守chén 规
biàn 别 biàn 论 明biàn 是非 折( )扣 折( )腾 折( )本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 :没有事实根据的。
②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③ :为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④ :停下,受到阻碍。
⑤ :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⑥ :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课堂导学】
活动一:抓文题,读懂文章的内容
出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文中勾画)
活动二:在题目的变更、比较中明确论点
速读课文,思考:如果给本文换个题目,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个短语或短句?
活动三:关键句改写、调换中理清论证思路
1.将“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改写成两个语意完整的句子,并将这两个句子放在不同段落的开头,你会放在哪里?
2.填写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的表格,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活动四:读美段,领悟论述特点
精读第6自然段,请简述本段论述的特点。
活动五、读名言,明作用
积累背诵文中引用的名言,说一说这些名言的作用。
学者先要会疑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课后巩固】
1.微写作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那么对于我们学过的课文,你有没有对哪篇文章产生过怀疑呢?请将你由“怀疑”“思索”到“辨别”的过程写下来,题目自拟。
2.素材积累:
关于“怀疑与学问”的名言警句(课内+课外)
(1)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4)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6)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7)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8)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9)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关于“怀疑与学问”的事例(课内+课外)
(1)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2)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3)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4)地心说被大众广泛接受,并被当时的教廷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的一部分。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哥白尼开始怀疑欧多克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所以提出了日心说,出版了《天体运行》一书。
(5)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进行了比萨斜塔的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6)祖冲之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学和天文学的浓厚兴趣,他“专攻数术,搜炼古今”,但决不“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籍文献、前人成说之中。他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敢于推翻前人的错误理论,能批判地接受前人的科学遗产。在青年时,他就对张衡、郑玄等人的学术成就进行了仔细研究,校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后来他又发现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为当时宋王朝编写的“历法”存在许多错误,于是着手重编了新的历法——《大明历》。(共18张PPT)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步骤zhòu
停滞zhì 譬pì如
懒惰 视察 腐草为萤 锻炼 墨守陈规
辨别 辩论 明( )是非
折(zhé)扣 折(zhē)腾 折(shé)本生意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墨守:为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停下,受到阻碍。
不攻自破 :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辨伪去妄 biàn wěi qù wàng:
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活动一:抓文题,读懂文章的内容
出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文中勾画)
活动二:在题目的变更、比较中明确论点
速读课文,思考:如果给本文换个题目,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个短语或短句?
活动三:关键句改写、调换中理清论证思路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将这两个句子放在不同段落的开头,你会放在哪里?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分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步骤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全文思路梳理
首先,引用名言,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然后,从“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和“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课中小结
快速理清思路、找准论点分论点的方法:
1.关注开头名言,可能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关注过渡句,有可能是分论点。
3.由论据推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活动四:读美段,领悟论述特点
精读第6自然段,请简述本段论述的特点。
(2018年包头)20. (2分)本文首段的论述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2019年包头)11.(2)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
论述特点:
①读懂大意: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②语言特点、说理特点、表达特色等。
第⑥段共有13句,请标示出来,划为四层,理清本段的思路。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
第①句——提出分论点。
第②③④⑤句——反面说理: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正面说理:只有常常怀疑,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第⑥⑦⑧⑨⑩句——列举事例和引用名言
最后⑾⑿⒀句——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学术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
本段立论有深意,结构完整严密,分析事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和说服力。首先,段首提出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接着,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又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然后举了戴震质疑《大学》的事例和引用笛卡儿的名言来论证分论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最后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学术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活动四、读名言,明作用
积累背诵文中引用的名言,说一说这些名言的作用。
学者先要会疑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2020年包头)22. 第④段引用英国诗人的话有何作用?
学者先要会疑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学则须疑”,同时又作为论据,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作为论据,来证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这一观点。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作为论据,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阅读迁移: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那么对于我们学过的课文,你有没有对哪篇文章产生过怀疑呢?请将你由“怀疑”“思索”到“辨别”的过程写下来,题目自拟。
学习《木兰诗》时,我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两句,颇有怀疑。一个女孩子和一群男人朝夕相处十二年,怎么会发现不了呢 男女有别,她的身材、生活习惯等应该很容易被发现呀!
于是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对当时的情况做了一些了解与分析,个人觉得大概有这样一些原因∶
第一,花木兰是北魏人,属于游牧民族,从小骑马射箭长大,所以体格应该很健壮。再加上古代战争往往条件十分艰苦,缺衣少食,高强度行军作战,这些都可能对花木兰的外形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至于被人一眼看穿。
第二,从文中可以看出,花木兰是骑兵。在南北朝时期,骑兵是靠马而卧,这样有突发状况可以立即参战。他们整天都和自己的马匹待在一起,并不像步兵聚在一起休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被发现的概率。
第三,诗中提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样的荣宠显然不是普通士兵能够得到的,说明花木兰在从军的过程中做了军官。军官自然就与士兵不同了,她会有自己的营帐,别人当然就更难发现她是女子这个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