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 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5 13:5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5 七律·长征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长征的故事呢?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 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 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 征,北上抗日。
长征的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 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 水→渡过金沙江→巧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 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 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 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七律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句,每句 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 全诗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 常规要用对仗。
拓展延伸
首联
律诗包括四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 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 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主要 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 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作者简介
wēi yí
逶迤

云崖

磅礴
mín
岷山
xián lǜ
等闲 七律
dù suǒ
横渡 铁索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本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难困苦 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词语解释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 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 的样子。
词语解释
磅礴:气势雄伟, 山很险峻。
词语解释
合作探究
默读《七律·长征》,想一想,这首诗 每联的意思。思考完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
朗读全诗,想一想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1、2句,总的指出红军不 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第二部分是第3到7 句,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难”的具体事例,承接上一部 分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8句,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 后的心情。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 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互动课堂
互动课堂
诗中哪一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对待长 征的态度?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合作探究
再读诗文,请用“ ”画出描写长 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画出描 写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词语或句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合作探究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合作探究
夸张
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对比
五岭山脉绵延千 里,高大绵亘,在红 军看来,也不过是腾 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险峻的乌蒙山在 红军战士的脚下,就 像是滚动的小泥丸一 样。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合作探究
金 沙 水 拍
大 渡 桥 横
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 崖峭壁,直插云霄。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 江,为什么红军却感觉暖?
合作探究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合作探究
展开想象,假如你就置身于这茫茫 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 遇到哪些困难?
合作探究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我们 的红军战士们却抑制不住内心的 喜悦、笑逐颜开,他们在“喜” 什么?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合作探究
红军在长征的
途中共翻越了18座 高山,24条大河, 进行了无数激烈的 战斗……为什么毛 泽东却只写了这几 个画面?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拓展延伸
创作背景
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城北。1929 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 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1月14 日,毛主席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 将敌人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 赣南数战不利,直至2月11日,得以 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两个团,才 打破危局。这首词就是毛主席重经 大柏地时所作。
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艰 难历程。
对比阅读《七律·长征》,感受毛主 席乐观豪迈的胸襟及革命情怀。
比较阅读
书写生字,背诵并默写全诗。
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充满壮志 与豪情,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毛泽东的诗词,
仔细品味。
课后作业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