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静海实验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主备:杨成霞 审核:吴庆荣
课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型:综合性学习 授课时间:2010—2011(一)第2周
【导学目标】
1、了解历史风流人物的事迹。
2、积累古代诗词。
3、体会历史人物的不屈精神。
【导学重点】
1、积累古代诗词。
2、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学法提示】
学生课外搜集有关历史名人事迹,历史名人故事,然后通过故事会、朗诵会的形式,在班内展示,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流芳百世……
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诵。
准备活动:
1. 列出十位你最敬佩的历史名人,选出三位,为他们写上一二百字的简介。(用于第一环节)
2. 选出一两位你喜爱敬佩的历史人物,讲讲他们的故事,说说他们的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用于第二环节)
3. 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诗文,抄写下来,在班上进行朗读用于第三环节)
活动形式:
展览会 故事会 朗诵会
活动的环节:1. 风流人物谁与争锋
2. 丰功伟绩到处传扬
3.豪情满怀吟诵华章
二、问题解决
第一环节:风流人物谁与争锋
展览会:如果你是这一环节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开场白。(要求:主题突出,语言概括性强,用词恰当,有一定文采)
示例:历史长河,群星璀璨。把你最喜爱的一颗“星”推荐给你的学友,你的出色表现一定会让这颗“星”闪烁起来!记住哦,除了在姓名、时代、地址(国籍)、评价、主要贡献上作简要介绍,还要在某个(些)方面有所突破!
第二环节:丰功伟绩到处传扬
故事会:如果你是演讲组的评委,请你为这次演讲做一下总结。(注意:讲演成绩的评定,一般按五项分别评定。这五项是:主题,结构,技巧(包括语言、表情、音量、语调、语气、应变能力),时间,仪表(整洁、大方、恰当)。
第三环节:豪情满怀吟诵华章
朗诵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写出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的过渡语。
三、活动总结
主持人对本次活动做总结:
四、联想变通
每个人的家乡,可能都会有不少当地名人的传说。虽然绝大多数的家乡名人,不能见于史册,甚至走出家乡就无人知道,但家乡的人却在茶余饭后、笑谈之间,为他立传。请你对家乡名人做一番调查研究吧,你会从家乡父老对名人的评说中懂得很多东西。
友情提示:
1.开展具体的采访和调查(历史上的名人,主要是访问熟悉情况的人、查阅资料、搜集有用证物、拍摄历史遗物;如果是活着的名人,也可以访问本人)。
2.根据需要,整理、分析搜集到的各种名人信息,确定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撰写研究报告。
3.班级或小组可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举行“家乡名人研究报告会”(报告者在报告名人的事迹时,也可详细讲述自己的调查经过,包括用了哪些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等)。最后可评出优秀报告。用专栏或橱窗展示优秀研究报告,并让全班甚至全校师生批评指正。
静海实验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主备:吴庆荣 审核:吴庆荣
课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型:综合性学习 授课时间:2010—2011(一)第2周
1、 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
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遂废书而叹。老先生所叹者,是以为利乃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孟子》,也不禁废书而叹。我所叹者,是前贤亚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气和沛然淋漓的阳刚之气。人说:大哉孔子!我则想说:英哉孟子!天地间一伟丈夫,真男人也。
读《论语》与读《孟子》,感受迥然有别。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在人们眼里是一个“至圣先师”、蔼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陈说自己的为政之道,故尔常常踔厉风发、意态亢昂,有时甚至带有火气,言辞犀利,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尽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为争霸天下,莫不纷纷采取功利主义的攻伐之术,以为孟子的“仁政”治国方略“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太慢而不肯采纳,但在孟子义正辞严的强大思想攻势下,不能不一时心悦诚服。而孟子并不为了让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屈尊阿附,他无意于取媚讨欢,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处,陷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们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顾左右而言他”。每读书至这样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叹: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过于勇,而他的嫡传弟子孟轲,其勇较之于子路则更胜一筹。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书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阔的窝囊相,让人“不足观”,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寻出半点窝囊的影子吗?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种样子,肯定会怒发冲冠,大骂子孙不肖的。孟子实在是为后辈文人树立了刚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让剑客游侠武装专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记载,一次,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正好派人对孟子说:“寡人本应去拜访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风吹,如果你能来朝,我可以接见你。”孟子一听这话,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说:“刚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见王。”第二天,孟子却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说:“你昨天托辞有病,今天却去吊丧,这样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以臣子的身份公然与君王较劲,没有一身的正气、骨气、胆气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话说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男人,谁怕谁呀!又有一次,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一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样端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装睡,那人很不高兴,孟子就坦率地教训他:对一个年长的老头子应该懂得礼数!在孟子看来,一些峨冠博带的君王,只不过是贪财、好色的草包蠢货,或者是率兽食人的独夫民贼,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英雄气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数,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盘接受,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遗世独立,傲岸宏达,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汉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尝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苦心孤诣的教诲,一直使得后代文人们进退有据。不管身在魏阙,还是远处江湖,都不应失去了做人的立身根本,培养浩然正气。孟子身上那种有棱角、有个性的哲人风采、英俊气度、男人本色,成为一条汲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更行更远还生。
二、风流人物诗词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习作欣赏
今天,我来当老师
“这下可难了!”听了班主任的话,我一下傻了眼。原来,作为团支部书记的我,必须给全班的团员上一堂“政治课”。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和蔼的、博学的、严厉的,还是……?我苦苦思索着自己的形象,绞尽脑汁仍无济于事。最终,我得出一个结论:车到山前必有路,“见机行事”是我的特长,先备好课再说。
好不容易挨到了下午第四节课,满肚子的‘“墨水”像火山中的熔岩,随时准备喷发出来。我满怀信心地走向了讲台。
“现在请大家保持安静,我们开始上课了!”我发话。
“嘿,还真有点像老师!”一句赞美的话语飘进了我的耳中,我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头脑有些发昏。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第一章……”
“哈哈……”我的话还未说完,课堂就像油锅里炸豆子——笑开了花。“付书记,是第十六次不是第十七次,第十七次还没开呢!”坐在第一排的小林小声地提醒我,我一下子愣住了,觉得脸顿时变得滚烫。
“严肃一点,这是政治课,很严肃的事情,哪一个再吵我就对他不客气了!”我拿出老师的严厉,板着脸吼道。
“是,付老师!”全体同学异口同声的答道,随即鸦雀无声。没想到我的威信还挺高的嘛!
没关系,我的座右铭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了错误就改,有了教训就借鉴。我静了静自己的心,一边讲课,一边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便于同学们理解,渐渐地,我进入了状态,熟悉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从我的嘴里流出。看着同学们认真的表情,看着笔尖在纸上的跳跃,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成功的喜悦。
不知不觉,短暂的40分钟过去了,我的课也讲完了,就在这时,机灵鬼小林站起来问了个问题:“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的有关规定作了哪些补充和修改?”
“这个……这个……”说实话,这个我没查过,也没准备过。我的脸又一次烫了起来,鼻尖上也开始出汗了。“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所以我决定将它布置为这次的家庭作业,下次上课时继续讨论。好,下课!”话音未落,我已经溜出了教室……
看来,做一名老师很难,做一名好老师更难。但这次经历给了我一次锻炼自己、超越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提醒我,人生有涯,知识无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