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15 09: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1.把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
A.被根吸收了 B.被水冲走了 C.被猫挖走吃了 D.被腐生性微生物分解了
2.在自然界中,动植物遗体不会出现永远保留、堆积如山的原因是( )
A.动植物遗体自行分解
B.动物中的小虫子可以分解
C.腐生真菌、细菌分解动植物遗体
D.绿色植物吸收动植物遗体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描述的事实可以说明微生物能( )
A.参与蒸腾作用 B.促进物质循环 C.阻止能量流动 D.进行光合作用
4.阳阳同学脚趾发痒,经医生诊断,确认为足癣。引发人体感染足癣的罪魁祸首是(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缺乏维生素
5.下列植物患病不是由真菌起的是( )
A.水稻稻瘟病 B.小麦叶锈病 C.烟草花叶病 D.玉米瘤黑粉病
6.引起下列疾病或变化的微生物中,哪种微生物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 )
A.使人患手癣、足癣 B.使腐烂的水果发出酒味
C.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 D.使小麦患叶锈病、棉花患枯萎病
7.在贫瘠的土地上,小麦生长不好而大豆却生长较好。这是由于( )
A.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 B.大豆的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
C.大豆根部有根瘤菌 D.大豆的呼吸作用不消耗有机物
8.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 )
A.蚯蚓 B.大肠杆菌 C.根瘤菌 D.青霉菌
9.地衣是由哪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
A.细菌和苔藓植物 B.细菌和藻类植物 C.真菌和苔藓植物 D.真菌和藻类植物
10.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1.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B.实验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C.滴加蒸馏水后,甲、乙两组都要进行灭菌处理
D.灭菌后,甲、乙两组分别放在无菌、自然条件下
12.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农业上豆粮间作、瓜豆轮作,主要是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
B.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内,吸收豆科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C.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其细胞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有些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地衣,是自然界的拓荒者
13.下列哪项不是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
A.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C.有些种类可以和动植物共生
D.有些种类可以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14.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森林中有许多枯枝落叶,但是在第二年大多不见了,这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不能生存所致
15.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
A.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C.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杆菌
D.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
16.我国政府的“限塑令”实施后不久,就有厂家声称,他们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符合环保要求,能够代替现行塑料袋。请分析回答:
(1)政府“限塑”是因为:现行塑料袋进入生态系统后不能被__________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
(2)请你帮助环保部门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鉴别该厂家说法的真实性。
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块肥沃菜地的适量土壤,混合均匀后____________,分别放入大小相等的甲、乙两个水槽中。
②取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现行塑料袋和____________各2个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槽中,用其中的土壤充分掩埋后,在同一地点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定时喷洒等量的蒸馏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③每隔一个星期,分别检查甲、乙两个水槽中实验材料的分解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和结论:
如果一段时间后,掩埋在土壤中的该厂家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已经分解或部分分解,而现行塑料袋没有分解,则证明________________;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二者都没有分解,则证明______________。
17.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______(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对照组是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_____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4)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你认为她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吗 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一条死小鱼的遗体深埋在大树旁一段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本题考查的是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答案:C
解析: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一直保留着。这是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自然环境,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故C符合题意。
3.答案:B
4.答案:B
解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足癣等皮肤病。
5.答案:C
解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有的真菌寄生在小麦、棉花、水稻等植物的体内,使之患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而烟草花叶病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
故选:C。
6.答案:C
解析:使人患手癣、足癣,使腐烂的水果发出酒味和使小麦患叶锈病、棉花患枯萎病的微生物均是真菌;但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的是细菌中的链球菌,故选C。
7.答案:C
解析:大豆属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小麦则没有此特点。因此在贫瘠的土地上,小麦生长不好而大豆却生长较好。故选C。
8.答案:C
解析: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共生可提高土壤肥力。
9.答案:D
解析: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植物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类植物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为藻类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
10.答案:D
11.答案:D
解析: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平均分成甲、乙两组,A正确;因为细菌生存需要水分,所以实验中滴加蒸馏水,保持树叶湿润,B正确;因为滴加蒸馏水后,对照组与实验组都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杂菌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灭菌后,应将乙组接种细菌,对甲组不做处理,然后将两组同时放到无菌条件下培养,若将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可能会有杂菌干扰实验,D错误。
12.答案:B
解析:农业上豆粮间作、瓜豆轮作,可以提高产量,主要是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A正确;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不是寄生关系,B错误;幽门螺旋杄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共生形成的,是自然界的拓荒者,D正确。
13.答案:B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绝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
14.答案:C
解析:蘑菇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蘑菇属于真菌,不属于植物,A错误;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痢疾杆菌属于细菌而不是真菌,B错误;秋天,枯枝落叶落在土壤中,第二年大多不见了,是因为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C正确;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而不是细菌不能生存,D错误。
15.答案:B
解析:图解中的③表示与动植物共生,比如④根瘤菌、豆科植物的共生,故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B选项。
16.答案:(1)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2)分成两等份(或平均分成两份);新型材料购物袋;新型材料购物袋能被分解者分解(该厂家的说法真实可靠);新型材料购物袋不能被分解者分解(该厂家的说法不可靠)
解析:(1)政府“限塑”是因为:现行塑料袋进入土壤后不能被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
(2)此实验为探究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是否是新型环保塑料袋),其他条件必须都相同;如果一段时间后,掩埋在土壤中的该厂家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已经分解或部分分解,而现行塑料袋没有分解,则证明新型材料购物袋能被分解者分解;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二者都没有分解,则新型材料购物袋不能被分解者分解,该厂家的说法不可靠。
17.答案:(1)同一种;(2)乙;甲;(3)乙;
(4)不能;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种类细菌的干扰,导致甲乙两组落叶都会出现腐烂现象.
解析:(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对照组是甲,实验组是乙.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甲组的树叶没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种类细菌的干扰,导致甲乙两组落叶都会出现腐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