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哪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基因、细胞、染色体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细胞、物种、生态系统
2.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野生环境中曾一度失踪了20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栖息地破坏
3.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原因不包括( )
A.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 B.物种退化
C.掠夺性狩猎 D.被其他凶残野生动物捕食
4.下列原因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乱捕乱杀、乱砍滥伐
②发展生态农业
③围湖造田
④生物入侵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④⑤
5.根据“不同因素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的威胁”的柱状图判断,哺乳动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物种入侵 B.栖息地丧失 C.偷猎 D.其他原因
6.在动物的栖息环境中,对动物加以保护的方式属于(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 D.既不属于就地保护也不属于易地保护
7.下列生物多样性锐减现象中,主要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是( )
A.两千多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50%下降到20%
B.云南滇池水葫芦疯长,水中鱼类数量大量减少
C.近几十年来长江白鳍豚数量急剧减少,难觅踪影
D.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数量大幅减少
8.2019年,澳大利亚南部持续了几个月的森林大火烧毁了大多数考拉的栖息地,考拉面临灭绝的危险。下列关于生物栖息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
②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主要原因
④遭到破坏的栖息地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原貌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图中鸟儿的“我的家在哪里?”启示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动物资源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10.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把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11.下列不属于保护和招引益鸟的措施的是( )
A.用粘网捕鸟、掏鸟卵 B.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
C.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 D.建立鸟类的自然保护区
12.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放宽引进国外物种的限制
13.从表中数据分析保护鸟类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危害鸟类生存的因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他原因
对鸟类的危害程度 20% 60% 12% 8%
A.颁布保护鸟类的法律法规 B.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
C.禁止引进危害鸟类的外来物种 D.将鸟类移入动物园进行保护和管理
14.下列选项中,与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一致的是( )
A.将大熊猫移入动物园
B.人工种植水杉、银杏等珍稀植物
C.建立濒危动植物种质库
D.洞庭湖、鄱阳湖从2021年1月1日起进入10年禁渔期
15.以下不属于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 B.建立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 D.放宽引进国外物种限制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如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降为18.7%,1981年仅为8.5%,并且因树荫遮蔽地面的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稀植物已经绝迹。
材料二:乱捕滥杀、乱砍滥伐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使我国生物多样性明显受到威胁。例如,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公顷,30年后竟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材料三: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例如,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枯死。
(1)材料一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开发和利用。
(3)材料三说明由于__________的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4)为了减少物种的丧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 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的时间,而且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三可知,“垃圾袋装化”难以被分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参与保护环境: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三方面,即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在遗传物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不同的措施。
2.答案:D
解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和动物疾病)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合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朱鹮栖息地的丧失是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故选D。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①乱捕乱杀、乱砍滥伐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种类。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③围湖造田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生物多样性。④生物入侵可能会威胁生物多样性。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B。
5.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约占45%。
6.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在动物的栖息环境中,对动物加以保护就属于就地保护。故选A。
7.答案:B
解析: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50%,而现在仅有20%,主要是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植被减少,A不符合题意。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的生存,水葫芦是从国外引进的,由于其缺少天敌,所以水葫芦会疯长,使得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绝迹,所以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B符合题意。白鳍豚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有过度的渔业捕捞、水下噪声污染、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水质污染以及河道采沙等,不包括外来物种入侵,C不符合题意。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所以藏羚羊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D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①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如林地、草地、沙滩、淡水溪涧等,正确;②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正确;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主要原因,正确;④遭到破坏的栖息地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原貌,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因此,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就是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
10.答案:B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B。
11.答案:A
解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我们要注意保护鸟类的多样性,保护鸟类的多样性的措施有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建立鸟类的自然保护区等,用粘网捕鸟、掏鸟卵等不良行为不属于保护和招引益鸟的措施。
12.答案:D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只,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放宽引进国外物种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D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危害鸟类生存的因素中“栖息地丧失”对鸟类的危害程度最大,是危害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保护鸟类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
14.答案:D
解析:洞庭湖、鄱阳湖从2021年1月1日起进入10年禁渔期和建立自然保护区都属于就地保护。
15.答案:D
解析:A、人们有时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不符合题意。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不符合题意。C、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D、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符合题意。故选:D。
16.答案:(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乱捕滥杀;乱砍滥伐;掠夺式
(3)外来物种;缺少天敌
(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合理即可)
解析:(1)材料一说明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乱捕滥杀、乱砍滥伐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灭绝的原因。
(3)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4)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均会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为减少物种的丧失,我们应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7.答案:(1)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2)栖息地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
(3)塑料袋不易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
(4)做好垃圾分类,将塑料袋回收利用
解析:(1)分析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
(2)分析材料二中表格数据可知,栖息地丧失分别占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原因的32%和60%,故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3)塑料袋是难以被土壤中腐生性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因而“垃圾袋装化”延缓了垃圾消失的时间。
(4)将垃圾分类处理,把塑料袋再回收并重新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大量的能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