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 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 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14 10: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北伐战争
整 体 构 思
教学目标
1、课程要求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 理解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对国民革命的重要作用 (1)通过对联、图片导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设条件(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天动魄的大革命年代。(3)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培养学生热党的情感。(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不生立志报效祖国、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主战场、重要战役 北伐战争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和性质 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材分析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为北伐奠定基础。北伐胜利进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但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尚处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蒋介石在南京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黄埔军校的建立。介绍了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为北伐奠定基础。第二目: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介绍了北伐战争的经过。第三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介绍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及其性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培养锻炼他们阅读史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课涉及的战争较多,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且适当运用图片、影像资料于教学中,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制作北伐战争动态示意图,辅以图片、影像资料,通过学生扮演北伐军总司令,指挥北伐进军,使学生加深印象,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突出重点。
难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原因
处理方法:提供包括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相关材料,分析概况所体现的内容,通过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全面的总结。
教学方法
1、材料教学法:提供材料,解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归纳法: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可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3、创设历史情境:深入浅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容易理解。。
板书设计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准备条件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
2、黄埔军校的建立
二、胜利进军
1、目的、主要对象
2、主战场、重要战役
3、结果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时间
2、性质
教 学 设 计
情境导入
设计一: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并说明《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军军歌》的渊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问题: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知道哪些关于它的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儿歌在1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来传入中国,被填了新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鼓舞着仁人志士。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大家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没关系,我现在就带大家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设计二:出示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大会图片。说明:据新华网报道,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于2006年11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问题: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以至于诞辰纪念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并且胡锦涛主席也来参加并发表重要讲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回顾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等。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不仅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在他的晚年,还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建黄埔军校,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由此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课题) 第11课 北伐战争
讲授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3年2月4日,在长达2000余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
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
300余人,被捕入狱者1000余人,被开除流亡者10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这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
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
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中共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力量较弱小,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敌人,必须联合国内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共同革命。而当时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还具有革命精神的国民党符合同共产党合作的条件并愿意同共产党合作,组织统一战线,共同完成革命任务。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促成了统一作战的建立。
问题1: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
问题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国民党一大旧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讲练结合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中共三大的召开
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进行需要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的建立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部的,也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2、黄埔军校的建立
创设情境一: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图片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由学生阅读教材的小组讨论,自己列出重点提纲,经过讨论互相补充,由一个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时间:1924.5;地点:广州;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过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
二、北伐胜利进军
创设情境二:多媒体展示北伐战争形势图
北伐的作战方针:“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实力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湘、鄂、豫和直隶一部分 20万
孙传芳 苏、赣、皖、浙、闽 20万
张作霖 黑、吉、辽、热、鲁、直隶 30万
活动探究:假如你是北伐军总司令,分析为什么要北伐?伐的是谁?计划的主战场是哪里?为了获胜,你会采取哪些策略?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知识和北伐形势示意图,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总司令”设计的战争取胜的几率大)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北洋军阀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军阀,所以北伐战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北伐军运用正确的作战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的主战场:湖南、湖北(两湖战场)
北伐的胜利进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讲练结合二:北伐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
A、吴佩孚 B、张作霖 C、孙传芳 D、陈炯明
过渡:只有半年时间,北伐军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创设情境三:多媒体展示叶挺独立团攻克贺胜桥的图片
历史小剧场:教材P51小字部分是一个有关叶挺独立团一营的故事,改编历小话剧(大屏幕展示图片、对话),请同学来扮演其中的角色(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塑造这些形象呢?)请两位同学来表演话剧。其他同学思考问题:从话剧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北伐官兵那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剧中人物都是共产党员,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员在北伐中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前面的教材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过渡:然而,就在北伐军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进入高潮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创设情境四:多媒体展示关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图片
材料一: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当天凌晨,早就做
好准备的大批青红帮武装流氓从租界冲出,向分驻上海总工会等处的工人纠察队发
动突然袭击。工人纠察队立刻奋起抵抗。13日上午,上海工人和市民召开十万人
的群众大会,会后整队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工友,交还纠察队被缴武装。队伍进行
到宝山路时,第二十六军突然从埋伏处冲出,用枪向密集的人扫射,当场打死100
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材料二、当蒋介石在紧锣密鼓地采取措施准备镇压共产党人之际,中共中央主
要领导人陈独秀对此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在3月下旬,陈独秀致信中共上海区
委,得出要缓和反蒋,4月5日,陈独秀和刚从海外归国的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
把“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人和工人纠察队”说成是“谣言”,要求大
家“不要相信任何谣言”。这个宣言的发表我一部分共产党员放松了警惕性,误以为
局势已经缓和下来。
(教师总结: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却公开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问题:思考一下,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小组内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简单地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从客观上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力量过于强大;二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从主观上看,年幼的共产党斗争缺乏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特别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讲练结合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②陈独秀排斥了毛泽东对
党和红军的领导 ③北伐战争的领导权被蒋介石篡夺 ④共产党缺乏斗争经
验,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② D、③④
过渡: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同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那么,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着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的局势怎样?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景怎样?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教师引导)要求学生把本目中的一些知识要点找出来并在教材中加以标注:
1、时间:1927年4月18日 地点:南京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教师补充: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存在着三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的国民政府。1927年下半年,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讲练结合四: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 年 月,在 成立“国
民政府”。代表 的利益,它对外 ,对内
。后来, 统治了全国。
课堂争鸣:在学完北伐战争的历史之后,有两位同学就北伐战争的成功与失败发生了争论:
如何看待北伐战争的成败?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打跨了旧军阀。但随着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左和封建主义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所以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巩固练习
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 )
①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骨干作用 ②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③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④战略战术有针对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B、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军阀统治的基础
C、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D、使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3、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 B、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工农群众转入低潮
4、阅读下列材料:
黄埔军校的门上有一幅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请完成:(1)依照对材料的理解,请你分析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2)黄埔军校成立于何时?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是什么?
(3)黄埔军校的创建为哪支军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支军队在北伐战争中取得的最重要的胜利是哪次战役?
参考答案:1、C 2、D 3、C
4.(1)办学宗旨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2)1924年5月。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
(3)国民革命军。贺胜桥、汀泗桥战役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