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基 础知 识 了 解 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掌 握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观察想象 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
探究思考提取信息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比较联系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
进取意识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结果如何?有何启示?(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领导这场斗争的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的成立
A、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议一议]孙中山是如何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他的民主革命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改良 革命。
B、兴中会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小结】社会背景: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状大;
C、兴中会成立的概况(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时间:1894年11月;
地点:美国檀香山;
创始人:孙中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拓展】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建一的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了。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
同盟会与兴中会的比较表
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纲领 性质
兴中会 1894年 檀香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国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 1905年 东京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议一议]“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同盟会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 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民 报》发 刊 词 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局限性 没有提出反帝革命纲领,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2、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A、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完全占领导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革命在武汉三镇起得成功。
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议一议]为什么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点拔】第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07~1911年全国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第二,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基础好;第三,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西调,湖北守备空虚。
B、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改公历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议一议]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①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②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③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课本P38孙中山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
1912年3月,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P38教材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明确】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议一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点拔】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的目的是否达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①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因而是成功的②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代表大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它失败了。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
【思考】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各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点拔】失败的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敌强我弱。袁世凯玩反革命两面派手段,帝国主义破坏革命,支持袁世凯;主观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群众。具体表现在:①没有一个具体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也不敢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②脱离群众,使革命队伍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③同盟会软弱无力,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内部四分五裂。④自己没有革命队伍武装,革命主要以新军、会党为主,后期以军阀为主。
教训:必须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将革命队伍进行到底,不能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不能对封建势力妥协;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2010福州中考】“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B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2、【2010广东中考省题】假如武汉市需要征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活动的方案,你认为这次活动的纪念大会选在哪一天举行最为合适( B )
A.2010年10月10日 B.2011年10月10日
C.2011年12月12日 D.2012年1月1日
3.【2010河南省中考】“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B ) A.推翻了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2010鄂州中考】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B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5、【2010江苏淮安中考】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 B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民、自由
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6.【2010东莞中考】“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
7.【2010四川乐山卷】“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应是 (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