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制碱
一、单选题
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A. NaOH和 B. 和
C. 和 D. NaCl和KCl
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和通过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B.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 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
D. 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大的是
A. 锌和稀硫酸 B. 氢氧化铁和盐酸
C.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D. 氯化钾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侯氏制碱法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Cl可由海水蒸发结晶后精制获得
B. 可由海边的贝壳煅烧获得
C. X为,可治疗胃酸过多
D. 可作化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是
A. NaCl、、HCl
B. 、、
C. 、、
D. 、NaCl、
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A. 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 B. 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
C. 将通入NaOH溶液中 D. 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物质有、NaOH、X、,其中X可能是
A. B. C. D.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A. NaOH、、 B. 、、KOH
C. 、、HCl D. 、、
关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反应物为酸和碱 B. 伴随有明显现象
C. 生成物为盐和水 D. 元素化合价不变
下列各物质,能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KCl B. NaCl
C. D. NaCl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A. 、、 B. 、、KOH
C. 、、HCl D. 、NaCl、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B. C. NaOH D.
二、流程题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为我国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图是侯氏联合制碱法和西方索尔维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已知有关物质重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加热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盐水精制的过程是除去溶液中各种杂质的过程。为将盐水中含有的以沉淀除去,可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烧碱,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上述流程的侯氏联合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的原因:______。
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
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别,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用水作为试剂鉴别,要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NaOH和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和均易溶于水,分别形成蓝色溶液、无色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难溶于水,易溶于水,分别加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钙,形成溶液的是碳酸钠,用水可以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氯化钾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均无明显的温度变化,现象相同,用水不能鉴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解析】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生成物是碳酸氢钠是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NaCl、、均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均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反应物,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减少,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盐的特征、过滤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锌和硫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稀盐酸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质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是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后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故C错误;
D、硫酸钠和氯化钾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复分解反应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NaCl可由海水蒸发结晶后精制获得,故选项说法正确。
B、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由海边的贝壳煅烧获得,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氯、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1、1、5、1、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1、4、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作化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草木灰显碱性,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进行分析判断。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常见盐的用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无色,故选项错误。
B、与、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显碱性,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故选项正确。
D、、Na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6.【答案】C
【解析】解:A、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C、将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D、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没有沉淀、气体生成,没有颜色改变,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碱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还要注意反应无明显现象这一限制条件。
7.【答案】C
【解析】解:A、若X是时,它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或与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无法共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若X是时,它会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无法共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X是时,它会与其他三种溶液均不发生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若X是时,它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无法共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物质在溶液中能共存时,物质在水中电离产生的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气体、水、沉淀,且形成无色溶液时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共存问题,在解此类题时,根据选项中的离子之间只要会生成水、沉淀、气体中的一种,就不能共存,还要注意带色离子的记忆。
8.【答案】A
【解析】解:A、因、、、之间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该组离子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故A正确;
B、因、能结合生成水与二氧化碳,则该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因、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则该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因、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则该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在同一溶液中;反之,就能大量共存,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应熟悉常见物质的状态、物质的溶解性等来解答此类习题.
9.【答案】D
【解析】解:A、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钠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K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酸与盐、碱与盐之间也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B、有的复分解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错误;
C、生成物不一定是盐和水,也可以是盐和碱等,故错误;
D、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故正确。
故选D。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否则不能进行,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类型,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A
【解析】解:pH为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HC1中的氢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中的铵根离子、锌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在溶液中能结合,分别生成氨气和水、氢氧化锌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aCl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pH为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碱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与在溶液中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钡离子、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在溶液中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解:A、、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钙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K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氨气不属于盐,错误;
B、氯化钡属于盐,正确;
C、氢氧化钠属于碱,错误;
D、硫酸属于酸,错误;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过滤 氯化钠、氨气 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使反应更充分
【解析】解: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实验方法是过滤;
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上述流程的侯氏联合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氨气;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性较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为了促进更多二氧化碳溶解,使反应更充分,所以需加压。
故答案为:过滤;
氯化钠、氨气;
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使反应更充分。
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根据增大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增大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6.【答案】过滤
;食品加工作发酵粉
利于更多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
氯化铵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掌握纯碱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
操作a是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
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是用于食品加工.
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氨水显碱性,利于酸性气体吸收,而加压也有利于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所以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利于更多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
在流程图中二氧化碳和氯化铵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所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氯化铵.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