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I岳麓版第4章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选修I岳麓版第4章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14 11: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分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40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得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俄国向何处去?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的改革
点击课标: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1.阅读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地主有权任意买卖、赠送、惩罚农民,把农民和土地分开出卖,甚至把同一家的农民分开出卖。农奴处于社会最底层,生活艰苦,死亡率极高,1836—1851年农奴减少了50万。
材料三:1858年—1860年,俄国共发生了300多次农民起义; 1861年,1176个庄园的农民举行了暴动。
认识一: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2.看下面表格,思考: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中期俄国和西方的差距那么大?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公里) 制度
俄国 71 29
(1860年) 1600
(1860年)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225
(1850年) 14603 资本主义制度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9160
德国 175 40.2
(1850年)
认识二: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思潮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
材料一: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材料二: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
 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认识三: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想。
阅读课本78页第一段小字和下面材料,分析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克里木战争
材料一: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步枪射程,是俄国步枪的三倍,他们的强大火力给一名28岁的俄国炮兵连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描述道:“……从四面八方传来子弹的呼啸声,炮弹就在不远的地方爆炸,震撼得我们全都感到恐惧。” 
这位连长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作家
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伯爵。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
搏斗。
——恩格斯  
材料三: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弱。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这是……由几个世纪所造成的历史时机之一,而且这些时机像山中的雪崩,像赤道附近的骤雨一样不可避免的……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认识四:军事上,克里木战争惨败,推动了俄国农奴制的改革。
1856年 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要自上而下地改革农奴制的意图。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5.统治阶级,改革者的酝酿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特点:自上而下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利益;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声威。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一: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二: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想。
四:军事上,克里木战争惨败,推动了俄国农奴制的改革。
焦点问题:农奴制的存废问题。
五: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二、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 “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内容:政治上,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
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快份地。
( 思考:政府会不会无条件地给农民土地?)
条件: 1.要支付赎金。
2.承担各种义务。
3.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司法改革
——颁布《司法章程》,全面确立司法体系。
3.地方自治
农村:司法自治局
城市:农村杜马
推动政治缓慢变革: 专制 →民主、法制

 三、评价  
  1.进步性:  
  ①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作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③转折点: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保留封建残余,影响资本主义发展。         
②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四、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上: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政治上:改革使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息。
3.军事上: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上: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进入俄国,变革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本课小结:
这节课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入手,让大家了解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然后讲述了改革的内容,就是从废除农奴制开始。最后讲到了改革对当时俄国的影响以及对后来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课堂练习:
1。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C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
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 D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作业:
小论文:
设想如果老沙皇尼古拉一世没有死,俄国会走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