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一课时 并集和交集-学案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理解两个集合之间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能用三种语言(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达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素养.
自主梳理
1.并集
(1)自然语言: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2)符号语言:A∪B={x|x∈A,或x∈B}.
(3)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4)运算性质:A∪B=B∪A,A A∪B,B A∪B,A∪A=A,A∪ = ∪A=A.
如果A B,则A∪B=B,反之也成立.
并集概念中的“或”指的是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符号语言“x∈A,或x∈B”包含三种情况:“x∈A但x B”,“x∈B但x A”,“x∈A且x∈B”,如下图所示:
2.交集
(1)自然语言: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
(2)符号语言:A∩B={x|x∈A且x∈B}.
(3)
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4)运算性质:A∩B=B∩A,A∩B A,A∩B B,A∩A=A,A∩ = ∩A= .如果A B,则A∩B=A,反之也成立.
(1)交集概念中的“且”即“同时”的意思,两个集合交集中的元素必须同时是两个集合中的元素.
(2)两个集合若没有公共元素,则二者的交集为 .
自主检验
1.思考辨析,判断正误
(1)若A={1,2},B={3,4},则A与B没有交集.(×)
提示 交集为 .
(2)若A={1,2},B={1,3,4},则A∪B={1,2,1,3,4}.(×)
提示 A∪B={1,2,3,4}.
(3)若x∈(A∩B),则x∈(A∪B).(√)
(4)若x∈(A∪B),则x∈(A∩B).(×)
提示 不一定成立,x不一定是A,B的公共元素.
2.设集合A={1,2,6},B={2,4},C={1,2,3,4},则(A∪B)∩C=( )
A.{2} B.{1,2,4}
C.{1,2,4,6} D.{1,2,3,4,6}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得:A∪B={1,2,4,6},∴(A∪B)∩C={1,2,4}.故选B.
3.已知集合P={x|-1<x<1},Q={x|0<x<2},则P∪Q=( )
A.{x|-1<x<2} B.{x|0<x<1}
C.{x|-1<x<0} D.{x|1<x<2}
答案 A
解析 结合数轴可得P∪Q={x|-1<x<2}.故选A.
4.若P={x|x≥1},Q={x|-1答案 {x|1≤x<4}
解析 如图所示,P∩Q={x|1≤x<4}.
题型一 并集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例1】 (1)设集合A={1,2,3},B={2,3,4},则A∪B=( )
A.{1,2,3,4} B.{1,2,3}
C.{2,3,4} D.{1,3,4}
(2)已知集合P={x|x<3},Q={x|-1≤x≤4},那么P∪Q=( )
A.{x|-1≤x<3} B.{x|-1≤x≤4}
C.{x|x≤4} D.{x|x≥-1}
答案 (1)A (2)C
解析 (1)由定义知A∪B={1,2,3,4}.
(2)在数轴上表示两个集合,如图,可得P∪Q={x|x≤4}.
思维升华 求集合并集的两种方法
(1)定义法:若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可以直接利用并集的定义求解;
(2)数形结合法:若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的由实数组成的数集,则可以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此时要注意集合的端点能否取到.
【训练1】 (1)已知集合M={0,1,3},N={x|x=3a,a∈M},则M∪N=( )
A.{0} B.{0,3}
C.{1,3,9} D.{0,1,3,9}
(2)已知A={x|x>1},B={x|x>0},则A∪B=________.
答案 (1)D (2){x|x>0}
解析 (1)易知N={0,3,9},故M∪N={0,1,3,9}.
(2)A∪B={x|x>1}∪{x|x>0}={x|x>0}.
题型二 交集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例2】 (1)若A={x∈N|1≤x≤10},B={x∈R|x2+x-6=0},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2} B.{3}
C.{-3,2} D.{-2,3}
(2)设集合A={x|-1≤x≤2},B={x|0≤x≤4},则A∩B=( )
A.{x|0≤x≤2} B.{x|1≤x≤2}
C.{x|0≤x≤4} D.{x|1≤x≤4}
答案 (1)A (2)A
解析 (1)易知A={1,2,3,4,5,6,7,8,9,10},B={-3,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B={2},故选A.
(2)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如图所示.
则由交集的定义知,A∩B={x|0≤x≤2}.
思维升华 求集合A∩B的常见类型
(1)若A,B的元素是方程的根,则应先解方程求出方程的根后,再求两集合的交集.
(2)若A,B的元素是有序数对,则A∩B是指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集,交集是点集.
(3)若A,B是无限数集,可以利用数轴来求解,但要注意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时,含有端点的值用实心点表示,不含有端点的值用空心圈表示.
【训练2】 (1)已知集合A={x|x=3n+2,n∈N},B={6,8,10,12,14},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5 B.4
C.3 D.2
(2)已知M={(x,y)|x+y=2},N={(x,y)|x-y=4},则M∩N=( )
A.x=3,y=-1 B.(3,-1)
C.{3,-1} D.{(3,-1)}
答案 (1)D (2)D
解析 (1)分别令3n+2=6,8,10,12,14,只有3n+2=8,3n+2=14有自然数解,故A∩B={8,14},故选D.
(2)由得故M∩N={(3,-1)}.
题型三 并集、交集的运算性质及应用
【例3】 设集合A={x|x2-3x+2=0},B={x|x2+2(a-1)x+(a2-5)=0}.
(1)若A∩B={2},求实数a的值;
(2)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可知:A={x|x2-3x+2=0}={1,2},
∵A∩B={2},∴2∈B,将x=2代入方程x2+2(a-1)x+(a2-5)=0得:4+4(a-1)+(a2-5)=0,
解得:a=-5或a=1.
当a=-5时,集合B={2,10},符合题意;
当a=1时,集合B={2,-2},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5或a=1.
(2)若A∪B=A,则B A,
∵A={1,2},∴B= 或B={1}或{2}或{1,2}.
若B= ,则Δ=4(a-1)2-4(a2-5)=24-8a<0,
解得a>3;
若B={1},则即不成立;
若B={2},则
即不成立;
若B={1,2},则即
此时不成立.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a|a>3}.
思维升华 利用集合交集、并集的性质解题的依据及关注点
(1)依据:A∩B=A A B,A∪B=A B A.
(2)关注点:当集合A B时,若集合A不确定,运算时要考虑A= 的情况,否则易漏解.
【训练3】 已知集合A={x|2a≤x≤a+3},B={x|x<-1或x>5},若A∩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由A∩B= ,
(1)若A= ,有2a>a+3,∴a>3.
(2)若A≠ ,如下图:
∴
解得-≤a≤2.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
1.对并集、交集概念的理解
(1)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 B;x∈B但x 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 .
2.集合的交、并运算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取到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