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
2.思维提升与发展:解读小说的象征意味,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的具体体现及其表达效果。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中创新的艺术手法,探究作品中作者展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品味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分析魔幻和现实并存的情节,感受作品中渗透出的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理解特殊时代和地域的人类心灵和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典型意义。
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解读小说的象征意味。
三、名句导入、引入情境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经典名著,你记得书中的哪些名句?一起交流分享。
①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②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③谎言说得越来越真诚,最后连她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安慰。
④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独。
⑤别错过机会,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短。
⑥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⑦时间是治疗心灵伤痛的最好良药。忘掉刻骨铭心的伤痛,忘掉痛彻心扉的感情,你才会在拐角处遇见幸福。
⑧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⑨如果清风有情,那么明月可鉴。抹不去的,是幽幽飘洒的孤独,解不开的是袅袅缠绕的前缘,斩不断的,是缠缠交织的思念,转不出的是,泻泻而逝的流年。
这些名言, 是人们在阅读中,筛选出的精炼语言,富有哲理的语句,管中窥豹,让我们看到这部小说的主题,关于生命的独特见解和体验,传递出作者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特殊的心灵和文化。
四、作者、作品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因为其在文学上的巨大贡献,他甚至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式的人物”,也许这正是对马尔克斯的最好评价。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到一户普通人家,童年时代是在外祖父、外祖母家度过的,自幼对文学就非常感兴趣。18岁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学系,可是作家对法律毫无兴趣,他广泛阅读了大量文学著作,并且开始尝试文学写作。后因时局动荡,马尔克斯中途辍学,随后进入《观察家报》任记者,并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50年代中期以来,马尔克斯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有《枯枝败叶》(1955)、《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恶时辰》(1962)、《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1967年,出版其代表作《百年孤独》。随后又创作了《家长的没落》(1975)和《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等小说。确立了其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短时间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饮誉全球,奠定了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2014年,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逝世,享年87岁。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2014)的代表作。1967年,一经问世,就立刻引起了世界文坛的轰动,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82年,马尔克斯凭借该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唯一没有争议的获奖者”,同年登上《纽约时报》被称为是继《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他的作品《百年孤独》刚一面世便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被翻译成超40种语言,影响之大,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马尔克斯作品的西班牙语版本销量之大,仅次于圣经。《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
五、预习交流,故事梗概
1.纠正字音
炼金 锤炼 咨询 堕落 逾越 煎熬 氛(fēn)围 全神贯注 钥匙 怪癖 跋涉 骨殖(shi)蹉跎 发髻 沁染 汗渍 吮(shǔn)吸 愧疚(jiù) 狡黠(xiá)扳倒 牛犊 呼号(hū háo) 污秽 滑稽 玷污 杜撰 辗转反侧 玫瑰簪 兴高采烈 金属箔 铁砧(zhēn) 捉摸不定
2. 故事梗概: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六、自读深思,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节选部分主要写了马孔多的环境以及创始人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以及丽贝卡的到来,并将失眠症传带给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
2.如果要将节选部分划分成三大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
第一部分(第1—5段):介绍马孔多的环境闭塞落后,介绍了马孔多的创始人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
第二部分(第6、7段):写丽贝卡的到来,突出她的吃土习惯以及乌尔苏拉给她改变这一习惯的做法。
第三部分(第8—14段):丽贝卡将失眠症带给马孔多,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但他们在努力改变这一切。
七、分享感受,阅读乐趣
一对父母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在镇子上,来了一个客人,从此,带来了失眠症,使全镇的人都被感染,最后大家“遗忘”。
马孔多:一个奇怪的镇子
吉普赛人:走江湖,被拒绝扎营和入镇,梅尔基亚德斯部落(已消失)例外
印第安人:印第安语、疫病失眠症
阿拉伯人:用玻璃珠链换镇上的金刚鹦鹉,镇上人用金刚鹦鹉他们的精美的木钟,镇上人用金刚鹦鹉他们的小铃铛
丽贝卡:吃土和石灰墙皮的怪癖、失眠症、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印第安语、
骨殖:丽贝卡父母的骨殖、一刻不停地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像母亲抱窝似的咯咯作响。
特效药:橘汁加大黄
猪尾巴:家族亲戚结婚的遗传病,产下婴儿可能会长猪尾巴。
音乐钟:家家户户各备一台音乐钟,统一校准,每隔半个小时镇上响起同一乐曲
巴旦杏:经久不衰、蒙尘的断枝残干
糖果小动物: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
小铃铛:外乡在街道上摇动,让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
这些初体验,一个个零散但特殊的记忆,构成一个奇异的魔幻色彩的小说世界。这个世界文化交融,这个世界人们行为怪异,这个世界如何对待“疫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八、自读深思,解读人物
1.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 布恩迪亚富有进取心而有魄力。他是村子里富于进取心、最有事业心的男人,他规划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
② 布恩迪亚极有责任心。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大家,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一起想办法,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不外传。
③ 布恩迪亚易于接受新事物。“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认为这比自己广袤的幻想世界更为神奇”是因为马孔多的新气象;为了避免遗忘,奥雷里亚诺为器物贴标签,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
2.丽贝卡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但又犯了失眠症,传染给了全镇。
(独处多于交流,时而外向又时孤僻)
①一个意外而来、逐渐融入家庭、多才多艺的小女孩。父母双亡的孤儿,由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托付给布恩迪亚家﹔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情况好转后融入了新家庭;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②一个古怪、带来疾病的女孩。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她带来过差点让整个村子覆灭的失眠症;倔强、坚强,能够把苦难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当她内心感到孤独时,苦涩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够排解她痛苦的良方。
九、布置作业
1. 文中钟表等象征意义?
2. 课文如何体现“百年孤独”含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