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
精细胞
精子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染色体复制
联会形成四分体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
一、受精作用
一、受精作用
概念
过程
实质
意义
二、有性生殖
概念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意义
1、(1)减二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排布在赤道板上、精细胞或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2)有丝中期、体细胞
(3)有丝后期、减一后期、8、0、8、4、8
2、有性生殖细胞、合子、合子、分裂
4、(1)说明
(2)①复制、2C 到4C
②分离、4C到2C ③2C 到C
5、(1)减数分裂、1:2
(2)精细胞、第二极体
(3)卵细胞或第二极体、3
P25页——评价指南
2C
4C
DNA 变 化 曲 线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1C
3C
E S
R ES S
昵图网 nipIC Co/| into409
1:.
<
8>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减减后
减前
=D(9
联会四分体减后
减I前
减I
①
第二极体
第一极体
减Ⅲ术
次级
母纠胞
卵细胞
形成四分体
初级精母细胞
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精原细愿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
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者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的两极
②②(共20张PPT)
子代与亲代总是相似的,这就是遗传
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人吗?
你知道吗?她的父母都是
正常人。
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
爸爸是双眼皮,妈妈是双眼皮,哥哥也是双眼皮,为什么我却不是双眼皮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遗传学的殿堂,追循 140 多年前前人的步伐去探索--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Mendel,1822-1884)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8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
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奥秘
实验室机开辟了研究的新路
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异花传粉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相关概念
三个要点: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
同一性状:
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
如:茎的高度
如:高茎
矮茎
相对性状
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相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
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家鸽的长腿与毛腿
B?兔的长毛和猫的短毛
C?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D?棉花的短绒与粗绒
E 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E
及时反馈
种子形状
种皮颜色
豆荚形状
这么多的性状,该怎么研究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简单
复杂
( 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然后再分析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
茎的高度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
P
×
矮
F1
高
高
高
×
F2
矮
(观察试验,提出问题)
♀:母本
♂:父本
P:亲本
F1:子一代
×:杂交
接受花粉的亲本
提供花粉的亲本
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相交后产生后代的过程
F2 : 子二代
:自交(自花传粉)
遗传图谱常用符号:
高茎
787高茎 277矮茎
×
P
F1
F2
×
3 ∶ 1
(杂交)
(自交)
F1显现出来的性状
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高茎
♀
矮茎
♂
PS:正交与反交
实验结果: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且比例总接近3:1
P
×
F1
高
矮
高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高
矮
×
F2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思考:
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2.84:1
(矮)277
(高)787
茎高度
F2的比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性状
2.82:1
(黄色)152
(绿色)428
豆荚颜色
2.95:1
(不饱满)299
(饱满)882
豆荚形状
3.01:1
(绿色)2001
(黄色)6022
子叶颜色
3.15:1
(白色)224
(灰色)705
种皮颜色
3.14:1
(顶生)207
(腋生)651
花的位置
2.96:1
(皱缩)1850
(圆滑)5474
种子形状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D
d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孟德尔通过试验和统计,分析大胆的对分析现象提出了如下假说: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基因、
显性基因(如D)、
隐性基因(如d)、
等位基因
PS:杂合子与纯合子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DD
dd
D
d
×
Dd
P
配子
F1
高茎
高茎
矮茎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分析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受 精 作 用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D
d
Dd
F1
配子
F2
Dd
D
d
Dd
Dd
DD
dd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分析
×
3 : 1(共25张PPT)
2.1 减数分裂
如:精原细胞 → 精子
一、概念
人:2n=46 → n=23
紧扣课本,与有丝分裂相比较
二、过程
(精子的形成为例,2n=4)
睾丸
精子
(1)精子产生部位:睾丸(精巢)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原细胞
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2)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减I
减II
特点: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精原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初级精母细胞
1、减Ⅰ间期
特点: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可能发生)
联 会
四分体
2、减Ⅰ前期
1、同源染色体(对):
体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体)
(四 分 体)
几个概念
A与B的关系?
A与C的关系?
a与a’的关系?
a与b’的关系?
A和B合称什么?
3、四分体
4、交叉互换
2、联会
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是否联会?
图中有染色体 条, 染色单体 条,DNA分子 个; 图中有同源染色体 对,分是: 。
4
8
8
2
A和B;C和D
特点: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
3、减Ⅰ中期
特点: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减Ⅰ后期
5、减Ⅰ末期
次级精母细胞
特点: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
2、减Ⅱ中期
3、减Ⅱ后期
1、减Ⅱ前期
与有丝比较(例题)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
精细胞
4、减Ⅱ末期
根据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 回答下列过程各发生的时期: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
2.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4.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5. DNA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Ⅰ间期
减Ⅰ前期
减Ⅰ后期
减Ⅰ分裂完成时
减ⅠⅡ分裂完成时
8
16
染 色 体和DNA 变 化 曲 线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4
有丝分裂
减Ⅰ
减Ⅱ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不做笔记)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不同点 子细胞类型
细胞分裂次数
子细胞数目
有无联会现象
子细胞染色体数
相同点
体细胞
生殖细胞
2 个
4 个
1 次
2 次
有联会
无联会
不变
减半
(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丝出现。
(2)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
四、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卵巢
(一)场所:
卵细胞形成大致过程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区别:
①形成部位不同
②细胞质分裂方式
③生殖细胞数目:形成1个生殖细胞,3个极体
④无变形
卵巢
五、分辨细胞时期
有丝同源不配对。
减二无源难成对,
联会出现四分体,
同源分离是减一。 (共17张PPT)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肖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才,我不嫌你年迈丑陋。假如我和你结合,咱们的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
肖伯纳给她回信说:“你的想象是美妙的,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呢?
孟德尔在分析得出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后… …
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遗传过程中又是如何作用的呢?它们之间会互相干扰吗?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
F1
F2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个体数 315 108 101 32
F1只表现显性性状;
F2出现不同对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出现亲本型性状和重组型性状。
现象
黄色圆粒
YYRR
yy r r
绿色皱粒
P
×
yr
YR
黄色圆粒
YyRr
配子
F1
粒形 圆粒基因 R
皱粒基因 r
粒色 黄色基因 Y
绿色基因 y
基因型
纯种黄色圆粒 YYRR
纯种绿色皱粒 yyrr
猜想:F1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多少?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Y
R
y
r
①
②
③
④
y
R
减数
分裂
Y
R
当F1产生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Yy
Rr
R
Y
Y
r
y
R
y
r
1 : 1 : 1 :1
y
r
Y
r
Yy Rr
黄色圆粒
YYRR
yy rr
F1配子
YR
yr
F1
YyRr
×
yR
Yr
YR
yR
Y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F2
黄色圆粒
9
(Y_R_)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3
3
1
绿色皱粒
(yyR_)
(Y_rr)
(yyrr)
F2有表现型 4 种
Yy×Yy↓
Rr×Rr →
3/4 圆粒
1/4 皱粒
3/4 黄色 1/4 绿色
9/16 黄色圆粒 3/16 绿色圆粒
3/16 黄色皱粒 1/16 绿色皱粒
Yy×Yy↓
Rr×Rr→
1/4RR
2/4 Rr
1/4 rr
1/16 YYRR 2/16 YyRR 1/16 yyRR
2/16 YYRr 4/16 YyRr 2/16 yyRr
1/16 YYrr 2/16 Yyrr 1/16 yyrr
1/4YY 2/4Yy 1/4yy
F2有基因型 9 种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数占总数的
A、1/16 B、1/8 C、1/2 D、1/4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
A、10/16 B、6/16 C、9/16 D、3/16
3.白色盘状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产生的F2中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400株,则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
A. 133 B. 200 C. 400 D. 800
黄色圆粒
YyRr
yyr r
绿色皱粒
P
×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预期结果
实际结果
表现型 黄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绿色皱粒
实际 子粒数 F1作母本 31 27 26 26
F1作父本 24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 1∶1∶1∶1
遗传图解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
具有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杂合体)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图中哪些基因能自由组合
哪些不能自由组合 为什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单独分析每对相对性状
粒形 圆粒∶皱粒
粒色 黄色∶绿色
= 423∶133 ≈ 3∶1
= 416∶140 ≈ 3∶1
豌豆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
P
×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
F1
F2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个体数 315 108 101 32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育种(杂交育种)
⑴F2中矮杆抗病类型约占总数的 ,其中符合要求的基因型是 ,约占 。
⑵怎样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新品种?
3/16
ddRR
1/3
对F2代矮杆抗病(ddR_ )类型进行连续自交,直到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ddRR)水稻。
例:小麦高杆(D)对矮杆(d)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显性。现有两个不同的水稻纯合品种, 一个是矮杆不抗病,另一个是高杆抗病。若希望培育出矮杆抗病新品种。应该怎么做?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指导医学实践:
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
①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②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③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④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有哪些?概率分别是多少?
ddpp
DdPp
ddPp
只患多指
只患先天性聋哑
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哑
完全正常
3/8
1/8
1/8
3/8
测交
×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配子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测交后代
1 : 1 : 1 : 1
返回(共11张PPT)
基因分离定律
第二课时
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纯种(自交、杂交操作)
性对性状差别显著(相对性状)
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高茎 矮茎
1 : 1
D
d
Dd
测交
配子
子代
dd
d
Dd
dd
×
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四、测交实验——验证假说
孟德尔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即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
测交实验不仅完全证实了孟德尔的推断,同时,还证明了F1 是杂合子,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不做笔记)
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注: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植物: 动物:
测交或自交
思考
测交
(最好)
(最简便)
测交
自交
五、基因分离定律
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染色体复制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开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分裂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基因的分离定律 针对:一对相对性状
3、应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
六、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
基因型:
AA或Aa
aa
豌豆花色(性状) 基因组成
显性
隐性
基因型
表现型
紫花
白花
同一株水毛茛的不同形态
扁平状
丝状
基因与性状的概念系统图
基因
基因型
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性状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纯合子
杂合子
表现型
发 生
决 定
决 定
控 制
控 制
控 制(共18张PPT)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
伴性遗传
我为什么是男孩?
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
的发育成雄性?
我为什么是女孩?
男性染色体分组图
女性染色体分组图
常染色体:
男、女相同(22对)
性染色体:
男、女不同(1对)
对性别起决定作用
同源染色体配对
性别决定
精子
卵细胞
1 : 1
22条+Y
22条+X
22对(常)+XX(性)
♀
22对(常)+XY(性)
♂
22条+X
22对+XX
♀
22对+XY
♂
XY型性别决定
×
1 : 1
P
F1
妈妈看到袜子后,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后来道尔顿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
表现型
基因型
男性
女 性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XBXb
Xb Xb
XBXB
XbY
XBY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伴性遗传
表示方法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1 : 1
Y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X
b
X
b
母亲是红绿色盲,儿子一定也是色盲。
女性携带者 × 男性患者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1 : 1 : 1 : 1
X
B
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X
b
Y
X
b
X
b
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里传来。
女儿是红绿色盲,父亲一定是色盲。
Xb
Xb
XbXb
Xb
男性的Xb只能从 传来,
以后只能传给他的 。
母亲
女儿
交叉遗传:
(隔代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X X
B
B
b
X X
B
X Y
B
X X
X Y
X X
B
B
B
b
B
X Y
b
X Y
b
XBY
男性患者的母亲表现正常,但是他的外祖父却可能是此病的患者。
一般步骤
1.确定显、隐性关系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2.确定基因位置
假设在X上 、推论 、 结论
3.写出基因型、算机率
X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女性色盲,她的下列亲属中一定是色盲的是
A 母亲和女儿 B 父亲和母亲
C 父亲和儿子 D 儿子和女儿
一白化女子(其父患色盲)与一正常男子(其母患白化病)婚配,所生子女中色盲与白化兼发的概率是
1/8
C
Ⅰ
Ⅱ
Ⅲ
1
2
3
4
5
6
8
9
10
12
11
7
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呈显性;正常肤色(A)对白化呈显性。下面是一个白化病和色盲症的遗传谱系。请回答:
白化男
白化女
白化兼色盲
色盲
(1)
的基因型是_____,
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
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___。
(3)
生出色盲男孩的几率是______;生出女孩是白化病的几率______;生出两病兼发男孩的几率________。
Ⅰ1
Ⅰ2
Ⅱ5
Ⅲ11
Ⅲ10
X
1/6
1/4
1/3
1/12
AaX Y
B
AaX X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