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4 21:5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可以报道重大事件,又可以叙写“凡人小事”;既可以赞颂先进事物,又可以批评错误倾向。
了解文体
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在中国,有个手执如椽巨笔的“铁三角”——钟华论,任仲平,钟声。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任仲平”他是一群人的新闻理想,是一张报纸的社会责任。
钟 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作者:钟华论
1.央视(CCTV);副部级单位,隶属于广电总局管理,是广电系统的第—电视台。国家级由初台 但不是首要新闻出口。央视的重大新闻口径,要用新华社通稿。与它并列的还有中央人民厂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
2. 新华社;正部级单位。隶属于国务院直接管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通讯社,政府层面上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大多都需以新华社发的信息为基础,理论上中国的新闻,要以新华社为准。同时新华社也是法定的新闻监管机构;新华社的外联部,后来改组为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主要负责把中国新闻传播到世界各地,以及维护各地华文媒体的任务,副部级,但只相当于新华社的一个部门.
3.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直属的正部级单位,属于党产,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如同苏联的真理报、朝鲜的劳动新闻报。(同一角色的还有<求实杂志>)
新华社是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是中国最权威的意识形态宣传机构;
央视是中国国家级电视台。
2020年5月,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为什么能经受住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带给我们哪些永恒的财富?
这篇《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对这些问题做了初步的回答。
问题研究
快速浏览课文,圈画每一小节的关键词句,概括各节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第一节
关键词句(中心句):
内容概括:
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三力协作】引领武汉挺过疫情
国家力量,挺过疫情
(三力同心,共渡难关)
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坚如磐石的意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抗击疫情建立起了主心骨。
三句:这是……的……力。
第二节
关键词句(中心句):
内容概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共同打赢疫情攻坚战。
制度优越,上下团结
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第三节
关键词句(中心句):
内容概括:
中国人民共度时艰所展现的五种精神。
中国精神,力量之源
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
第四节
关键词句(中心句):
内容概括: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最为深切的抗疫感悟和必须方向。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第五节
关键词句(中心句):
内容概括:
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从病毒研究到病毒防控,始终坚持使用科学的“武器”。
第六节
关键词句(中心句):
内容概括:
总结、反思抗疫的经验和教训,用四个“必须”表明抗击疫情、奋战到底的决心信念。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面对大考,反思改变)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答案。
第七节
关键词句(中心句):
内容概括:
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及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尽管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了各国广泛支持与认同。
第八节
关键词句(中心句):
内容概括:
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从深重的苦难与磨砺中汲取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前进。
重焕生机,展望未来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许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问题探究
课文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2020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课文请分析一下中国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党的领导、制度道德优越性是抗疫成功的根本保证(原因);
四面八方的支援与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科学防治效果显著,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也是抗疫取得成功的直接原因。
合作抗疫虽是外因,但在战胜疫情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章主旨: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表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抗议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礼赞,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黑天鹅——非常难以预测的不寻常事件。【意外性,重大影响】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观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
黑天鹅事件是极其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
“9·11” ; 新冠疫情
灰犀牛——是一种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它并不神秘,却更危险。灰犀牛事件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高房价;
活动引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这篇通讯中采用了大量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中哪些金句打动了你?请你把这些语句诵读出来,并谈谈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感情。
学习活动二:研读金句,体悟感情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雪莱曾经说过:冬天来,春天还会远吗?是的,冬天固然寒冷,且寒冬慢慢让人难过,但是不难知道冬天之后就是温暖明媚的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
这句话化用雪莱的诗,又兼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顿时感到眼前的苦难都绝非毫无意义的挨日子,而是定会遇到温暖,重现光明。我们要有勇气和决定坚定脚步和信念,迎接春光明媚。
障百川而东之,会狂澜于既倒。
此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原意指的是防堵泛滥的百川,使它们向东流淌,挽回已经倾倒的狂澜。疫情的肆虐有如洪水猛兽,在最严峻的时刻,党中央沉着冷静,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统筹规划,运筹帷幄。能让中国在最短的时间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这有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也有党中央心系民众的赤诚之心。
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这句话,生动形象的解读了抗议期间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面。九省通衢武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然面临封城。
但是武汉不是孤岛,无数热血儿女奔赴那里和武汉人民一起战斗。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每个老百姓。而百姓和百姓组合起来就是我中华。
灾难,是关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灾难比作镜子。镜子是用来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用的。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自己脸上的斑点,需要有参照。灾难来临,我们自立自省。灾难过去,我们又是一番天地。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大难无情人有情。
我们能在家中享受物资充足供应、水电网络正常运转的生活的时候,
可曾想过这是无数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冒着生命危险操作着一切。
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