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培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培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20 08:27:59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培优)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17八上·越城期中)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一定比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3.在下列所列举的各种事例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
A.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海巡船
B.缓缓上升的热气球
C.太空中运行的空间飞行器
D.元宵夜放飞的“孔明灯”
4.物理小组制作的一个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进水)或向烧瓶中吹气(排水),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悬浮状态时,若向胶管A吹气,烧瓶将(  )
A.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5.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盛有石蜡油、水和水银三种液体,液体之间并不融合。将一实心铅块(铅的密度是11.3g/cm3)轻轻放入该烧杯中,图中能正确显示出铅块静止时位置的图是(  )
A. B.
C. D.
6.(2020七下·慈溪期中)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7.(2020·南浔模拟)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破坏亚马孙雨林会造成⑤的减少
D.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8.(2019八上·越城期末)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一定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B.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C.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
D.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9.(2020八上·吴兴期末)在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B.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d点时的溶剂质量大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10.(2019八上·天台期中)假如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即g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某艘船来说,它所受的浮力和吃水深度(吃水深度指水面到船底的深度)与原来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B.船受到的浮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浮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不变
D.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减小
11.(2019八上·杭州期中)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1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一体积是6cm3、密度是0.6g/cm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大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B.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C.将木块取出后,甲、乙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相等
D.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并且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
13.(2020八上·苍南期末)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其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t0温度(℃) t0 t1 t2
硝酸钾溶解度/克 31.6 44 60
氯化铵溶解度/克 37.6 40 41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14.(2019八上·新昌期中)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136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36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7.8×103kg/m3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15.(2018八上·义乌期中)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体积分别为VA、VB,密度分别为ρA、ρB.(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ρB>ρ乙),则(  )
A.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B.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A:ρB
C.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D.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B:ρ乙
二、填空题
16.(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   (填序号)环节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3)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17.小聪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探究:
(1)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
(2)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   有关。
(3)选择器材   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4)小聪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比值法 B.等效法 C.控制变量法 D.估算法
18.(2019八上·新昌期末)废电池随意丢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废电池内的黑色物质含有碳、二氧化锰、氯化铵等物质。氯化铵浓溶液可用于去除某些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某研究小组要回收和利用废电池内的氯化铵,进行如下实验:
物质温度/℃ 20 40 60 80
氯化铵/g 37.2 45.8 55.2 65.6
(1)操作②的名称是   。
(2)小新同学欲配置40℃的氯化铵饱和溶液来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根据溶解度表可知:4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克氯化铵。
(3)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氯化铵溶液,可行的方法是   (写出其中一种)。
19.(2018八上·绍兴期中)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0.(2018八上·绍兴期中)如图甲所示,弹簧秤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合金块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容器底部有一个由阀门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缓慢放水,此过程中合金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经过    的放水时间合金块刚好完全离开水面,合金块的重力为   N,此过程中合金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
21.如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60 ℃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克。
(3)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
22.(2018八上·杭州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G 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N) 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N) 排开液体体积 V 排(cm3)
水(ρ水=1.0g/cm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N,第一次试验中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F 浮=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和 3(或
4、5 和 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越大。
(3)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 (填字母)。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为 1.5N 的物体,如甲图所示;他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0.5N,他就在 0.5N 处标上 1.0g/cm3 的字样;当他把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   N 处标上 0.8g/cm3 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如甲图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量密度的密度秤。
23.(2018八上·长兴月考)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   
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C,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C,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四、解答题
24.(2018八上·湖州月考)一个均匀实心物体与弹簧(弹簧所受重力和浮力均不计)的末端相连,浸没在液体中处于静止状态。可以根据物体的密度ρ1与液体的密度ρ2 之间的关系,对弹簧长度L与原长L0的关系作出判断,请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推导出这些关系。(推导中要求写出依据)
25.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
(1)甲试管中是    ,乙试管中是    ,丙试管中是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    ,乙中    ,丙中    。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    。
26.(2018八上·萧山期中)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5 g、30 g、30 g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中能表示氯化钾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7.(2019八上·衢州期中)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25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 (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
28.(2018八上·杭州月考)小明来到素有“中国死海”之称的新疆达坂城盐湖游玩,看到游客能漂浮在湖面,便利用随身携带的砝码盒以及长方体有盖铁皮罐、细线、沙石、水等物品探究湖中盐水的密度。(g取10N/kg)
①取一根细线与铁皮罐等高,通过对折细线找到铁皮罐一半高度位置,并作记号。
②在铁皮罐内加入适量沙石并加盖密封,使之漂浮时一半浸入水中。
③在铁皮罐上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
④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
问:
(1)铁皮罐的体积有多大?
(2)铁皮罐和沙石的总重有多大?
(3)盐水的密度有多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从试剂瓶中取出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避免试剂被污染,故A错误;
B.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错误;
C.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放在右盘,物体放在左盘,故C错误;
D.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2)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差,若物体与容器底紧贴测不会受到浮力作用。
【解答】A.在水中的桥墩由于下方没有水,所以不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说法错误,A正确;
B.根据F浮=G排=ρ液gV排液,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沉下去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一定大于浮上去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不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说法正确,B错误;
C.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受到的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说法正确,C错误;
D.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ρ液gV排液,液体的密度相同,球的体积相同,所以受到的浮力相同,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海巡船,浸在水中受到浮力,故A不合题意;
B.缓缓上升的热气球,浸没在空气中,受到浮力,故B不合题意;
C.太空中运行的空间飞行器,周围没有气体或液体,不受到浮力,故C符合题意;
D.元宵夜放飞的“孔明灯”,浸没在空气中,受到浮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判断即可。
【解答】由于烧瓶始终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当烧瓶处于悬浮状态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若向胶管A吹气,那么烧瓶中的水会由于气压增大而排出,从而使烧瓶的重力减小,即重力小于浮力,那么烧瓶上浮。
故D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由于铅的密度大于石蜡和水的密度,因此铅块肯定在水里处于下沉状态。由于铅块的密度小于水银的密度,所以它在水银里为漂浮状态,因此最终铅块将静止在水和水银的界面之间,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同一种物质溶剂不同溶解性也不同,有些物质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有机溶剂。衣服干洗就是利用了衣服中的有些污渍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干洗店中提供的有机溶剂中;
2、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确定能溶解碘且对人体无害的物质。
【解答】由表格数据可知,碘可溶于酒精(可溶)、汽油(易溶)、苯(易溶)。易溶表示溶解速度更快,也就是洗净的速度更快。因为苯是有毒的物质,汽油无毒,所以选择汽油清洗衣服上的碘污渍比较合理,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降水,③表示地表径流,④表示地下径流,⑤表示植物蒸腾作用,⑥表示下渗;
2、目前人类往往通过改变地表径流来影响水循环;
3、 人工降雨一般指人工降水。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应该是对③的影响,A错误;
B、 人工降雨主要是通过改变水汽的时空分布,B错误;
C、 破坏亚马孙雨林,植被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所以 ⑤减少,说法正确,C正确;
D、 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错误,应该是降水,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如果两个量的关系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那么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解答】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成正比;由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它的浓度越大,所以一定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也成正比例关系,故A不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并不成正比例关系,故B符合题意;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质量成正比例关系,故C不合题意;
D.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成正比例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如果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果吸收热量,那么溶液的温度降低;
(2)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3)当物质充分溶解后,如果有未溶的出现,说明溶液是饱和的;如果没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4)分析整个过程中溶剂是否减少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开始时溶液温度不断升高,因此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故A错误;
B.a、c两点时溶液的温度相同,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故B正确;
C.b点时,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消失,因此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不断变化,但是溶剂水的质量没有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据此分析浮力的变化;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判断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船的吃水深度的变化。
【解答】根据公式G=mg可知,当g减小一半时,物体的重力G变为原来的一半;
该船漂浮在水面上,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浮=G;
因此当g减小一半时,它受到的浮力也减小;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减小到原来的一半,g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那么船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因此船的吃水深度不变。
故选C。
11.【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导电性,常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两极产生气泡,且体积为负二正一,负极产生氢气能燃烧,正极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解水结论证明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解答】 ①纯水几乎不导电,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正确;②乙试管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氢气,能燃烧,正确;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正确;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重力之和;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
(3)根据(1)中的原理分析;
(4)根据漂浮条件计算即可。
【解答】A.木块在甲容器中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它排出水的重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因此甲容器中水和木块的重力之和等于乙容器中水的重力。根据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G容器+G水可知,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甲和乙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两个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故A错误;
B.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力=ρ液gV排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增大,故B错误;
C.将木块取出后,甲中水的重力将小于乙中水的重力,根据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G容器+G水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根据公式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故C错误;
D.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力=G;
ρ水gV排=ρgV;
1g/cm3×V排=0.6g/cm3×V;
解得:;
因此:,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与溶解度对比确定出M为硝酸钾,再由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定值且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A、由图示可知,150克水中 t1℃ 时60克M能全部溶解,蒸发50克水即00克水后 t2℃ 时没有溶质析出,降温后析出溶质,氯化铵 t2℃ 时溶解度为41克,60克时不能全部溶解,硝酸钾 t2℃ 时溶解度为60克,所以M为硝酸钾,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刚好饱和,溶液③为有固体剩余,为饱和溶液,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①②③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的质量分数要比2小,不一定比①大,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本题所要运用到的知识点包括重力、浮力、质量、密度的计算,还有阿基米德原理。
【解答】 A、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从图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拉=156N,A不符合题意。
B、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即为图中的AB段,
从图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为136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浮=G-F拉=156N-136N=20N,B不符合题意。
C、由F浮=ρ水V排g可知: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
则由G=mg=ρVg得金属块的密度为:
,C符合题意。
D、从图可知,绳子的拉力在t1至t2时间段内逐渐的变大,则由公式F浮=G-F拉可知,
金属块的重力不变,而拉力逐渐的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当物体漂浮时,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浸没时,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计算浮力,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由于 ρ甲>ρA>ρB ,所以它们在甲中都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因为 VA=VB , ρA>ρB,根据G=ρVg可知,它们的重力大小不等,因此它们受到的浮力不同,故A错误;
B.因为 ρA>ρB>ρ乙 ,所以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时,它们都是下沉;若 VA=VB ,那么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故B错误;
C.将A放入乙中,它处于下沉状态,即浮力小于重力;将B放入甲中,它处于漂浮状态,即浮力等于重力。若 mA=mB, 那么它们的重力相等,因此两球受到的浮力不同,故C错误;
D.若mA=mB,那么GA=GB;将A放入甲中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A的重力,即F甲=GA=GB;将B放入乙中处于下沉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乙=ρ乙gVB;那么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F甲:F乙=GB:ρ乙gVB=ρBgVB:ρ乙gV乙 =ρB :ρ乙,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1)②③①⑤
(2)太阳辐射
(3)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解答】(1)由图上可知,①是指海洋水汽受热蒸发,②是将水汽输送到陆地;③是水汽遇冷形成降水;④是降水后,在地表形成了径流;⑤是地表水下渗到地表下面, 图中②③①⑤环节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2) 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能,它可以使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中.
(3) 蒸发受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水汽输送、降水受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地表径流受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渗与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等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1) ②③①⑤ (2)太阳辐射(3)B
17.【答案】(1)体积
(2)液体的密度
(3)a、b、d、e(或a、b、d、f)
(4)C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大小有关,分析a和c两个铁块对哪个因素产生影响即可;
(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大小有关,分析e和f两个铁块对哪个因素产生影响即可;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4)在科学研究中,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改变这个因素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1)d和e组合可以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和拉力,进而计算出它们受到的浮力。a、c都是铁块,但是二者体积不同,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同,因此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2)d和e组合用于测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而e和f的液体密度不同,因此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是否有关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而改变物体密度,因此选择a、b两个金属块,再配合d、e(或f)完成实验;
(4)小聪在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而A、B、D错误。
18.【答案】(1)过滤
(2)45.8
(3)加溶质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3)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改变温度。
【解答】(1)将黑色物质加水溶解,其中的氯化铵等是可溶的,而碳和二氧化锰是不溶的,为了将它们分开,因此操作②的名称为:过滤;
(2)根据表格可知,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5.8g,因此:4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45.8克氢化铵。
(3)根据表格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氯化铵溶液,可行的方法是:加溶质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19.【答案】变大;不变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水面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根据大碗加水后重力的变化分析浮力的变化;
(2)将盆中的水放入碗中后,盆中的水体积会减小,碗排开水的体积会增大,将两个体积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1)大碗中加水前后始终在水面漂浮,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
由于加水后碗的重力增大,
所以大碗受到的浮力将变大;
(2)设加入碗中水的重力为G,
那么盆中的水体积的减少量为:;
大碗受到浮力的增大量为G;
那么大碗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量为:;
那么V减=V增,
因此水盆中的水面将会不变。
20.【答案】20;9;6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随着水面的下降,在开始的一端时间内,合金块始终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当水面低于合金块的上表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受到的浮力减小,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当水面低于合金块的下表面时,它不再受到浮力,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就是合金块的重力。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中间的曲线为合金块的浮力减小的过程,而最后的横线表示合金块脱离水面后不受浮力的过程,因此经过20s的放水时间合金块刚好完全离开水面;
(2)根据乙图可知,合金块的重力为9N;
(3)根据乙图可知,第一段测力计示数不变的过程就是合金块完全浸没在水中的过程,这段时间内测力计的示数为3N,那么合金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F浮=G-F=9N-3N=6N。
21.【答案】(1)KNO3
(2)不饱和;167.6
(3)大于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由硝酸钾和氯化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出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由此确定所给物质是否全部溶解,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解的固体质量与溶剂质量和。
【解答】(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2)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A溶液是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为不饱和溶液,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C溶液是60 ℃时100g水中溶解了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B溶液降温到20 ℃形成的,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全部溶解,C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31.6g+36.0g=167.6g;(3)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所以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硝酸钾析出的固体质量大于氯化钠析出的固体质量,剩余溶液的质量氯化钠溶液大于硝酸钾溶液。
22.【答案】(1)2;0.5
(2)大;1、4(或 2、5 或 3、6)
(3)阿基米德
(4)A
(5)小;0.7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物体的重力;根据F浮=G-F计算第一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密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改变液体密度;
(3)根据G排=m排g=ρ液V排g计算出每次排开液体的质量,然后与浮力比较大小即可;
(4)在物理学中,多次测量的目的只有两个:①求平均值进行误差;②得到物理规律;
(5)首先根据F浮=ρ液V排g判断浮力的大小,然后根据F=G-F浮判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当同一物体浸没在两种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那么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即:,据此计算出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接下来根据F=G-F浮计算出这时酒精中测力计的示数即可。
【解答】(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2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2N-1.5N=0.5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和 3(或 4、5 和 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 2、5 或 3、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3)根据公式G排=m排g=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第1、2、3组中排开水的重力分别为:0.54N、1N和1.5N,它们与对应的浮力正好相等,因此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故选A;
(5)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同一物体浸没时V排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根据公式F=G-F浮可知,浮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5N-0.5N=1N;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F酒=0.8N;
那么在酒精中测力计的示数为:F=G-F酒=1.5N-0.8N=0.7N。
因此应该在刻度盘上0.7N处标上 0.8g/cm3 字样 。
23.【答案】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或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不相等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解:因素1实验:通过对以上实验的分析可知:整个过程中除了溶质种类不同以外;其他量均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再通过对比发现: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由此可知: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或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2实验:探究的变量为温度;不变的量为溶质的种类(硝酸钾);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保持在40℃,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保持在60℃,硝酸钾全部溶解;由此可知: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
故答案为: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或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不相等。
24.【答案】①若ρ1>ρ2,则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重力,所以物体对弹簧用压力,弹簧被压缩,L<L0
②若ρ1=ρ2,则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重力,所以物体对弹簧没有力的作用,弹簧保持原长,L=L0
③若ρ1<ρ2,则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重力,所以物体对弹簧用拉力,弹簧被拉伸,L>L0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浮沉条件,分别判断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和小于液体密度时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然后对每种状态下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弹簧力的方向;弹簧形变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反,所以弹力向上为压缩,弹力向下为拉伸,弹力为0即弹簧保持原长。
【解答】根据浮沉条件,
当 时,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因为物体静止,所以它受力情况为:;弹簧弹力方向向上,这时弹簧被压缩,即;
当 时,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因为物体静止,所以它受力情况为:;弹簧弹力为0,这时弹簧保持原长,即;
当 时,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因为物体静止,所以它受力情况为:;弹簧弹力方向向下,这时弹簧被拉伸,即。
25.【答案】(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区别。
【解答】1.甲试管中是(乳浊液)液,乙试管中是(悬浊液)液,丙试管中是(溶)液。
2.若条件不变,将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小液滴上升)乙(小颗粒下沉)丙(不变)。
3.甲、乙、丙所属的3类液体中,最稳定的是(丙)。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以都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26.【答案】(1)B
(2)甲
(3)加溶剂(水) 升高温度
(4)B;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当物质充分溶解后,如果溶液中还残存着固体溶质,那么溶液肯定达到饱和;
(2)比较B、C可知,当温度升高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
(3)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成正比;如果溶剂质量不变,那么可以增大溶解度,从而增大溶质的质量;
(4) 从t2℃降温到t1℃ ,甲的溶解度减小,而乙的溶解度增大,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由于B中有未溶的溶质,因此B一定是饱和溶液;
(2)比较B、C可知,当温度升高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因此曲线B能表示氯化钾溶解度的变化;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4)从t2℃降温到t1℃ ,甲的溶解度减小,而乙的溶解度增大。
A.甲原来就是饱和溶液,当溶解度减小时它还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增大,因此它会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即100g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大,那么甲的溶剂质量就小于乙的溶剂质量,故B正确;
C.由于甲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它的溶质质量减小,因此甲的溶液质量变小;而B的溶解度增大,因此它的溶质质量不变,即溶液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但甲是饱和溶液,而乙是不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
故选BD。
27.【答案】(1)解:因为物体漂浮
所以F浮=G物=ρVg=1.30×103kg/m3×2.50×10-6m3×10N/kg=3.25N
(2)F浮=ρgV排
所以ρ液=F浮/gV排=3.25N/(10N/kg×13/15×250×10-6m3)=1.5×103kg/m3=1.5g/cm3
查表为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
(3)解:物块A全浸,则ρ液=ρ物=1.30g/cm3,p%=40%
5kg×60%=(5kg+m)×40%
m=2.5kg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F浮=G物=ρVg ;
(2)已知浮力和V排利用公式计算出硫酸溶液的密度,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液的质量分数;
(3)首先根据浮沉条件确定物块悬浮时溶液的密度,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溶质质量相等,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加水的质量即可。
28.【答案】(1)解:由: 浮=G码1可知:ρ水g V罐=G砝码1=m砝码1g
1.0g/cm3× V罐=500g
V罐=1000cm3
(2)解:由图2漂浮可知:F浮1=G罐沙
G罐沙=ρ水g V罐=1.0×103kg/m3×10N/kg× ×1×10﹣3m3 =5N
(3)解:由图4漂浮可知:G总=F浮
5N+(0.5+0.2)Kg×10N/kg=ρ盐水gV罐=ρ盐水×10N/kg×1×10﹣3m3
ρ盐水=1.2×103kg/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原来铁皮罐一半浸入水中,放上砝码全部浸入水中,因此铁皮罐排开水的体积增大量就是总体积的一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即 浮=G码1 ,将公式的两边拆来,即可计算出铁皮罐的体积;
(2)当铁皮罐漂浮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的一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总重力,根据
F浮1=G罐沙 计算即可;
(3)当铁皮罐在盐水中浸没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总重力,即F浮=G总=G沙罐+G砝码,据此列出方程,即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1 / 1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培优)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从试剂瓶中取出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避免试剂被污染,故A错误;
B.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错误;
C.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放在右盘,物体放在左盘,故C错误;
D.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2.(2017八上·越城期中)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一定比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2)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差,若物体与容器底紧贴测不会受到浮力作用。
【解答】A.在水中的桥墩由于下方没有水,所以不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说法错误,A正确;
B.根据F浮=G排=ρ液gV排液,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沉下去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一定大于浮上去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不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说法正确,B错误;
C.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受到的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说法正确,C错误;
D.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ρ液gV排液,液体的密度相同,球的体积相同,所以受到的浮力相同,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A
3.在下列所列举的各种事例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
A.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海巡船
B.缓缓上升的热气球
C.太空中运行的空间飞行器
D.元宵夜放飞的“孔明灯”
【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海巡船,浸在水中受到浮力,故A不合题意;
B.缓缓上升的热气球,浸没在空气中,受到浮力,故B不合题意;
C.太空中运行的空间飞行器,周围没有气体或液体,不受到浮力,故C符合题意;
D.元宵夜放飞的“孔明灯”,浸没在空气中,受到浮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物理小组制作的一个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进水)或向烧瓶中吹气(排水),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悬浮状态时,若向胶管A吹气,烧瓶将(  )
A.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判断即可。
【解答】由于烧瓶始终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当烧瓶处于悬浮状态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若向胶管A吹气,那么烧瓶中的水会由于气压增大而排出,从而使烧瓶的重力减小,即重力小于浮力,那么烧瓶上浮。
故D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盛有石蜡油、水和水银三种液体,液体之间并不融合。将一实心铅块(铅的密度是11.3g/cm3)轻轻放入该烧杯中,图中能正确显示出铅块静止时位置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由于铅的密度大于石蜡和水的密度,因此铅块肯定在水里处于下沉状态。由于铅块的密度小于水银的密度,所以它在水银里为漂浮状态,因此最终铅块将静止在水和水银的界面之间,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2020七下·慈溪期中)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同一种物质溶剂不同溶解性也不同,有些物质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有机溶剂。衣服干洗就是利用了衣服中的有些污渍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干洗店中提供的有机溶剂中;
2、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确定能溶解碘且对人体无害的物质。
【解答】由表格数据可知,碘可溶于酒精(可溶)、汽油(易溶)、苯(易溶)。易溶表示溶解速度更快,也就是洗净的速度更快。因为苯是有毒的物质,汽油无毒,所以选择汽油清洗衣服上的碘污渍比较合理,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2020·南浔模拟)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破坏亚马孙雨林会造成⑤的减少
D.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降水,③表示地表径流,④表示地下径流,⑤表示植物蒸腾作用,⑥表示下渗;
2、目前人类往往通过改变地表径流来影响水循环;
3、 人工降雨一般指人工降水。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应该是对③的影响,A错误;
B、 人工降雨主要是通过改变水汽的时空分布,B错误;
C、 破坏亚马孙雨林,植被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所以 ⑤减少,说法正确,C正确;
D、 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错误,应该是降水,D错误。
故选C
8.(2019八上·越城期末)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一定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B.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C.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
D.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如果两个量的关系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那么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解答】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成正比;由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它的浓度越大,所以一定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也成正比例关系,故A不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并不成正比例关系,故B符合题意;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质量成正比例关系,故C不合题意;
D.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成正比例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2020八上·吴兴期末)在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B.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d点时的溶剂质量大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如果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果吸收热量,那么溶液的温度降低;
(2)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3)当物质充分溶解后,如果有未溶的出现,说明溶液是饱和的;如果没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4)分析整个过程中溶剂是否减少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开始时溶液温度不断升高,因此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故A错误;
B.a、c两点时溶液的温度相同,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故B正确;
C.b点时,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消失,因此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不断变化,但是溶剂水的质量没有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0.(2019八上·天台期中)假如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即g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某艘船来说,它所受的浮力和吃水深度(吃水深度指水面到船底的深度)与原来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B.船受到的浮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浮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不变
D.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减小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据此分析浮力的变化;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判断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船的吃水深度的变化。
【解答】根据公式G=mg可知,当g减小一半时,物体的重力G变为原来的一半;
该船漂浮在水面上,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浮=G;
因此当g减小一半时,它受到的浮力也减小;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减小到原来的一半,g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那么船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因此船的吃水深度不变。
故选C。
11.(2019八上·杭州期中)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导电性,常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两极产生气泡,且体积为负二正一,负极产生氢气能燃烧,正极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解水结论证明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解答】 ①纯水几乎不导电,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正确;②乙试管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氢气,能燃烧,正确;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正确;
故答案为:A。
1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一体积是6cm3、密度是0.6g/cm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大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B.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C.将木块取出后,甲、乙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相等
D.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并且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重力之和;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
(3)根据(1)中的原理分析;
(4)根据漂浮条件计算即可。
【解答】A.木块在甲容器中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它排出水的重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因此甲容器中水和木块的重力之和等于乙容器中水的重力。根据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G容器+G水可知,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甲和乙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两个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故A错误;
B.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力=ρ液gV排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增大,故B错误;
C.将木块取出后,甲中水的重力将小于乙中水的重力,根据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G容器+G水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根据公式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故C错误;
D.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力=G;
ρ水gV排=ρgV;
1g/cm3×V排=0.6g/cm3×V;
解得:;
因此:,故D正确。
故选D。
13.(2020八上·苍南期末)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其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t0温度(℃) t0 t1 t2
硝酸钾溶解度/克 31.6 44 60
氯化铵溶解度/克 37.6 40 41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与溶解度对比确定出M为硝酸钾,再由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定值且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A、由图示可知,150克水中 t1℃ 时60克M能全部溶解,蒸发50克水即00克水后 t2℃ 时没有溶质析出,降温后析出溶质,氯化铵 t2℃ 时溶解度为41克,60克时不能全部溶解,硝酸钾 t2℃ 时溶解度为60克,所以M为硝酸钾,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刚好饱和,溶液③为有固体剩余,为饱和溶液,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①②③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的质量分数要比2小,不一定比①大,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2019八上·新昌期中)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136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36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7.8×103kg/m3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本题所要运用到的知识点包括重力、浮力、质量、密度的计算,还有阿基米德原理。
【解答】 A、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从图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拉=156N,A不符合题意。
B、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即为图中的AB段,
从图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为136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浮=G-F拉=156N-136N=20N,B不符合题意。
C、由F浮=ρ水V排g可知: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
则由G=mg=ρVg得金属块的密度为:
,C符合题意。
D、从图可知,绳子的拉力在t1至t2时间段内逐渐的变大,则由公式F浮=G-F拉可知,
金属块的重力不变,而拉力逐渐的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2018八上·义乌期中)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体积分别为VA、VB,密度分别为ρA、ρB.(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ρB>ρ乙),则(  )
A.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B.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A:ρB
C.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D.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B:ρ乙
【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当物体漂浮时,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浸没时,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计算浮力,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由于 ρ甲>ρA>ρB ,所以它们在甲中都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因为 VA=VB , ρA>ρB,根据G=ρVg可知,它们的重力大小不等,因此它们受到的浮力不同,故A错误;
B.因为 ρA>ρB>ρ乙 ,所以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时,它们都是下沉;若 VA=VB ,那么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故B错误;
C.将A放入乙中,它处于下沉状态,即浮力小于重力;将B放入甲中,它处于漂浮状态,即浮力等于重力。若 mA=mB, 那么它们的重力相等,因此两球受到的浮力不同,故C错误;
D.若mA=mB,那么GA=GB;将A放入甲中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A的重力,即F甲=GA=GB;将B放入乙中处于下沉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乙=ρ乙gVB;那么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F甲:F乙=GB:ρ乙gVB=ρBgVB:ρ乙gV乙 =ρB :ρ乙,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   (填序号)环节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3)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答案】(1)②③①⑤
(2)太阳辐射
(3)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解答】(1)由图上可知,①是指海洋水汽受热蒸发,②是将水汽输送到陆地;③是水汽遇冷形成降水;④是降水后,在地表形成了径流;⑤是地表水下渗到地表下面, 图中②③①⑤环节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2) 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能,它可以使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中.
(3) 蒸发受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水汽输送、降水受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地表径流受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渗与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等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1) ②③①⑤ (2)太阳辐射(3)B
17.小聪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探究:
(1)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
(2)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   有关。
(3)选择器材   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4)小聪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比值法 B.等效法 C.控制变量法 D.估算法
【答案】(1)体积
(2)液体的密度
(3)a、b、d、e(或a、b、d、f)
(4)C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大小有关,分析a和c两个铁块对哪个因素产生影响即可;
(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大小有关,分析e和f两个铁块对哪个因素产生影响即可;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4)在科学研究中,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改变这个因素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1)d和e组合可以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和拉力,进而计算出它们受到的浮力。a、c都是铁块,但是二者体积不同,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同,因此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2)d和e组合用于测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而e和f的液体密度不同,因此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是否有关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而改变物体密度,因此选择a、b两个金属块,再配合d、e(或f)完成实验;
(4)小聪在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而A、B、D错误。
18.(2019八上·新昌期末)废电池随意丢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废电池内的黑色物质含有碳、二氧化锰、氯化铵等物质。氯化铵浓溶液可用于去除某些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某研究小组要回收和利用废电池内的氯化铵,进行如下实验:
物质温度/℃ 20 40 60 80
氯化铵/g 37.2 45.8 55.2 65.6
(1)操作②的名称是   。
(2)小新同学欲配置40℃的氯化铵饱和溶液来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根据溶解度表可知:4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克氯化铵。
(3)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氯化铵溶液,可行的方法是   (写出其中一种)。
【答案】(1)过滤
(2)45.8
(3)加溶质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3)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改变温度。
【解答】(1)将黑色物质加水溶解,其中的氯化铵等是可溶的,而碳和二氧化锰是不溶的,为了将它们分开,因此操作②的名称为:过滤;
(2)根据表格可知,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5.8g,因此:4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45.8克氢化铵。
(3)根据表格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氯化铵溶液,可行的方法是:加溶质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19.(2018八上·绍兴期中)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答案】变大;不变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水面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根据大碗加水后重力的变化分析浮力的变化;
(2)将盆中的水放入碗中后,盆中的水体积会减小,碗排开水的体积会增大,将两个体积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1)大碗中加水前后始终在水面漂浮,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
由于加水后碗的重力增大,
所以大碗受到的浮力将变大;
(2)设加入碗中水的重力为G,
那么盆中的水体积的减少量为:;
大碗受到浮力的增大量为G;
那么大碗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量为:;
那么V减=V增,
因此水盆中的水面将会不变。
20.(2018八上·绍兴期中)如图甲所示,弹簧秤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合金块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容器底部有一个由阀门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缓慢放水,此过程中合金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经过    的放水时间合金块刚好完全离开水面,合金块的重力为   N,此过程中合金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
【答案】20;9;6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随着水面的下降,在开始的一端时间内,合金块始终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当水面低于合金块的上表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受到的浮力减小,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当水面低于合金块的下表面时,它不再受到浮力,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就是合金块的重力。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中间的曲线为合金块的浮力减小的过程,而最后的横线表示合金块脱离水面后不受浮力的过程,因此经过20s的放水时间合金块刚好完全离开水面;
(2)根据乙图可知,合金块的重力为9N;
(3)根据乙图可知,第一段测力计示数不变的过程就是合金块完全浸没在水中的过程,这段时间内测力计的示数为3N,那么合金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F浮=G-F=9N-3N=6N。
21.如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60 ℃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克。
(3)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答案】(1)KNO3
(2)不饱和;167.6
(3)大于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由硝酸钾和氯化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出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由此确定所给物质是否全部溶解,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解的固体质量与溶剂质量和。
【解答】(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2)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A溶液是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为不饱和溶液,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C溶液是60 ℃时100g水中溶解了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B溶液降温到20 ℃形成的,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全部溶解,C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31.6g+36.0g=167.6g;(3)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所以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硝酸钾析出的固体质量大于氯化钠析出的固体质量,剩余溶液的质量氯化钠溶液大于硝酸钾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
22.(2018八上·杭州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G 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N) 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N) 排开液体体积 V 排(cm3)
水(ρ水=1.0g/cm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N,第一次试验中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F 浮=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和 3(或
4、5 和 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越大。
(3)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 (填字母)。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为 1.5N 的物体,如甲图所示;他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0.5N,他就在 0.5N 处标上 1.0g/cm3 的字样;当他把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   N 处标上 0.8g/cm3 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如甲图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量密度的密度秤。
【答案】(1)2;0.5
(2)大;1、4(或 2、5 或 3、6)
(3)阿基米德
(4)A
(5)小;0.7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物体的重力;根据F浮=G-F计算第一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密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改变液体密度;
(3)根据G排=m排g=ρ液V排g计算出每次排开液体的质量,然后与浮力比较大小即可;
(4)在物理学中,多次测量的目的只有两个:①求平均值进行误差;②得到物理规律;
(5)首先根据F浮=ρ液V排g判断浮力的大小,然后根据F=G-F浮判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当同一物体浸没在两种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那么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即:,据此计算出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接下来根据F=G-F浮计算出这时酒精中测力计的示数即可。
【解答】(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2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2N-1.5N=0.5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和 3(或 4、5 和 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 2、5 或 3、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3)根据公式G排=m排g=ρ液V排g分别计算出第1、2、3组中排开水的重力分别为:0.54N、1N和1.5N,它们与对应的浮力正好相等,因此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故选A;
(5)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同一物体浸没时V排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根据公式F=G-F浮可知,浮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5N-0.5N=1N;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F酒=0.8N;
那么在酒精中测力计的示数为:F=G-F酒=1.5N-0.8N=0.7N。
因此应该在刻度盘上0.7N处标上 0.8g/cm3 字样 。
23.(2018八上·长兴月考)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   
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C,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C,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或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不相等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解:因素1实验:通过对以上实验的分析可知:整个过程中除了溶质种类不同以外;其他量均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再通过对比发现: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由此可知: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或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2实验:探究的变量为温度;不变的量为溶质的种类(硝酸钾);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保持在40℃,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保持在60℃,硝酸钾全部溶解;由此可知: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
故答案为: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或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不相等。
四、解答题
24.(2018八上·湖州月考)一个均匀实心物体与弹簧(弹簧所受重力和浮力均不计)的末端相连,浸没在液体中处于静止状态。可以根据物体的密度ρ1与液体的密度ρ2 之间的关系,对弹簧长度L与原长L0的关系作出判断,请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推导出这些关系。(推导中要求写出依据)
【答案】①若ρ1>ρ2,则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重力,所以物体对弹簧用压力,弹簧被压缩,L<L0
②若ρ1=ρ2,则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重力,所以物体对弹簧没有力的作用,弹簧保持原长,L=L0
③若ρ1<ρ2,则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重力,所以物体对弹簧用拉力,弹簧被拉伸,L>L0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浮沉条件,分别判断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和小于液体密度时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然后对每种状态下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弹簧力的方向;弹簧形变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反,所以弹力向上为压缩,弹力向下为拉伸,弹力为0即弹簧保持原长。
【解答】根据浮沉条件,
当 时,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因为物体静止,所以它受力情况为:;弹簧弹力方向向上,这时弹簧被压缩,即;
当 时,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因为物体静止,所以它受力情况为:;弹簧弹力为0,这时弹簧保持原长,即;
当 时,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因为物体静止,所以它受力情况为:;弹簧弹力方向向下,这时弹簧被拉伸,即。
25.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
(1)甲试管中是    ,乙试管中是    ,丙试管中是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    ,乙中    ,丙中    。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    。
【答案】(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区别。
【解答】1.甲试管中是(乳浊液)液,乙试管中是(悬浊液)液,丙试管中是(溶)液。
2.若条件不变,将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小液滴上升)乙(小颗粒下沉)丙(不变)。
3.甲、乙、丙所属的3类液体中,最稳定的是(丙)。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以都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26.(2018八上·萧山期中)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5 g、30 g、30 g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中能表示氯化钾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1)B
(2)甲
(3)加溶剂(水) 升高温度
(4)B;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当物质充分溶解后,如果溶液中还残存着固体溶质,那么溶液肯定达到饱和;
(2)比较B、C可知,当温度升高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
(3)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成正比;如果溶剂质量不变,那么可以增大溶解度,从而增大溶质的质量;
(4) 从t2℃降温到t1℃ ,甲的溶解度减小,而乙的溶解度增大,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由于B中有未溶的溶质,因此B一定是饱和溶液;
(2)比较B、C可知,当温度升高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因此曲线B能表示氯化钾溶解度的变化;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4)从t2℃降温到t1℃ ,甲的溶解度减小,而乙的溶解度增大。
A.甲原来就是饱和溶液,当溶解度减小时它还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增大,因此它会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即100g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大,那么甲的溶剂质量就小于乙的溶剂质量,故B正确;
C.由于甲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它的溶质质量减小,因此甲的溶液质量变小;而B的溶解度增大,因此它的溶质质量不变,即溶液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但甲是饱和溶液,而乙是不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
故选BD。
27.(2019八上·衢州期中)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25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 (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
【答案】(1)解:因为物体漂浮
所以F浮=G物=ρVg=1.30×103kg/m3×2.50×10-6m3×10N/kg=3.25N
(2)F浮=ρgV排
所以ρ液=F浮/gV排=3.25N/(10N/kg×13/15×250×10-6m3)=1.5×103kg/m3=1.5g/cm3
查表为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
(3)解:物块A全浸,则ρ液=ρ物=1.30g/cm3,p%=40%
5kg×60%=(5kg+m)×40%
m=2.5kg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F浮=G物=ρVg ;
(2)已知浮力和V排利用公式计算出硫酸溶液的密度,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液的质量分数;
(3)首先根据浮沉条件确定物块悬浮时溶液的密度,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溶质质量相等,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加水的质量即可。
28.(2018八上·杭州月考)小明来到素有“中国死海”之称的新疆达坂城盐湖游玩,看到游客能漂浮在湖面,便利用随身携带的砝码盒以及长方体有盖铁皮罐、细线、沙石、水等物品探究湖中盐水的密度。(g取10N/kg)
①取一根细线与铁皮罐等高,通过对折细线找到铁皮罐一半高度位置,并作记号。
②在铁皮罐内加入适量沙石并加盖密封,使之漂浮时一半浸入水中。
③在铁皮罐上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
④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
问:
(1)铁皮罐的体积有多大?
(2)铁皮罐和沙石的总重有多大?
(3)盐水的密度有多大?
【答案】(1)解:由: 浮=G码1可知:ρ水g V罐=G砝码1=m砝码1g
1.0g/cm3× V罐=500g
V罐=1000cm3
(2)解:由图2漂浮可知:F浮1=G罐沙
G罐沙=ρ水g V罐=1.0×103kg/m3×10N/kg× ×1×10﹣3m3 =5N
(3)解:由图4漂浮可知:G总=F浮
5N+(0.5+0.2)Kg×10N/kg=ρ盐水gV罐=ρ盐水×10N/kg×1×10﹣3m3
ρ盐水=1.2×103kg/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原来铁皮罐一半浸入水中,放上砝码全部浸入水中,因此铁皮罐排开水的体积增大量就是总体积的一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即 浮=G码1 ,将公式的两边拆来,即可计算出铁皮罐的体积;
(2)当铁皮罐漂浮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的一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总重力,根据
F浮1=G罐沙 计算即可;
(3)当铁皮罐在盐水中浸没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总重力,即F浮=G总=G沙罐+G砝码,据此列出方程,即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