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6 09: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写景散文
哲理散文。
文体解读
本文是叙事散文。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
57年
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
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抢答题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玩弹子游戏玩累了,想找一些新的花样来玩。于是“我”跟小伙伴去爬悬崖。
6、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利
抢答题
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
八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
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约20米; 约7米
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石架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
都爬到了岩石架;“我”没有到崖顶
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10、“我”是怎样脱险的?
抢答题
爬到岩石架时,体弱多病的“我”再也不敢向上攀登了。
在父亲的鼓励下。
文章叙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
了经验。
概括文章内容
1、文中写我下山的动词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2、在小悬崖上我学到了什么经验呢?(用原句来回答)
3、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重点研讨“脱险部分”
文中写“我”下山的动词有:
移、踏、伸、探、踩、爬
其作用是:
表现我下山时动作的小心谨慎和内心的恐惧。
返回
2. “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
3.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
启示:
1.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
返回
1、 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他为什么不直接抱“我”下来?
鼓励“我”一步一步地走。
自主探究
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直接把孩子抱下来,孩子自己的能力毫无长进;
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
2、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利?如果你是杰利会怎么做?你又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
杰利: 他怂恿我爬崖,才有了后来的遇险;
在“我”惊恐万分不敢下崖时,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富有友情,是他把父亲找来的。
自主探究
其他四个孩子:还不懂事,嘲笑我,弃我于不顾,能同 玩乐,但是不能共患难。
☆ 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 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


互相帮助。
从父亲的角度:
从孩子的角度:
从同学的角度:
父母要懂得鼓励和引导孩子成长。
路要自己走,不能由别人搀着走。要学会借鉴大人的经验。
1、课文开头为什么突出天气“闷热?
“闷热”是指天气状况,写天气闷热,实际上是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做铺垫。
合作探究
2、“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
含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因为恐惧、伤心,
第二次是出于惊喜、委屈、感动、余悸和成就感。
变结局——拓展思维
我们试着作出种种有可能的设想,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
1、杰利找的是“我”的母亲……
2、杰利没有找到“我”的任何亲人……
3、杰利在途中劝说伙伴们一起回来帮“我”……
4、杰利被伙伴们恶作剧地拉走,不允许他去报告“我”的家人,也不允许他独自来帮“我”……
1、文章写“我”遇险、脱险的过程,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哪些地方略写?
本文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
中间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
在写攀爬悬崖的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是略写。
写“我”攀爬悬崖的过程详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
父亲的指导则是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
合作探究
1、“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身受益。
(2)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真正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也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惧、害怕,需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永远忘不了”有两层意思:
2、文中为什么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合作探究
因为想着距离,就会被困难所吓倒,就没有战胜它的信心了。
3、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是怎样认识这一标题的含义的?
合作探究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会取得成功。
4、文章最后一段在文章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的情形吗?
合作探究
从内容上看,文章最后一段已不在局限在“我”那次下悬崖的经历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不要想整个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甚至解决所有困难。
从结构上讲,在文章中,这段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显在读者眼前,而且还与题目照应。
分析
写法
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人物心理和动作描写出色。
心理描写除了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还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父亲没来,你将怎么办?
拓展延伸
提示:要结合课文内容
分析
写法
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人物心理和动作描写出色。
心理描写除了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还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提出问题
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
——爱因斯坦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受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山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的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