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水 河流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学案6(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水 河流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学案6(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17 08: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案6 河流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复习目标] 1.分析三角洲形成和变化的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河流与主要地理要素的关系。
[复习过程]
【补缺】·输沙量:一定时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数量。
【例1】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积最广的河流。河口地带地壳沉降,涌潮明显,常形成1.5—2.44米高的大潮。下图为亚马孙河流域的示意图和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动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10分)
【例2】(2012福建)图示意中国东某区域。
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
【例3】材料 1900-197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伏尔加河三角洲的面积变化示意图(左图)和1900-2000年里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右图)。说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特点,并简析成因。(10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河流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案例】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21教育网
问: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气、水、土、地、生等各方面)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21·cn·jy·com
(一)河流与地形
(1)河流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①河流侵蚀地貌(主要是上游:河床窄而深,呈V型) a.源头: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影响:使河流源头方向延伸,河谷变长。b.中上游:下蚀(向垂直于地面侵蚀)→影响:使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河谷变深。e.g.峡谷、V形谷、瀑布c.中下游:侧蚀(向两侧河岸的侵蚀)→影响:使河流向横向发展,河谷展宽,河道弯曲。
②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是下游:河床浅而宽,呈U型) a.出山口/山麓处:冲积扇/洪积扇b.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凸岸)c.河流入海口:河口三角洲[△补充建构]、冲积岛
③河流作用的差异 ·凹岸(侵蚀岸):水流速度快,河床坡度陡,水深,利于航运、建港口。·凸岸(堆积岸):水流速度慢,河床坡度缓,水浅,利于耕作、采砂。
(2)地形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水系特征:河流流向;流域范围(流经山区,河网稀,流域面积小)。
→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快,含沙量较大;反之。
【巩固a】(2016全国2)某河流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2·1·c·n·j·y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二)河流与气候
(1)河流对气候的影响:[气温]温差变______;[降水]湿度变______。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河流的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
(三)河流与土壤
(1)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三角洲、山麓冲积扇等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泥沙沉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土壤对河流的影响:土壤越疏松,越容易遭受侵蚀→河流含沙量越大。
(四)河流与生物
(1)河流对生物的影响:
①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②作为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③干旱地区有河流流经的地区,水源较充足→形成非地带性的绿洲
(2)生物[植被]对河流的影响:[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使径流量变化平稳;保持水土→减少含沙量
(五)河流与其他水体[学案3]
(1)河流与湖泊(or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2)河流与冰川的补给关系:冰川融水单向补给河流
二、河流对社会经济地理要素的影响(自主阅读)
学案6 课后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2008全国1)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0分)
2.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湖面海拔4 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纳木错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21cnjy.com
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8分)
3.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三角洲,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大部分位于孟加拉国,小部分位于印度。图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图” 分析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的原因。(6分)www.21-cn-jy.com
4.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流所在地的两岸山地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向西南流经美国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科罗拉多河是美国最早进行水资源开发的河流,1936年胡佛大坝的修建标志着河流大规模开发的开始。科罗拉多河支撑了美国西部尤其是下游全年少雨地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口1998年以后,河流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说明科罗拉多河大规模开发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及原因。(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1.[侵蚀-沙源]①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搬运-输沙量]②河流流域广阔平原地区,泥沙中途沉积,向河口输沙量小。
[河口沉积-沉积量]③亚马孙河河口地带位于地壳沉降区域,不易形成三角洲。
④河口地带潮汐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
⑤河口附近有洋流流经,泥沙被大量带走,沉积作用弱。
2.①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
②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
③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
3.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大;后期增长速度逐渐减慢。(2分)
面积增大的原因:河流携带泥沙不断堆积;海平面下降使出露的三角洲面积增大。
后期增长速度减慢的原因:大型水库的建立使入湖的泥沙减少;后期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三角洲
【案例】 [对气候]气候更加干旱,蒸发旺盛,大陆性增强;
[对地形]海水入侵,对海岸线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缩小;
[对土壤]海水倒灌,河口土壤盐碱化加剧;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对水文]径流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且地下水位下降;
[对生物]来水来沙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对整体环境/环境问题]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学案6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
1.①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
②入海口附近,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
2.①沿岸河流径流量小,上游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泥沙含量较小;
②河流径流量小,携带泥沙能力弱;
③湖岸地带风速大,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难以形成沉积环境;
④河口地形坡度较大,河水流速快,泥沙难以沉积;
⑤河口处水深坡陡,沉积泥沙不易出露。
3.①由两条大河冲积而成,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河流携带泥沙多;
②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流量大,输沙能力强;
③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易沉积;
④孟加拉湾海水对河流的顶托能力强,泥沙沉积增强。
4.变化: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
原因:①河流上游大坝拦截泥沙,下游泥沙量减少,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减少;
②大坝建后,径流量减少,输沙能力弱;
③同时径流量减少,海浪侵蚀作用使三角洲面积缩小。
【学案7-2 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
4.①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3分)
②四周众多河流注入,淡水注入稀释作用。(3分)
③波罗的海海区闭塞,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3分)
5.·盐度比大洋低:
①黑海周围降水多,蒸发量少;②黑海周围径流注入,起到稀释作用;
·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
①表层海水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大; ②海中盐类物质下沉,使深层海水盐度大。
6.(1)①该湖有充足的淡水水源(天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②河水由开都河注入湖中,后从孔雀河外泄带走盐分,从而形成淡水湖。(4分)
(2)①夏季为湖泊的丰水期,由于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②气温升高,湖水蒸发加剧;
③人为过度引用入湖河水及湖水,使湖泊水量减少。
7.·特点:①湖水水位年内变化大(2分);②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2分)【特点类题:总+分】
·原因:①湖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2分)
②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水位高;③冬季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小,水位低
☆补充建构:三角洲成因和变化的分析思路
(一)三角洲:河流流入海洋、湖泊、其他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
(·分布区-河口:入海口;入湖口;河流交汇处)
(二)三角洲成因和变化的分析思路——以入海口三角洲为例:
(一)河流与农业
·利:①提供灌溉水源(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②中下游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③发展水产养殖;
④入海口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渔业资源丰富。(但若水质变坏,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产环境)
·不利:洪涝、凌汛、断流、盐碱化等问题。
(二)河流与工业——(水源、水能、工业布局)
①河流为工业提供水源、水能资源。
②河流与(微观)工业布局:·需清洁水源/优美环境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应位于河流的上游。
·造成水污染的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河流的下游。
(三)河流与旅游业:提供自然旅游资源
(四)河流与城市:河运的起点和终点、河流的交汇处、河口→往往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良好区位(∵水源+交通)
(五)河流与人口: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是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工农业发展条件好;交通便利;城市集中。)
(六)河流与交通:河运 ★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学案5):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