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4 22: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此词。
背景简介:
诵读入词境
学习任务一: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然后试着大声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二: 听读课文 走进文本
请同学聆听示范朗读,注意朗读时的停顿、重音,感受朗读时的情感变化,和自己的朗读做对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分析知词情
学习任务三:赏析景物 品味语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阕:苏轼立于赤壁,看到了哪些景物?他笔下的景物有何特点?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等景物
雄壮、大气、磅礴、壮美、豪迈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卷雪
穿: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拍:水石相搏的力度与声音
卷:波浪翻滚的壮阔场景
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这些精妙的词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冰、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 格调高昂。
这种格调正与赤壁作为古战场的历史遥相呼应,在作者的描绘中,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刀光剑影,听到鼓角争鸣,为下阕英雄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
学习任务四:分析人物 体会情感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意 婚姻幸福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气宇轩昂
羽扇纶巾
气质高雅 儒将风度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从容自信 功绩非凡
苏轼回想了周瑜哪些事情或情境?刻画出怎样的人物形象?
与周瑜相比,苏轼又如何?
对比
人物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位
际遇
周瑜
34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47
爱妻亡故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瑜风流倜傥,又有雄才大略,建立了盖世奇功,苏轼的人生理想就是能建功立业,一展宏图,所以在写景、咏史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然而,追慕周瑜的英雄业绩也引发了自己的感伤。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贬谪黄州,功业无成,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怎能不感慨万分?
作者借周瑜与自己的对比,想表达什么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自己壮志难酬的哀痛。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伤感,是自责,是在慨叹岁月无情而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回首往事,恍如梦中。自己磊落坦诚,敢于直言,却受迫害、遭贬谪,岁月悠悠,一事无成,只得慨叹“人生如梦”。面对此情此景,权且以酒酹月,借酒浇愁。
思考探究
有人说,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使他壮志难酬,苏轼的心中是充满了悲愤苦闷之情的。“人生如梦"两句,表现的正是将这种难言的悲愤寄托于江月的旷达,而不是消极情绪的流露。
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而自愧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课后作业
一、背诵、默写全词。
二、写作训练: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完成200字小作文《苏轼,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