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 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 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4 19: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
一、单选题
1.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其内能的变化及其改变方式是(  )
A.增大、热传递 B.增大、做功 C.减小、热传递 D.减小、做功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小
C.正在熔化的冰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效果是相同的
5.水枪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如图所示是常见的气压式水枪储水罐。从储水罐充气口充入气体,达到一定压强后,关闭充气口,扣动扳机将阀门M打开,水即从枪口喷出。在水不断喷出的过程中,则(  )
A.气体对水做功 B.气体的压强变大
C.气体的压强不变 D.水喷出的速度不断增大
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减少,温度有可能不变
C.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一定放出热量
D.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7.如图所示是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时,记录下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下是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像,讨论得出的几个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前牛奶的初温为90℃,水的初温为20℃
B.在热传递时,牛奶将内能转移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
C.在第15min时,已经停止热传递
D.只有当牛奶离开水后热传递才停止
8.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9.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现象: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0.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大地养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要吸热
11.关于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没有吸热和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
B.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升高
C.城市街道的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可减弱噪声
D.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引力很大
D.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
1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出现水雾是汽化现象
B.我们很远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做热运动
C.用酒精擦拭皮肤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放热
D.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块的内能为零
15.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个物体,50℃比30℃时所含的热量多 B.物体温度为0℃时内能为零
C.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二、填空题
16.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经过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能;采回的月球样品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______(填“大”或“小”)。
17.如图所示,用力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玻璃筒中的棉花开始燃烧。活塞下压是通过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________的内能。
18.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加热是通过______,改变物体的内能;锻打是通过___________改变物体的内能;淬火是通过_________改变物体的内能,淬火过程中,铁器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19.新型防空导弹“红旗—9”试射,导弹匀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如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结果观察到硝化棉燃烧,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 ___________ ;此过程能量的转化是 ___________ 能转化成 ___________ 能。
21.亲爱的同学,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N,分度值为______N,所测物体的重为______N。
(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这是因为筒内的空气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实验说明了______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22.火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擦燃,前者是通过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后者是通过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是内能的______过程。
23.火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擦燃,前者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内能的___________过程(填“转移”或“转化”);后者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是内能的___________过程(填“转移”或“转化”)。
24.一辆汽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一段平直的桥面上,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已知它的s - 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行驶2千米,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_秒;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后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轮胎的内能。
三、实验题
25.学完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通过分析归纳,他们总结出了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上面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____.(写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
26.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
(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缘故。
(3)我们发现,用这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当把食品放入电冰箱后,食品放出热量,食品的内能转移到冰箱,温度降低,这种改变食品内能的方式叫做热传递。
故选C。
2.C
【详解】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表示,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
D.影响内能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
B.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小,故B正确;
C.正在熔化的冰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错误;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温度有关,只根据温度高低不能判断内能的大小,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故C错误;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两过程的本质不同,但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BC.在水不断喷出的过程中,气体对水做功,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变小,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气体的压强变小,水喷出的速度不断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可能不变,比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内能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即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C错误;
D.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若同时对外做功,则内能不一定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A.由图像知道,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热传递发生,此时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知道,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由图像知道,在第15min时两者的温度相同,即热传递停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跟内能大小无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的是分子间的引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将活塞迅速下压,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的气体内能增大,气体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使硝化棉燃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A错误;
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故B错误;
C.“丹桂小菊万径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
C.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故C错误;
D.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所以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晶体的熔化或者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绿植可以吸收部分声波,所以城市街道的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可以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发声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外,人耳根本听不见,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A错误;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之间间距太大,故B错误;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距毕竟大,故C错误;
D.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
A.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出现水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我们很远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因为消毒液扩散到很远的空气中,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做热运动,故B正确;
C.用酒精擦拭皮肤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皮肤的热量,皮肤失去热量,温度降低,感觉到凉爽,故C错误;
D.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块的温度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使人体温降低;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冰的内能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15.D
【详解】
A.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故A错误;
B.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
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变大,故C错误;
D.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6.内 大
【详解】
[1]嫦娥五号返回器经过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因为G=mg,月球样品在月球和地球上的质量不变,因为,故采回的月球样品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
17.做功 物体
【分析】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详解】
[1][2]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因此该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18.热传递 做功 热传递 减小
【详解】
[1]用火对铁器加热,铁器从火中吸收热量,把铁器放在水中淬火,铁器向水中放热,所以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2]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3][4]把烧红的铁器放到冷水中“淬火”,铁器放出热量,铁块的温度会降低,属于热传递减小物体内能。
19.增大 不变 增大
【分析】
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质量一定时,分析动能的变化就是分析速度的变化;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质量一定时,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就是分析高度的变化;摩擦生热过程是物体克服摩擦时,消耗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
【详解】
[1][2]新型防空导弹“红旗”试射,导弹上升过程中,对于这个导弹来说,高度增高,重力势能增大;因其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
[3]而导弹上升过程中,会与空气摩擦生热,导弹表面温度升高,导致内能增大;这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20.做功 机械能 内能
【详解】
[1][2][3]把活塞迅速下压,结果观察到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
21.0-5 0.2 3 硝化棉燃烧起来 增加 升高 做功
【详解】
(1)[1]由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所能称量的最大物重为5N,故其量程为0-5N。
[2][3]0-1N之间有5个,故其分度值为0.2N,此时的读数为3N。
(2)[4][5][6][7]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筒内空气的内能就会增加,温度就会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硝化棉就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22.热传递 做功 转化
【详解】
[1]火柴点燃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3]火柴擦燃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是内能的转化过程。
23.热传递 转移 做功 转化
【详解】
[1]点燃是高温的火焰把热量传给火柴,属于热传递。
[2]点燃是热量由火焰传给火柴,属于能量的转移。
[3]擦燃是利用了摩擦生热的方法,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4]擦燃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24.大桥 100 做功
【详解】
[1]汽车行驶过程中,相对于大桥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以大桥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汽车运动的路程为120m,时所用的时间为6s。汽车行驶的速度
汽车行驶2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3]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后温度升高,轮胎克服摩擦力做功,表现为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轮胎的内能。
25. 红墨水在热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控制变量法 只让物质种类不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解析】(1)在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人一滴红墨水,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水温不同而其它因素相同,影响水的颜色变化的因素就是水的温度,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如用玻璃棒搅动,即使分子不运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则无法说明水颜色变化是因为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要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只需只让物质种类不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红墨水在热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 (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 控制变量法 (4). 只让物质种类不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26.增大 做功 减小 降低 内 机械
【详解】
(1)[1][2]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对里面的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
(2)[3]继续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
[4]由于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气,液化会放出热量;
(3)[5][6]综上所述,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瓶塞跳起,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