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积累观察与发现、猜想与验证、归纳与验证的活动经验。
3.培养推理、抽象、建模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归纳及运用。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课前3分钟)
1. 反省前智,凝固而学。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律?(出示PPT1)
生: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师:学习知识需要不断回头看,你做到了!
师:我们学这些规律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存在的现象,观察算式的规律,提出猜想,再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问题)
生1: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
师:真善于总结,今天我们用就这样的经验来学习一个新的 运算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师:齐读课题——起
生:——乘法分配律
师1:乘法分配律是我们的新朋友,但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我们就常遇到它。)
(师1: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经验,咱们来观察这幅图,能不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学校合唱队买衣服的问题。)
二、借助生活情境,归纳乘法分配律。
1.借助情境,举出例子。
(1)出示情景图——买衣服。(PPT2)
师1:前段时间,八分音符合唱队的50个同学买服装,(你观察到哪些数学信息?),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请列出算式
生: 60 x50+40 x50 ……
师板书学生所列综合算式。(若无综合的,追问,这些分步的还可以合起来, (手势)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如:(60+40)x50
师:不同的列式,代表不同的想法?谁来说说这种想法?(师语言引导:先算…再算…)
分别请学生说说出2种列式的含义。
师:(都是算50套衣服的总价),算式不同,那结果一样吗?
生:...(如果说一样的,说理由,点评:你用生活经验说清了道理。可副板书:(贴)联系生活。如果是计算,点评:你懂得用计算来验证。副板书:(贴)计算验证。)
师:很奇妙!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列出的算式也不同,但都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师:让咱们继续用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优点,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学校装修中问题,看谁最能干!?
2.出示情境图——墙角贴瓷砖。
(1)确定观察方式。(想一想)
师:已贴好白色和蓝色的瓷砖,要算(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观察?
生:(分白色和蓝色),(以颜色分成2部门)。
师:你会分颜色看,和他的观察角度相同的请举手?还有不同的角度吗?
生:(分平面,左面和正面)
师:你会分平面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事物,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统计列式方法。(算一算)
师:请根据自己的观察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综合算式)(1分钟巡视)
师:来,说说你的算式。
生:3×10+5×10
师:(师板书)分颜色,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3+5)×10……
(汇报算式,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确定相等。
师:看这两个算式,你觉得结果相等吗?
生:相等。
师:理由!(也可请同学们计算这两个算式),(若生直接说结果也可),相等用=连接。(用红笔)
生:…(计算或看图)
师:你用计算验证的,很好。(你和图联系起来了,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说明,很会思考!大拇指)
太棒了!)
【设计意图】使用计算、借助图形和乘法的意义验证两个算式相等。
师:除了颜色观察,还可以左右观察,列式……这两个算式也相等吗?(计算)
(同上,迅速用=连接)4×8+6×8=(4+6) ×8
(4)说说算式的想法和意义。(议一议)
师:不同的算式代表不同的思考方式,这些算式的想法,谁来说说看?
师:手指(3×10+5×10)说完后问(10表示什么?)PPT播放
生:一行10个。
师:3×10表示? 生:3个10。(板书:3个10)
师:手指(5×10)呢?PPT播放 生:5个10。(板书:5个10)共8个10.
师:(3+5)×10表示?8个10.
说其他2个算式,迅速点(乘法意义角度说明)
【设计意图】借助图形理解算式的意义,从意义上沟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师:现在我们换个角度(停顿),如果不计算出算式最终结果,你能从乘法的意义上来说明这个式子的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吗?)
2. 观察特例,发现特征。
(1)小组交流,归纳等式特点。
… = …
(3+5)×10 = 3×10+5×10
(4+6) ×8 = 4×8+6×8 (你发现了都有数字8,右边怎么有两个8?)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等式。
生:(齐读)
师:读了后,有点感觉吗 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你是否也能像刚才解决问题时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观察这些算式?
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教师巡视指导)
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试试用一句话来说说他的样子
这些算式运用的数不同,但他们的样子都是相同的,谁能用一句话
概括这三组算式,写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式子。(数学是符号的数学……)
生1:都有乘法和加法。
师:他发现了运算符号的共同点。
生2:都有3个数。
师:(指一组算式)哪3个数?右边有吗?
师:左边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你能说说等号右边的样子吗?
师:为什么这样写?
生:右边的算式都是把左边括号里面的两个数分别乘另一个数。
师:我听到一个词语——分别。可以这样表示吗?(画箭头)
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等式的特点吗?
师: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
师:能把这个特点记录下来吗?
生:(a+b)xc=axc+bxc
(2)凝固学法,自主学习。
师:根据我们以前学习运算律的经验,接下来该干什么呢?(猜想、验证)
生:举例验证。
(出示ppt:(a+b)xc=axc+bxc ) (a\b\c 分别代表什么)
师:是啊 ,具有这样特点的算式都相等? 有没有质疑?你说的相等只能叫猜测,按照以往的经验,咱需要 (验证)
(照样子举一个例子,并用你喜欢的方式验证)
师:谁愿意把你举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给2分钟写好后,再给2分钟在4人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找出画图的,说意义的和个别特殊的。)
【设计意图】寻找两组不同算式的表象特点和实质意义,能从几个特例中归纳特点,进行仿写。从不断的学习新知过程中,固化类似知识的学法。
3.归结定律。
师:咱们写的算式不同,验证的方式也不同,我们都得到了同一个结论——相等。
你们的也相等吗?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能举完吗?
生:不能。
师:看来这的确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你们发现的这一重要的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你们的探索过程和数学家想的一样。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和全班交流中体会,几个例子的共同特点普遍存在,找不出反例,就可以归结为定律。
4.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师:其实同学们发现的这一规律在以前的学习中早就接触过 。(PPT出示)
(出示PPT:长方形的周长,两位数乘一位数等。)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用新学的知识对旧知进行再认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连一连。
2、填一填
3、试一试。
(80+4)×25
34×72+34×28
总结正用、逆用的经验。
师: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并了解乘法分配律不只是加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才能使用。
四.反思所得,积蓄潜力。(2分钟)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 生:
师:请同学们在头脑里回想一下刚才的过程,对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生:……(猜想、验证、发现)
师:我们知道,对于每一种规律,我们都是先提出猜想,然后举例验证,从而发现了这些规律。
师:你已经收获了探索规律的方法;今后我们可以用到这个规律去解决问题。
生:……
(师:你还想学习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请带着这个问题思考,咱们下节课继续来研究。)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0+60) ×50 = 40×50+60×50
(3 + 5)×10 = 3×10+5×10
(4 + 6) × 8 = 4×8+6×8
...
...
(a + b) × c = a×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