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12课
1、文革结束后的徘徊局面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6、10 ——1978、12)
华
国
锋
主
席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邓小平复出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文革结束后的徘徊局面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上: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做出工作重心转移的伟大决策 ;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时间地点:1978年底 北京
主要内容:
1、文革结束后的徘徊局面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伟大意义:
①是建国以来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②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
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和开辟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③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在这次
会议上开始形成。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含义:
必要性:
实质: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
误,在农村的危害大于城市,它
关系到二亿农民的温饱;
第三,农村出现改革试验,出现改革势
在必行的趋势。
安徽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保证书”
凤阳小岗村农民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生产队经营
——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生产队经营
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生产队经营
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后果?
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思之窗
今日小岗村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什么时间开始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改革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形式
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国有经济
集体所有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个体所有经济
私营经济
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提出与制定的?
背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提出: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确立: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完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实现没有?有着怎样的影响?
经济增长速度达9 %
成为经济速度增长最快的国家
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讲话:“你们要快一点把经济搞上去。”
深圳纪念邓小平的的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