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子和原子巩固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分子和原子巩固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4 21:1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分子和原子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刚走出家门,我便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顿时神清气爽--那是八月桂花香。”这主要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间有间隔
2、水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子间隙变化 B.水分子大小变化
C.水分子种类变化 D.水分子质量变化
3、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25m3石油气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
C.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通电时水分子变为氧分子、氢分子
4、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酒精挥发 B.过氧化氢分解
C.蔗糖溶于水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品红的扩散速率相同 B.浓氨水变红
C.两个实验均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6、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C.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硫 B.过氧化氢 C.高锰酸钾 D.空气
8、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的大小可改变
C.分子本身可改变 D.分子之间有间隔
9、如图为盛有蒸馏水和块状冰糖的试管,试管口密封,初始时在液面刻度处用记号笔做标记,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冰糖消失,液面下降,但整个装置质量不变,下列有关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的体积变小
10、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B.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C.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D.①→②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11、关于分子、原子两种微粒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混合物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原子不运动且原子间没有间隔
12、在30亿帕压强下,水分子以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形成晶体,这就是7号冰,一旦形成,这种冰的结晶速度非常快,可以冻住整个大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7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B.冰7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结成冰7时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
D.冰7属于混合物
二、填空题:
13、将描述分子、原子特点的句子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分子是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②分子很小;③原子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变化;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 ;
(2)水银温度计热胀冷缩说明 ;
(3)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 ;
(4)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 。
14、(1)如图1,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 ,此现象说明 .若两集气瓶是较软的塑料瓶,当抽出玻璃片后还会看到什么现象: 如果将上下两瓶气体位置颠倒过来,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填“能”或“不能”)
(2)如图2微型实验将一洁净的大胶头滴管倒置,向其中注入红色的水,水量约占总体积的一半(A处),再继续向其中注满酒精(B处),然后用拇指按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水和酒精充分混合,有少量气泡产生,橡胶头稍稍变瘪,松开拇指,液面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如图3,取二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水和空气再用食指堵住针头,将活塞缓慢地推入,哪一支注射器容易被推进 ,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15、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置滴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装置如图),观察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
①浓氨水和浓盐酸可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
②氨气和氯化氢污染空气。
(1)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 性,由此可知,这两种试剂应 保存。
(2)从微观角度看,该实验还可以证明 。
(3)小明观察到玻璃管内生成的白色烟圈位于c位置,说明HCl分子的运动速率比NH3分子的 (填“快”或“慢”)。
(4)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关系。由此实验可知,两者成 (填“正比”或“反比”)关系。
(5)该装置可使HCl气体与NH3充分反应,同时还具有 等优点。
16、用科学方法研究。观察、比较、对比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是氢分子、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运动速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对比图片(填序号) 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一结论。
(2)对比图片(填序号) 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3)选择其中一种影响因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7、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在化学课上,我们做过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 。
(2)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用 搅拌均匀(填仪器名称),观察溶液的颜色 。
(3)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颜色 。
(4)如图1所示,从烧杯A再倒取部分溶液于B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①烧杯A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实验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③由此实验得出结论: 。
(5)如图2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①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由 (填A、B、C或C、B、A)顺序先后变成 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②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③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B 5、C 6、A 7、D 8、D 9、D 10、C
11、C 12、A
二、填空题:
13、答案:(1)①。
(2)③。
(3)④。
(4)②。
14、答案:(1)变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塑料瓶变瘪;不能;
(2)下降;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小.
15、答案:(1)挥发;密封。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慢。
(4)反比。
(5)环保。
16、答案为:
(1)BC
(2)AB 分子种类(分子本身的性质/分子质量)
(3)步骤: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冷水,分别加入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品红(糖),观察;
现象:热水的烧杯中品红(糖溶解)扩散速率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此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7、答案为:(1)体积很小; (2)玻璃棒;无明显变化(或不变色);
(3)变红;
(4)①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A中,
②对照实验;
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① CBA;红;在不断地运动;
②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③浓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