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问答
师:同学们,你喜欢看动物世界吗?
生:喜欢。
师:那你最喜欢在其中看到过的哪种动物?
生1:猴子
生2:长颈鹿
生3:……
2、图片展示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自己看电视认识了这么多动物。老师也喜欢同学们刚刚说的这些动物,但老师最喜欢的是“大象”。今天老师就带来了3张大象的照片,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欣赏吗
生:愿意
3、提出质疑
师:看完这三张照片我们发现虽然都是大象的照片,为什么形状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三张照片拍摄的角度不一样。
师:你能说说他们方别是在哪一面拍摄的吗?
生:正面、背面、侧面(教师板书)
4、揭示课题
虽然都是大象的照片,但是因为拍摄的角度不同,所拍到形状也就不同。看来呀,观察物体还真是有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观察物体(一)”。
(二)组织活动,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1)提问:现在老师带来了一些长方体,你们愿意4个同学合作一起来认真观察它吗?
(2)学生分组观察,并互相说说自己看到的颜色形状及所观察的位置。
(在观察前教师先明确:正面、背面、侧面的位置)
(3)交流汇报:
正面:长方形,黄色
背面:长方形,粉红色
侧面:正方形,蓝色
2、换位观察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真棒,自己都能学得这么好。现在,黄小鸭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你们高兴吗?那让我们用自己的小眼睛认真仔细观察它好不好?
(2)四人一组讨论,讨论要求:
A、四人一组,每人选定一个位置围在它的四周,
B、从原始位置出发,绕一周,每转到一个方位停下观察看看能看到什么有趣的形状。
(3)课件展示从正面,背面,左右两侧四个方向拍下的4张图片,全班交流汇报
(4)再从它的上下两面观察它的形状
(5)小结:通过观察小鸭子,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3、教学例1
(1)谈话:同学们,真棒!现在也有四个小朋友在观察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熊喵,你想参加吗?
(2)出示例题情境图:下面4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十六第3题,第1题。做一做等
(四)课堂小结
1、分享收获
2、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想完整认识一个物体应该从他的各个方向认真观察它。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一)
正面 背面 侧面(左右两侧)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反思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新课以观察长方体为主线展开教学,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本位观察到换位观察再到全面观察,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学生亲自参与到观察的全过程中,在观察中比较,在讨论中发现,让他们用眼去看、用口描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使孩子在多种感观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