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素养目标
1.认识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天气特征。(综合思维)
3.正确认识气象灾害,趋利避害。(人地协调观)
4.绘制天气系统图;学会分析天气图,对灾害性天气做好应急、防护。(地理实践力)
知识导引
一、常见天气系统
1.主要的天气系统:气团、锋、________和反气旋。
2.气团
(1)气团的概念:气团指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________、相似的大团空气。
(2)气团的分类: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可分为海洋性气团和大陆性气团。
(3)冷气团、暖气团
①划分依据:冷气团和暖气团是根据气团温度与所经下垫面的________对比来定义的。
②概念: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冷气团;向比它________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暖气团。
③移动方向: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的气团是暖气团,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的气团是冷气团。
④形成:一般暖气团形成于纬度较________的地区,使到达地区增暖;冷气团形成于纬度较高的地区,使到达地区变冷。
(4)海洋性气团和大陆性气团
①划分:一个气团属于海洋性气团还是大陆性气团取决于这个气团形成的________。
②形成:海洋性气团形成于大洋上,空气比较湿润;大陆性气团形成于大陆上,空气比较干燥。
暖气团的温度不一定比冷气团温度高。冷暖气团的分类是根据气团与其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来确定的,暖气团比所经地区温度高,如从低纬移向高纬的气团;冷气团比所经地区的温度低,如从高纬移向低纬的气团。
[易误辨析]锋前、锋后的确定
提示: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3.锋
(1)概念和分类: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________带称为锋。锋同气团一样,也是一个占有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锋的类型主要有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2)冷锋
①概念: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________锋。
②形成:因为冷气团的密度大,暖气团的密度小,所以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就会插到暖气团的________方,暖气团被迫抬升。
③过境天气: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如果暖气团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就会形成________天气;如果水汽含量较少,便形成多云天气。如果冷锋的移动速度很快,就会导致剧烈的天气变化,例如雷雨天气。
④过境后天气:冷锋过境后,因为移入了冷而干的空气,天空会变得________,气温也会有所降低。
(3)
暖锋
①概念: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称为________锋。
②形成:因为暖气团的空气密度较小,所以暖气团就会爬升到冷气团的上方,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或产生________。
③过境天气:因为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要慢,因此暖锋过境时,可能会连续几天下雨或有雾。
④过境后天气:暖锋过境后,天气变得温暖、湿润。
(4)
准静止锋
①概念:移动________的锋或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呈准静止状态的锋,称为准静止锋。
②天气:准静止锋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或时进时退,云雨区比暖锋更为宽广,且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常形成________的天气。
4.气旋和反气旋
(1)气旋
①概念:中心气压比四周低时,形成空气由四周向中心流动的大气涡旋,称为气旋,又称为________气压(低压)。
②形成: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按逆时针方向________,南半球气旋则相反。
③天气: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云,产生降雨。某地受到气旋控制时,云量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2)反气旋
①概念:当一个地区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时,气流自地区中心向四周辐散,形成________气旋。这种天气系统又称________气压(高压)。
②形成: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________方向为顺时针,南半球气旋则相反。
③天气:在空气下沉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其中的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当某地受反气旋控制时,通常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
特别提醒:①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②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冬、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气压系统是针对气压状况而言,气旋、反气旋是针对在等压线闭合的情况下的气流运动而言。
[易误辨析]低气压中心一定会产生阴雨天气吗?
提示:不一定。当低压势力较弱,中心气流上升幅度较小时不易产生降水,或低压存在的区域十分干燥,空气湿度低,水汽供应不充分,也不会产生降水。
二、天气图
1.概念、分类:天气图是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它分为________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天气图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
2.地面天气图:用于分析某地区某时的地面________和大气状况。根据气压值绘制等压线,分析出高、低气压系统的分布;根据温度、天气分布,分析并确定各类锋的位置。
3.等压线:等压线是在地图上将某一时间内海平面气压值________的地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同一条等压线上不同地点的气压值是相等的。
三、利用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现象
1.分析方法
从天气图中,我们能够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判断出不同的天气系统,以及天气系统中的气流状况,并由此判断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状况。
2.具体应用
(1)通常,高气压控制区域多为晴朗干燥的天气。由于高压控制区域,空气下沉,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干燥、晴朗天气。
(2)一般而言,________控制的区域多为阴雨天气。
(3)此外,等压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力较大,风速________;等压线分布稀疏的地区,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拓展延伸]高压脊和低压槽
(1)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脊。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
(2)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谷。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探究点一 锋与天气
核心归纳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比较
比较 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 剖面 示意图
锋面 符号 冷气团暖气团 暖气团冷气团 冷气团暖气团
气团 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 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降水区 的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时 云层增厚,出现大风和雨、雪天气 云层加厚,连续性降水 降水强度小,阴雨连绵的天气
慢行冷锋:连续性降水 快行冷锋:狂风暴雨或沙尘暴天气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 ②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③冬季暴发的寒潮 ④一场秋雨一场寒 ①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②一场春雨一场暖 ①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②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冬、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及该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我国冬季受形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大陆气团影响,天气寒冷干燥。
我国夏季受形成于副热带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和来自印度洋的赤道气团的控制,水汽丰足,雨量充沛。
确定锋面雨带位置的方法
关键是理解“锋前”和“锋后”中“前”和“后”的含义。“前”“后”既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也可以这样来记,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多在冷气团一侧。
特别提醒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符号
利用符号确定锋面运动的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方向。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若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陡;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缓。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气象资料图判断法
应用体验
读图,回答1~2题。
1.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冷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B.过境后气温和气压都骤降
C.过境后会有雨雪天气
D.过境时快速移动,多产生连续性降雨
如图为亚洲局部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甲、乙两地的天气特点是( )
A.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B.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C.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D.甲、乙两地均吹西北风
4.甲地即将受到( )
A.冷锋影响 B.暖锋影响
C.高压中心控制 D.低压中心控制
探究点二 气旋和反气旋与天气
核心归纳
1.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和反气旋是相对气流运动状况而言的,是大气运动的常见形式,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其特点比较如下:
类型 项目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 气流 北半 球 低空逆时针辐合,高空顺时针辐散 低空顺时针辐散,高空逆时针辐合
南半 球 低空顺时针辐合,高空逆时针辐散 低空逆时针辐散,高空顺时针辐合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示意图 (北半球)
我国典型 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暴发的寒潮,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2.锋面气旋
(1)锋面气旋的平面结构(以北半球为例)。
(2)经常出现的地带:中纬地区。
(3)锋面气旋系统影响下的天气:一般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在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3.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以北半球为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还可确定,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由图中可知,CD为暖锋,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AB为冷锋,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状元随笔 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1)北半球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如图所示:
(2)南半球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应用体验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甲所示中心地区的天气多为( )
A.大雪 B.阴雨
C.晴朗 D.以上都不是
如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低压中心。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②地吹偏北风
C.③地吹偏北风 D.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探究点三 天气图的判读
核心归纳
天气图的判读技巧
1.判读高低压及季节。图示A地区受高压控制(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B地区受低压控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冬季,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我国大陆上是高压,判断此时为冬季。
2.判断锋的类型。可以直接根据锋的符号判读,甲地为冷锋;可以根据锋面气旋的规律来判读,北半球气旋前方低压槽内是暖锋,后方低压槽内是冷锋(南半球锋前、锋后的位置相反),图中乙处是暖锋。
3.判断天气状况。气旋中心多阴雨;冷锋锋后、暖锋锋前多阴雨;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图中A地为晴朗天气,乙地为阴雨天气。
4.判断风力大小。看图中等压线的稀密,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图中北京比杭州的风力大。
5.判断风向。一是根据季风风向来判断,如此时蒙古吹冬季风(西北风);二是根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断方法来判断:由高压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切线)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一个锐角,即为风向,如图中甲地吹西南风。
6.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方法是: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7.判断气象灾害。冷锋容易带来大风、寒潮、沙尘暴等灾害;气旋强烈发展,容易形成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等灾害;准静止锋容易形成梅雨天气;反气旋容易形成干旱等灾害。
应用体验
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如图示意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读图回答1~3题。
1.周一时,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最可能与图中的________地相似。(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面诗句或谚语描写的天气与控制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相对应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3.下面各图与该城市三天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表。据此回答4~5题。
日期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平均气温(℃) 2 -1 -2 -4
气压(百帕) 1 002 1 004 1 006 1 008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阴转小雨夹雪 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 多云转晴
4.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气旋
5.下列天气现象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是( )
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伏旱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据图回答6~7题。
6.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
7.图中各点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 D.②③
第一节 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
新知梳理自主探究
一、
1.气旋
2.(1)均匀 (3)温度 冷 低 (4)位置
3.(1)过渡 (2)冷 下 降水 晴朗 (3)暖 降雨 (4)缓慢 阴雨连绵
4.(1)低 辐合上升 (2)反 高 下沉辐散 晴朗、干燥
二、
1.地面
2.天气系统
3.相等
三、
2.(2)低压 (3)较大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2.解析:第1题,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故图甲所示天气系统为冷锋。第2题,冷锋过境前,由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常出现阴天、雨雪、刮风、降温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答案:1.A 2.A
3~4.解析:第3题,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故A项错误。从等压线数值看,甲的气压范围为1 022.5~1 025百帕,乙的气压范围为1 025~1 027.5百帕,乙地气压高于甲地,故B项错误。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乙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故C项正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甲地吹西南风,故D项错误。第4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受到冷锋影响,故选A项。
答案:3.C 4.A
探究点二
1~2.解析:第1题,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分析图示(四图)可知,图甲表示北半球气旋,图乙表示南半球气旋。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图丙表示南半球反气旋,图丁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第2题,图甲表示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中心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故其中心地区多为阴雨天气。
答案:1.B 2.B
3~4.解析:第3题,在锋面气旋中,低压槽线是冷、暖气团的分界线,因该锋面气旋位于南半球,南部为冷气团,北部为暖气团。故受暖气团控制的是①③。第4题,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A项错误;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B项错误,C项正确;锋面系统中降水主要在冷气团一侧,②④降水多,D项错误。
答案:3.A 4.C
探究点三
1~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了解,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成阴雨区,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有低压分布。结合图2,只有丙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第2题,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故乙符合题意,本题选B。
答案:1.C 2.B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3.解析:第1题,根据该城市未来三天天气的变化可知,该城市经历了一次冷锋降雨,周一时为阴雨天气,说明其正处于冷锋的锋后,与甲地的位置相符。第2题,根据诗句或谚语对应的时间及描述的天气变化状况,结合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确定A、B、C、D项四句诗或谚语对应的天气系统依次是冷锋、反气旋、准静止锋和暖锋。第3题,冷锋过境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较高,气温较低。
答案:1.A 2.A 3.D
4~5.解析:第4题,结合表格数据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出现雨雪天气,故判断其为冷锋。第5题,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的;寒潮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
答案:4.A 5.C
6~7.解析:第6题,因为M、N是锋线,所以该图示意锋面气旋。图中风向标符号有短线的一端是风来的方向,据此可以判断锋面的移动方向,从而判断出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逆时针辐合,所以该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第7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降水在锋后,①处是阴雨天气,②处是晴朗天气。图中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降水在锋前,④处是阴雨天气,③处是晴朗天气。⑤位于气旋中心,多上升气流,也可能是阴雨天气。
答案:6.A 7.A
18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素养目标
1.认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认识区域气候的形成。(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综合思维)
3.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安排生产、生活。(人地协调观)
4.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实地考察当地的气候。(地理实践力)
知识导引
一、大气环流
1.概念、成因
(1)概念: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________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2)成因:它是太阳辐射、地球________、地面性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________是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2.单一的闭合环流
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最多的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寒冷的两极附近因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大气收缩冷却下沉。在赤道地区的高空,气压梯度力由赤道指向两极,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由两极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向赤道。如果地球表面性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那么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就会形成________的闭合环流。
特别强调:(1)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两个假设条件:①不考虑海陆分布;②地表无起伏。
(2)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3.三圈环流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大气环流不是简单的单圈闭合环流,而是在南、北半球各形成三圈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气压带的位置大体上位于0 °、南北纬30 °、南北纬60 °、南北纬90 °共七条纬线附近,两个气压带之间就是风带。
2.在赤道、南北纬30 °和60 °海区都没有风,是因为它们是气压带,只盛行上升和下沉气流。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气压带
(1)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附近,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________,使得近地表层的大气形成一个低压区,称为赤道低气压带。
(2)副热带高气压带:从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分别向南北方向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向南北的气流方向不断发生偏转,到达南北纬________附近时,在高空堆积,并下沉,使近地面形成________区,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极地高气压带: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________,集聚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区,称为极地高气压带。
(4)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来自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气流辐合________,并在高空外流,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一个相对的低气压带,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会随之移动。两者的关系:
1.移动方向一致。
2.移动幅度和范围:气压带和风带小于太阳直射点。
3.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风带
(1)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的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形成______风,称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形成________风,称东南信风。
(2)西风带: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的风,因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为偏西方向的风,即西风。在北半球为西南风,在南半球为________风,这两个风带统称为中纬西风带。
(3)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在低空向低纬度地区运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________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特别强调:季风的成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如南亚的夏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和风带________移,冬季________移。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表现
南半球特别是________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却被分割成几个大范围的高压区和低压区,这是海陆性质差异导致的结果。
2.形成
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较________;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________差异明显,因而气压带相对破碎,形成若干个气压活动中心。
3.季风环流
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________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影响,形成________气候;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盛行西风和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________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对应原则。三圈环流主要影响大陆西岸,季风环流主要影响大陆东岸。(模式规律记忆)
(2)大气环流主要影响的是气候中的降水要素。总体原则:
①上升多雨下沉晴,西风湿润信风干。
②低压带控制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③高压带控制和信风带影响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④低纬信风(偏东风),低纬大陆东岸为迎风岸,西岸为背风岸;中纬西风(偏西风),中纬大陆西岸为迎风岸,东岸为背风岸。
(3)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探究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季节移动
核心归纳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下表所示:
气压带、风带 分布 成因 性质
极地高 气压带 南北极 点附近 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寒冷干燥
极地东风带 高纬度 地区 由极地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 寒冷干燥
副极地 低气压带 南、北纬 60°附近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的动力抬升 多锋面、气旋, 为多雨带
西风带 中纬度地区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 温暖湿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南、北纬 30°附近 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炎热干燥
信风带 低纬度地区 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 一般较干燥
赤道低 气压带 赤道附近 终年受热空气上升 高温多雨
状元随笔 (1)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2)利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判断季节
①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中的判断:
气压带未偏移时,各气压带的中心线与相应纬度是重合的(如图中a),气压带发生偏移时判断可依据气压带中心线与相应纬度的位置,如图中b,气压带偏向对应纬度南侧,即南半球的高纬,则相应季节是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②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的判断:
气压带、风带未偏移时,在纬度0 °、30 °、60 °、90 °气流分别上升、下沉、上升、下沉,可依据垂直气流对应位置的变化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进而判断出季节。如图所示,垂直气流对应位置向对应纬度南侧偏移,对应季节是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应用体验
如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 热干
B.上升 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冷干
D.由高纬流向低纬 暖湿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环流中,分别属于三圈环流中的哪两个环流?左侧属于________环流,右侧属于________环流。
(2)甲、丁两地同为高气压,甲地高气压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丁地高气压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3)乙、丙两种气流中,属于干冷气流的是________,属于暖湿气流的是________。
(4)若为南半球,乙地气流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核心归纳
1.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份和7月份海洋和陆地气压中心在改变。
2.季风环流
(1)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如图所示: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原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 地区 冬夏季 风比较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西伯 利亚、 蒙古 西北 风 寒冷 干燥 副热 带太 平洋 东南 风 温暖 湿润 我国东部、 日本、朝鲜 半岛等地 冬季风 强于夏 季风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和气压带 风带的季 节移动 西伯 利亚、 蒙古 东北风 低温 干燥 赤道 附近 印度 洋 西南风 高温 多雨 印度半岛、 我国西南 等地 夏季风 强于冬 季风
状元随笔东亚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南亚夏季风势力比冬季风强。
①东亚季风区冬季时由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与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极大,远大于夏季由夏威夷高压与亚洲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因而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
②南亚季风区冬季时因远离冬季风的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等高大地形区的阻挡作用,再加上陆地面积狭小,又处于低纬,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已不十分显著,因此冬季风势力较弱;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就位于印度北部,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气流又来自广大的热带洋面,高温潮湿很不稳定,因而形成强盛的夏季风。
应用体验
如图为某月世界局部地区的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季节,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此季节,图中②处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气压差异
B.赤道低气压与亚洲低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大西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探究点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核心归纳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两季分明
热带季风气候 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风向随季节明显转换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成因如表所示。
应用体验
读图,回答1~2题。
1.甲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常年受乙风带控制地区,其气候特征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如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90°N B.30°S
C.0° D.90°S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两个气压带所反映的季节是相同的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简图(单位:hPa),回答5~7题。
5.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8.读北半球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新知梳理自主探究
一、
1.(1)全球性 (2)自转 太阳辐射
2.单一
3.地转偏向力
二、
1.(1)上升 (2)30° 高压 (3)下沉 (4)上升
2.(1)东北 东南 (2)西北 (3)偏东
3.北 南
三、
1.南纬30°
2.完整 海陆热力
3.季节
四、
地中海 温带海洋性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气压带位于30 °S附近,所以该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该气压带此日南移至30 °S以南,由此判断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该日北半球正处于冬季。第2题,①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气流性质为暖湿。
答案:1.D 2.B
3.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关于大气环流的知识及对图的分析、判断能力,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第(1)题,从图中气流方向判断是中、高纬环流,而极锋又总是向冷气流一侧倾斜,故可判断出左侧为中纬环流圈,右侧为高纬环流圈。第(2)题,由第(1)题,可进一步推出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而丁为极地高气压带,由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动力作用形成的高压,而丁为热力作用(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高压。第(3)题,乙、丙两股气流分别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相比之下,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丙气流是干冷的,而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乙气流为暖湿的。第(4)题,由图可知乙处于西风带,在南半球是西北风。
答案:(1)中纬 高纬 (2)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3)丙 乙
(4)西北向东南方向
探究点二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为高气压,此时应为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的夏季,①处盛行东南风。第2题,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该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②处的西南季风,由印度洋吹向亚欧大陆。
答案:1.D 2.D
探究点三
1~2.解析:第1题,甲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乙风带为中纬西风,全年受其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点为全年温和湿润。
答案:1.B 2.A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2.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形成模式,可根据60°S附近来自不同纬度的气流的位置进行判断,来自甲纬度的气流暖而轻,位置靠上,故可知甲可能位于30°S,丁可能位于90°S。第2题,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乙是暖湿气流,丙是干冷气流。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故M为高气压带。图中风向向右偏转,可知M气压带为北半球高气压带,且位于回归线附近,所以M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第4题,由上题解析可知,M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回归线附近,由此判断出该气压带南移,其反映的时间为北半球的冬季。图中N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于0°~10°N,由此判断出其反映的时间为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3.B 4.B
5~7.解析:第5题,从区域轮廓图上可以看出,亚洲出现低压中心,为夏季。第6题,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附近,为图中①的位置。第7题,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东南季风区,夏季吹东南风。
答案:5.B 6.A 7.C
8.解析:这是一道考查三圈环流及其控制下的天气、气候特点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近地面的风带、气压带分布及其变化、影响。第(1)题,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的规律,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B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是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高处,水汽不易凝结;A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所以,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第(3)题,C气流暖轻,与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第(4)题,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是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同性质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流上升时成云致雨。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的原因不同:极地因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南北纬30°则因空气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第(5)题,C为盛行西风,常年受该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B为低纬信风,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炎热干燥。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处(西风带)气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处(信风带)气流流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16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素养目标
1.结合某区域,认识气候的影响因素;认识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区域气候的影响因素;运用整体性原则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综合思维)
3.遵循自然规律,善待自然。(人地协调观)
4.野外考察自然景观的形成;收集各地气候资料。(地理实践力)
知识导引
一、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1.影响因素:________、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2.太阳辐射
表现: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
影响: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________原因。
3.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________和水分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空气运动的特点不同,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特点也不同。
4.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
①表现:一般同纬度地区陆地上比海洋上气温的年较差________,气温的日较差也是如此;海洋上水分的蒸发总量大于陆地上水分的蒸发总量,空气湿度及降水量一般也比陆地上大,分配也比较均匀。
②影响:可将气候划分为________性气候和________性气候两种类型。海陆的差异还形成了大规模的________环流,以及地方性的局部环流。
(2)洋流
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多,形成________;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且寒流对大气底层有冷却作用,降水________,但易形成云雾。
(3)地形
不同地形部位表现出________上的差异。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低。在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________,而在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________的天气。
(4)其他因素
地表物质组成(岩石、土壤、水面、冰雪和植被等)不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出现差异。
5.人类活动:影响大气________,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
图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
影响植物的气候要素主要有________时间、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和大气成分等。动植物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特征会逐渐形成________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
2.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全球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不同气候区内的________状况不同,形成的景观也就不同。
3.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相________。
4.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将使温带森林向________方向迁移,同时它也将向________的沿海地区扩展。在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温带森林的面积将________。一旦自然地理景观遭到破坏,仅靠自然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保护自然地理景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
[思维拓展]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低纬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热带草原气候 稀树草原 斑马、长颈鹿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单峰驼
中纬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 大熊猫
地中海气候 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温带季风气候 落叶阔叶林 梅花鹿、黑熊、狐狸、松鼠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野驴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针叶林 驼鹿、紫貂
寒带苔原气候 苔藓、地衣 驯鹿、北极狐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 北极熊、企鹅
探究点一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核心归纳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 举例
太阳辐射(纬度) 地球上的热量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少。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气候
大气环流 调整了全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不同。(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2)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性质变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3)气团: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气候是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是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亚欧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
下垫面 海陆位置 影响温差、降水量多少和季节分配。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局部环流等
下垫面 地形地势 (1)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布,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洋流 (1)暖流:增温增湿,影响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降温减湿,影响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的狭长分布
地面反射 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导致地区间热量差异 南极洲冰雪覆盖,地表反射率大,气温低
人类活动 影响大气温度,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 全球气候变化
1.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若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造成两地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为纬度因素。
(2)若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造成两地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为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若某地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山脉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若夏季气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常考虑地形因素。
(3)若是位于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则造成两地气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为洋流。
(4)若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因素。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
应用体验
读“四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回答1~3题。
1.与资阳市(30°N,105°E)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探究点二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核心归纳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举例
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 动植物为适应当地的气候特征,逐渐形成相应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 干旱地区的骆驼刺,植株矮小,根系发达
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 全球变暖,使温带森林向极地迁移,湿润地区向沿海扩展,干旱地区森林减少 全球变暖,雪线升高,林线升高
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 自然景观的分布规律与气候的分布规律相一致 非洲气候和自然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 自然带 全球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不同气候区内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形成的景观不同 雨林、草原、荒漠、常绿林、落叶林等
地貌 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高寒区的冰川地貌、西北地区的风蚀地貌、黄土高原的沟谷地貌
河流 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夏季丰水期);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水能、通航里程等 亚马孙河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土壤 高温多雨区土壤淋溶、侵蚀作用强;高寒区冻土广布、冻融作用强;高温多雨区土壤有机质少 高寒地区冻土广布,冻融作用强
湖泊 内流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湖泊一般水位较低,盐度较高;外流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 青海湖盐度高;洞庭湖面积大,是淡水湖
应用体验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2.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
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开始生长了。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
A.风力强弱 B.水热条件
C.海拔高低 D.土壤肥力
4.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5.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在图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1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新知梳理自主探究
一、
1.太阳辐射
2.根本
3.热量
4.(1)大 大陆 海洋 季风 (2)降水 偏少 (3)温度 降水 干燥
5.温度
二、
1.光照 相应
2.水热
3.一致
4.极地 湿润 减小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3.解析:第1题,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可知,①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②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资阳市的经纬度可判断资阳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D正确。第2题,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A项正确。第3题,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C项正确。
答案:1.D 2.A 3.C
探究点二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下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B项正确。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地的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C项正确;不确定乙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所以河流汛期不能确定是1月份还是7月份,A项错误;丙地气候类型是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地形复杂多样,故B错;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0 ℃,不常有较厚积雪,D错误。
答案:1.B 2.C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2.解析:第1题,北纬30°有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处的自然景观是远处寸草不生,说明该地降水稀少;靠近水源的地方(湖边)则生长着热带植被,热量条件较好,对应的应是④地的气候统计图。乙地自然景观图中有雪山、冰川,属于高山气候,夏季凉爽,全年气温较低,对应的是③。故选D。第2题,甲、乙两地同位于北纬30°附近,无论冬季还是夏季,两者气温差异明显,只有海拔的不同才能造成这么大的差异。另外,北纬30°附近的①、②、③、④四地中只有③地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因此可推知③地海拔高。
答案:1.D 2.D
3~4.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水热条件好的年份,树木的新生细胞多,树木生长快,“年轮”就宽,相反“年轮”就窄;“年轮”与风力强弱、海拔高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故B正确。第4题,本题考查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气候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木处于休眠状态,在适合生长的季节,树木开始生长,因此形成明显的“年轮”。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树木一直在生长,所以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故A正确。
答案:3.B 4.A
5.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移动特征以及对气候的影响。第(1)题,根据图中纬度判断,A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第(2)题,根据纬度范围判断,B所在风带是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第(3)题,读图1可知,甲图中气压带北移,乙图中气压带南移,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第(4)题,根据地理位置判断,C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答案:(1)名称:赤道低气压带。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2)东北风,图略。
(3)差异:甲图气压带北移,乙图气压带南移。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4)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12第三章 章末专题复习
专题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判读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决定热量带
大气环流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风带 信风:一般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易带来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下垫面 海陆 位置 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的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地形 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人类活动 热岛效应、绿岛效应、水库效应
注意:(1)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局部差异首先考虑地形因素。
(2)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1)热带、亚热带气候: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 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明显
热带季 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气温高,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 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 风和湿润 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温带、亚寒带、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 陆性气 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 洋性气 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 亚寒带 针叶林 气候 50°N~70°N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寒带 苔原 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 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3.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读
(1)以“温”定半球。
根据气温较高时段对应月份,进而判断所在半球。6、7、8月气温高则为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则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
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确定温度带,温度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气候带 气温特点 气候类型
全年 高温型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 温和型 亚热带 和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10 ℃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 寒冷型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 ℃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大陆性)气候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 ℃ 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以“水”定型。
根据降水量多少确定降水类型。降水类型有少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和冬雨型。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
年雨型 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 000 mm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750~1 000 mm)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 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 mm)、热带季风气候(1 500~2 000 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1 500 mm)、温带季风气候(500~800 mm)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地中海气候(300~1 000 mm)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50 mm以下)
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区。
(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7)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应用体验
如图是位于同一半球的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地区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曲线②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曲线②所示地区的气候资料与下图最相符的是( )
下表是某年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表。据此回答3~4题。
城市 ① ② ③
平均气温(℃) 1月 -4 27 21
7月 29 11 26
平均降 水量(mm) 1月 9.8 5 5
7月 150 98 610
3.①②③城市可能分别是( )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开普敦 雅加达
C.北京 开普敦 孟买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4.②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专题突破热点探究
专题
1~2.解析:第1题,曲线②6~8月年降水量逐月累计变化轻微,说明这三个月②地降水很少。两线所示地区都位于同一半球亚热带,若曲线②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则应位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那么曲线①所示地区应位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北)风,降水丰富。第2题,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曲线②位于地中海沿岸,雨热不同期。四幅气候资料图中,A代表的是温带季风气候、B代表的是地中海气候、C代表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代表的是热带季风气候,B图符合。
答案:1.D 2.B
3~4.解析:第3题,由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可知,①城市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故①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②城市7月平均气温低于1月,判断其位于南半球,7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且雨热不同期,故判断其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③城市终年高温,且夏季降水尤多,冬季降水较少,判断其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故C项正确。第4题,②城市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A项正确。
答案:3.C 4.A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