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
1.结合相关示意图,会判读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结合相关示意图,会判读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结合相关示意图,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综合思维)
知识导引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始终在绕其自转轴自________向________地旋转着。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星附近。
思考
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事例有哪些?
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3.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
4.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为每小时________。
(2)线速度:赤道上为最大,由赤道向两极________,两极点为________。
5.周期:1日。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概念:地球围绕________旋转的运动。
(2)方向:自________向________。
(3)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____形轨道,椭圆有两个焦点,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________上(如图)。每年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即图中______点;每年________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即图中________点。
(4)速度: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约为每秒30千米,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
(5)周期:1年。
公历的平年为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4整除,即为闰年;世纪末,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产生:地球________——赤道面,地球________——黄道面,两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
(2)度数:目前是________,地轴同黄道面斜交的角度为66°34′。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①依据: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________的。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②变化如图表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位置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________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赤道
________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________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赤道
________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
特别强调:①黄赤交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 °26 ′。
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 °26 ′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回归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点
核心归纳
1.自转轴(地轴)
自转的绕转轴为地轴,是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地轴的空间位置和指向是始终不变的。
2.自转方向
侧视,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状元随笔 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画某点的自转方向时,一定要画在该点所在的纬线上,不能偏离该纬线,即该点一定在同一纬线上发生自转。
3.自转周期
即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其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有差异:
参照物 长度 意义
恒星日 恒星 23时56分4秒 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太阳 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
4.自转速度
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如下表所示:
角速度 线速度
概念 地球表面的某一点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地球表面的某一点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大小 除南北两极点外,地表任何地点都是每小时约15°,每4分钟1° 赤道为1 670 km/h;南北纬30°处为1 447 km/h;南北纬60°处为837 km/h,约是赤道的一半。不同纬度间,地球自转线速度呈余弦关系,如:V60°N=V0°×cos 60°
图示
状元随笔 比较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的基本方法
(1)两地是否在极点上。极点上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两地不在极点上且不考虑海拔影响,则纬度低的线速度大,纬度高的线速度小,但角速度都相同。
(3)两地在同一纬度,但考虑海拔影响,则两地角速度相同,地势高的点线速度大。
应用体验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B.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D.45°N纬线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比较并且说明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3)本图中当A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被称为一个____________日。
(4)坐在由A向C行驶的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的太阳日________(长、短、等)于24小时。
探究点二 地球公转的特点
核心归纳
1.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可以从方向、轨道、周期、速度等方面进行掌握。如下表所示:
指标 特点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轨道 形状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 椭圆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每年的1月初,地球经过该点
远日点 椭圆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经过该点
周期 恒星年 真正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 角速度 平均1°/d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线速度 平均30 km/s
状元随笔 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季。
2.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时间判断
(1)看日地距离:参照近日点和远日点判断时间。如图中C在近日点附近。
(2)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如图中C位置;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向左倾斜时相反。
(3)看直射点位置:将AC两处地心与太阳连线示意直射光线,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如图中A位置;若在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如图中C位置。
3.北极极昼天数比南极多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不同(七月初远日点附近较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较快),北极圈内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圈内的天数(179天)多。
应用体验
下图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长的一段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2.2018年2月16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最靠近甲、乙、丙、丁四点中的(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3.如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探究点三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核心归纳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其含义如下:
含义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面 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
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 90°
三个基本不变 地轴指向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大小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保持23°26′
运动方向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图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
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即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如下图所示:
状元随笔 (1)区别近日点、远日点与二至点的方法
地球公转轨道是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因而地球1月初公转至近日点,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下图表示地球自转、公转的不同画法。
①注意观察地轴方向、太阳位置、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若没有特殊说明,该类图一般表示从北极点俯视的地球公转图,“二分二至日”未作特殊说明,一般是针对北半球而言。)
②注意“二至点”与近日点、远日点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重合,但有时也作模糊处理。
(2)黄赤交角的特点
①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范围。
②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太阳直射点能到达的最北、最南纬度数。
③极圈的度数=90 °-黄赤交角的度数。
④若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和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
(3)确定春、秋分日的方法
①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确定春、秋分日时应按地球公转方向来确定。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判断时应先根据近、远日点判断出冬、夏至日,然后根据公转方向判断二分日。
②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来确定。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此时为春分日;若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此时为秋分日,图示如下:
应用体验
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恒星①是________星;角②的度数是_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选择填空);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a的度数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论海拔高低,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完全一样
B.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同一经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C.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低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高的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C代表(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4.下列有关中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与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到B与C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与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与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5.如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当直射点( )
A.位于④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B.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恒星年
D.从②处移到④处,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读下面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示数码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当阳光从C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新知梳理自主探究
一、
1.西 东
2.北极
思考: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东升西落、科技馆中的傅科摆等。
3.(1)逆 (2)顺
4.(1)15° (2)递减 0
二、
1.(1)太阳 (2)西 东 (3)椭圆 焦点 A 7 B
2.(1)自转 公转 (2)23°26′ (3)不变 B C D A (4)南北回归线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60°N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
答案:B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特点。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是北半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2)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第(3)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第(4)题,由A向C行驶的飞机运动方向与地球相同,因此感觉到的太阳日短于24小时。
答案:(1)略(逆时针箭头)。
(2)角速度: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均约为15°/小时,N点为0。线速度:A点最大,B点次之,N点为0。
(3)23小时56分4秒 恒星
(4)短
探究点二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P点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应为近日点,可知远日点应在丙—丁段,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在此段地球运动用时最长。第2题,由上题可知,地球所在的P点是近日点,时间应为1月初,而2018年春节为2月16日,故地球应该在P点之后不远处,所以距离乙点最近。
答案:1.C 2.B
3.解析: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轴的倾向为北半球倾向太阳,从图中可看出④与之相符;近日点为1月初,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倾向太阳,从图中看出与之相符的是②。
答案:D
探究点三
1.解析:第(1)题,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故恒星①是北极星;平面③为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故角②为黄道平面和地轴的夹角,为66°34′。第(2)题,当太阳直射F点时,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H点时,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答案:(1)北极 66°34′ 黄道平面 (2)B D
2.解析:第(1)题,直射点到达的地球最北纬线是北回归线,此时的节气是夏至;直射赤道且正向南移动时的节气为秋分,直射点到达的地球最南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冬至。第(2)题,∠a表示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由于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第(3)题,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此日之后,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到达南回归线后,再向北移动。第(4)题,黄赤交角变大时,北回归线向北移,南回归线向南移,a的度数会增大。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2)23°26′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回归运动。
(3)南 北 (4)变大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解析: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
答案:A
2.解析: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有纬度和海拔等因素,主导因素是纬度。同纬度地区若海拔不同,则自转线速度也不同,A项错误。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同一经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线速度为0,B项错误。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呈负相关,C项错误。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海拔呈正相关,D项正确。
答案:D
3~4.解析:第3题,C处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再根据该图为二分二至日图,可判断C为夏至日。同理,A为冬至日。按照地球公转方向可知,B处是春分日,D处是秋分日。B项正确。第4题,中国国庆节是10月1日,这时地球公转到D与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处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D项正确。
答案:3.B 4.D
5.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公转特征。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的,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①⑤为春分,从①处移到⑤处,为一个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需要1个回归年;②为夏至,④为冬至,从夏至到1月初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1月初之后又变慢。
答案:B
6~7.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图中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①为黄赤交角。故选A。第7题,当阳光从C处直射地球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时为北半球冬至。选D。
答案:6.A 7.D
14第1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
1.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综合思维)
2.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地理实践力)
知识导引
一、昼夜更替
1.形成原因
2.晨昏线(圈)
(1)概念:________半球与________半球的分界线。
(2)意义: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分界线。
(3)图示中甲在________半球,乙在________半球,线AOB为________线。
3.周期:________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使得地面白天增温时不至于过分______,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________,从而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同样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二、地方时
1.地方时
(1)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一纬度地区东面地点的人们总是比西面地点的人们先看到________。
(2)概念:因________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
(3)规律
①地球的同一纬度,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________。
②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____小时。
2.时区与区时
(1)时区划分原因:由于地球上________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地球上便有很多种地方时,人们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2)区时界定:各时区都以本时区________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在数值上等于120 °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经度(约116 °E)的时间,比北京时间约晚16分钟。
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除赤道外在地球表面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2.偏转规律:在北半球向________偏,在南半球向________偏,________上无偏转。
3.概念:使________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4.影响
(1)对大气运动、河流、海水的运动方向和其他自然地理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
(2)地球椭球体形状的形成也与地球自转有关,它使得赤道部分略________,两极部分稍________。
[方法技巧]歌诀记忆
偏向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纬度越高越显著。
特别提醒: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其速度。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是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而言的,判断时不能逆着物体运动方向。
探究点一 昼夜更替
核心归纳
1.昼夜更替现象
成因 周期 意义
昼夜 更替 ①昼夜现象(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方有昼有夜)是基础;②地球自转是根源 1个太阳日 (24小时) 昼夜更替的周期不长,气温的日变化不剧烈,保证了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又叫晨昏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共同组成的。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如下面各光照图中晨线和昏线的判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状元随笔
①晨昏圈把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其所在平面经过地心,因而是一个大圆(圈);②晨昏圈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③晨昏圈永远与赤道相互平分,晨昏圈一般把纬线圈分为两部分;④晨昏圈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不断向西移动,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⑤晨昏圈只有在二分日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圈相交;⑥晨昏圈只有在二分日与所有纬线圈垂直,其他时间与纬线圈相交或相切(相切只能出现在极圈及其以内各纬线)
应用体验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1~2题。
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图中( )
A.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 D.BN是晨线
3.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MN为晨线的是( )
探究点二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归纳
1.地方时及其计算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它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导致同纬度地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即东早西晚,并且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求地方时的步骤与规则:
状元随笔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是指在同一地点的两个时刻的比较,数值越小,时间越早,如6时比7时早。而地方时计算中所讨论的时间早晚,是指在同一时刻两个不同地点之间的比较,从地理位置上看,地点越靠东,时间越早;从数值上看,数值越大,时间越早,如甲地为6时,乙地为7时,则乙地时间比甲地早。
2.时区的划分及区时的计算
(1)时区的划分
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全球的时区划分如图所示:
(2)区时的计算
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①中央经线的经度数=已知时区数×15°,是东时区即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②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已知某地经度+7.5°)÷15°=取商的整数,余数舍去。已知的是东经度,求出的为东时区,反之,西经度为西时区。如计算北京(116°E)所在的时区=(116°E+7.5°)÷15°=8…3.5,取整数8,余数3.5舍去,可知为东八区。
③已知一个区时求另一个区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时区差。时区差就是已知区时的时区和所求区时的时区间所跨的时区数。
状元随笔
区时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①区时的计算可求出已知经度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数,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②中央经线的经度数=时区数×15 °。
③北京时间≠北京地点的时间,北京时间是指120 °E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北京位于116 °E,其地方时为116 °E的地方时,其所在地的区时为北京时间。
3.日界线
(1)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两侧的日期不同,如下表所示:
日界线西侧 日界线东侧
时区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经度 东经度 西经度
时刻 相同 相同
日期 今天 昨天
日期变更 见图 见图
地球自转方向 → →
(2)除国际日界线以外,还有一条日期的分界线,那就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此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恰好与日界线相反,即0时经线以东日期早,以西日期晚。(如图)
随着地球自转,0时经线是不断向西移动的。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全球处在同一日期内,随后,0时经线不断西移,新一天的范围不断扩大,旧一天的范围不断缩小。
状元随笔
(1)越过180 °经线,日期不一定发生变化,为了照顾180 °经线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而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即日界线不完全与180 °经线重合,这样虽然越过180 °经线,但不一定越过日界线,因此日期就不一定会发生变化。
(2)当180 °经线地方时为n时的时候,“今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昨天”的范围占全球的。“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为。
当180 °经线地方时为0时(24时)的时候,全球处于同一天。
应用体验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65°的地方时是( )
A.20时 B.8时 C.10时 D.22时
2.图中时刻,北京时间是( )
A.8时20分 B.20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
如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4.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探究点三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核心归纳
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特点、规律及原理应用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原理 应用 ①对河流沿岸活动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②铁轨轨道的磨损:如京广线上的火车自北京向广州急驶时,受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铁轨更易受磨损。 ③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状元随笔
借助手势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运用左右手法则来掌握实际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如图所示:
具体操作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应用体验
1.如图中横线是0°纬线,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箭头是其偏转方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
2.如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平直河道两侧出现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丁>乙>丙
B.甲=乙>丁>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甲地的地方时为12点
B.乙地为150°W
C.丙地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
D.图中四地昼夜交替的周期不同
3.某航空公司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11月1日17时由上海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历时14小时,到达旧金山。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是( )
A.11月1日3时 B.11月1日15时
C.11月2日15时 D.11月2日3时
4.北京(116°E)一天中旗杆日影最短时,巴西里约热内卢(43°W)的地方时是( )
A.1时 B.1时24分 C.22时 D.22时36分
5.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时时,全世界( )
A.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B.少于一半地方是10月2日
C.少于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D.多于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如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答6~7题。
6.该段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南回归线上
7.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
A.东岸河堤 B.南岸河堤 C.西岸河堤 D.北岸河堤
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总是与经线重合
B.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断东移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总是与纬线垂直
9.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第1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新知梳理自主探究
一、
1.自转
2.(1)昼 夜 (3)夜 昼 晨昏
3.24
4.(2)炎热 寒冷
二、
1.(1)日出 (2)经度 (3)早 1
2.(1)经度 (2)中央经线
三、
1.地球的自转
2.右 左 赤道
3.水平运动
4.(2)鼓 扁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2.解析:本题组考查昼夜成因及晨昏线的判读。第1题,昼夜形成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向着太阳的一面为昼,背着太阳的一面为夜。第2题,根据图示判断,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太阳方位,AN为晨线,BN为昏线。
答案:1.D 2.C
3.解析: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顺地球自转方向,晨线是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换的交界线。图中A、B、D自转方向错误,C图中MN为晨线。
答案:C
探究点二
1~2.解析:据地球自转方向及图中所给的经度的变化情况可判断出所给经线为西经,与65°W相邻的西侧经线为95°W,顺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出95°W,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故其地方时为18时,其与65°W相差30°,有2小时的时差,又因65°W在95°W的东边,故65°W的地方时为20时。同上可知北京时间为8时20分。
答案:1.A 2.A
3~4.解析:第3题,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B点所在的经线是180°经线,C点所在的经线是0时经线,A点比0时经线早6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计算,A点的地方时是7月8日6时。第4题,根据题干及图中所给经线可推知0时经线为90°W,运用“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7月8日14时。
答案:3.C 4.B
探究点三
1.解析: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故B选项正确。
答案:B
2.解析:河流由西向东流,而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从而使河流南岸侵蚀,北岸堆积;南半球相反。
答案:B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2.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图中丙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乙纬度最高,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甲、丁纬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相等,D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此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丙地的地方时是18点,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时间相差2小时,东加西减,所以甲地的地方时为10点;乙地位于180°经线西侧,为150°E;丙地位于赤道,赤道地区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此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周期均为24小时。
答案:1.D 2.C
3.解析:从东八区向西到西八区,两地相差16个时区,即相差16个小时,又因为飞机途中飞行了14个小时,要加上14小时,所以到达旧金山时当地的时间为(11月1日17时-16小时)+14小时=11月1日15时。
答案:B
4.解析:北京一天中旗杆日影最短时,北京的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是12时;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时是43°W的地方时。它们的经度差为159°,时差为4分钟/1°×159°=10小时36分钟,里约热内卢在北京的西面,所以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时是12时-10小时36分钟=1时24分。
答案:B
5.解析: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划定的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是两天的切换点(旧一天的24时,新一天的0时)所在的经线。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当东八区区时是8时时,中时区的区时为10月1日0时,所以0°经线的地方时是10月1日0时。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此时0°经线和180°经线为9月30日和10月1日的分界线。所以全球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答案:A
6~7.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该段河流右岸冲刷严重,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第7题,由于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北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北岸河堤。
答案:6.B 7.D
8.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特点。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与纬线垂直。晨昏线经过地心,永远与赤道相互平分。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相对地面不断西移。
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随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据此可判断①~⑥依次为晨线、昏线、晨线、昏线、晨线、昏线。
答案:B
14第2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综合思维)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综合思维)
3.了解四季更替现象和五带划分标准。(综合思维)
4.能够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解释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等生活问题,学会分析与季节变化有关的自然现象。(地理实践力)
知识导引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________与________的夹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________移动而变化的。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_____;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_____。具体如表所示:
日期 变化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春分日和 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由________向两极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 赤道 极点
北半球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由________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________地区 南半球 各纬度
北半球 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由________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________地区 北半球 各纬度
3.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异和变化造成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________不同。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特点:地球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白昼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2.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时间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特殊现象
夏半年(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 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达到最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________现象
冬半年(9月23日前后至来年3月21日前后) 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_,夜越长 冬至日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________现象
(3)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________。
(4)每年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________,均为12小时。
3.影响:昼夜长短的差异和变化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不同。
1.某地如果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6时,则它的昼长必大于12小时,晚于6时日出,则它的昼长必小于12小时。
2.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变化,而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3.太阳在一天中的东升西落,称为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三、季节更替
1.成因: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________变化。
2.纬度变化
纬度 原因 表现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不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较大 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 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小
________地区 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很大 四季更替现象明显
3.四季划分
(1)季节特点
(2)
欧美四季与我国四季
(1)欧美四季:欧美国家习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开始:春分之后为春季;夏至之后为夏季;秋分之后为秋季;冬至之后为冬季。
(2)我国四季:我国习惯以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立春之后为春季;立夏之后为夏季;立秋之后为秋季;立冬之后为冬季。这样我国的四季开始时间恰好比欧美四季早了一个半月。
四季中的月份均是公历月份;南北半球所用月份相同,但是季节相反。
四、五带的划分
1.原因:由于________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有回归运动,从而使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各不相同,进而形成不同的________带。
2.划分依据:有无________和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3.五带的划分
(1)热带(如图):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获得热量最多。
(2)寒带(如图):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热量少,气温很低。
(3)南温带和北温带(如图):南北极圈和南北回归线之间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原因
不同纬度地区四季的状况不同。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全年平均值较大,昼夜长短变化较小,所以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全年皆夏。高纬度地区则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平均值较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夏季。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均较大,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别较大,所以,四季变化最明显。
探究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核心归纳
1.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1)概念: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注意:太阳高度并非就是指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要有太阳就有太阳高度,可以说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值,但正午太阳高度只有一个,它是一天中无数太阳高度中最大的一个值,此时地方时为12点。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具体如下表所示:
日期 太阳直射的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达全年最大值地区 达全年最小值地区
春秋分日 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赤道(90°) —
夏至日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 南半球
冬至日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北半球
图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过程(以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为例)
(4)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值变化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即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状元随笔 (1)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图A)。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B)。
③全球范围: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90 °;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例如,太阳直射在15 °S、60 °W时,太阳高度的分布如图C所示:
(2)特殊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
①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②刚出现极昼的纬度,其正午太阳高度等于两倍的直射点纬度。
③极点地区太阳高度一天不变,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如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
(6)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图)。
状元随笔 正午太阳方位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观测地的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观测地的正北方向。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时太阳位于观测地的正上方。
应用体验
如图为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图,且甲地位于40°N。读图回答1~2题。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A.0° B.20°N
C.20°S D.23°26′N
2.乙地的纬度是( )
A.10°N B.50°N
C.10°S D.50°S
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回答3~5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 实际采用
① 24°45′ 2.02 H 1.7 H
② 40°28′ 1.18 H 1.2 H
③ 35°21′ 1.41 H 1.1~1.2 H
④ 26°36′ 1.86 H 1.6~1.7 H
3.表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4.冬至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上表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
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 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 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
探究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核心归纳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变化规律
时间 光照图示 昼弧、夜弧的 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的 纬度变化 特殊节气
夏半年 北半球各昼弧长于夜弧,随纬度增高,昼弧越长,夜弧越短,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昼弧现象;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随纬度增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长,夜弧最短,极昼范围达最大
春分、秋分 各纬度地区昼弧等于夜弧 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 ——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弧短于夜弧,随纬度增高,昼弧越短,夜弧越长,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夜弧现象;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随纬度增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短,夜弧最长,极夜范围达最大
状元随笔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极昼(极夜)发生地区,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
3.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
(2)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特别提醒
(1)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在日照图上,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弧度15°为1小时。求昼长一般从晨线与经线的交点(即日出)起到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即日落)止之间的弧度就是昼长,即昼弧弧度÷15°=昼长时数(每小时转15°,每4分钟转1°)。
②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
同理,日出日落时刻:白昼长,则日出早日落晚;白昼短,则日出晚日落早。计算公式如下:
日出时间:12-
日落时间:12+
(2)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运用如图所示,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作出日出、日落方位和昼夜长短的判断。
例如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方(a处)升起,在西北方(b处)落下,日出时刻早于6点,日落时刻晚于18点,昼长夜短。
状元随笔 理解昼夜长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如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大。
(4)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除赤道)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分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应用体验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纬度全年昼夜平分的是( )
A.90° B.60°
C.30° D.0°
2.某地某日地方时5时日出,则该地该日的昼长是( )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4题。
夏季(5月1日~9月30日) 冬季(10月1日~次年4月30日)
上午 9:30~13:30 上午 10:00~14:00
午休 午休
下午 15:30~19:30 下午 15:30~19:30
3.根据表中信息推断,该城市可能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乌鲁木齐
4.该城市政府机关制订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主要依据的是( )
A.日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 B.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探究点三 四季和五带
核心归纳
1.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2.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的划分
中国以“四立”日作为四季的开始;西方国家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2)气候四季(北半球温带地区大多数国家采用)
季节 月份 平均气温
春季 3、4、5 10 ℃~22 ℃
夏季 6、7、8 ≥22 ℃
秋季 9、10、11 10 ℃~20 ℃
冬季 12、1、2 ≤10 ℃
状元随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3.五带的划分
应用体验
如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2.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反映季节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读图,完成第3题。
3.二十四节气中与近日点的时间最临近的是( )
A.小寒 B.小雪
C.小暑 D.大暑
1.如图表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由南向北排出a、b、c、d四城市的顺序( )
A.acbd B.acdb
C.cadb D.dcab
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据此完成2~3题。
2.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
A.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3.春分日这一天,海南省某地(20°N,110°E)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A.90° B.70°
C.20° D.0°
下表示意12月21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根据表中数据完成4~5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5小时30分 9小时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4.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甲、乙、丙、丁四地按所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6.如图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________(节气)日的情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此日甲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乙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这一天,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_____地。
(4)乙地地处五带中的________带,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为________季。
第2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新知梳理自主探究
一、
1.太阳光线 地平面 正午
2.南北 大 小 赤道 北回归线 北 南回归线 南
3.强度
二、
2.(2)昼长夜短 大 极昼 昼短夜长 短 极夜 (3)相反 (4)平分
三、
1.周年
2.中纬度
3.(1)大 小 (2)3、4、5 6、7、8 9、10、11 12、1、2
四、
1.黄赤交角 热量
2.极昼极夜
3.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位于40°N的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故该日甲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20°,即该日太阳直射20°N纬线。第2题,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故该日它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30°,乙地可能位于10°S或50°N。若乙地位于北半球,其昼长应大于12小时,而图中显示该地的昼长不足12小时,故乙地的纬度是10°S。
答案:1.B 2.C
3~5.解析:第3题,本题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则①~④各点中离直射点越近的点即纬度越低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排序为②③④①。故选D。第4题,冬至日这一天乃至整个冬季,北半球都是昼短夜长,所以本题要在①~④中找出白昼最长的城市,即纬度最低的城市。故选B。第5题,日照间距只与南北变化的正午太阳高度有关,所以答案在A、B项中。纬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为②③④①,日照间距(理论)变化顺序为1.18 H、1.41 H、1.86 H、2.02 H,可以看出从南到北日照间距逐渐扩大。故选B。
答案:3.D 4.B 5.B
探究点二
1~2.解析:第1题,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第2题,该地该日的昼长=(12时-日出时间)×2,通过计算可知,应为14小时。
答案:1.D 2.C
3~4.解析:第3题,从表中时间可以看出,该城市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4:00左右,该城市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约2小时,故该城市在90°E附近,位于我国西部,四个选项中,只有乌鲁木齐符合。第4题,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中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显著。为了更符合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习惯,特制订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答案:3.D 4.B
探究点三
1~2.解析:第1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即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根据题意可知应选D项。第2题,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更替明显;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更替不明显;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答案:1.D 2.C
3.解析: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为每年的1月初,为冬至(12月22日)过后一段时间,应为小寒。
答案:A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据此排序。
答案:C
2~3.解析:第2题,该方式依据的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B项正确。第3题,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0°);该地(20°N)与赤道相距20个纬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算出当天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
答案:2.B 3.B
4~5.解析:第4题,12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丁地位于南半球。第5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差值分别是13小时、5小时42分、1小时10分、3小时52分,故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甲、乙、丁、丙。
答案:4.D 5.B
6.解析:第(1)题,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所以为夏至;太阳直射23°26′N,180°经线上为12:00。第(2)题,甲在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第(3)题,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第(4)题,乙位于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处北温带;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答案:(1)夏至 (180°,23°26′N)
(2)12 昼最长夜最短
(3)甲
(4)北温 冬
19章末专题复习
专题一 常见光照图的类型和判读
1.常见光照图类型及其特点
(1)类型:
全图 1/2图 1/4图 局部图
极点俯视图
侧视图
展开图
(2)特点:
类型 经线 纬线 光线 晨昏线
极点俯 视图 放射状 同心 圆圈 与晨昏线垂直;与直射点经线平行 端点在极点和极圈之间;与纬线圈相切;可见晨线和昏线各一半;二分日与经线平行
侧视图 相交于极 点的弧线 平行的 直线或 弧线 与晨昏线垂直;正对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过圆心;与经线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能见到晨线或昏线;二分日与经线平行
展开图 平行直线 平行 直线 一般不画 端点在极圈和极点之间;为直线;二分日与经线平行
2.光照图的判断
(1)确定南北半球:
①侧视图中,通常是上北下南,如图是从侧面看二至日和二分日的光照示意图。
②俯视图中,根据“北逆南顺”来判断。
从北极上空看二至日和二分日的光照示意图。
从南极上空看二至日和二分日的光照示意图。
③从经度排列上看,东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减小。如图中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2)判断晨昏线:
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
③方位法
(3)判断日期和节气:
北半球节气 二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晨昏线 特征 侧视图 晨昏线为直线,且通过南、北极点 晨昏线为直线,并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点
俯视图 晨昏线为弧线且与南北极圈相切
太阳直射的纬度 赤道 23°26′N 23°26′S
极昼极夜地区 无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示意图 (见上图) 侧视图 图C 图A 图B
俯视图 图F、I 图D、G 图E、H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直射点的经度: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光照图上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在侧视图上,一般情况下,昼半球最外侧的那条经线即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其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
在俯视图上,经线呈放射状直线,纬线为同心圆。昼半球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的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
②直射点的纬度:
a.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
b.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
c.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
d.若北纬φ度以北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纬(90°-φ)度;北纬φ度以北出现极夜,则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南纬(90°-φ)度。南半球类推。
e.等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
3.光照图类试题的常用解法
(1)图图转换的空间思维法
解决日照图问题,需要足够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要能够把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也要能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前面列举的侧视图、立体图和俯视图要能够相互转换,在进行图形转换时要能够将一幅图的点正确转绘到另一幅图上。如下图所示:
(2)对称思维法
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例如:当66°34′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时,66°34′S以南一定出现极夜现象;晨昏圈与70°N相切时,它一定同时与70°S相切。
(3)添加辅助线的割补思维法
局部日照图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应树立“全局”观点,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局部图一般均可用“补”的办法回归至全图。试题命制者之所以要将一个本来完整的图形割下一块来,就是为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应将陌生的图形还原成我们熟悉的图。例如,下面图1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30°N纬线圈的交点,图2是利用添加辅助线法还原的日照图全图。
(4)基础的数学计算法
不少同学在解地理题目的时候,不善于灵活地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其实,有些日照图的题目,如果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解决,会更简单。
应用体验
比较下面四幅图(注: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甲:________经线,乙:________弧,丙:________弧,丁:________弧。
(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地球上,一天中晨昏线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
(3)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________度。理论上白昼和黑夜范围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结果,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地方________。
(4)这四幅图中,北半球昼大于夜的图是________。
(5)甲图中,北京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丙图中,北京是________日________时。
专题二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规律
1.同一天中,南、北半球纬度数值相等的纬线上的昼夜长短相反。如下图所示30°S的昼长等于30°N的夜长。
2.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即前、后距离该节气天数相等的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等都相等。因为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下图所示:
注: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3.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A、B两天,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因为关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
4.在同一天中,纬度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的两点(如下图中A、B两点),其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且正午时太阳方位相反。如下图所示:
5.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关于当地正午(12:00)对称。如下图所示:
6.对观测点而言,关于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一样、太阳方位关于经线(南北向)对称。如果某地东北日出,则该地当天一定西北日落。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
石家庄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观测活动,下表示意部分观测记录。据此完成下题。
日期 9月22日 10月22日 11月22日 12月22日 1月22日
正午太 阳高度 53° 45.5° 38° 28.5° 阴天、未观测
1月22日石家庄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15° B.28.5°
C.38° D.45.5°
专题三 太阳视运动图、日影朝向的判读
1.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方法(图中节气均为北半球的)
(1)观察点A位于北半球(极点除外),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2)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极点除外),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3)观察点A在赤道上,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4)观察点A在极点(如图以北极点为例),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平行。
判读要点:①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在赤道;②北回归线以北(除极夜地区外)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回归线以南(除极夜地区外)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③若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运行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反之,说明处于夏半年。
2.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的判读
(1)在北半球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极昼区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所以日出时日影朝西南,日落时日影朝东南。
(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极夜区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西北,日落时日影朝东北。
3.太阳的东升西落,引起物体影长日变化的一般规律(特殊情况除外):
(1)一日内日出和日落时物体影子最长,正午时最短。
(2)一日内物体影子的移动与太阳的视运动方向相反。
(3)正午时物体的影子与日出和日落时的夹角相等(除直射外),关于地方时12时对称的时刻其影长相等且与正午时的影子夹角相等。
(4)二分日:日出和日落时物体的影子在一直线上(东西方向)。
应用体验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如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读某校旗杆某时段正午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旗杆可能位于( )
A.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C.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D.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4.与A日相比,B日(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专题突破热点探究
专题一
解析:第(1)题,甲图60°E是0时,则150°E为6时;乙图晨线为AC弧,丙图OA为晨线,丁图AB为晨线。第(2)题,春、秋分时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晨昏线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第(3)题,由于散射作用,实际昼半球大于夜半球。第(4)题,甲图昼夜平分,乙图南半球昼长夜短,丙图北半球昼长夜短,丁图北半球昼长夜短。第(5)题,甲图中,60°E为0时,则北京为3月22日4时;丙图中,75°E为夏至日12时,则北京为当日15时。
答案:(1)150°E AC OA AB
(2)春分 秋分 相反
(3)180 大
(4)丙、丁
(5)3 22 4 夏至 15
专题二
解析:1月22日和11月22日大致关于冬至日对称,这两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当,石家庄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同,因此,1月22日石家庄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8°。
答案:C
专题三
1~2.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太阳位于图示F点时,太阳高度最大,说明泰山站为正午,地方时为12时,此时东京地方时约是16时16分,刚好夕阳西斜;泰山地方时约是14时40分,已是午后;纽约地方时约是2时,为深夜;开普敦地方时约是8时,为早上。第2题,泰山站建成开站的时间是2月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次日南极泰山站白昼变短,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次日全球非极昼(夜)地区还都是日出东南;从图上可以看出,太阳有一段时间位于地平线之下,故泰山站并没有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1.B 2.C
3~4.解析:本题组实质考查正午日影的判读。图中日影大部分时段向南(注意指向标)且A日一年内最长,向北的日影B日最长,因此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且A日为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左右),B日为北半球冬至(12月22日左右),进而得知B日较A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且逐渐变快,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开始向北移动。
答案:3.A 4.A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