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细化课标 素养要求
1.读图分析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结合图示,理解地球仪与经纬网的关系,分析其地理意义。3.结合实例分析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判读基本的地图特点并熟练应用。 1.区域认知:通过经纬网对区域进行定位,根据地图学会地理位置和方向的判断,能进行距离的计算。2.地理实践力:结合经纬网及示意图,学会对地理工具——地图的判读和应用。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有何特征?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地球仪
1.地球仪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1)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指向北极星的一端为北极。
(3)经线的两大特点。
①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②形状与长度:均为长度相等的半圆形,长度约为2万千米。
(4)纬线的两大特点。
①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②形状与长度:为大小不等的圆圈,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经度和纬度有何差异?
项目 经度 纬度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
分布规律 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 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半球划分 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别提醒]
(1)东西方向为无限方向,南北方向为有限方向。
(2)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三、经纬网
1.什么是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点O为北极点,则OA、OB、OC、OD均表示________,且A、B、C、D均位于O点的________(方向)。若图甲中点O为除极点外的任意一点,AB和CD相互垂直,当AB为经线时,CD一定为________线;当AB为赤道时,C、D两点的度数不大于________。
(2)图乙中A在B的______(方向),D在C的______(方向)。
(3)图丙是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经纬网局部图,其中D在C的________(方向)。
[答案] (1)经线 正南方 纬 90° (2)西北方 西南方 (3)南 西北方
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判断
(2020·湖南武冈一中月考)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经纬线的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长
B.随纬度的增加,纬线长度在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2)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
A.111.415千米 B.55.803千米
C.28.904千米 D.110.569千米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表中竖栏反映了随测量地纬度的增加,经度1°的纬线长度逐渐变小,而纬度1°的经线长度则变化不大。
表中横栏反映了同一纬度时,经纬线的长度。比较可知,纬度越高,二者的差值越大。
第二步:调用知识
(1)在经纬网中,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而纬线长度分布特点是赤道最大,随纬度增大,纬线长度变短。
(2)纬度60°的纬线长度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表中显示纬度1°的经线长度并不相等,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第(2)题,表中显示纬度0°处,经度1°的纬线长度是111.322千米,因此60°N处,经度1°的纬线长度约是其长度的一半。
[尝试解答] (1)D (2)B
1.经纬线的判断方法
(1)标注法:经纬网图中直接标明经纬度或东(西)经、南(北)纬度数,则直接进行判读、分析即可。
(2)关系法:侧视、俯视及各种光照图上,相互平行的是纬线,不平行的(相交于一点——极点)是经线。如图1中L线是经线,S线是纬线。
(3)数值法:斜方格经纬网中,经度值不能大于180°,纬度值不能大于90°。如图2中L线是纬线,S线是经线。
图1 图2
2.经纬度的判断方法
方法1: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
(1)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2)纬度及低、中、高纬的判断。
方法2: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
图1 图2
(1)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则该纬线为北纬(图1);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则该纬线为南纬(图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则该经度为东经,越来越小为西经(图1中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中只有西经)。
方法3:根据所描述的区域特征判断纬度高低和经度差异
经纬度位置是决定区域自然特征的基础因素之一,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区域自然特征或差异比较,来推断区域纬度高低或经度差异。
若甲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则甲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乙地区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若某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则该地区大多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
再比如,若A、B两地区区时相同,但A地区比B地区在日期上早一天,则A地区位于172.5°E向东到180°之间,B地区位于172.5°W向西到180°之间。
考向一 结合经纬网,确定不同区域的位置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位于中纬度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50°N,20°E)
B.②地以南位于低纬度地区
C.③地以东为东半球
D.④地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
[答案] 1.B 2.D
考向二 结合图示,考查经纬度的分布变化特点
(2020·济南模拟)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3~4题。
3.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西半球 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 D.④位于南温带
[答案] 3.D 4.C
经纬网的应用
(2020·浙江7月选考)图一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 。图二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完成下题。
图一 图二
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图一中显示飞机的飞行轨迹是在北半球沿地球大圆周飞行。
图中显示飞机是由甲飞向乙,再飞向丙。
第二步:调用知识
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是这两点所在地球大圆周的劣弧段。在北半球,该劣弧段主要是向北极点方向靠拢。
第三步:综合判断
分析信息 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在由甲飞向乙时,随着纬度的升高,飞行方向越来越接近与纬线平行,所以,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变小;在乙点时达到最小;当飞机由乙地飞向丙地时,飞过的纬度差变大。D正确。
[尝试解答] D
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图完成下题。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 。1小时后 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
A.53°N B.60°N
C.66.5°N D.40°N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甘德国际机场位于北大西洋上。
甘德国际机场的纬度约为48°N。
飞机的飞行速度为650千米/小时。
飞行时间为1小时。
第二步:调用知识
经线上纬度间隔1°的距离约为111千米。
第三步:综合判断
由信息 可知,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跨越的最大纬度差是沿经线飞行,跨越的纬度数约为6°,结合信息 ,可推出飞机向北飞行可到达约54°N处,向南飞行可到达约42°N处,由此判断可能到达的纬度位置。
[尝试解答] A
1.确定距离
(1)计算依据。
(2)计算距离。
①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图中AF跨纬度10°,长度约为111千米×10=1 110千米。
②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图中BF跨经度10°,其在30°纬线上的长度约为111千米×10×cos 30°=555千米。
2.确定方位
在经纬网图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三步走”,即依据经线定南北→依据纬线定东西→综合定方位。
具体分析如下:
(1)方格状经纬网图。
此类图中,经线和纬线一般为直线,两两相交构成方格状经纬网图。对A、B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可依据以下流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纬线为圆弧线,经线为射线,定准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
②定位演示:如图,可依据极点和B、C两点同经线确定C点位于B点的正南方→依据自转方向和A、B两点同纬线确定B点在A点的正东方→综合分析C点在A点的东南方。
3.比较范围大小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跨经纬度越广,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范围大小为A>B。当A、B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为A<B。
4.确定最短航线(或最短距离)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1)确定“大圆”。
①三种特殊情况的“大圆”:赤道(图A)、经线圈(图B)、晨昏圈(图C)。
图A 图B 图C
②非赤道的同纬度上两点所在“大圆”:
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凸出(如图D、图E中的PQ);
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凸出(如图D、图E中的P′Q′)。
图D 图E
(2)确定最短航线。
沿大圆劣弧的行进方向即最短航线。如图E中,从Q点到P点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从Q′点到P′点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考向一 利用经纬网考查最短航线问题
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 )
A.L1和L2相等
B.L1约为L2的一半
C.L1约为L2的1.5倍
D.L1约为L2的两倍
2.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C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向东南,再向东,再向东北
D.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答案] 1.A 2.D
考向二 利用经纬网考查区域定位及范围
(2020·枣庄模拟)下图示意L、P两国经纬度位置。读图,完成3~4题。
3.读图可知( )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B.L国主要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C.P国面积较L国面积大
D.b点对跖点为(23°26′N,165°W)
4.图中ab、cd、a′b′、b′c′线段等长,ad、bc线段等长,则各线段比例尺大小关系是( )
A.ab=bc=cd=ad B.ab=cd
C.ad=bc3.A 4.B
考向三 考查经纬网中的相关计算
5.甲、乙两地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
A.20 000千米 B.15 000千米
C.10 000千米 D.5 000千米
[答案] D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6~7题。
6.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7.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6.A 7.A
PAGE
- 10 -(共111张PPT)
第2讲 地图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01
问题梳理·读图应用
问题梳理
读图应用
文字
数字
线段
越小
详细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正北方向
图例
1 500
500
1 000
海拔
山峰
山谷
河谷
山脊
分水岭
陡崖
鞍部
AB
AB
水平比例尺
高
200
终
最高
500~600
02
高频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人口、城市
香港、澳门
5 500
广阔
水域
大
30厘米/5 500千米
C
B
流通不畅
谷地
受阻
山脊
谷地
鞍部
山脊
A
高处
平坦
沟谷
朝南
采光
坡向
55~57米
密集
稀疏
下降
D
B
高
低
C
A
03
素养提能·核心专攻
地理图表专攻
大题规范解答
B
C
梯田
2
自北向南
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
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点此进入
答案
N
基隆
桃园
台北
9合中
日月
玉山▲3952
图例
台东@。城市
高雄
一铁路
60k
一河流
▲3952山峰及高程/m
甲
Q要布泊
公众公
众
公Q公
天山山脉
公公傅再斯腾湖
LA
甲
①
M
⑩村史馆⑦①培训中心
主干道
河流
01000m
青龙桥站
等高线
隧道
路
长城
火车站
图例2
山峰
c等高线/m
居民点
甲
<500
400
2560
2502
13}/16
152556
200
b2
50
1:50000
等高距10m
200
路
水渠
河流
3读疏密:等高线分布均匀,水渠、小路分布其中,可判断地表
景观为
2读图中
数值范
4读弯曲
围1200~
状况:河
1210米
流流向与
可知该地
么们等高线弯
为山地,
曲方向相
且等值距
反,可判
为米
断河流流
水渠水流
向为
向河流
1200
小路
水渠
河流
1读图例,了解地理事物在图中的分布
100m
A200m
200m
200m
B
300m
看等高线的等高线数值反映海拔状况,并可确
距
数值走向等高线走向能反映地表形态的延伸方向
看等高线的等高线弯曲、闭合可以反映地表形态特征,而
曲、闭
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推断河流流向
看等高线等高线相交处为陡崖。0米等高线代
的特殊分—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则按“大
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其数值第2讲 地图
细化课标 素养要求
1.结合地图,熟知地图的三要素,能准确判读方向及换算地图比例尺。2.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正确运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3.能绘制地形剖面图,利用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及其影响。 1.地理实践力:依据地图,指导日常活动中的方向判断及距离的估算。2.区域认知:联系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归纳总结区域地形特征,从空间尺度认识区域。3.综合思维: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判读方法,指导线路设计,宿营地、大坝选址等实践活动。
一、认识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的表现及特点是什么?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现形式。
典例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1∶500 000
形式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3)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如何判断地图中的方向?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方向,箭头一般指示正北方向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中的图例与注记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什么?
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8.86米”为注记。
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如何区分和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甲地的海拔为1_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_000米。
2.什么是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即为等高线。
3.如何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字母 地形 等高线特点
A 山峰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山谷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山脊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
E 鞍部 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方法技巧] “四字口诀”记忆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口诀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密陡疏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重叠为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三、绘制地形剖面图
1.什么是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2.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连剖面线:图中AB线。
(2)建坐标系: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3)判断海拔:起止点、最高点、最低点等。
图中A点为起点,海拔为200米,B点为终点,海拔为200米;C点为最高点,海拔为500~600米。
(4)画坐标点:将图中重要点准确画在坐标图中。
(5)连平滑线:将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
1.读台湾岛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站在高雄看玉山主峰,眺望的方向是________。
(2)从台中到玉山主峰的直线距离约为________。
[答案] (1)东北方向 (2)60 km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海拔是________米,B点海拔是________ 米。
(3)a点海拔是________米,b点海拔是________米,c点海拔是________米,图中最大高差为________米。
(4)从地势起伏看,从A到B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 (1)山峰 鞍部 山脊 (2)200~250 250~300 (3)250~300 150~200 350~400 250 (4)升高 降低 迅速升高 缓慢降低
地图的三要素
(2019·北京高考)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甲 乙
(1)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 ,可以推断所示区域( )
A.建桥成本低 B.水运条件缺乏
C.交通需求量大 D.人口迁移频繁
(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约为( )
A.50千米 B.200千米
C.500千米 D.2 000千米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图中内容为手绘的设计图。
甲图中显示出珠海、深圳、澳门、香港地名信息及海陆轮廓特征。
乙图中图示内容为中国版图,图框的边长为30厘米。
甲图中绘有多座大桥。
求乙图中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
第二步:调用知识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香港、澳门与珠海、深圳距离较近。
(2)中国国土南北相距约5_500千米。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信息 可知,图甲中所示区域为珠江三角洲珠江口附近,该区域水域广阔,图中四个城市之间均被水域相隔,且都经济发达,联系密切,交通需求量大,因此建桥多。
第(2)题,由信息 可知,图乙中手绘的是中国地图,我国国土南北距离约为5 500千米,而图上距离是30厘米,结合信息 ,可以计算该图的比例尺,通过30厘米/5_500千米,可以计算出结果。
[尝试解答] (1)C (2)B
1.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时针法 俯视图中,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指向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指向东
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孔雀状”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
经纬度法 经度法 ①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②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③若两地分属东西经,经度相加和小于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否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纬度法 ①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②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
2.比例尺的比较与缩放
(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①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②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③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④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分数)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 为原来比例尺的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 为原来比例尺的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
例:将一张1∶100 000的地图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上图)。若将一张1∶50 000的地图缩小1/2,则新图比例尺为1∶10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1/4(见下图)。
考向一 结合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判断地理方向
(2020·武邑中学调研)如图为古代《西域水道记·卷二》中的罗布泊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的天山山脉中。若在图中的甲框中添加一个指向标,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2018·北京高考)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回答下题。
2.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考向二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比例尺的相关计算
下列两图为两个国家示意图,①②两图图幅面积相同。据此完成3~4题。
3.两幅图( )
A.①图比例尺大,呈现的地理事物详实
B.①图比例尺大,呈现的地理事物粗略
C.②图比例尺大,呈现的地理事物粗略
D.②图比例尺大,呈现的地理事物详实
4.甲国面积约为 ( )
A.2万平方千米 B.3万平方千米
C.4万平方千米 D.5万平方千米
[答案] 3.D 4.B
等高线地形图
(2020·山东等级考)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米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据此判断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高海拔地区的某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被称为“魔鬼营地”。
结合图中的高度表及图中分布,可分别判断出甲、乙、丙、丁所在的地形类型。
第二步:调用知识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处为谷地地形,地形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受阻;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处为山脊地形。
第三步:综合判断
结合信息 可知,“魔鬼营地”的形成是因“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四地中,只有甲地地处半包围的谷地中,空气流通不畅,形成魔鬼营地。乙地地处鞍部,丙、丁地处山脊,空气流通性强。
[尝试解答] A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A B C D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图示内容是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情况。
图中显示出某地的等高线分布状况,甲、乙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及甲、乙两地的海拔。
图中显示甲地建筑物的位置及周边的等高线分布状况。
第二步:调用知识
(1)平原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形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方为谷地,多有河流发育。
(3)聚落选址多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且向阳的地点。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信息 可知,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甲地所在坡地朝南,采光较好,因此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处,最可能考虑的是坡向。
第(2)题,由信息 可知,甲处建筑物的海拔在55~57米之间,从改造前后的等高线变化看,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较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
[尝试解答] (1)D (2)B
1.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计算
(1)计算两点相对高度和温差的方法。
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相=H高-H低”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根据对流层气温平均垂直递减率(0.6 ℃/100 m)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估算方法: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200米(3)计算陡崖高度的方法。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③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如图,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米≤ΔH<500米。
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4)闭合等高线的计算。
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条件 判读 举例
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 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图中A点的海拔:200米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 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图中B点的海拔:100米2.等高线地形图的实践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地形类型 水系特征
山地 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 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 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
山谷 常有河流发育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①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进行判断。
②分析气候要素的差异。
气候要素 差异表现
气温 求出高度差,再利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光照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3)指导最佳区位选址。
①选“点”技巧。
“点”的类型 选点要求 图示
水库 坝址 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最窄处,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依据坝高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 宜选在河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港湾地区,保证陆域平坦、港阔水深且能避风避浪
宿营地 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如图中q点)
②选“线”技巧。
“线”的类型 选择技巧
铁路、公路线 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尽量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减少跨越河流和修建隧道,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引水、输油线路 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使水自流。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③选“面”技巧。
“面”的类型 选择技巧
农业生产布局 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工业区选址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即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聚落分布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考向一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陡崖处有一瀑布,瀑布落差可能为( )
A.145米 B.245米
C.275米 D.300米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段中,水流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仅考虑地形和工程量因素,在图示区域内最适宜建坝处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要求水库蓄满水后,水面海拔达到645米,则大坝的长度约为(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答案] 1.B 2.A 3.B
考向二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实践应用
(202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形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读图,完成4~6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
A.沿等高线 B.沿山脊线
C.沿山谷线 D.连接聚落
5.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长城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图中“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 )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
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D.尽量平行于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答案] 4.B 5.C 6.C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经典高考题)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中甲、乙两处连线绘制 的是( )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上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该地应选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图中显示区域等高线的分布状况,甲、乙两地的位置,a、b、c、d四点的位置。
图例中显示了“山峰”“居民点”在图中的表示特征。
沿甲、乙两处连线绘制剖面线。
图中a、b、c、d为四处居民点,现需集中到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第二步:调用知识
(1)绘制地形剖面图需确定剖面线上起止点的海拔以及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通过描点连线而绘出地形剖面图。
(2)地形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点为谷地地形,多发育有河流,水源较充足。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信息 可以看出,甲、乙连线上,甲处海拔为400~500米之间,乙处海拔为300~400米之间,沿线最低处海拔在200~300米之间,沿线地势起伏比较和缓,乙处附近地势变化比甲处附近明显。
第(2)题,由信息 可知,a、b、c、d四个居民点中,只有a处居民点所在位置地势较低,处于谷地中,为水流汇集之地。
[尝试解答] (1)C (2)A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第1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图中的A~B)。
第2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3步:确立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第4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5步: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间的剖面图如下: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3.通视问题的判读技巧
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先作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如图所示:
图1 图2 图3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判断。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凹坡),则可以通视(如图1);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凸坡),则无法通视(如图2)。
(2)根据是否穿越沟谷判断。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3)。
考向一 考查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下面分别是某地形区等高线图(图1)和地形剖面图(图2)。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点可全年观测日出
B.③点附近可以拍摄到该地形区主峰
C.②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
D.④点附近有河流
2.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
A.L1 B.L2
C.L3 D.L4
[答案] 1.B 2.B
考向二 考查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2019·重庆九校联盟联考)读某地区地形图,完成3~4题。
3.图示c、d、e、f四地中,站在山峰上可以看到( )
A.c地 B.d地
C.e地 D.f地
4.该地区政府欲在a、b两河之间修建一条运河把两河连接起来,图中四条线路可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D 4.B
地理图表专攻(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B (2)C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不同地貌类型的等高线分布特征。
①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等高线较稀疏。
③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
④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边缘地区等高线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⑤盆地:中间较低,一般等高线较稀疏;四周较高,等高线较密集。
(2)地势的起伏变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表现特征。
①等高线数值的分布变化趋势,可以指示地势的高低变化。
②等高线分布的疏密,可以指示坡度的陡缓。
③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指示局部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
局部闭合等值线内的地点海拔的判断适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闭合等高线数值等于两侧等高线中较大的,则闭合区域高度大于该大值;闭合等高线数值等于两侧等高线中较小的,则闭合区域高度小于该小值。例如,上图中200米<A<300米,100米<B<200米。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学校(图中X地)及其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范围内,最大高差可能是( )
A.999米 B.1 199米
C.1 200米 D.1 299米
2.关于该学校所处地形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陡坡边缘 B.位于沙洲上
C.位于山脊末端 D.位于河口三角洲
1.B 2.A [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河流干流流经地区海拔最低,范围为600~700米;图示区域西南部海拔最高,范围为1 700~1 800米,故图示区域的高差范围为1 000~1 200米,最大高差接近1 200米,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X地位于河漫滩平原(凸岸),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A项正确;沙洲一般位于河道中,B项错误;山脊部位等高线凸向海拔较低处,不符合X地等高线分布特征,C项错误;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入湖口处,而X地靠近河流干支流交汇处,D项错误。]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
4.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的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D 4.A [第3题,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地势落差大,且呈带状分布,为典型峡谷地形,D项正确。第4题,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中灰色部分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地区凸出,应该为地势较高的地形,但高度不大,且靠近陡崖,有可能是崩塌堆积物,也有可能是陡崖上突出的小基岩,A项正确。]
大题规范解答(一)| 地形特征描述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考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 常用“描述”“说出”“判断”或“分析”“归纳”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
考查区域的地势特征
考查区域地形特征的影响
(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角度一 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
角度二 地形地势的判断及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地势 高、低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 平直、曲折 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3月,贵州省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据中心电能消耗大,电力成本占总成
本的50%~70%,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散热需要的空调费。贵阳市(26°N,106°E)7月平均气温约为23.7 ℃,一月平均气温约为4.6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市区周边有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等大量湿地分布;还有环城林带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46.5%,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贵阳数博会”作为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已在贵阳市成功举办了多届。下图示意贵州省地形。
(1)描述贵州省的地形特征。
(2)分析贵阳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地形特征主要结合材料从地形类型、地势等方面描述。第(2)题,主要分析纬度、海拔和植被、湿地等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
(2)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海拔较高,夏季凉爽;有大面积湿地或森林调节气候等。
PAGE
- 21 -(共101张PPT)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及圈层结构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01
问题梳理·读图应用
问题梳理
读图应用
行星
恒星
相互绕转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太阳
地球
木星
天王星
火星
木星
哈雷彗星
同向
近圆
太阳光照
宇宙环境
温度
大气
液态水
氢
短
可见光
光、热
水、大气
能源
光球
太阳黑子
色球
耀斑
日冕
极光
横波
较慢
固体
气体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水圈
氮和氧
水圈
02
高频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大许多
椭圆
近地点
B
恒星
行星
温度
恒星
温度
地球
A
C
广泛
地形
天气
西北
东部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反射
升高
A
C
地壳
地幔
地壳
地幔
地壳
38.5~39
35~35.5
37.5~38
35~35.5
最厚
堆积
低
B
03
素养提能·核心专攻
地理图表专攻
大
内蒙古
较远
晴朗
青藏高
原
生产潜
力
四
川
阴
天
D
D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点此进入
答案
超级月亮
月亮看
看起来大
起来最
亮了
30%
候
电站远景
反光板
要为北疆,内萦古高原东部,华
深居内陆,距海远,多
平原大部分,黄土高原一部分,甘肃南鬥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部,川西、川南、滇北一部分
主要为南
主要为东
疆、陇西
大部分
藏高原
东南丘陵
大部分和
「地区、汉
内蒙
江流域
原西部,其
广西大部
中青藏高
分、云南
原为高值
东南部湖
单位:kW
南东部
海拔高,空气
主要为四川、重庆、贵
距海近,受海洋影
大部分地区,其中四川盆|响大,多阴雨天气
稀薄,大气透地为低值中心
明度高,多晴
朗天气
盆地地形,多阴雨和大雾天气
时间短
太阳辐射强度/(W/m2
160
1201①
80
40
0
123456789101112月份
0
50 km
39.0
莫霍面等
深线/km
河流
39.0
38.5
2
38.0
35.0
37.5
37.0
35.5
②
36.5
36.0
36.0
36.5
37.0
37.5
380、③
380
深度km
900
下嫗
地壳上地慢
莫霍界面
软
900
古登堡
界面
层
5150
內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及圈层结构
细化课标 素养要求
1.结合材料,会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2.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3.运用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影响。4.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5.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理实践力:通过星空观察实践活动,认识天体系统等内容。2.综合思维:综合实例分析地球具备生命的条件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区域认知:结合地球海陆分布,说明地球的演化过程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中的天体有哪些类型?谁是最基本天体?
(1)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的形成与层次是什么?
(1)形成: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A总星系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哪些?
(1)中心天体:太阳。
(2)八大行星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4)彗星: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周期约为76年。
2.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1)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运动特征。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的结构特征相似,同为类地行星。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哪些?
(1)外部条件
(2)自身条件:主要指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温馨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原始大气并不适宜生命生存。原始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演化为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特点是什么?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1个氦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2)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其辐射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
2.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
(2)对地表: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
(3)对人类: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读图,写出太阳大气层与其出现的太阳活动现象。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1)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现象。
(4)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五、地球的历史
1.认识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研究地层是最主要途径。
(2)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①特点: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的化石。
②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2.地球的演化历程包含哪些阶段?是如何演化的?
(1)前寒武纪
(2)古生代
(3)中生代
(4)新生代
六、地球的圈层结构
1.读图,填写下列内容,认识内部圈层的特点。
(1)A、B两类地震波的区别。
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A 横波 较慢 固体
B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C界面——莫霍界面,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A地震波完全消失,B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三大圈层。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图中代码 C层以上部分 C、D两层之间的部分 D层以下部分,内部分为E层和F层
(4)岩石圈的范围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地球三大外部圈层的特点是什么?
(1)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3)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读局部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位于__________地区,其成为同纬度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地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④处位于__________地区,其成为同纬度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地区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3)指出导致太阳年辐射总量沿29°N在图示区域范围内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 (1)青藏高原 海拔高、空气稀薄 (2)四川盆地 地形(盆地) (3)地形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辐射的能源来自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将两图中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结构、各层的太阳活动类型连线。
(3)由图甲可知,太阳大气层厚度由内向外__________,而且亮度依次减弱,温度依次升高,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是________层。
[答案] (1)核聚变
(2)
(3)变厚 光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0·江苏高考)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 )
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图示显示了超级月亮明显比平时看起来大许多,是一种视觉差异。
第二步:调用知识
月球为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公转;其运行轨道为椭圆形轨道,地球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第三步:综合判断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
[尝试解答] B
(2020·湖北襄阳模拟)“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 ,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 )
A.金星 B.地球
C.木星 D.水星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生命宜居带”距恒星的远近,“生命宜居带”内行星与恒星大小的关系。
若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太阳的质量更大、温度更高。
第二步:调用知识
(1)太阳系中,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身的体积、质量适宜而具备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2)太阳系中太阳因体积、质量巨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信息 及图中所示内容可知,此图主要反映“生命宜居带”与距恒星的距离、恒星大小的关系,这两个因素主要影响行星的温度,所以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
第(2)题,由信息 可知,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太阳能量更大,太阳辐射更强,出现生命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比现在的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所以可能是木星。
[尝试解答] (1)A (2)C
1.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和谐的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①“安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稳定”——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
(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2.“四看法”判定生命的存在
考向一 结合宇宙探索条件,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2019·浙江4月选考)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示意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答案] 1.B 2.D
考向二 结合天文观测,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2月2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其Spitzer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其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读图,完成3~4题。
3.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中,有3个或许人类可居住,原因可能是( )
①拥有适宜的大气层 ②存在液态水 ③有多颗卫星环绕 ④和恒星距离适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3.C 4.A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经典高考题)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 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太阳能光热电站是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图示太阳能光热电站有一高塔,周围是大片的反光板,可反射太阳光。
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应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第二步:调用知识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分布广泛,是清洁能源;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及天气等;我国太阳能的分布总体上是西北地区多、东部地区少,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第三步:综合判断
(1)由信息 可知,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方应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最丰富,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
(2)由信息 可知,太阳能光热电站建成后,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会反射太阳光,聚焦到中央的高塔顶端,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升高,导致过往的飞鸟被高温灼伤。
[尝试解答] (1)A (2)C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世界年太阳辐射的总体分布特征。
受上述因素影响,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①空间分布
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及原因如图所示: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气候: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动地球的磁场(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
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考向一 结合统计图,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 )
A.曲线① B.曲线②
C.曲线③ D.曲线④
2.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
A.城市① B.城市②
C.城市③ D.城市④
3.城市③在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B.纬度高,日照时间长
C.受高压控制,晴天多 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
[答案] 1.D 2.A 3.C
考向二 结合天文现象,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
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熄灭,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4~5题。
4.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5.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 4.A 5.D
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演化历史
1.研究依据: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2.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矿产的形成 气候
植物 动物 - -
前寒武纪 海洋和陆地形成 蓝细菌 无 重要成矿时期 -
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蕨类植物兴盛,裸子植物和陆地低等植物开始出现 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出现两栖类和爬行类 成煤时期 -
中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分离 裸子植物兴盛 爬行动物兴盛,出现鸟类和哺乳动物 成煤时期 -
新生代 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面貌 被子植物兴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 第四纪气候出现多次冷暖交替变化
考向一 结合地层及化石研究,考查地球的演化历程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炎热,岩浆活跃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 1.B 2.C
考向二 联系生物的演化特点,考查地球的演化阶段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4.乙的末期(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答案] 3.B 4.A
考向三 结合古地理环境研究,考查地球不同阶段的演化特点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地质时期是指(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第四纪
6.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7.该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是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答案] 5.B 6.C 7.C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19·北京高考)莫霍面深度不一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据图可判断(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莫霍面深度不一。
图示内容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第二步:调用知识
莫霍面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来源于地壳。
第三步:综合判断
结合信息可知,图示四点中①处等深线范围为38.5~39千米,②处为35~35.5千米,③处为37.5~38千米,④处为35~35.5千米,说明①地地壳最厚;②地地壳较厚且位于河流流经地区,可能堆积了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③地地幔深度不如②地、④地浅;④地位于河谷,地势低,地下水埋藏较浅。
[尝试解答] B
1.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两“面”三“层”
2.图解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图。
(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
考向 结合示意图,考查地球圈层间的关系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1~2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哪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体现的圈层作用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②→④
[答案] 1.B 2.D
地理图表专攻(二)|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解图流程] →
→
[尝试解答] (1)D (2)D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理解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地形地势、日照时数及天气和气候是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四大因素。
(2)掌握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的技巧。
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时、空两个方面: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递增)”“××多,××少”。
2.此类图示判读流程
以下图为例,分四个步骤进行判读: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单位:万焦耳/平方米)等值线分布图
第一步 读准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如图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 000~3 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中西部数值从西向东递增,东部呈现由四周向中间递减趋势。
第二步 看清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弯曲方向、闭合(如图中①②两地)及疏密,如图中②地附近等值线密集,③地附近等值线稀疏。
第三步 解析成因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或背风坡)、海陆位置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中②地附近等值线的弯曲与其地势的走向有关。
(3)等值线的闭合与地势高低(如高原或盆地,图中③地为四川盆地)、山脉走向(如迎风坡或背风坡)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第四步 瞄准应用
(1)描述太阳辐射时间分配规律的角度。从时间上一般描述其冬、夏季的季节差异;其原因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
(2)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因素分析。首先考虑年太阳辐射量较强的地区;其次考虑市场,应靠近消费区;另外还要考虑资金、技术及占地面积等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除遵循一般等值线判读规律外,关键是要抓住图示要素与太阳辐射量及分布的相关性。
(2020·济南模拟)下图分别为我国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千卡/平方厘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1)和我国台湾岛地形图(图2)。读图,完成1~3题。
图1
图2
1.影响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2.影响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3.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凸出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1.A 2.B 3.D [第1题,读图1可知,台湾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递减,是由于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故选A。第2题,读两图可知,台湾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西部地区少,是由于东部地区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阴雨天多;西部地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大,故选B。第3题,读图1可知,图中甲地等值线向南凸出,说明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低,结合图2可知,甲地海拔低,为平原地形,且靠近海洋,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故选D。]
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甲地日照时数远比乙地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平均太阳高度大 B.海拔高,大气稀薄
C.气候干燥,晴天多 D.白昼时间长
5.关于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主要为热带雨林景观 D.主要为热带草原景观
4.C 5.D [第4题,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可知,图示是非洲部分地区,甲是北非高原,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晴天多,日照时数较长;乙是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相对较少。C选项正确。第5题,丙是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纬度低,但海拔高,气温较低,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为热带草原景观。D选项正确。]
PAGE
- 18 -(共71张PPT)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01
问题梳理·读图应用
问题梳理
读图应用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23时56分4秒
自转
昼夜交替
相等
减小
赤道
24小时
晨昏线
经度
相同
1
12
中央经线
0时(或24时)
地转偏向力
向右偏
向左偏
不偏
02
高频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赤道
热带雨林
阴雨
平坦开阔
海运
热带雨林
大
大
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
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阴雨天多,天气多变。
北京时间
提早
西三
11
11
西方
1
C
110°E
12时
70°W
250
D
大圆周
17
晨昏线
纬线
中央经线
12
昼弧
150°
10
C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点此进入
答案
b L i
110°E
海囗
20°
三亚
太阳光线
180°
加一天
减一天
(向东)
昨天
今天
昨天
(7月6日)
(7月7日)
(7月6日)
0时所在的经线国际日界线
(自然界线)
(人为界线)
昼
90°-0
夜
太阳射光线
直
射点
D
若AB为昏线,则自转
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若BC为昏线,则自转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C
M
0
120°
1°H
E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细化课标 素养要求
1.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自转周期。2.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周期及影响。3.学会地方时、区时的计算与日期更替的方法。4.应用地转偏向力解释大气及水体运动现象。 1.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2.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相关的时间计算和日期判断;观察昼夜交替现象;观察北极星周围天体运动轨迹及运动方向。3.人地协调观:认识地球自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一、地球的自转
1.读图填写出自转的方向
甲 乙
(1)看侧视图:自西向东。
(2)看俯视图:甲图为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乙图为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2.地球自转的两个周期分别是什么?
类型 时间 旋转角度 意义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360°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 360°59′ 昼夜交替周期
3.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化有何特点?
(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零。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其分界线是什么?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周期是24小时。昼夜分界线为晨昏线。
[特别提醒]
(1)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其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2)晨昏线在球面上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移动速度约为15°/h。
(3)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不同。昼夜现象的形成是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而围绕太阳转动。
2.地方时与区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其特点是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区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易误点拨] 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区时”的表述,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的116°E经线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3.日期变更线主要有哪两条?
(1)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
(2)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经线。
4.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及规律是什么?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该半球为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
(2)从昼、夜半球看:弧CB是______;弧BA是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
(3)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
(4)假定从A点向正南方向水平发射炮弹,实际炮弹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
(5)图中,A地、B地、D地相比较,三地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
(6)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有________。
(7)判断方向:A地位于D地的________,甲地位于乙地的________。
(8)写出甲地的经纬度____________。
[答案] (1)南 (2)昏线 晨线 (3)6 (4)东南
(5)B 自转特征与航天基地选址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题。
简述甲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从图中经纬度看,甲地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多阴雨天气。
从等高线分布状况看,甲地地形平坦开阔。
从海陆位置看,甲地位于沿海,海运便利。
第二步:调用知识
赤道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量大,阴雨天多;赤道地区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航天发射。
第三步:综合判断
甲地位于低纬沿海地区→海运便利,节省燃料。
甲地地形为平原→地形平坦。
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天气多变。
[尝试解答] 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阴雨天多,天气多变。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2.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的应用
(1)比较和判断纬度高低。
①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就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小,纬度就越高。
②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南北纬30°的自转线速度为1 447千米/时,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时,根据所给地点的线速度数值,就可以判断其所处的高、中、低纬度。
(2)选择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知识拓展] 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条件 内容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考向一 借助图示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特点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时。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 1.A 2.A
考向二 联系实际,考查地球自转对卫星发射的影响
(2020·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调研)目前,我国一共有甘肃酒泉(40.9°N,100°E)、山西太原(38°N,111°E)、四川西昌(28.2°N,102°E)、海南文昌(19°19′N,109°48′E)四个人造卫星发射基地,据此回答3~4题。
3.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和其他基地相比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晴天多,风速小,有利于发射
B.人烟稀少,较安全
C.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负载大,成本低
D.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当人造卫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卫星在大气圈底部绕地球运行
B.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转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转的线速度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D.人造卫星此时处于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层次中
[答案] 3.C 4.D
考向三 结合某地的区位条件,分析航天基地的选址条件
5.(2020·天津河西区模拟)西昌位于川西高原,海拔1 500~2 500米,其经纬度较低,全年无雨日多达250天,全年日照时数多达2 400小时,是我国著名的“航天城”。
结合材料,分析西昌成为我国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
[答案] 纬度较低,初始速度较大;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利于航天器发射;地处川西高原,人口稀少,卫星发射对居民影响小。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2019·海南高考)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据此完成下题。
中超联赛大结局阶段,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l小时)。11月11日中超联赛最后一轮开赛时间是15时 ,此时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西三区)夏令时 为( )
A.11月10日4时 B.11月11日3时
C.11月11日5时 D.11月12日1时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中超联赛最后一轮开赛时间是指北京时间,11月11日15时。
夏令时比当地区时时间提早1小时;巴西利亚位于西三区,与东八区时差为11小时。
第二步:调用知识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东西时区各为12时区,时区相差1个,时差为1个小时,按“东加西减”进行计算。
第三步:综合判断
北京时间11月11日15时是指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与巴西利亚所在的西三区时差为11小时,且西三区在东八区西方,巴西利亚地方时为11月11日4时,再将时间提早1小时,即为所求的夏令时。
[尝试解答] C
(2018·海南高考)如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 ,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图中显示海口市位于110°E经线附近。
1月1日,海口正午时,是指110°E的地方时,此时为1月1日12时。
第二步:调用知识
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
第三步:综合判断
当海口(110°E)为1月1日正午,即110°E的地方时为1月1日12:00,则0时所在经线为70°W;即70°W向东至180°共250个经度进入新年,则进入新年的区域占全球总区域的比例超过2/3。
[尝试解答] D
1.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1)定“基准时间”。
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在光照图上,特殊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已知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经线位置 确定地方时 图示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12时 ND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24时(或0时) NB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 6时 NC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 18时 NA
(2)定“东西方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相对时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时间数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F点地方时为24:00-=21:00。
2.时区与区时的计算方法
时区计算 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数÷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区时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3.日期变更的分析方法
(1)图示法理解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①经线展示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
(2)日期范围的计算。
①数轴法。
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从180°经线处将地球展开,数轴的两头为180°经线。然后再按照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找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90°E为0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
②180°时间法。
180°经线为0时时,全球是同一个日期。随后,0时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运动。0时经线向西移动1小时,180°经线为1:00,全球有1个小时的范围进入新的日期。因此,180°经线为几时,全球便有二十四分之几的范围进入新的一天。
考向一 结合光照图示,考查时间的计算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8日18时
[答案] 1.C 2.B
考向二 结合实际生活,考查区时的计算
(2020·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家住武汉的英国某高校留学生李华,2020年春节后与妹妹在家进行“停课不停学”网上学习。李华对妹妹能享受某网站提供的免费学习服务羡慕不已。据此完成3~4题。
3.若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为工作时间,李华与导师通过视频讨论问题的最合适时间是北京时间(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4.某网站免费提供网上学习服务对该企业的主要好处有( )
①降低网络运行成本 ②提高技术水平 ③提高知名度
④增加社会影响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D 4.C
考向三 结合人们的航程信息,考查日期的变更
上海某大学生准备在元旦节期间去美国自助游,下图为他在网上预订机票的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据此回答5~6题。
5.上海(东八区)至纽约(西五区)所需的飞行时间是( )
A.24小时30分 B.15小时30分
C.12小时30分 D.13小时30分
6.该大学生从纽约回上海,到达浦东机场时,已经进入新年的范围占全球的范围( )
A.小于1/2 B.大于1/2,小于2/3
C.大于3/4 D.大于2/3,小于3/4
[答案] 5.D 6.C
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2020·浙江7月选考)图一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 。图二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 。完成下题。
图一 图二
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图一中显示飞机的飞行轨迹是在北半球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路线中乙地最靠近北极点。
丙地的地方时为17点,结合图二中三条线的位置关系可推知乙地的地方时。
图中显示甲乙丙为晨昏线的一段;图二中的圆弧线为纬线。
第二步:调用知识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是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穿越该点的经线是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点或24点。
第三步:综合判断
综合分析信息 可知,此时丙地的地方时为17点,则乙地为12点,故乙地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由图二可知,乙地为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而且“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可判断甲、乙、丙为晨昏线,则甲、丙所在的纬线为昼弧,甲、丙之间经度相差150°,则可以推出甲、丙的昼长为10小时,根据公式“日出=12-昼长/2”可以计算出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点。
[尝试解答] C
1.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是以地球球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如图中C、D两点此时刻太阳均位于地平线上)。
(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即图中的θ);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数(如图中C、D两点的纬度值为α和β)。
(6)晨昏线在地表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方法 内容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易误提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昏线被分为昼弧和夜弧两段圆弧,尽管太阳高度均为0°,但对应的时刻不同,昼弧上对应的是日出时刻,而夜弧上对应的是日落时刻。
3.晨昏线的应用
晨昏线是地球光照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含很多地理信息,利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读光照图,其主要的应用总结如下: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地方时。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间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极昼、极夜分布情况 日期 节气(北半球)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考向一 依据时间信息,考查晨昏线的判断
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6日3时44分,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此完成1~2题。
1.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升空时,晨昏线绘制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升空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圣保罗(47°W)夜幕降临
B.洛杉矶(122°W)夜幕深沉
C.伊斯兰堡(73°E)艳阳高照
D.悉尼(151°E)红日初升
[答案] 1.D 2.D
考向二 结合光照图,考查晨昏线的应用
(2020·商丘市一中模拟)下图中虚线MH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完成3~5题。
3.F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
A.0时 B.4时
C.8时 D.10时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③弧MH为晨线 ④E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E点与北京都处于1月6日的时间约有( )
A.6小时 B.7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答案] 3.C 4.B 5.D
PAGE
- 12 -(共101张PPT)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01
问题梳理·读图应用
问题梳理
读图应用
自西向东
逆
顺
365日6时9分10秒
慢
快
赤道平面
23°26′
赤道
黄道
南北回归线
6月22日
远
3月21日
9月23日
近
12月22日
昼长夜短
越长
越短
夏至
最大值
极昼
昼短夜长
越短
越长
冬至
最小值
极夜
3月21日
昼夜等长
最大
直射点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半球
南回归线
北半球
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
春季
纬度
北寒
北温
热
南温
南寒
02
高频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
相反
春分点
夏至点
夏至点
对称
相反
东南
D
D
22
极昼
昼长夜短
各地
极昼
夏
极昼
极夜
0
A
相同
12:00
5:08
7:20
早
A
东北—西南
正东
东南
正南
正西
东南
西南
相反
高度
较短
东北
16:00
更小
更长
更大
东南
大
D
C
03
微点扫描·名师支招
微点扫描
创新应用
名师支招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点此进入
答案
北极星★
平面
北极
平面
↑黄赤交角,目前
是23°26′
南极
有极昼极夜
北极圈
无阳光直射
带带
无极昼极夜
北回归线
昼有阳光直泉
带、带
南回归线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南极圈
带
北寒带
北寒带
北极圈
6576°N
679N北极圈
北回归线∠北温带
¥2424°N22.1°N
北温带北回归线
赤道热带
热带赤道
南回归线
24.24°s22.1s
南温带
南温带回归线
南极圈
65.76°
67.9°s
南极圈
南寒带
南寒带
超级月亮
月亮看
看起来大
起来最
亮了
30%
候
▲珠穆朗
度表/m
000
600
400
6000
○登峰营地
登峰路线
此图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线上昼弧均大
于夜弧,故北半球各地均是昼长夜短
登班
光线
券竟多为+
“昼弧Y那
光线
此图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各地纬线上昼弧均大于
夜弧,故南半球各地均是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北半球各纬度昼变长,夜变短
冬至日
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秋分日
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南半球各纬度昼变长,夜变短
甲乙丙丁
4681012141618202224时(伦敦时间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细化课标 素养要求
1.识记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周期,掌握近日点与远日点的速度变化特点。2.理解黄赤交角对直射点移动规律的影响。3.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自然现象的关系。4.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依据及其影响。 1.综合思维:运用地球公转的规律和原理解释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2.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特征。3.地理实践力:实地进行野外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分析日影长度、日影方位、太阳能集热板角度和方向、楼间距等实际问题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周期分别是什么?
(1)方向: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2.地球公转的轨道与速度有何特点?
[易误点拨] 区分近日点与远日点、夏至日与冬至日时的公转速度差异
(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含义是什么?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三、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阅读下列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填写表格内容。
图1 图2 图3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为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3为冬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图2中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时间)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四、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是什么?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甲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乙 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什么?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有何特点?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南北两极点
五、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的成因及划分标准是什么?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而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划分如下: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其中B代表________(节气)时的位置,D代表________(节气)时的位置。
(2)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全球各地昼夜__________。
(3)当地球运行到B点附近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纬度),此时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答案] (1)夏至 冬至 (2)赤道 等长(或平分) (3)23°26′N或23.5°N 极昼
2.读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ME为晨昏线中的________线。
(2)当太阳直射点由图乙中③处移向④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早晨6点的是________点。(填字母)
(4)A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__点。
[答案] (1)昏 (2)速度越来越快 (3)C、F (4)18 21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经典高考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地球公转时,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2中显示春分点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点,时间为3月21日前后。
图2中显示的夏至点对应时间为6月22日前后,丙、丁位于其两侧。
图2中显示的冬至点对应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甲、乙位于其两侧。
第二步:调用知识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不重合,存在黄赤交角,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信息 可知,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结合信息 可知,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分点与夏至点之间,且靠近夏至点。
第(2)题,由信息 可知,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冬至点对应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并不是关于近日点对称,故公转速度、日地距离不相同;昼长变化趋势应相反,但都处于冬季,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方向。
[尝试解答] (1)D (2)D
1.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思维流程。
→→→
(2)具体分析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考向一 结合黄赤交角的特点,考查其主要影响
(2020·湖南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B 2.C
考向二 借助地球公转示意图,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020年7月24日开幕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东京奥运会)推迟到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下图示意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轨道位置。读图,完成3~4题。
3.本届奥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4.开幕式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移动方向和地球公转速度分别是( )
A.北半球 北移 渐快 B.南半球 北移 渐慢
C.北半球 南移 渐快 D.南半球 南移 渐慢
[答案] 3.B 4.C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2020·江苏高考)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 。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 相符的是( )
A B
C D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小明在上海观赏“超级月亮”的时间是2020年4月8日22时。
4月8日时已过春分,北极地区开始出现极昼,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第二步:调用知识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第三步:综合判断
结合信息 可知,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夜;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的地方时为0时,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该经线穿过澳大利亚东部地区。
[尝试解答] A
(2020·山东等级考)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米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题。
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 ,该日珠峰顶部(28°N,87°E) 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
珠峰顶部的纬度是28°N,与温州的纬度相同。
第二步:调用知识
同纬度地区的昼长相同。将某地昼长平分,由中午12:00向前推,可算出当日的日出时刻。
第三步:综合判断
分析信息 可知,同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同一天中的昼长相等。已知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则温州跟珠峰相同海拔的地点日出时刻为5:08(当地地方时)。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此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为7:20。由于珠峰顶部海拔高,相应的日出时刻也早,所以峰顶日出的北京时间在7:20以前。
[尝试解答] A
一、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三大规律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
因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所以极昼极夜的范围是从(90°-太阳直射点纬度)到极点。
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三、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1)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对称分布特点,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可以求对称纬度的昼长(夜长)。
考向一 结合示意图,考查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2020·天津南开模拟)北京时间2月4日(除夕)20:00,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1号演播大厅开播。下图为除夕当天甲、乙、丙、丁四地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1~2题。
1.当春晚开始时,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发生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甲地月明星稀 B.乙地华灯初上
C.丙地旭日东升 D.丁地朝阳明媚
2.结合材料信息判断,与央视春晚进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①央视春晚开始1小时,地球上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超过总面积的3/4 ②央视春晚开始2小时,丙地广场上旗杆的影子朝向偏西 ③央视春晚开始3小时,120°E经线大部分位于夜半球 ④央视春晚开始4小时,丁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B 2.A
考向二 结合太阳方位,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2019年11月8日(立冬),北京某校常年坚持晨跑的王老师又出现在操场上,此时王老师的影子刚好与跑道的弯道线垂直。据此完成3~4题。
3.此刻王老师跑步的朝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4.能同时刻同地拍到同样影长及朝向的时间大约是( )
A.1月5日前后 B.2月5日前后
C.3月5日前后 D.4月5日前后
[答案] 3.B 4.B
考向三 联系日常生活现象,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应用
(2020·天津十二区县联考)下图是安徽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及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该地6月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6月日照时数少于8月,最主要的原因是8月( )
A.白昼长 B.云量少
C.雾霾少 D.雨天多
6.该日该地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答案] 5.B 6.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2020·天津等级考)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 ,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2)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夏至日8:00-12:00 B.夏至日12:00-16:00
C.冬至日8:00-12:00 D.冬至日12:00-16:00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图示住宅小区位于我国,图中显示位于该小区中央的休闲广场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
第二步:调用知识
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从东北方升起,在天空中的运行方位依次是东北方—正东方—东南方—正南方—西南方—正西方—西北方,在西北方落下;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在天空中的运行方位依次是东南方—正南方—西南方,在西南方落下。地物的日影方向与太阳在空中的方向相反,日影的长短则取决于太阳在空中的高度。
第三步:综合判断
(1)结合信息 分析可知,该住宅楼位于我国→夏至日的日影较短→图中住宅楼西南侧日影应为夏至日08:00的日影→夏至日08:00时刻(北京时间),太阳位于当地的东北侧;朝向东南侧的日影应是夏至日16:00时刻的日影,该日影比08:00时的日影较短→当地正午时刻,太阳应位于当地上中天偏北侧天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2)结合信息 分析可知,该小区位于我国→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更小,楼影更长,休闲广场被遮挡的面积更大;冬至日08:00-12:00→太阳位于当地东南侧天空→休闲广场东南侧住宅楼更为密集,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较大;冬至日12:00-16:00→太阳位于当地西南侧天空→休闲广场西南侧楼房间距相对较大,且错落分布,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相对较小。
[尝试解答] (1)D (2)C
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判断
(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记忆口诀“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3)看区域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位置 变化规律
回归线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4)看纬度位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
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①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②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①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②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③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a.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
b.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H”,其中H指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
考向一 联系日常现象,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0·福建省龙岩市月考)某地全年正午阳光位于正南,下表为该地一民居正南朝向的窗户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的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面积/m2 5.01 4.99 4.98 4.975 4.98
1.以下四幅光照图与表中时间大致相吻合的是( )
A B C D
2.该时期内( )
A.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
B.大兴安岭地面光照充足
C.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还没达到极值
D.黄河站日出方向为东南
[答案] 1.C 2.C
考向二 结合生活实践,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0·天津市和平区二模)天津市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款笔筒(如下图),当阳光照射笔筒时,可根据铅笔的影子在筒盖上的位置和长短来推断时间和季节。据此完成3~4题。
3.当利用这个笔筒进行时间测量时,应( )
A.使筒盖倾角α等于当地纬度,笔尖指向正北
B.使筒盖倾角α等于当地纬度,笔尖指向正南
C.使筒盖倾角α等于当地纬度的余角,笔尖指向正北
D.使筒盖倾角α等于当地纬度的余角,笔尖指向正南
4.这个笔筒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使得该笔筒( )
A.无法在冬半年进行测量
B.无法在夏至日进行测量
C.测量每日时间误差很大
D.无法体现季节变化规律
[答案] 3.C 4.A
考向三 结合生活实践,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2020·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期末)某开发商分别在天津(约39°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读图,完成5~6题。
甲 乙
5.若福州楼盘每层2.8 m,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 m。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7个月
6.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天津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 B.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C.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D.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答案] 5.A 6.C
太阳视运动与太阳方位
一、太阳视运动规律
1.(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一年中)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右图为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可知:
(1)该地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①,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2)该地春、秋分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②,该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该地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③,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二、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应用
在掌握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据此获取一些与之有关的时空信息(以北半球为例):
1.推知时间(季节)信息
(1)判断季节(或节气):若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夏至);若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冬至);若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则为北半球的春、秋分。
(2)判断时间:若太阳在东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则为上午;若太阳在西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则为下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太阳高度最大时,则为当地的12时。
2.推知空间(方位)信息
(1)夏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北方,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2)冬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南方,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3)春、秋分日太阳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太阳视运动与物体影子
(1)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大小呈负相关,日出时影子最长,之后变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直射点上无影子。
(2)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3)影子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呈顺时针方向在地面上移动。
4.特殊地点的太阳视运动
(1)有极昼现象的地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当发生极昼时,一天之中可见太阳。
(2)北极点上,太阳高度不变。
下图示意江西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该地6月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1)~(3)题。
(1)前阳台正对的方向是( )
A.南偏东 B.东偏北
C.西偏南 D.西偏北
(2)图示日出太阳光线最不可能出现在(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3)该日该地日出时刻的地方时约为( )
A.3:30 B.5:00
C.7:30 D.9:30
(1)A (2)A (3)B [第(1)题,解答本题需要调用太阳视运动规律。江西省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日出时太阳位于偏东方向或者正东方向,前阳台正对着正午太阳光线向东偏离15°的方向,为南偏东方向。选A。第(2)题,解答本题需要调用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据图分析可知,日出时太阳在该地东北方向,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该地日出东北,可推知此时最不可能是1月。选A。第(3)题,解答本题需要调用日出方位变化规律。该日日出东北方向,即太阳直射北半球,故日出时间应在地方时6:00之前,排除C、D。江西省纬度较低,不可能是3:30日出,排除A。选B。]
通过对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分析考查太阳方位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对此分析应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太阳升落的方位: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太阳(除极昼、极夜区)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太阳(除极昼、极夜区)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2)正午太阳方位: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方;太阳直射地区,正午太阳在正上方。
(3)日影的朝向及影长:日影朝向与阳光来向相反;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阳直射点影长为零,正午日影最短。
PAGE
- 18 -(共58张PPT)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01
问题梳理·读图应用
问题梳理
读图应用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6 371
4万
本初子午线
地轴
北
南
北极星
南北
长度相等
东西
递减
本初子午线
西半球
赤道
经线
纬线
地理位置
方向
02
高频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考点二
变小
不大
越大
相等
赤道
变短
赤道
D
B
大圆周
乙
丙
劣弧段
北极点
东北
正东
东南
小
最小
变大
D
北大西
48°N
111千米
6°
54°N
42°N
A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点此进入
答案
北极星
20°
不(_极点
80°
20°
40
60°
60°
养
80
40°
100°
1209
140°
60°
20°
0°
20°
80°60040°
(极点
测量地的纬度经度1°的纬线
纬度1的经线
长度(单位:千米)长度(单位:千米
111.322
110.569
96.490
110.850
75.85
111.132
80
19.39
111.66
90°100°110°120°130°
180°170°160°
30°
40
②
①
20°
50°
10°
60
③
180°
180°
机场
纽芬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