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同步练习《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知识点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共4小题)
1.如图所示,保证AB间的电阻R1=5Ω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分别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6V、9V,这是为了研究( )
A.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阻值的关系
B.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C.电阻的阻值与流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
D.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阻值的关系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通过某一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3.在探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10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1.5V的干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将图1所示的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 端(选填“a”或“b”)。
(3)用开关“试触”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这说明电路中存在故障。若故障是某一个元件发生了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元件可能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开关或定值电阻
B.定值电阻或电流表
C.开关、滑动变阻器或电流表
D.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或电流表
(4)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请在图2画出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Ω 10
电压U/V 0.4 0.8 1.2 1.6 2.0 2.4
电流I/A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5)根据图像,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小明探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 ;
②实验过程中,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接着他向 (选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2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小明分析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③此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下面的 (选填“A”或“B”)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A.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B.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探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小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发光,但是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0V.经检查后发现是电路中一根导线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导线是a、b、c、d中的 (填字母);
②更换导线后,小明完成了三次实验测量,并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其中第一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电流为 A;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5
2 2.0 0.28
3 2.5 0.30
③又进行了几次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I﹣U图象应与图丁中图象 (选填“a”或“b”)相似。
二.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共4小题)
5.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
B.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C.前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后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
D.前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后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6.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完成探究,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B.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7.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实验次数 1 2
电阻R/Ω 5 10
电流I/A 0.40 0.20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 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两电表指针的位置不变。电路中有一处故障,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电流表短路②电压表短路③导线a断路④导线b断路
(3)排除电路故障后,小明先后用5Ω、1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 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明据此得出结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请指出实验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写出一条即可)。
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部分实验装置已经接好,如图乙所示。
(1)完成图乙未连接完整的实物图;
(2)如图乙,小明先将R1的滑片移至最左端,调节R2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之后将R1的滑片向右移动,依次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滑动变阻器总长度的,,,每次移动R1的滑片后,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填“R1”或“R2”)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并记录各次移动后电流表示数。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了电流表的示数I与R1接入电路的长度L的图象如图丙,根据该图象的变化趋势 得到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填“能”或“不能”)。
三.欧姆定律(共7小题)
9.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2=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1的阻值为 Ω。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1=20Ω,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3A,则电源电压为 V;同时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示数为0.5A,则R2的阻值为 Ω。
11.如图是电阻A和B的I﹣U图象。若把二者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当通过电阻B的电流是0.2A时,通过电阻A的电流是 A;若把二者串联后接入某电路,当通过电阻A的电流为0.3A,电阻B两端的电压是 V。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5V,R1=5Ω,定值电阻R2=10Ω,当闭合开关S后,R1、R2中均有稳定电流流过,且两电表均有示数并保持稳定,则甲电表的示数为 ,乙电表的示数为 。
13.用电器甲和乙,其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直线表示用电器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器甲电阻不变,大小为0.1Ω
B.用电器乙电阻随着电流增大而变大,最大值为10Ω
C.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43A
D.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65A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2的电阻为20Ω,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求:(1)R1的电阻;
(2)电源电压。
15.如图电路,电源电压12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为10Ω,当滑动变阻器R2滑片处于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6A.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课堂讲义同步《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0807-15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共4小题)
1.B; 2.C; 3.a;C;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断开;B;A;c;0.24;b;
二.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共4小题)
5.D; 6.A; 7.右;2.9;③;滑动变阻器;结论要以电压不变为前提(或实验时要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8.左;R2;2;不能;
三.欧姆定律(共7小题)
9.1;2; 10.6;30; 11.0.4;3; 12.1A;5V; 13.D; 14. ; 15. ;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8/7 12:04:56;用户:李老师;邮箱:15645117303;学号:39455430
第1页(共1页)课堂同步练习《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知识点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共4小题)
1.如图所示,保证AB间的电阻R1=5Ω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分别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6V、9V,这是为了研究( )
A.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阻值的关系
B.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C.电阻的阻值与流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
D.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阻值的关系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通过某一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3.在探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10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1.5V的干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将图1所示的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 端(选填“a”或“b”)。
(3)用开关“试触”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这说明电路中存在故障。若故障是某一个元件发生了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元件可能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开关或定值电阻
B.定值电阻或电流表
C.开关、滑动变阻器或电流表
D.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或电流表
(4)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请在图2画出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Ω 10
电压U/V 0.4 0.8 1.2 1.6 2.0 2.4
电流I/A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5)根据图像,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小明探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 ;
②实验过程中,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接着他向 (选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2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小明分析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③此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下面的 (选填“A”或“B”)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A.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B.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探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小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发光,但是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0V.经检查后发现是电路中一根导线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导线是a、b、c、d中的 (填字母);
②更换导线后,小明完成了三次实验测量,并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其中第一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电流为 A;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5
2 2.0 0.28
3 2.5 0.30
③又进行了几次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I﹣U图象应与图丁中图象 (选填“a”或“b”)相似。
二.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共4小题)
5.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
B.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C.前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后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
D.前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后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6.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完成探究,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B.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7.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实验次数 1 2
电阻R/Ω 5 10
电流I/A 0.40 0.20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 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两电表指针的位置不变。电路中有一处故障,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电流表短路②电压表短路③导线a断路④导线b断路
(3)排除电路故障后,小明先后用5Ω、1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 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明据此得出结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请指出实验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写出一条即可)。
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部分实验装置已经接好,如图乙所示。
(1)完成图乙未连接完整的实物图;
(2)如图乙,小明先将R1的滑片移至最左端,调节R2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之后将R1的滑片向右移动,依次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滑动变阻器总长度的,,,每次移动R1的滑片后,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填“R1”或“R2”)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并记录各次移动后电流表示数。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了电流表的示数I与R1接入电路的长度L的图象如图丙,根据该图象的变化趋势 得到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填“能”或“不能”)。
三.欧姆定律(共7小题)
9.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2=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1的阻值为 Ω。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1=20Ω,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3A,则电源电压为 V;同时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示数为0.5A,则R2的阻值为 Ω。
11.如图是电阻A和B的I﹣U图象。若把二者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当通过电阻B的电流是0.2A时,通过电阻A的电流是 A;若把二者串联后接入某电路,当通过电阻A的电流为0.3A,电阻B两端的电压是 V。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5V,R1=5Ω,定值电阻R2=10Ω,当闭合开关S后,R1、R2中均有稳定电流流过,且两电表均有示数并保持稳定,则甲电表的示数为 ,乙电表的示数为 。
13.用电器甲和乙,其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直线表示用电器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器甲电阻不变,大小为0.1Ω
B.用电器乙电阻随着电流增大而变大,最大值为10Ω
C.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43A
D.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65A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2的电阻为20Ω,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求:(1)R1的电阻;
(2)电源电压。
15.如图电路,电源电压12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为10Ω,当滑动变阻器R2滑片处于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6A.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课堂同步练习《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知识点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共4小题)
1.如图所示,保证AB间的电阻R1=5Ω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分别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6V、9V,这是为了研究( )
A.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阻值的关系
B.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C.电阻的阻值与流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
D.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阻值的关系
【解答】解:
由题知,该实验保持电阻的阻值不变,改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故ACD错、B正确。
故选:B。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通过某一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A、图线为反比例函数图象,表示电流与电压成反比,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线表示电压增大时,导体中的电流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图线为正比例函数图线,表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故C符合题意;
D、图线表示随着电压的增大,电流是减小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探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10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1.5V的干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将图1所示的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 a 端(选填“a”或“b”)。
(3)用开关“试触”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这说明电路中存在故障。若故障是某一个元件发生了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元件可能是 C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开关或定值电阻
B.定值电阻或电流表
C.开关、滑动变阻器或电流表
D.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或电流表
(4)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请在图2画出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Ω 10
电压U/V 0.4 0.8 1.2 1.6 2.0 2.4
电流I/A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5)根据图像,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
【解答】解:
(1)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并联,如下图所示: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阻值最大处,即滑到a端;
(3)因为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如果电压表断路,电路中应该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所以电压表没有断路,电路中其他电路元件都是串联的,如何一个断路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ABD错误;
(4)根据描点法作图,如下图所示:
(5)分析数据可知,在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得出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故答案为:(1)见图1;(2)a;(3)C;(4)见图2;(5)在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小明探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
②实验过程中,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接着他向 (选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2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小明分析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③此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下面的 A (选填“A”或“B”)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A.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B.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探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小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发光,但是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0V.经检查后发现是电路中一根导线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导线是a、b、c、d中的 c (填字母);
②更换导线后,小明完成了三次实验测量,并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其中第一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电流为 0.24 A;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5
2 2.0 0.28
3 2.5 0.30
③又进行了几次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I﹣U图象应与图丁中图象 (选填“a”或“b”)相似。
【解答】解:(1)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②实验过程中,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需要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减少,他应向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2V;
③此题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多次测量是为了找出普遍规律;
A、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故A符合题意;
B.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①小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0V.说明与灯泡并联的电压表出有断路,故可能是c导线断路了;
②图丙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
③因为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其图象不是直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①断开;②B; ③A;(2)①c;②0.24;③b。
二.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共4小题)
5.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
B.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C.前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后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
D.前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后者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解答】解: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应控制电阻阻值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时,需要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完成探究,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B.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解答】解:ABC、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由U=IR可知,滑片不动时,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所以,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增大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即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故A正确,BC错误;
D、在电池节数不变、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已经增大了,若适当的加电池的节数,滑片不动时,增加电池的节数,会使电阻两端的电压更大,故D错误。
故选:A。
7.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实验次数 1 2
电阻R/Ω 5 10
电流I/A 0.40 0.20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 右 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2.9 V;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两电表指针的位置不变。电路中有一处故障,可能是 ③ (选填序号)
①电流表短路②电压表短路③导线a断路④导线b断路
(3)排除电路故障后,小明先后用5Ω、1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 滑动变阻器 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明据此得出结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请指出实验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结论要以电压不变为前提(或实验时要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写出一条即可)。
【解答】解:(1)如图,滑动变阻器接左半部分,滑片处于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在电路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2)电压表使用0~3V,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所以电压表的示数是2.9V。
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中有断路故障;电压表的示数是2.9V,并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不变,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间是连通的,则可知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有断路,即可能是导线a断路,故选③。
(3)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需要改进的地方:
A.实验过程中只做了两次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实验时要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B.实验结论没有前提,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以电压不变为前提。
故答案为:(1)右;(2)2.9;③;(3)滑动变阻器;结论要以电压不变为前提(或实验时要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部分实验装置已经接好,如图乙所示。
(1)完成图乙未连接完整的实物图;
(2)如图乙,小明先将R1的滑片移至最左端,调节R2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之后将R1的滑片向右移动,依次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滑动变阻器总长度的,,,每次移动R1的滑片后,应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 R2 (填“R1”或“R2”)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2 V,并记录各次移动后电流表示数。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了电流表的示数I与R1接入电路的长度L的图象如图丙,根据该图象的变化趋势 不能 得到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填“能”或“不能”)。
【解答】解:(1)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R1的右接线柱相连,滑动变阻器R2的右接线柱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依次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滑动变阻器总长度的,,,每次移动R1的滑片后,应向左移动R2的滑片,
因该实验是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因此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V;
(3)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不变,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为实验时已经控制R1两端电压为2V,并收集了多组数据,且电阻丝的长度与其阻值成正比,横坐标L/cm长度就表示R1电阻的大小,根据该图象的变化趋势 只能看出来电阻增大电流减小,至于是否成反比没有数据,看不出来,所以不能得到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左;R2;2;(3)不能。
三.欧姆定律(共7小题)
9.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2=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1 A,电阻R1的阻值为 2 Ω。
【解答】解:读图可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U﹣U1=6V﹣2V=4V。
∵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
∴电流表的示数I===1A,
电阻R1的阻值:R1===2Ω。
故答案为:1; 2。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1=20Ω,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3A,则电源电压为 6 V;同时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示数为0.5A,则R2的阻值为 30 Ω。
【解答】解:
(1)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1=20Ω,只闭合开关S1,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示数为0.3A,由欧姆定律I=,则电源电压为:U=I1R1=0.3A×20Ω=6V;
(2)同时闭合开关S1、S2,两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电流表示数为0.5A,由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通过R1的电流不变,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R2的电流为:
I2=I﹣I1=0.5A﹣0.3A=0.2A,
由欧姆定律,R2===30Ω。
故答案为:6;30。
11.如图是电阻A和B的I﹣U图象。若把二者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当通过电阻B的电流是0.2A时,通过电阻A的电流是 0.4 A;若把二者串联后接入某电路,当通过电阻A的电流为0.3A,电阻B两端的电压是 3 V。
【解答】解: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将A、B并联后接入电路中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
由图象可知,当通过B的电流为0.2A时,两端的电压为2.0V,所以A两端的电压也为2.0V,此时通过A的电流为0.4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阻A、B串联时,通过A的电流为0.3A时,通过B的电流也为0.3A,
由图象可知,此时B两端的电压为UB=3V。
故答案为:0.4;3。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5V,R1=5Ω,定值电阻R2=10Ω,当闭合开关S后,R1、R2中均有稳定电流流过,且两电表均有示数并保持稳定,则甲电表的示数为 1A ,乙电表的示数为 5V 。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当乙为电流表时,R1被短路无电流,所以乙为电压表;
甲为电压表时,R1被断路无示数,故甲为电流表;
电路为两电阻并联,电压表乙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甲测R1支路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电压表乙的示数为5V,
则甲电流表的示数:
I1===1A。
故答案为:1A;5V。
13.用电器甲和乙,其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直线表示用电器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器甲电阻不变,大小为0.1Ω
B.用电器乙电阻随着电流增大而变大,最大值为10Ω
C.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43A
D.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65A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用电器甲电阻的I﹣U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用电器甲的电阻不变,
由图象可知,当U甲=5V时通过的电流I甲=0.5A,
由I=可得,用电器甲的电阻R甲===10Ω,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用电器乙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5V、2.5V、4V、4.5V、5V时,
对应的电流分别为0.05A、0.1A、0.25A、0.35A、0.5A,
由R=可得,对应的电阻分别为30Ω、25Ω、16Ω、12.9Ω、10Ω,
所以,用电器乙的电阻随着电流增大而变小,故B错误;
C.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且电路中的电流为0.43A时,
用电器甲电阻两端的电压U甲′=IR甲=0.43A×10Ω=4.3V,
由图象可知,用电器乙两端的电压大于4.5V,
则电源的电压大于4.3V+4.5V=8.8V,
所以,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不可能是0.43A,故C错误;
D.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V的电源上时,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4V,
由图象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分别为I甲′=0.4A、I乙′=0.25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I′=I甲′+I乙′=0.4A+0.25A=0.65A,故D正确。
故选:D。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2的电阻为20Ω,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求:(1)R1的电阻;
(2)电源电压。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A电路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阻R1的电压。
(1)由I=得:
R1的电阻为:R1===10Ω;
(2)由I=得,
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
U2=IR2=0.2A×20Ω=4V,
所以电源电压为:
U=U1+U2=2V+4V=6V。
答:(1)R1的电阻为10Ω。
(2)电源电压为6V。
15.如图电路,电源电压12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为10Ω,当滑动变阻器R2滑片处于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6A.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解答】解:R1和R2是并联的,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R1的电流:I1===1.2A,
因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R2的电流:I2=I﹣I1=1.6A﹣1.2A=0.4A
R2的电阻:R2===30Ω
答: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30Ω。
期:2021/8/7 12:05:06;用户:李老师;邮箱:15645117303;学号:39455430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