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目录
TOC \o "1-1" \h \u 一.牛顿第一定律(共5小题) 1
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共4小题) 2
三.惯性(共4小题) 2
四.惯性现象(共4小题) 3
五.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共8小题) 4
六.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4小题) 8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0
一.牛顿第一定律(共5小题) 10
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共4小题) 11
三.惯性(共4小题) 12
四.惯性现象(共4小题) 12
五.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共8小题) 13
六.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4小题) 16
一.牛顿第一定律(共5小题)
1.“后羿射日”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后羿射出去的箭离地而起后,假设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射出去的箭会( )
A.落回地面 B.飞向太阳 C.停在空中 D.绕地球转动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的事实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B.物体在不受力时都是静止的
C.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3.如果你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球将(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
B.保持断绳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 。在实际问题当中,当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时,物体受到的力是 力。
5.牛顿在物理学家 (填人名)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关于力和运动的重要规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 状态,直到有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规律是由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得出的 (选填“直接结论”或“科学推论”)。
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共4小题)
6.下列情形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A.雨滴在空中加速下落 B.电梯在匀速上升
C.钟表的分针匀速转动 D.球在水平地面越滚越慢
7.某同学站在圆心O处用细绳拉着小球,使球跟着身体在水平面内做逆时针运动,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球运动中经过某点时,该同学释放细绳,小球恰击中P处竖直硬杆,则释放时小球位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8.下列运动中运动状态改变的是 ,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
A.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
B.皮球竖直向下与地面碰撞后弹回;
C.物体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
D.自行车保持5米/秒速度不变沿平直公路运动;
E.公共汽车到车站减速停止。
9.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c)和(d)所示。
由图(a)、(b)或图(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木块和水具有 的性质。
三.惯性(共4小题)
10.某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他的惯性相比在地球上时( )
A.变大了 B.不变 C.变小了 D.没有惯性了
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大
12.图(a)(b)表示一辆小车驶向一弹簧的运动过程,小车碰到弹簧后最终会停止,表明了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同时弹簧被压缩表明了力能使物体发生 。小车碰到弹簧后,车上的物体向前倾倒,表明物体具有一种 的性质,物理学中把这种性质叫做 。
13.某小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静止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他们把质量不同的物体A、B(mA>mB)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然后向右迅速抽掉白纸,A物体仍然静止,B物体向左倾倒,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分析比较图 可归纳得出结论是: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②分析比较图(a)与(b)和(c)与(d)可归纳得出结论是: 。
四.惯性现象(共4小题)
14.如图所示,小车运动时木块向右倾倒,则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是( )
A.一定向左加速 B.一定向右加速
C.可能向左减速 D.可能向右减速
15.一氢气球吊着一个重物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
A.立即匀速下落
B.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C.由于惯性,物体以 1米/秒 的速度匀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
16.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1(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小车运动状态可能的变化情况是: (请写出两种可能的情况),这个实验说明物体具有 性质。
17.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
五.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共8小题)
18.如图所示,小车一端固定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的另一端在测力计的拉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如果测力计的示数为3 牛,则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 )
A.3牛 B.2牛 C.4牛 D.无法确定
19.细心的小明发现:“瓢泼大雨”以很大的速度落到地面,“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老师告诉他,从高空下落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匀速直线下落,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小明为研究在相同环境下,球形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v与球的半径r和质量m的关系,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
小球编号 1 2 3 4 5
小球的质量m(×10﹣3千克) 2 5 45 40
小球的半径r(×10﹣2米) 0.5 0.5 1.5 2 0.5
小球的收尾速度v(米/秒) 16 40 40 20
①通过比较1号和2号小球可以得出结论:在相同环境下, 。
②4号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最大阻力为 牛。
③小明想探究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的半径是否有关,5号小球的质量应是 千克。
20.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①三次实验中,小宇应将小球从斜面上的 (同一/不同)高度处释放;②实验结果如图,则小球在 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小,速度改变越 (选填“快”或“慢”)。由此得到结论: 。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 。
21.在人类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中,有三位科学家提出过相应 的认识,如表所示。
序号 科学家 提出的认识
a 牛顿 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
b 伽利略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
c 亚里士多德 只有不断用力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
①请对三位科学家提出认识,按历史时间的先后排序。 (填序号)
②伽利略是通过理想实验提出观点。伽利略的设想是:如图所示,小球从第一个斜面AB上滑下并能滑上第二个斜面 BC 的等高处。
该设想能成立的条件是下列选项中的: 。(选填序号)
a 小球的质量足够大;b 小球的速度足够大;c 斜面绝对光滑;d 斜面的倾角α足够大。
③上述“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告诉我们: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请你从物理学中再举一例说明。
22.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同一光滑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 (选填“快”或“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运动小车将 。
23.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同一光滑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1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为了让小车 ;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 (选填“快”或“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运动小车将 。
(4)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关系的情形,如图2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
24.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实验时必须使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 相同,实验时发现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距离越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它将做 。
25.某同学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同一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直板上,如图所示。每次实验记录了所用的水平板面及粗糙程度,并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水平板面粗糙程度 高度h/m 水平距离s/m
1 A较粗糙 0.05 0.20
2 A较粗糙 0.10 0.40
3 A较粗糙 0.15 0.60
4 B中等 0.05 0.30
5 B中等 0.10 0.60
6 B中等 0.15 0.90
7 C较光滑 0.05 0.40
8 C较光滑 0.10 0.80
9 C较光滑 0.15 1.20
(1)比较实验次数1、2、3(或4、5、6,或7、8、9)可得:在 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h越大,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也越长。
(2)比较实验次数 可得: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 相同时,水平板面越光滑,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越长。
(3)进一步分析木块滑行距离S和水平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推理可得 。
六.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4小题)
26.下列交通规则,主要用于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事故的是( )
A.严禁超速、超载 B.桥梁设有限重标志牌
C.红灯停,绿灯行 D.车辆靠右行驶
27.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现象的是( )
A.警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
B.搬运重物时,在重物下面垫上滚木
C.将锤柄在物体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D.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速度越来越快
28.下列几个例子中,利用惯性的是( )
A.新交通法规规定,坐在出租车前排的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
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
C.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公路上都有限速要求
D.把锤柄的末端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击几下,可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29.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c)和(d)所示。
由图(a)、(b)或图(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 的性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牛顿第一定律(共5小题)
1.【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射出的箭是运动的,所以当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箭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飞向太阳。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答】解: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而不是描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A错误;
B、物体在不受力时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故B错误;
C、运动的物体可能是受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是不受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此可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拉力作用;当绳子突然断裂,拉力消失,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将保持断绳时的快慢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4.【解答】解:①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运动状态不变。
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②在实际中,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也是可以保持不变的。
故答案为:不变;平衡。
5.【解答】解:由物理学史可知,牛顿在物理学家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关于力和运动的重要规律;
其内容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得出的科学推论,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来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伽利略;匀速直线运动;外力;科学推论。
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共4小题)
6.【解答】解:
A、雨滴在空中加速下落,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电梯在匀速上升时,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
C、钟表的分针匀速转动,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在改变,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球在水平地面越滚越慢,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据图可知,小球做逆时针旋转,若小球运动中经过某点时,该同学释放细绳,小球由于惯性,所以会沿着该圆的切线方向向前运动,故分析四点可知,小球在B点时释放绳子是最右可能击中P中竖杆的。
故选:B。
8.【解答】解:A、人造卫星在绕地球飞行时,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椭圆形轨道,运动方向在每时每刻改变,从近地点向远地点或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速度也在每时每刻的改变。故卫星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B、皮球下落时,速度增加。碰地时运动方向改变。上升时速度减小。所以皮球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C、物体有静止开始下落,速度在增加。所以运动状态也在改变。
D、自行车保持5米/秒速度不变沿平直公路运动;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所以其运动状态是不变的。
E、汽车到站后的速度在减小,所以其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综上分析答案为:ABCE;D
9.【解答】解:(a)最初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如b图所示。
(c)最初烧杯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d)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如d图所示。
由上述实验可知,木块和水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故答案为:一是向右减速运动,二是向左加速运动;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三.惯性(共4小题)
10.【解答】解: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宇航员的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解答】解:因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因此A、B、C选项错误,由于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所以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小车碰到弹簧后最终会静止,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受到了弹簧对它的作用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弹簧受力后会被压缩,形状发生了变化,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开始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小木块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惯性,木块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倾倒。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形变;维持原有运动状态;惯性。
13.【解答】解:①分析比较图a与b可知,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然后向右迅速抽掉白纸,A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静止,
分析图c与d,因为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B物体向左倾倒;
②分析比较图(a)与(b)和(c)与(d)可归纳得出结论是:静止的物体质量越大,越容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①a与b或者 c与d;②静止的物体质量越大,越容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四.惯性现象(共4小题)
14.【解答】解:(1)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2)木块随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或加速时,木块下端随车减速或加速,木块上端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题图可知,此时,木块向右倾倒,说明木块上端相对于下端向右运动了,说明木块下端随小车相对向左运动了,推知小车可能向左加速或可能向右减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绳子断开前,重物随气球上升,具有1m/s向上的速度,绳子断开后,物体由于惯性仍会向上运动,又因为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其上升的速度逐渐减小,速度减小为0后会向下运动,即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在重力作用下其速度越来越快。
故选:D。
16.【解答】解:(1)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2)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如b图所示。
故上述现象都表明物体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向右减速(或向左加速);惯性。
17.【解答】解: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在水平方向上,炸弹与飞机的速度相等,它们相对静止,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在水平方向上,炸弹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速度小于飞机速度,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故答案为:①乙;②甲。
五.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共8小题)
18.【解答】解:由打点计时器打点知,小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距离,小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小车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作用,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都是3N。
故选:A。
19.【解答】解:(1)从表格数据中可得:小球1和小球2半径相同,质量大的收尾速度也大,故可得出的结论:在相同环境下,小球半径相同时,小球质量越大,小球的收尾速度越大。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4号小球在接近地面时做匀速运动,此时受到的阻力最大,则小球受到的最大阻力:f=G=mg=0.04kg×9.8N/kg=0.392N;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的半径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小球的质量不变,改变小球的半径,所以5号小球的质量应该是40g或45g,即0.04kg或0.045kg。
故答案为:(1)小球半径相同时,小球质量越大,小球的收尾速度越大;(2)0.392;(3)0.04或0.045。
20.【解答】解:①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让小球从同一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②在探究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初速度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小球速度减小的越快,相反,水平面越光滑,小球滑行距离越远,小球速度减小的越慢。
进一步推理,若水平面光滑无摩擦,则小球不受摩擦力,小球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①)同一;木板;慢;
②初速度相等时,水平面越光滑,小球滑行距离越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21.【解答】解:①根据对历史上科学家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可知,先是亚里士多德提出只有不断用力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后是伽利略是通过理想实验提出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最后由牛顿总结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并提出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按历史时间的先后排序为:c、b、a。
②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小球从第一个斜面AB上滑下并能滑上第二个斜面 BC 的等高处,该设想能成立的条件是斜面绝对光滑,而与小球的质量、运动速度、斜面的倾角等无关。故c正确;
③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如奥斯特最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得出电可以生磁,在此基础上,法拉第经过不懈努力,又发现了电磁感应,得出了磁可以生电。
故答案为:①c、b、a;
②c;
③奥斯特最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得出电可以生磁,在此基础上,法拉第经过不懈努力,又发现了电磁感应,得出了磁可以生电。
22.【解答】解:
(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
(2)由于图可知,在玻璃板上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小车在玻璃板上受阻力最小,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没有阻力,小车将会一直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速度;(2)远;小;慢;(3)做匀速直线运动。
23.【解答】解:
(1)实验时,让小车从顶端滚下目地是为了让小球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
(2)由于图可知,在玻璃板上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小车在玻璃板上受阻力最小,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推理可知,如果没有阻力,小车将会一直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4)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在水平方向上,炸弹与飞机的速度相等,它们相对静止,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在水平方向上,炸弹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速度小于飞机速度,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故答案为:(1)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远;小;慢;(3)做匀速直线运动;(4)①乙;②甲。
24.【解答】解:
(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是为了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部分时速度大小相等,这是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2)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滑行距离越大;
由此可以合理推理: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速度;越远;匀速直线运动。
25.【解答】解:(1)比较实验次数1、2、3(或4、5、6,或7、8、9)可以看出,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木块每次释放的高度不同,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也不同,据此可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h越大,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也越长。
(2)比较实验次数1、4、7(或2、5、8,或3、6、9)可以看出,木块每次释放的高度是相同的,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越光滑的水平面,木块滑行得越远,据此可得出结论: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水平板面越光滑,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越长。
(3)进一步分析木块滑行距离S和水平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推理可得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接触面粗糙程度;
(2)1、4、7(或2、5、8,或3、6、9);
(3)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六.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4小题)
26.【解答】解:A、超速或超载时,若遇到紧急情况,由于惯性的原因,汽车不容易刹住车,易造成交通事故,超速惯性虽不变,但因速度快,刹车距离长,而超载则会使惯性变大。故符合题意;
B、车辆超载时,地面所受的压力和压强会随之增加,从而加快路面的损坏程度,与惯性无关,不合题意;
C、D中的现象都和惯性没有联系;
故选:A。
27.【解答】解:A、紧急刹车时,车辆停止运动,乘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倾倒,这是惯性现象,但不是应用;
B、搬运重物时,在重物下垫上滚木是为了变滑动为滚动以减小摩擦的;
C、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碰到物体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所以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惯性的;
D、苹果从树上落下来,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改变了苹果的运动状态。
故选:C。
28.【解答】解:A、司机系上安全带是避免由于惯性而造成的伤害,不符合题意;
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不是利用惯性,不符合题意;
C、为了减少交通事故,要求汽车限速行驶,因为在汽车的质量一定时,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刹车后前进的路程就越长,不是利用惯性,不符合题意;
D、撞击时,锤柄停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而套在锤柄上,符合题意。
故选:D。
29.【解答】解: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如b图所示。
烧杯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如d图所示。
由上述实验可见,木块和水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故答案为:一、向右减速运动,二、向左加速运动;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