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地 理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教材导读]
课程标准 —
目标 导引 1.知道区域开发与整治的背景、问题、内容及措施,明确进行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内容和步骤(综合思维)
2.通过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归纳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
微思考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目标,不仅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协调好人地关系,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法
1.了解区域开发整治的背景: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
2.分析区域的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
3.对比分析法: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相关经验,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寻找一条适合本地的开发与整治之路。
三、活动案例——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例
1.了解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背景。
(1)位置:地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中间位置,背靠江苏省苏南地区和上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2)范围: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
(3)
2.分析区域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了解区域发展背景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区位条件、
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提供依据。
3.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
(1)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基础设施建设
(3)产业结构调整
(4)区域发展布局优化
(5)生态环境保护
(6)苏南苏北合作发展
4.提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主要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具体政策等方面进行思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分别有哪些
[问题探究]
材料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三大区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结合材料探究:
(1)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请你说明苏中、苏北承接苏南产业的有利条件。
(2)苏南与苏北应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提示 (1)地理位置临近;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环境容量相对较大;政府大力支持。
(2)苏南向苏北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市场,苏北向苏南提供粮食等农副产品、市场。
[指点迷津]
1.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法
2.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以苏北地区为例
了解区域综合开发与
整治的背景——苏北地区的区域位置、地理
环境、区域发展特征等
分析区域综合开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如苏北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矿产、土地、海洋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
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布局优化、生态环境保护、苏南苏北合作发展等方面
提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包括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具体政策等方面
[典题演练]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苏南、苏中、苏北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乡村地域功能存在着明显差异。图1为江苏省行政区划及各区域乡村地域功能占全省比重分布图。
图1
材料二 图2是1998—2007年江苏省及其三大区域耕地净减少量与GDP年均增速统计图。
图2
(1)据图1分析苏南、苏中、苏北乡村地域功能的区域差异。
(2)结合图2分析苏南地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
(3)图2中两项数据的关系大致特征是什么 这说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仍然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哪个因素
(4)请为江苏省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素养立意本题以江苏省及其三大区域耕地净减少量与GDP年均增速统计图和江苏省三大区域乡村地域功能为载体,主要考查江苏省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出三大区域差异,并结合各自特征,为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及图中数据分析,苏北与苏南地区差异最明显,苏北地区农业功能和社会功能占比较大,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苏南地区工业功能和生态功能占比较大,处于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苏中地区各类功能占比较为均衡,差异不大,处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第(2)题,主要从农业用地面积和农业结构两方面分析。苏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用地面积大,农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涨幅较大,粮食种植效益下降,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第(3)题,比较两组数据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耕地净减少量与GDP年均增速呈正相关,说明经济增长与耕地消耗关系密切。
第(4)题,注意三大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并根据三大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措施。三大区域间要加强联系(如完善交通网),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苏北地区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应加快工业化步伐;苏中地区要提高工业化水平,防治环境污染;苏南地区处于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应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 (1)苏北地区以农业功能和社会功能为主,工业功能比重最小;苏中地区各类功能较为均衡,比重均较小;苏南地区以工业功能和生态功能为主,农业功能比重最小。
(2)由于城市化加速,建筑用地增加,大量耕地被占用;市场需求变化促使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3)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越快,耕地净减少量越大(或GDP年均增速与耕地净减少量呈正相关)。
土地资源(或耕地)消耗。
(4)完善交通网,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快苏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区域合作和分工,实现互补发展;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区域工业化水平;苏中地区要提高工业化水平,防治环境污染。
[对点训练]
大清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区,东至渤海湾,北接永定河,南临子牙河,流域面积45 131平方千米(其中山区约占43%,平原约占57%)。大清河流域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生态建设意义重大。读大清河流域图,完成1~2题。
1.大清河中上游地区众多水库建设对白洋淀的影响有( )
A.减缓白洋淀泥沙淤积速度
B.延长白洋淀湖水的结冰期
C.加大白洋淀的防汛压力
D.降低枯水期白洋淀水位
2.下列流域开发经验不适合大清河流域借鉴的是( )
A.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B.利用廉价水电,优先发展高耗能化学工业
C.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
D.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 第1题,在大清河中上游建设众多水库,可以减少下游河段的含沙量,从而减缓白洋淀泥沙淤积速度。第2题,大清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降水较少,因此河流水能资源并不丰富,不能利用其廉价的水电发展高耗能化学工业。
答案 1.A 2.B
素养培优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长江经济带主要依托甲、乙、丙三大经济圈,推进长江中上游的腹地开发,促进上海的国际化开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时,提出了“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经济发展新理念,指出要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我国模范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近年来,丙经济圈的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迁移至甲、乙经济圈。试从资源、劳动力、地价、产业结构等方面,简述丙经济圈产业转移的原因。
(2)为落实“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经济发展新理念,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我国模范经济带,试分析乙经济圈城市化过程中为防治“城市病”应注意的问题。
(3)甲经济圈农村局部地区出现了“耕地无人种”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答案 (1)资源、能源短缺;劳动力成本高;地价上涨,土地租金高;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环境污染。
(2)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完善交通网,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布局工业区,减轻工业三废污染;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环境。
(3)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实行土地流转,提高农业机械化、专门化生产水平;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扩大农产品品牌效应,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当堂检测
1.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最终目的是( )
A.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自然差异
B.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克服限制性因素
C.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收入
D.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是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D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级行政区之一,城市化水平约70%,但苏南、苏北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差异较大。据此完成2~3题。
2.苏南、苏北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矿产资源的差异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交通方式的差异
3.下列关于实现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
C.苏中地区要搞好沿江地区开发
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解析 第2题,苏南、苏北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项对。自然条件的差异、矿产资源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A、B两项错。交通方式的差异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D项错。第3题,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A项对。苏南地区距上海近,应利用地缘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快速发展经济,B项错,选B项。苏中地区要搞好沿江地区开发,加快经济发展,C项对。苏北地区要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工业,D项对。
答案 2.C 3.B
在干旱地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及背景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下图示意绿洲城镇化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据此完成4~6题。
4.绿洲系统的最主要直接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5.绿洲城镇与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相比( )
A.环境承载力大 B.经济基础薄弱
C.对外开放程度高 D.交通便捷程度好
6.推动绿洲城镇化的有效措施有( )
A.加大牧场规模 B.扩大耕地面积
C.实施人工降水 D.建设水利设施
解析 第4题,据图分析,绿洲系统的主要水源有山地系统的地表径流、绿洲系统的降水,绿洲系统的降水需要经过蒸发环节,因此最主要直接水源是山地系统的冰雪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C项正确,A项错误。图中没有湖泊水,且内陆多咸水湖,B项错误。图中地下水没进入绿洲系统,D项错误。第5题,绿洲城镇与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相比,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绿洲环境承载力小,A项错误。绿洲城镇地处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基础薄弱,对外开放程度低,交通便捷程度较差,B项正确,C、D两项错误。第6题,推动绿洲城镇化首先应解决绿洲水资源的问题,建设水利设施可以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增加水资源供给,推动绿洲城镇化,D项正确。加大牧场规模、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水资源消耗增加,且这是农业活动,对城镇化推进不利,A、B两项错误。大气中水汽少,实施人工降水效果不大,C项错误。
答案 4.C 5.B 6.D
7.某校地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研究课题:区域和发展规划
阶段Ⅰ研究思路:
读图认识什么是不同尺度的区域,确定研究区域→收集图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特征→研究该区域的优势、不足,扬长避短,发展优势
研究结论:
阶段Ⅱ成果: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蚀作用大;河流稀少,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大漠孤烟,黄沙漫漫。
阶段Ⅲ成果:……
(1)依据研究阶段Ⅱ成果,推断该区域为图示区域中的 地区。
(2)请你推断该地理学习小组得出阶段Ⅱ成果所必须使用的有关地图名称。(至少答出四种地图)
(3)依据研究思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该小组完成研究阶段Ⅲ成果: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不利条件是 ,其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解析 第(1)题,“深居内陆”“‘三山夹两盆’”等是关键信息,据此可以判断该区域为甲(新疆)。第(2)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新疆位置图→远离海洋,新疆气候分布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新疆地形图→“三山夹两盆”,新疆河流分布图→河流稀少,新疆植被分布图→山地牧场。第(3)题,根据研究思路,阶段Ⅲ的研究成果应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可从发展特色农业的角度归纳。
答案 (1)甲
(2)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新疆地形分布图;新疆气候分布图;新疆植被分布图;新疆物产分布图。
(3)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特色农业(共16张PPT)
第四单元
单元整合
地 理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自我构建
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
学科素养 实践拓展
知识网络 自我构建
答案 ①协作
②“丝绸之路经济带”
③互补性
④互助性
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
专题 流域开发与整治
1.流域开发与整治的分析模式
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是相同的。
(1)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2)对流域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影响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或某一河段)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寻治理的对策。
2.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1)修建水利工程:效益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说明,其中前两方面易于理解,而对航运的有利影响是通过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水流平缓且流量季节变化小而实现的。
(2)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
(3)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质、安全供水。
(4)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侧重于航运、灌溉等方面的开发。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材料二 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季节分配比例。
流量季节分配 春季 夏、秋季 冬季
开发前的比例 61% 24% 15%
开发后的比例 38% 32% 30%
(1)说明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3)与新疆相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素养立意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以及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地形、气候等信息。
思路导引(1)地势特点可从 和倾斜方向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势特点可以通过 判断出来。该地区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故地势是 倾斜。(2)河流径流量大小取决于流域面积、 和蒸发量等。(3)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 、机械化、交通、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可结合两地区域特征进行分析。(4)从表中数据可知该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特别是农作物耗水量大的 季节河流水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防洪等方面。
思路导引答案 (1)地势起伏 河流的流向 由西北向东南 (2)降水量 (3)市场 (4)夏秋 供水、养殖、航运
题目答案 (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N市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与新疆相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4)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学科素养 实践拓展
区域认知——贵州第一大河:乌江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 037千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结合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乌江流域
图2 乌江干流梯级开发剖面图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号称“天险”的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地理背景。
(3)根据图文材料,从生产协作的角度说出乌江流域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并从地域联系(除生产联系)的角度提出促进该地相关产业发展的两条建设性意见。
答案 (1)乌江源头在云贵高原,流入四川盆地,地势落差大,水流急。局部河段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流经地区多石灰岩,流水溶蚀作用强,河谷地形奇特。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
(2)有利条件: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充足;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四川盆地);国家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的需要。
不利条件:位于喀斯特地貌区,水库容易渗漏;沿途地形崎岖,修建难度大。
(3)工业部门: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
意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之间商贸联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科技交流,提高创新能力。(共57张PPT)
第四单元
第二节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
——以尼罗河流域为例
地 理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教材导读]
课程标准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目标 导引 1.了解尼罗河流域的地理条件(区域认知)
2.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人地协调观)
3.学会运用图表与资料,分析评价流域开发条件及方式
(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尼罗河概况:发源于东非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长6 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涉及11个国家。
2.尼罗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1)气候
①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终年多雨地区。
②青尼罗河上游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流经沙漠地区。
(2)水量:尼罗河年径流总量约725亿立方米。
3.现状:85%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水电开发率仅为10%。
二、不协调的流域开发
1.原因:尼罗河流域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增长与贫困等多重压力,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问题
地 区 主要问题
上游地区 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影响到下游地区的供水
上中游地区 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多→造成水库泥沙
淤积等
下游地区 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严重等
视野拓展 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思路
三、走向协作的流域开发
1.成立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
2.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
3.环境的协作保护与统筹治理。
微思考20世纪70年代,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阿斯旺大坝,该大坝的修建给该河的下游和三角洲地区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提示 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壤肥力下降;河口地区因缺乏饵料导致水产资源减少;河流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弱,海岸遭侵蚀后退;三角洲盐碱化加剧。
判断正误并纠错
(1)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
答案 ×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尼罗河上中游地区大量砍伐林木,会造成河流水量减少,野生动物种类锐减。( )
答案 √
(3)对河流的综合开发,既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又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
答案 √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如何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问题探究]
材料 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将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把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要求落实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过程中。水利部部长在会上表示,要明确各地区可用水量,尽快确定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态水量,加快推进跨行政区河流水量分配。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优化监测站网和设施布局,提升动态监测能力。严格取、用水监督管理,在黄河流域尽快开展取水工程核查登记,摸清取水工程家底,推进整改提升,促进规范取用水行为。
结合材料探究:
(1)为什么要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
(2)水电站建设也是开发黄河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试分析不合理的水电站建设会给黄河流域带来哪些问题。
提示 (1)黄河流域面积较广,但径流量较少,而流域内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较多,人水矛盾较为突出;且流域内水资源存在无序利用、水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
(2)水库大量拦蓄汛期水量,导致水库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加剧;开发不平衡,上游开发较快,中游开发速度相对缓慢;小型水电站无序开发,破坏环境;在水电资源开发集中的河段,鱼类生存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导致黄河珍稀濒危鱼类严重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指点迷津]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
方向。
2.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对河流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的自然背景特点和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1)水能资源的开发
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及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等方面切入。
(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
分析时可从河流航运条件的影响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河道特点(宽、深)、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结冰期长短)、经济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航运需求等方面切入。
(3)水资源利用
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或修建引水工程,解决水质型缺水主要靠水污染整治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
流域开发,对农业来说,能为中下游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对工业来说,可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对城市布局来说,可提供用水与水运条件。
[典题演练]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江,古称黔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南岸支流。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专家曾断言,乌江流域因为处在喀斯特地貌区而不适合修建水库,但是现在流域内却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库。近些年来,贵州省政府大力开发乌江流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1)分析乌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指出乌江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生存产生的不利影响。
思路点拨
解析 第(1)题,水能丰富主要从水量、落差两方面分析。乌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广,河流流量大。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第(2)题,乌江流域的开发使流域内工农业生产活动增加,排放污水增多,污染河流,导致河流水质恶化;水库截流蓄水,河流径流量减少,加重污染程度,严重影响鱼类生存;流域内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洄游,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影响鱼类繁殖。
答案 (1)乌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广,河流流量大;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
(2)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多,污染河流(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库截流蓄水,加重污染程度,严重影响鱼类生存;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洄游(或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
[对点训练]
喀什噶尔河西临帕米尔高原,东面开口朝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某科研机构对该河部分流域进行了调研,发现河道自然与人为污染都很严重,且流域内生态问题也很突出。下图示意该科研机构的调研区域。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喀什噶尔河干支流水质普遍呈高矿化度状态的原因,主要有( )
①植被覆盖率低 ②流域内蒸发旺盛 ③洪水对河床侵蚀严重 ④城镇生活污水排放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河流沿岸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使用容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渍化 C.土地荒漠化 D.土地沼泽化
3.当地农民在临河农田的河边田头,通常都建设高埂宽阔林带,其目的主要是( )
A.降低河水的含沙量 B.防止利用河水灌溉
C.降低大风对农田的危害 D.防止农田径流汇入河流
解析 第1题,矿化度指水中含有钙、镁、铝和锰等金属的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以及各种钠盐等的总和。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对矿化度影响较小,①错误;当地深居内陆,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表矿物质含量高,②正确;洪水对河床侵蚀严重与矿化度无关,③错误;工农业废水、城市污水进入河流,导致该河下游河水的矿化度比出山口的河水矿化度要高许多,④正确。第2题,读材料可知,该河地处我国新疆地区,河流沿岸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灌区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导致水中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容易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第3题,临河农田的河边田头建高埂宽阔林带可以防止农业废水直接汇入河流,避免人为污染加重,减轻化肥、农药对河流的污染。
答案 1.A 2.B 3.D
探究二 如何分析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
[问题探究]
材料 “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未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人们的共同理想。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喀土穆以下为下游。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内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也日益突出。1929年,英国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现已分为南苏丹、苏丹)获得90%的尼罗河水使用权。近年来,上游国家积极谋求平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南苏丹因高度依赖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矛盾时有发生。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
(2)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
(3)作为一条国际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 (1)重点: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理由: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尼罗河沿岸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2)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流域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流域内许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程度很高;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水的公平使用。
(3)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互信,通过磋商解决争端;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指点迷津]
1.流域开发的方向
在分析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流域的自然地理背景,同时也要依据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不同河段的开发重点如下:
河流中上游 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河段,侧重水力资源的开发
河流中下游 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流量稳定,侧重于航运、灌溉、养殖的发展
2.流域开发的利、弊评价
流域的合理开发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过度的开发不仅经济效益低下,也容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如墨累—达令河流域早期的过度灌溉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又如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和旅游等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会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不断加剧,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引起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3.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发展灌溉农业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典题演练]
例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
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 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 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 、
第二 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
、
第三 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思路点拨
解析 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河流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第(1)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由河流的补给类型决定。由材料和图中信息可知,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上游主要流经阿尔卑斯山脉西北坡山区地带,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气温是影响径流量的主要因素;北部索恩河流经46°N以北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南部地中海沿岸支流,属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第(2)题,表格中不同的措施所针对的目标不同,整治措施针对河流所面临的问题,开发措施针对河流的资源与功能。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增强泄洪能力、减轻河道淤积;梯级开发可以开发水能资源、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属于土地资源的开发。
第(3)题,“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河流整治与开发的授权机构,所发挥的是组织协调、管理落实的作用,它的成立原因要从罗讷河流域所跨区域的特殊性、治理和开发的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第(4)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会影响河道的长度、水流速度、河床宽度等,发挥生态功能,河流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和夏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国家唯一授权机构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能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对点训练]
复兴大坝位于青尼罗河上,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是目前埃塞俄比亚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3倍,工程完工后将是非洲最大的水力发电设施。大坝蓄水后会扩大苏丹和埃及的农田使用面积。下图示意复兴大坝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复兴大坝所在区域( )
A.主要为高原、高山气候
B.是世界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
C.旱涝灾害多发
D.河流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污染
2.复兴大坝建成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剧纳赛尔水库的泥沙淤积
B.阿斯旺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大幅度减少
C. 5—10月喀土穆河段水位进一步升高
D.改善埃塞俄比亚能源供应和能源结构
解析 第1题,复兴大坝位于青尼罗河上,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复兴大坝所在区域旱涝灾害多发,C项正确,A项错误。该区域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不是商品粮基地,B项错误。河流整治的重点是防洪、发电、灌溉,D项错误。第2题,复兴大坝建成后可以拦水拦沙,减轻纳赛尔水库的泥沙淤积,A项错误。阿斯旺大坝年发电总量不会大幅度减少,B项错误。5—10月为雨季,复兴大坝蓄水,喀土穆河段水位会下降,C项错误。复兴大坝建成发电后,可以改善埃塞俄比亚能源供应和能源结构,D项正确。
答案 1.C 2.D
素养培优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塞内加尔河发源于非洲西部的高原地区,注入大西洋。因其下游河床缓,河口宽,低水位时期,咸水有可能向上游倒灌,严重影响沿岸农业和居民用水。该河上的迪亚马水坝建成后,设有高达13米的通航船闸,解决了海水上溯的问题。但也带来一些生态问题,如河道和水库淡水滞留,使一种很高的宽叶香蒲迅速生长,导致几十万平方米的水面荒芜。下图为非洲西部某区域略图。
(1)说出迪亚马水坝的主要作用。
(2)迪亚马水坝建成后,给塞内加尔河上游的环境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 解答本题,思路如下:
答案 (1)改善航运;解决海水上溯(海水进入河流)的问题;存蓄淡水,提供水资源。
(2)加剧沿岸地区的土壤盐碱化;河流水质恶化,导致渔业资源锐减。
当堂检测
非洲的尼罗河全长6 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两条主要支流,一条发源于赤道附近终年多雨地区,叫白尼罗河;另一条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叫青尼罗河。20世纪60年代,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了阿斯旺大坝和纳赛尔水库,经济效益显著,但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也令人担忧。右图示意尼罗河水系和阿斯旺大坝位置。读图,完成1~3题。
1.尼罗河上游流量大,下游流量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海陆位置
2.纳赛尔水库修建的首要目的是( )
A.减少淤积,保证农业稳产 B.增加水域面积,调节气候
C.储蓄水源,保障农田灌溉 D.利用水库,发展淡水养殖
3.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尼罗河下游的影响主要是( )
①水量季节变化减小 ②泥沙淤积增多 ③流速加快
④盐碱化加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1题,尼罗河上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较多,流量大;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不仅降水稀少,而且蒸发旺盛,流量小。第2题,尼罗河下游流量小,但沿岸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纳赛尔水库具有巨大的蓄水功能,可以储蓄水源,保障农田灌溉。第3题,阿斯旺大坝具有拦蓄洪水、调节径流的作用,从而使得下游水量季节变化减小;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使泥沙大量沉积于库区,下游地区河水泛滥减少,土壤盐碱化加剧。故选D项。
答案 1.A 2.C 3.D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4~5题。
4.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5.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
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洪涝灾害增加,造成巨大损失
C.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盐碱化减轻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青尼罗河比白尼罗河落差大。青尼罗河流经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无结冰期。青尼罗河发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受降水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大。第5题,修建水库后,泥沙在库区沉积,因此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减小,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受水库调蓄,洪涝灾害减少;下游河水泛滥受到控制,两岸沉积的泥沙减少,沿岸的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化加剧。
答案 4.A 5.C
6.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修建水库,你认为除了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丙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上,无结冰期,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较多,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由图甲中等高线可知A支流处在低山、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图可知,A支流两岸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且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有岩石裸露,故河水在汛期的含沙量较大。第(2)题,根据图甲和图乙可知,B支流主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流域内有瀑布和果园,可开发水能和发展旅游业;而C支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河流沿岸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
第(3)题,对比图甲、图乙,可以发现河流上游坡地开垦现象严重;湖泊面积在缩小,湖滨地带成为农田,这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毁林开荒、开垦陡坡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下游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再加上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使其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洪涝灾害。第(4)题,修建水库除了要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外,还需考虑有无断层等地质条件、社会经济状况。
答案 (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业。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的不利影响:湖泊淤积,湖泊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共39张PPT)
第四单元
第三节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
——以“一带一路”为例
地 理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教材导读]
课程标准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目标 导引 1.结合时事,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背景(综合思维)
2.结合时事,理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大意义(人地协调观)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一带一路”
1.“丝绸之路”自古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通道与桥梁。
2.“一带一路”即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要点笔记 “一带一路”连接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
判断正误并纠错
(1)“一带一路”就是指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
答案 ×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指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印度洋。( )
答案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走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微思考“一带一路”包括哪六大经济走廊
提示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是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的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六大经济走廊。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背景
1.地缘上的联系性
“一带一路”国家地缘的临近性和联系性 增强了沿线国家及地区间的联系 有效推动了国家间的协作发展
2.资源禀赋的互补性
各国资源条件差异产生的供需矛盾 促使各国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3.交通通信的联通性
交通运输与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国际交通走廊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
4.经济发展的互助性
(1)“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共性问题。
(2)在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
(3)经济发展有很好的互助和互补性,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
微思考“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 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具有互补性;历史基础深厚;相关国家合作意愿上升。
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
1.在全球层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塑造安全文明、和平和谐的国际秩序。
2.对区域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流动、
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3.对沿线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为沿线国家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
4.对我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的合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问题探究]
材料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我国主要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个省级行政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个省级行政区。
结合材料探究:
(1)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分析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理优势。
(2)试分析“一路一带”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古丝绸之路沿线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提示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边陲,邻国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油气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交通不断完善;面积大,农业特色突出;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劳动力廉价;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2)经济:加强沿线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对外贸易;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源开发;有利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增加就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社会稳定。
生态:在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指点迷津]
1.“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的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1)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2)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形成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使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
(3)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4)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5)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2.“一带一路”产生的影响
要素 影 响
资源 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加强我国的资源能源安全
交通 通过中国内地交通网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带”主要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一路”在国内,可以以上海和泉州等港口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工业 我国和沿线众多国家的工业合作,有利于建立健全双赢机制
农业 深化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增加农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文化 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扩大人文交流
[典题演练]
例题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进“一带一路”,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
①互联互通能力不足 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 ③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陈旧 ④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显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处于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 ②工业加工能力强
③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 ④科技实力雄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点拨
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 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缺乏
解析 第(1)题,推进“一带一路”,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互联互通能力不足,需要完善交通及通信,①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②对。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完善,③错。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不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④错。故选A项。第(2)题,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条件包括处于东部位置,地理位置优越,①错。中国经济发展快,工业加工能力强,②对。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③对。科技实力不如发达国家雄厚,④错。故选C项。
答案 (1)A (2)C
[对点训练]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序幕。“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不断拓展合作区域与领域,尝试与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 )
A.亚洲、欧洲和非洲
B.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C.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D.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2.一批商品从上海运往鹿特丹,最近的传统海上航线需经过( )
A.好望角 B.直布罗陀海峡
C.波斯湾 D.琼州海峡
3.中国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沿线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
解析 第1题,“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亚洲、欧洲和非洲,故选A项。第2题,上海至鹿特丹最近的传统航海线路依次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英吉利海峡,该航线必须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不需经过波斯湾,经过好望角航线太远,可经过琼州海峡,也可不经过琼州海峡,故选B项。第3题,海水淡化工程应在缺水地区实施,西欧、东亚和南亚等沿海地区降水较多,缺水现象不严重,因此排除A、B、D三项;中亚、西亚地区缺水严重,且光热资源丰富,故选C项。
答案 1.A 2.B 3.C
素养培优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 000千米,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和从巴基斯坦向中国新疆油气运输管道起点的瓜达尔港是巴基斯坦难得的深水良港,位于巴基斯坦和伊朗边界,濒临阿拉伯海,靠近霍尔木兹海峡。
(1)简析中巴铁路和经济走廊建设中需要克服的恶劣自然条件。
(2)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具有针对性的“双赢”战略。分析该经济走廊的建设贯通将对中巴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3)有人推测瓜达尔港以后将替代卡拉奇成为该国经济中心。此观点你是否赞同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 (1)(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多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部分地段多风沙、春季融雪性洪水(或夏季暴雨)等气象灾害多发。
(2)可以扩大中巴两国的货物进出口从而促进中巴贸易发展;能有效增加中国能源的进口路径,(可以绕过传统咽喉马六甲海峡)把中东石油直接运抵中国西部腹地(同时也能降低对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对巴基斯坦来说,铁路和公路建设将会带动其西部山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带动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终点的西南部港口的发展。
(3)观点1:赞同。理由:瓜达尔港区位更有优势,比卡拉奇更靠近霍尔木兹海峡;是难得的深水良港,而卡拉奇是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大型船舶停泊;国家政策支持;连接着中巴经济走廊,腹地更广阔,位于巴基斯坦和伊朗边界,国际贸易量更大。
观点2:不赞同。理由:瓜达尔港地形不平坦开阔,不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卡拉奇比瓜达尔港经济发达,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连接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沿线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所以腹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而卡拉奇位于河流入海口,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
当堂检测
亚吉铁路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真正实现了中国铁路从融资、规划、设计、施工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营、运营管理、设备维护等所有环节的全产业链“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读图,完成1~3题。
1.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亚吉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A.热带雨林区生态环境脆弱
B.当地经济落后,资金、设备不足
C.生产与运营管理技术落后
D.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2.亚吉铁路建设可( )
①加速非洲地区产业转移与升级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③促进非洲大陆资源开发与出口 ④加强非洲南、北部之间的经贸合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亚吉铁路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是( )
A.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B.有利于中国资源、能源的出口
C.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国际化迁移
D.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解析 第1题,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亚吉铁路,需要经过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裂谷带,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D项正确。该铁路线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A项错误。资金、设备、生产、运营管理技术都由中国负责,B、C两项错误。第2题,非洲经济落后,可加速非洲地区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①错误;亚吉铁路建设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正确;促进非洲大陆资源开发与出口,③正确;该铁路位于非洲北部,不能加强非洲南、北部之间的经贸合作,④错误。故选C项。第3题,亚吉铁路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是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A项正确;中国主要是资源、能源进口国,B项错误;该铁路位于非洲,对中国人口的国际化迁移、农产品的出口意义不大,C、D两项错误。
答案 1.D 2.C 3.A
4.关于“一带一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中国开拓西亚等国际市场
B.有利于提高中国大陆沿海港口体系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
D.有利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解析 “一带一路”联通中国与南亚、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有助于开拓西亚等国际市场,提高中国大陆沿海港口体系的国际地位,促进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但对我国国内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作用不大。
答案 D
5.“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包括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基于新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其近期应重点发展( )
A.物流服务业 B.服装加工业
C.计算机制造业 D.木材加工业
解析 新疆在“一带一路”中处于交通枢纽位置,结合材料中建设重点,其近期应重点发展物流服务业,提高交通运输及中转能力。服装加工业、计算机制造业、木材加工业不是近期的发展重点。
答案 A
2019年9月11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政府间《关于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下图示意中亚通向中国的输气管线,据此完成6~7题。
6.除天然气外,我国还可以从中亚进口( )
A.棉纤维、原油
B.机械设备、丝织品
C.货运车辆、钢材
D.电器、电子产品
7.中亚天然气资源的调入,对我国的影响有( )
A.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B.入境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C.提升我国能源安全
D.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解析 第6题,中亚地处内陆地区,盛产长绒棉,且油气资源丰富,故我国可从中亚进口棉纤维、原油。相对中亚,我国机械设备、货运车辆、钢材、电器、电子产品等水平较高,不需要从中亚进口;丝织品盛产于我国南方,中亚基本没有。第7题,天然气的调入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
答案 6.A 7.C
8.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带来的影响有( )
①推进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 ②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 ③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④带动全国各地的城市化建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一带一路”主要影响沿线地区,不能带动全国各地的城市化建设。故排除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共30张PPT)
第四单元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地 理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教材导读]
课程标准 —
目标 导引 1.结合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综合思维)
2.以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2.类型
(1)区域内部统筹:主要是指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利益群体,通过目标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区域之间协作:主要是指依托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2.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
3.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4.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判断正误并纠错
(1)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 )
答案 √
(2)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可以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但东部地区经济、生活水平会有所下降。( )
答案 × 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可以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提高东西部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双赢。
(3)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是资金、科技、人才。( )
答案 √
(4)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 )
答案 √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哪些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哪些意义
[问题探究]
材料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
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下面是京津冀地区略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京津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2)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提示 (1)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北京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天津利用其现代化制造业的基础和天然的港口优势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河北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众多的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并积极发展第一产业,为京津两地提供农副产品。
(2)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城镇化进程,使河北成为京津人口的疏散地;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指点迷津]
1.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主要成就及特点
①经过多年的调整,特别是一系列重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结构的协调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②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及方式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主要对策
2.综合分析我国的三大国家级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总体思路
“一带 一路” 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 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一是把握好合作方向;
二是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三是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总体思路
京津冀 协同发展 打造“两核三轴一带”,两核指北京和天津;“三轴”指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和京唐秦发展轴; “一带”指沿海经济带 确立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地位;定位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为四个基地
长江经 济带 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覆盖东中西11个省级行政区,“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两翼”是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一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二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三是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五是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六是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七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3.京津冀协同发展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内 容 主要措施
交通一体化 构建快速交通网(公路网、铁路网等);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缩短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时间;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实现主要城市交通“一卡通”
产业一体化 加强区域间产业规划与合作;促进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与扩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建设产业带、构建区域间产业链
生态环保 一体化 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
①促进区域间产业的转移与扩散,加强区域的分工与合作。
②探索中国特色“大城市病”治理道路,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探索新模式。
③有力推进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④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新经验。
⑤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国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实现区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典题演练]
例题京津冀一体化是为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读京津冀一体化区位优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京津冀一体化体系中,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要随着区域的协作和发展产生流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资金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B.资源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C.技术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D.资金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2)京津冀一体化是多赢的合作,对京津冀一体化合作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三大区域人口集中度增加 B.使三大区域产业功能分工明确
C.分散河北区域人口和交通压力 D.突出北京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职能
思路点拨
解析 第(1)题,资金、技术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京津两区域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河北区域资源较京津两区域丰富,部分资源会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故选D项。第(2)题,京津冀一体化合作会使三大区域优势互补,区域差异缩小,人口集中度可能会降低;使三大区域产业功能分工明确;分散京津区域人口和交通压力;突出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信息中心的城市职能,故选B项。
答案 (1)D (2)B
[对点训练]
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引导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具有优势的新兴产业、特色农业及农产品与东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方面合作对接。据此完成1~2题。
1.与黑龙江省相比,广东省( )
①自然资源更丰富 ②区域开放程度更高 ③国家政策更优惠 ④科技人才更充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开展对口合作,对黑龙江省的影响是( )
①加快经济转型 ②减少资源开发 ③拓展农产品市场 ④促进人口迁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与黑龙江省相比,广东省区域开放程度更高,科技人才更充裕。第2题,由材料可知,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引导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具有优势的新兴产业、特色农业及农产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方面合作对接,黑龙江省可以加快经济转型,拓展农产品市场。
答案 1.D 2.B
素养培优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
读北部湾经济区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该经济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对比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各国的优势。
解析 第(1)题,该经济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应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交通、政策以及经济腹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东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资金和技术,但有丰富的原料,且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 (1)位置邻近东南亚,毗邻港澳;区域矿产、油气、渔业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临近国际海运交通线;港口腹地广阔,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国家政策支持;等等。
(2)东盟在原料、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北部湾经济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
当堂检测
加快西部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应该是全面的,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的位置,生态环境建设、普及科学教育、推广实用技术、发展特色旅游、发展交通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统筹规划。据此完成1~3题。
1.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西部开发的先导工程应该是( )
A.资源开发,建设新基地 B.更新设备,改造老工业
C.交通、通信设施建设 D.培养人才,提高技术水平
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地区大量富余的劳动力
B.向西部地区提供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地区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D.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以发展畜牧业为主,但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难以进行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治理,所以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经济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第2题,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其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资源需要先修路,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利于带动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于对外联系与交流,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第3题,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国家倡导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答案 1.A 2.C 3.D
4.目前,广东省大力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打造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成效初步显现,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的主要意义是( )
A.扩大城市规模 B.缓解交通压力
C.促进人口流动 D.优化资源配置
解析 扩大城市规模、缓解交通压力属于单个的城市发展的目标,A、B两项错误。促进人口流动不是一体化的主要意义,C项错误。区域一体化主要是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的主要意义是优化资源配置,D项正确。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