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贝壳》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蝉》《贝壳》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15 16:02:54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作者简介
1、小思
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fān) 。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作者简介
2、席慕蓉
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 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1)《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3)《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4)《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写出读后感。《蝉》《贝壳》学案
科目:七年级语文 班级: 主备教师: 日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着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学时 两课时。
情景导入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课前预习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宽恕(shù) :宽容饶恕。短暂(zhàn):很短的一段时间。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上苍:上天。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走近作者作品一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课前复习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形容十分恐惧不安。(心惊肉跳)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小心翼翼)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灰心丧气)2、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①训诫(jiè) ②屡次(lǚ)③迂回(yū) ④啜泣(chuò) ⑤耸立(s ng)⑥纳罕(hǎn)⑦颤抖(chàn)⑧瘦骨嶙峋(lín)(xún)⑨头晕目眩(xuan)落下(là)着眼(zhuó)
整体感知一 1.让学生默读课文《蝉》,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答:主旨句:“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的活过.” 不管生命长短,都要好好地活。
重点研讨一 1.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
走近作者作品二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她写诗写散文,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整体感知二 1.让学生默读课文《贝壳》,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答: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生命,好好珍惜生命,好好创造生命!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重点研讨二 1. “这是一颗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理解.答: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什么丰功伟绩,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一样,用 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2.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答:相同之处: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不同之处: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 ,<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③、 <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拓展练习 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①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②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蝉》《贝壳》学案
科目:七年级语文 班级: 主备教师: 日期: 审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着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学时 两课时。
情景导入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收敛( ): 。聒聒( ): 。宽恕( ): 。短暂( ): 。一丝不苟( ): 。卑( )微: 。上苍: 。把玩: 。2.造句。收敛: 。聒聒: 。宽恕: 。短暂: 。一丝不苟: 。卑微: 。上苍:: 。把玩: 。
走近作者作品一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课前复习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形容十分恐惧不安。(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2、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①训诫( ) ②屡次( )③迂回( ) ④啜泣( ) ⑤耸立( )⑥纳罕( )⑦颤抖( )⑧瘦骨嶙峋( )( )⑨头晕目眩( )落下( )着眼( )
整体感知一 1.让学生默读课文《蝉》,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 ,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 蝉,写它的 和 ,又是一抑。扬: 蝉的生活 显示了 的意义。由 到 ,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 ,必须要好好地 。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答:主旨句: 不管生命 ,都要好好地 。
重点研讨一 1.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 的季节,但对在地下 17年,苦苦等待了 的 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 .生命虽然 ,蝉却 地等待,我对它的 油然而生.
走近作者作品二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她写诗写散文,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整体感知二 1.让学生默读课文《贝壳》,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答: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的 ,想到为了这样一个 、 、 、 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 →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 ,虽然 ,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 ,空间要 ,因此要好好面对 ,好好珍惜 ,好好创造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句比较了 和 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 ,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 ,空间要 ,以表达一种的 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 些、更 些,让后人为自己的 、 而感动。
重点研讨二 1. “这是一颗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理解.答: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什么 ,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 一样,用 、 、 来塑造 的形象,回馈生命, 人们.2.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答:相同之处: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 的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 、 ;③、对于”物”的描写 ,笔调 。不同之处:①、<蝉>先 后 ,<贝壳>直奔 ;、 <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 ,都要 ,好好 ; <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 的事情做得更 、更 、更加 ;③、 <蝉>的作者对于 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 ;<贝壳>的作者则 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 和 的东西的愿望。
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 的蝉、海边小小的 这些细小事物中, 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 和 :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 、 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 ,必须要 。
拓展练习 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①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②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