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3~4节夯实基础训练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3~4节夯实基础训练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4 14:03:59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3~4节夯实基础训练题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西湖月考)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2.(2021九上·拱墅月考)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2、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由2个N2分子构成
B.N4中N的化合价为+4价
C.N4是一种单质
D.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3.(2021·温州)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MgO B.CaCO3 C.NaHCO3 D.Al(OH)3
4.(2021·金华模拟)“分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HCl、H2SO4、CH4等三种物质中都含氢元素,所以都属于酸
B.氧气(O2)、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属于不同的单质
C.CuSO4、CaCO3、KNO3等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D.P2O5、CuO、H2O三种物质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5.(2021·下城模拟)钨丝灯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钨丝(W)的温度可达3000℃以上,导致钨升华而使灯丝变细。加入固态碘(I2)可延缓灯丝变细,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灯管中的钨只发生物理变化 B.该灯管中的W和I2均属于单质
C.反应①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反应②属于化合反应
6.(2021九下·慈溪月考)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B.碳酸钙、甲烷、乙醇均属于有机物
C.氧化铜、生石灰、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
D.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
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
A.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铜 B.氧化钾、氢氧化钠、氧化铁
C.氧化银、氧化钠、氧气 D.氧化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8.(2020九上·杭州期末)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常用消毒剂的成分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如表所示:
消毒剂类型 成分 使用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 不能与洁厕灵(含盐酸)混用
醇类消毒剂 医用酒精(C2H5OH含量为75%) 远离火源
过氧化物类 过氧化氢(H2O2)消毒剂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消毒剂 过氧乙酸(CH3COOOH)消毒剂 有腐蚀性、有灼伤危险
下列有关上述常用消毒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NaClO属于氧化物,Cl的化合价为-1价
B.C2H5OH属于有机物,具有可燃性
C.过氧化氢消毒剂应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
D.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时谨防溅到皮肤上
9.(2020九上·拱墅月考)“价-类”二维图可以表示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下图中的a、b、c、d、e代表常见的含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和氧气反应生成c B.c和水反应生成d
C.e可能难溶于水 D.由a得到e至少要经过三步反应
10.(2020九上·婺城期中)推理和归纳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②性质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能跟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④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比空气轻,可用此法收集
A.②③⑤ B.③⑤ C.只有③ D.②③④⑤
11.(2020九上·余杭期中)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不能确定
12.(2020九上·余杭期中)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
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②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A.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⑤ D.③④⑤
13.(2020九上·杭州期中)下列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4.(2020九上·海曙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值大于7,则碳酸钠属于碱
B.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则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
反应
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二氧化碳属于酸
15.(2020九上·嘉兴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6.(2020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成分中除C,H2外均为有机物
B.液化石油气不充分燃烧时会有一氧化碳生成
C.取天然气进行化学实验前要先检验其纯度
D.等质量甲烷比等质量丙烷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低
17.(2020九上·嘉兴期中)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中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温度会升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18.(2020九上·拱墅期中)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混合物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19.下列有关甲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C.甲烷燃烧可产生3000℃的高温,可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D.甲烷的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2020九上·慈溪期中)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表是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材料
把煤做成蜂窝状—促进煤的燃烧
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合金、塑料一有机合成材料
陶瓷、普通玻璃一无机非金属材料
C.性质与用途 D.化学与安全
氧气具有助燃性一作燃料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作保护气 炒菜时油锅着火一弃锅逃走
皮肤沾上浓硫酸一涂抹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1.(2021九上·西湖月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市场上84消毒液等消毒剂非常紧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2NaOH+Cl2=NaCl+NaClO+H2O。回答:
(1)反应物氯气属于   (填物质类别)。
(2)NaClO中Cl的化合价是   。
(3)NaClO是由 Na+和ClO-构成的,具有消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离子。
22.下列物质:①石墨;②食盐;③甲烷;④千冰;⑤空气;⑥熟石灰;⑦高锰酸钾;⑧水银,指出其类别,并将物质的序号填写在各类别的横线上。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有机物:   ;碱:    。
23.(2021·上虞模拟)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①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填选项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镁
③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   (填“凉拌”或“煮熟“)
24.(2021·江北模拟)新时代,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资源。生活中居民常用的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物质,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   溶液。
(3)写出设备Ⅲ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2021·嵊州模拟)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是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如图是Fe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关系图。
(1)物质F是一种盐酸盐,其化学式是   。
(2)物质C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6.(2021九下·慈溪月考)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1)谣言一:水变成汽油。汽油含C、H、O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   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2)谣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塑料是一种   (填“合成”或“天然”)材料。将大米和“塑料大米”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大米变黄、变焦、有米香味,而“塑料大米”加热后变成粘稠的液体。
(3)谣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棉花时闻到烧纸的气味,点燃肉松时闻到   的气味。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1九下·绍兴月考)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   。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   。
(4)将B和C装置互换,则测得的氢元素的含量会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28.(2018九上·天台月考)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
(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
A.需氧异养型 B.需氧自养型 C.厌氧异养型 D.厌氧自养型
(2)请写出由CO2 和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3)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的电源、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电流表和电阻Rx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该沼气池中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   (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甲烷气体浓度% 0 20 40 60 80 100
Rx/Ω 25 20 15 10 7 5
29.(2018九上·杭州期中)近来微信上传播所谓“塑料大米”,实际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某研究小组欲对某种“塑料大米”的组成进行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有C、H两种元素,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
(1)大米主要成分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为了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那么该小组成员应该在装置A与B之间正确连接:A→②→③→①→   →B(提示:发生装置A导出的气体中混有CO2和水蒸气,装置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3)B装置中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最后连接B装置的作用是   。
30.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烷烃的一些信息.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一烷 十六烷
化学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C11H24 C16H34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94.5 287.5
相对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0.741 0.774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丁烷的化学式   
(2)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    原子个数有关.
(3)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31.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
(1)你认为这两个实验要检验的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   影响.
(2)请你预测试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   试管.
(3)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   。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   (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   。
四、解答题
33.(2021·绍兴)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而原来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34.(2020九上·温岭期中)“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红美人皮薄易剥,入口即化,有独特清新的橘香味,香味物质中有一种为戊酸乙酯(C7H14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戊酸乙酯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C7H14O2的式量为   。
(3)C7H14O2中的数字14表示的意义是   。
(4)列式计算多少克戊酸乙酯含有8.4克碳元素?
35.(2020九上·浙江期末)硝酸铵(NH4NO3)受到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可作化学肥料。试分析:
(1)硝酸铵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100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   。
(3)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6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当?
36.(2020九上·嘉兴期中)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一定条件(4H2+CO2=CH4+2H2O);液态水即时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1.6kg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 (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37.(2020九上·宁波期中)莽草酸(化学式 C7H10O5)是制取抗 H1N1 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请回答:
(1)莽草酸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莽草酸分子中 C、H、O 原子的个数比为   
(3)174g 莽草酸含氢元素质量为   g
(4)对于 1 岁以上儿童推荐按照下表“体重-剂量表”服用
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 40Kg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60mg
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 35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2 次,每个疗程为 5 天,若每颗“达菲”胶囊含“达菲”75mg,则一个疗程需要 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与单质的转化为化学变化,且有化合价变化分析。
【解答】由物质的分类可知,乙为单质;
A、转化b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B、转化b是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C、转化a可以是混合物的分离,可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及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A、 N4由N4分子构成 ,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B、 N4中N的化合价为0价 ,不符合题意;
C、 N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符合题意;
D、 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A、 MgO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符合题意;
B、Ca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由
C、NaH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D、Al(OH)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酸、单质、盐、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解答】A、CH4 为有机物,不是酸,符合题意;
B、氧气(O2)、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的单质 ,不符合题意;
C、CuSO4、CaCO3、KNO3等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类物质 ,不符合题意;
D、P2O5、CuO、H2O三种物质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3)比较I2和WI4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4)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解答】A.钨丝和碘反应生成碘化钨,因此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该灯管中的W和I2都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故B正确;
C.反应①中,反应前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化合价降低,故C错误;
D.反应②中,碘化钨分解生成钨和碘,为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2)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4)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主要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解答】A.纯碱不是碱,而是盐,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虽然含碳元素,但它是无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是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钙也是氧化物、二氧化硫也是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D.合金是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氧化物为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A、 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铜都属于金属氧化物,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属于碱,不属于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 氧气是单质,不属于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根据注意事项推测它的性质;
(3)根据过氧化氢的注意事项判断;
(4)根据过氧乙酸的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A.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0,解得:x=+1价,即Cl的化合价为+1价,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2H5OH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具有可燃性,因此要远离火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过氧化氢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因此应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过氧乙酸消毒剂有腐蚀性,使用时有灼伤危险,因此使用时谨防溅到皮肤上,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碳元素的化合价和所属的物质种类,对各种物质进行推测,最后再对各个选项的内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中碳的化合价为0,为单质,那么a为C;b中碳的化合价为+2价,为氧化物,那么b为CO;
c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为氧化物,那么c为CO2;;d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为酸,那么d为H2CO3;
e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为盐,那么e为碳酸钠、碳酸钙等。
A.b为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c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故B正确不合题意;
C.e为碳酸盐,可能溶于水,也可能不溶于水,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可溶性的碱反应生成碳酸盐,至少需要两步,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可作保护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组成、有机物的定义及气体收集方法分析。
【解答】①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但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如氮气,错误;②性质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能跟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错误;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正确;④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酸钠,错误;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比空气轻,可用此法收集,正确;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二者相加与有机物的质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组成元素。
【解答】碳元素的质量:;
氢元素的质量:;
因为2.4g+0.2g=2.6g,
所以该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2)能够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应该是可溶性的碱;
(3)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4)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
(5)碳酸钠是盐,但是水溶液成碱性。
【解答】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故①正确;
②Cu(OH)2不溶于水,不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②错误;
③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是无机物,故③错误;
④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④错误;
⑤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它是盐,故⑤错误。
那么错误的是②③④⑤。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碱的概念;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酸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分析;
B、根据碳酸钠、二氧化碳等含碳元素但不是有机物分析;
C、根据金属与氢气的质量大小分析;
D、根据铵盐不含金属元素分析。
【解答】A、酸中不一定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酸钠属于无机物 ,不符合题意;
C、 因反应的金属质量一定大于生成氢气质量,所以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符合题意;
D、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如氯化铵,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常见物质的分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4)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C错误;
D.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化合物定义分析;
B、根据酸和碱或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生成盐和水分析;
C、根据单质定义分析;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或碳酸盐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解答】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符合题意;
B、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如酸和碱反应,不符合题意;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D、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也可能是碳酸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属于无机物分析;
B、根据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C、根据点燃不纯的天然气易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等质量甲烷与丙烷中甲烷含碳元素质量少分析。
【解答】A、CO属于无机物,符合题意;
B、 液化石油气为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有一氧化碳生成 ,不符合题意;
C、点燃不纯的天然气易发生爆炸,使用前要先验纯,不符合题意;
D、 等质量甲烷比等质量丙烷中含碳量低,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低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分析;
C、根据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温度升高及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分析。
【解答】A、 物质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B、 反应②可以是碳酸钠等盐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也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温度会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会减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待温度恢复后溶解度又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D、图中没有单质的参与,不发生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是具有可燃性的有机物及氧气属于纯净物分析。
【解答】A、 甲烷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 甲烷具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C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成分、可燃性及燃烧的产物分析。
【解答】A、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 ,不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温度低于3000℃,金属的焊接和切割一般不用甲烷燃烧,符合题意;
D、 甲烷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促进燃料的燃烧与乳化作用来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解答】A.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煤的燃烧;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A正确;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通过隔绝氧气而灭火;皮肤沾上浓硫酸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21.【答案】(1)单质
(2)+1
(3)ClO-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NaClO中具有消毒作用的是 ClO- 分析。
【解答】(1)氯气由氯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2) 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的化合价是+1价;
(3) NaClO中具有消毒作用的是 ClO- ;
故答案为:(1)单质;(2)+1;(3) ClO- 。
22.【答案】②⑤;①⑧;④;②⑦;③;⑥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为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单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非金属氧化物为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为含碳元素化合物、碱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化合物分析。
【解答】 ①石墨属于单质;②食盐属于氯化钠,属于盐;③甲烷属于有机物;④千冰为非金属氧化物;⑤空气为混合物;⑥熟石灰属于碱;⑦高锰酸钾属于盐;⑧水银属于单质;
故答案为:②⑤;①⑧;④;②⑦;③;⑥。
23.【答案】(1)有机物
(2)酸性;b;凉拌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淀粉中含有糖类。
(2)①根据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
②根据酸的通性分析。
③根据“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进行分析。
【解答】(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属于含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大米、面粉主要组成为淀粉,淀粉分解后形成糖类,因此含有营养成分是糖类。
(2)①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
②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反应,食盐与硫酸镁为中性物质,只有苛性钠为碱性物质,因此与苛性钠反应。
③高温下维生素C不稳定,不能被完全吸收,凉拌可以更好保护维生素C,故食用黄瓜时宜凉拌。
故答案为:(1)有机物(2)酸性;b;凉拌
24.【答案】(1)石墨
(2)AgNO3(或硝酸银)
(3)Zn+H2SO4= ZnSO4+H2、Zn+CuSO4= Cu+ZnSO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铵;
(3)首先确定B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再根据金属锌和它们的反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石墨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就是单质,则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石墨。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AgNO3(或硝酸银)溶液。
(3)①锌皮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氧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B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锌、硫酸铜和剩余的稀硫酸;
②B中加入足量的锌后,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 ↑;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单质,方程式为: Zn+CuSO4= Cu+ZnSO4 。
25.【答案】(1)FeCl3
(2)4Fe(OH)2+O2+2H2O═4Fe(OH)3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所给物质的类别及铁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各点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再按要求解答即可。
【解答】(1)F为+3价铁的盐酸盐,则为氯化铁,化学式为 FeCl3 ;
(2) 物质C 为+2价铁的碱,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3价碱,即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
故答案为:(1)FeCl3;(2) 4Fe(OH)2+O2+2H2O═4Fe(OH)3。
26.【答案】(1)元素
(2)合成
(3)烧焦羽毛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解答;
(2)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主要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3)根据羊毛和棉花的鉴别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水中没有碳元素,不可能加了试剂后就变成了有机物了,因此水不能变成油;
(2)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3)棉花灼烧时会发出烧纸的气味,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27.【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D
(3)2:5
(4)偏大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其对应操作的目的即可;
(2)考虑不同装置开始加热带来的影响及后续装置需要测量的量即可得出;
(3)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商的比值;
(4)分析不同装置的作用,及交换后可能产生的额外影响,即可知道交换后产生的误差;
【解答】(1)该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量得出化学式的,而空气中含有这些成分,所以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装置内充满了氧气,开始实验后装置的氧气受热膨胀会进入E中,影响实验,所以先加热D,利用受热的铜来吸收氧气;
(3)浓硫酸可以吸收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水是4.5g,二氧化碳是8.8g;;;;
(4)当BC互换后,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会带出一部分额外的水,导致水的质量偏大,则测量的氢元素质量也会偏大;
故答案为:(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2)D;(3)2:5;(4)偏大。
28.【答案】(1)C
(2)CO2+4H2=CH4+2H2O
(3)变大
(4)不会
【知识点】细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异养型;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总电阻减去R0得出Rx的阻值,再对应表查出甲烷的浓度,从而判断出遇到明火,是否发生爆炸。
【解答】(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厌氧异养型,故选C;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根据,可知,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
(4)电路的总电阻为:,Rx=R-R0=30Ω-10Ω=20Ω,从表中可以查出,甲烷气体浓度为20%,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1)C;(2)CO2+4H2=CH4+2H2O;(3)变大;(4)不会。
29.【答案】(1)有机物
(2)③→②
(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含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属于有机物;为了测量“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在氧气进入①装置前,要把发生装置A导出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除去,“塑料大米”燃烧会生成H2O和CO2,应先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蒸气,通过测量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氢元素的含量,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碳元素的含量;为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右侧装置,造成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测量结果不准确,而B装置中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有机物;(2)③→②;(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0.【答案】(1)C4H10
(2)碳
(3)随着碳原子教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从表中所给物质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的关系找出关系,再看一下物质命名与碳原子个数的关系,然后推导出物质丁烷的化学式;由表中所列数据总结出烷烃的沸点及相对密度的递变规律。
【解答】(1)表中所给物质来看,氢原子数为碳原子个数的2倍再加上2,物质的命名以碳原子的数目而定,所以丁烷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4H10。
(2)由表可知,烷烃的命名是以碳原子数目而定的,故命名与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有关。
(3)由表可以看出,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1)C4H10;(2)碳;(3)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31.【答案】(1)温度
(2)甲
(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1)根据两个对比性实验控制的变量条件:甲是冰水中,乙是37℃的水中,可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有关.(2)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体温时催化效率最好.所以应该是甲试管中有淀粉存在,而乙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完了。(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体温时催化效果最好,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所以答案为:(1)温度;(2)甲;(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z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x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的影响关系。
32.【答案】HCl;验证是否有水生成;Ca(OH)2+CO2=CaCO3↓+H2O;①;白色污染;不能;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实验探究】B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C是检验是否有氯化氢生成,D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氯化氢气体生成。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实验结论】因塑料燃烧后没有氯化氢生成,说明不含氯元素,所以通过实验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交流反思】⑴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白色污染;⑵因气体从溶液中通过时会带一部分水,所以BC交换,则无法确定水是否是燃烧生成的。
33.【答案】(1)有机物
(2)2:1
(3)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32.4克×(72n/162n)=14.4克
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聚丙烯为:14.4克/(36n/42n)=16.8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纤维素是一种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 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0:5=2:1;
故答案为:(1)有机物;(2)2:1;(3)16.8克。
34.【答案】(1)有机物
(2)130
(3)每个戊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
(4)m = 13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化学式的式量等于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3)根据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分析;
(4)根据碳元素质量=戊酸乙酯×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1)根据化学式C7H14O2可知,戊酸乙酯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根据化学式C7H14O2可知,戊酸乙酯的式量:12×7+1×14+16×2=130;
(3)C7H14O2中的数字14表示的意义是:每个戊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
(4)设质量为x的戊酸乙酯含有8.4g碳元素,

解得:x=13g。
35.【答案】(1)无机物
(2)35g
(3)设质量为x的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6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当。
×x= ×16g,
x=26.4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氮元素的质量=硝酸铵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NH4NO3可知,硝酸铵中不含碳元素,所以属于无机物。
(2)根据化学式NH4NO3可知,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那么10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
(3)设质量为x的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6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当。

解得:x=26.4g。
36.【答案】(1)甲烷
(2)解: 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需要氧气质量为 1.6kg ×30=48kg;48kg氧气需水的质量为,生成48kg氧气同时产生氢气质量为6kg,设6kg氢气产生水的质量为x
4H2+CO2=CH4+2H2O
8 36
6kg x
8:36=6kg:x
x=27kg,则需补充水的质量为54-27=27kg.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27kg水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甲烷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计算出补充水的质量分析。
【解答】(1)图中所涉及物质中,甲烷为有机物;
(2) 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需要氧气质量为 1.6kg ×30=48kg;48kg氧气需水的质量为,生成48kg氧气同时产生氢气质量为6kg,设6kg氢气产生水的质量为x
4H2+CO2=CH4+2H2O
8 36
6kg x
8:36=6kg:x
x=27kg,则需补充水的质量为54-27=27kg.
故答案为:(1)甲烷;(2)27kg.
37.【答案】(1)有机物
(2)7:10:5
(3)10
(4)体重是 35Kg 的儿童每次用量为60mg,则一个疗程需要颗数为60mg×2×5÷75mg=8颗;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定义分析;
(2)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表中数据及服用量进行分析。
【解答】(1) 莽草酸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 莽草酸分子中 C、H、O 原子的个数比为 7:10:5;
(3) 174g 莽草酸含氢元素质量为 ;
(4) 体重是 35Kg 的儿童每次用量为60mg,则一个疗程需要颗数为60mg×2×5÷75mg=8颗;
故答案为:(1)有机物;(2)7:10:5;(3)10g;(4)8.
1 / 1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3~4节夯实基础训练题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西湖月考)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与单质的转化为化学变化,且有化合价变化分析。
【解答】由物质的分类可知,乙为单质;
A、转化b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B、转化b是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C、转化a可以是混合物的分离,可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1九上·拱墅月考)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2、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由2个N2分子构成
B.N4中N的化合价为+4价
C.N4是一种单质
D.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及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A、 N4由N4分子构成 ,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B、 N4中N的化合价为0价 ,不符合题意;
C、 N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符合题意;
D、 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1·温州)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MgO B.CaCO3 C.NaHCO3 D.Al(OH)3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A、 MgO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符合题意;
B、Ca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由
C、NaH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D、Al(OH)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1·金华模拟)“分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HCl、H2SO4、CH4等三种物质中都含氢元素,所以都属于酸
B.氧气(O2)、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属于不同的单质
C.CuSO4、CaCO3、KNO3等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D.P2O5、CuO、H2O三种物质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酸、单质、盐、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解答】A、CH4 为有机物,不是酸,符合题意;
B、氧气(O2)、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的单质 ,不符合题意;
C、CuSO4、CaCO3、KNO3等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类物质 ,不符合题意;
D、P2O5、CuO、H2O三种物质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1·下城模拟)钨丝灯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钨丝(W)的温度可达3000℃以上,导致钨升华而使灯丝变细。加入固态碘(I2)可延缓灯丝变细,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灯管中的钨只发生物理变化 B.该灯管中的W和I2均属于单质
C.反应①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反应②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3)比较I2和WI4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4)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解答】A.钨丝和碘反应生成碘化钨,因此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该灯管中的W和I2都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故B正确;
C.反应①中,反应前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化合价降低,故C错误;
D.反应②中,碘化钨分解生成钨和碘,为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6.(2021九下·慈溪月考)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B.碳酸钙、甲烷、乙醇均属于有机物
C.氧化铜、生石灰、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
D.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
【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2)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4)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主要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解答】A.纯碱不是碱,而是盐,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虽然含碳元素,但它是无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是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钙也是氧化物、二氧化硫也是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D.合金是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
A.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铜 B.氧化钾、氢氧化钠、氧化铁
C.氧化银、氧化钠、氧气 D.氧化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氧化物为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A、 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铜都属于金属氧化物,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属于碱,不属于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 氧气是单质,不属于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0九上·杭州期末)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常用消毒剂的成分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如表所示:
消毒剂类型 成分 使用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 不能与洁厕灵(含盐酸)混用
醇类消毒剂 医用酒精(C2H5OH含量为75%) 远离火源
过氧化物类 过氧化氢(H2O2)消毒剂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消毒剂 过氧乙酸(CH3COOOH)消毒剂 有腐蚀性、有灼伤危险
下列有关上述常用消毒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NaClO属于氧化物,Cl的化合价为-1价
B.C2H5OH属于有机物,具有可燃性
C.过氧化氢消毒剂应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
D.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时谨防溅到皮肤上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根据注意事项推测它的性质;
(3)根据过氧化氢的注意事项判断;
(4)根据过氧乙酸的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A.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0,解得:x=+1价,即Cl的化合价为+1价,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2H5OH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具有可燃性,因此要远离火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过氧化氢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因此应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过氧乙酸消毒剂有腐蚀性,使用时有灼伤危险,因此使用时谨防溅到皮肤上,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2020九上·拱墅月考)“价-类”二维图可以表示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下图中的a、b、c、d、e代表常见的含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和氧气反应生成c B.c和水反应生成d
C.e可能难溶于水 D.由a得到e至少要经过三步反应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碳元素的化合价和所属的物质种类,对各种物质进行推测,最后再对各个选项的内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中碳的化合价为0,为单质,那么a为C;b中碳的化合价为+2价,为氧化物,那么b为CO;
c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为氧化物,那么c为CO2;;d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为酸,那么d为H2CO3;
e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为盐,那么e为碳酸钠、碳酸钙等。
A.b为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c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故B正确不合题意;
C.e为碳酸盐,可能溶于水,也可能不溶于水,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可溶性的碱反应生成碳酸盐,至少需要两步,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0九上·婺城期中)推理和归纳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②性质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能跟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④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比空气轻,可用此法收集
A.②③⑤ B.③⑤ C.只有③ D.②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可作保护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组成、有机物的定义及气体收集方法分析。
【解答】①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但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如氮气,错误;②性质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能跟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错误;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正确;④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酸钠,错误;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比空气轻,可用此法收集,正确;
故选B。
11.(2020九上·余杭期中)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二者相加与有机物的质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组成元素。
【解答】碳元素的质量:;
氢元素的质量:;
因为2.4g+0.2g=2.6g,
所以该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故选B。
12.(2020九上·余杭期中)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
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②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A.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⑤ D.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2)能够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应该是可溶性的碱;
(3)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4)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
(5)碳酸钠是盐,但是水溶液成碱性。
【解答】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故①正确;
②Cu(OH)2不溶于水,不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②错误;
③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是无机物,故③错误;
④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④错误;
⑤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它是盐,故⑤错误。
那么错误的是②③④⑤。
故选A。
13.(2020九上·杭州期中)下列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碱的概念;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酸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分析;
B、根据碳酸钠、二氧化碳等含碳元素但不是有机物分析;
C、根据金属与氢气的质量大小分析;
D、根据铵盐不含金属元素分析。
【解答】A、酸中不一定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酸钠属于无机物 ,不符合题意;
C、 因反应的金属质量一定大于生成氢气质量,所以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符合题意;
D、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如氯化铵,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0九上·海曙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值大于7,则碳酸钠属于碱
B.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则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
反应
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二氧化碳属于酸
【答案】B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常见物质的分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4)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C错误;
D.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B。
15.(2020九上·嘉兴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化合物定义分析;
B、根据酸和碱或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生成盐和水分析;
C、根据单质定义分析;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或碳酸盐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解答】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符合题意;
B、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如酸和碱反应,不符合题意;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D、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也可能是碳酸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0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成分中除C,H2外均为有机物
B.液化石油气不充分燃烧时会有一氧化碳生成
C.取天然气进行化学实验前要先检验其纯度
D.等质量甲烷比等质量丙烷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低
【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属于无机物分析;
B、根据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C、根据点燃不纯的天然气易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等质量甲烷与丙烷中甲烷含碳元素质量少分析。
【解答】A、CO属于无机物,符合题意;
B、 液化石油气为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有一氧化碳生成 ,不符合题意;
C、点燃不纯的天然气易发生爆炸,使用前要先验纯,不符合题意;
D、 等质量甲烷比等质量丙烷中含碳量低,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低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20九上·嘉兴期中)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中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温度会升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分析;
C、根据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温度升高及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分析。
【解答】A、 物质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B、 反应②可以是碳酸钠等盐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也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温度会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会减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待温度恢复后溶解度又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D、图中没有单质的参与,不发生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0九上·拱墅期中)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混合物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是具有可燃性的有机物及氧气属于纯净物分析。
【解答】A、 甲烷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 甲烷具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下列有关甲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C.甲烷燃烧可产生3000℃的高温,可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D.甲烷的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成分、可燃性及燃烧的产物分析。
【解答】A、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 ,不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温度低于3000℃,金属的焊接和切割一般不用甲烷燃烧,符合题意;
D、 甲烷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020九上·慈溪期中)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表是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材料
把煤做成蜂窝状—促进煤的燃烧
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合金、塑料一有机合成材料
陶瓷、普通玻璃一无机非金属材料
C.性质与用途 D.化学与安全
氧气具有助燃性一作燃料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作保护气 炒菜时油锅着火一弃锅逃走
皮肤沾上浓硫酸一涂抹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促进燃料的燃烧与乳化作用来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解答】A.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煤的燃烧;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A正确;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通过隔绝氧气而灭火;皮肤沾上浓硫酸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21.(2021九上·西湖月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市场上84消毒液等消毒剂非常紧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2NaOH+Cl2=NaCl+NaClO+H2O。回答:
(1)反应物氯气属于   (填物质类别)。
(2)NaClO中Cl的化合价是   。
(3)NaClO是由 Na+和ClO-构成的,具有消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离子。
【答案】(1)单质
(2)+1
(3)ClO-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NaClO中具有消毒作用的是 ClO- 分析。
【解答】(1)氯气由氯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2) 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的化合价是+1价;
(3) NaClO中具有消毒作用的是 ClO- ;
故答案为:(1)单质;(2)+1;(3) ClO- 。
22.下列物质:①石墨;②食盐;③甲烷;④千冰;⑤空气;⑥熟石灰;⑦高锰酸钾;⑧水银,指出其类别,并将物质的序号填写在各类别的横线上。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有机物:   ;碱:    。
【答案】②⑤;①⑧;④;②⑦;③;⑥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为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单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非金属氧化物为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为含碳元素化合物、碱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化合物分析。
【解答】 ①石墨属于单质;②食盐属于氯化钠,属于盐;③甲烷属于有机物;④千冰为非金属氧化物;⑤空气为混合物;⑥熟石灰属于碱;⑦高锰酸钾属于盐;⑧水银属于单质;
故答案为:②⑤;①⑧;④;②⑦;③;⑥。
23.(2021·上虞模拟)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①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填选项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镁
③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   (填“凉拌”或“煮熟“)
【答案】(1)有机物
(2)酸性;b;凉拌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淀粉中含有糖类。
(2)①根据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
②根据酸的通性分析。
③根据“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进行分析。
【解答】(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属于含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大米、面粉主要组成为淀粉,淀粉分解后形成糖类,因此含有营养成分是糖类。
(2)①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
②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反应,食盐与硫酸镁为中性物质,只有苛性钠为碱性物质,因此与苛性钠反应。
③高温下维生素C不稳定,不能被完全吸收,凉拌可以更好保护维生素C,故食用黄瓜时宜凉拌。
故答案为:(1)有机物(2)酸性;b;凉拌
24.(2021·江北模拟)新时代,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资源。生活中居民常用的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物质,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   溶液。
(3)写出设备Ⅲ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石墨
(2)AgNO3(或硝酸银)
(3)Zn+H2SO4= ZnSO4+H2、Zn+CuSO4= Cu+ZnSO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铵;
(3)首先确定B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再根据金属锌和它们的反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石墨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就是单质,则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石墨。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AgNO3(或硝酸银)溶液。
(3)①锌皮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氧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B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锌、硫酸铜和剩余的稀硫酸;
②B中加入足量的锌后,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 ↑;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单质,方程式为: Zn+CuSO4= Cu+ZnSO4 。
25.(2021·嵊州模拟)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是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如图是Fe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关系图。
(1)物质F是一种盐酸盐,其化学式是   。
(2)物质C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FeCl3
(2)4Fe(OH)2+O2+2H2O═4Fe(OH)3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所给物质的类别及铁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各点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再按要求解答即可。
【解答】(1)F为+3价铁的盐酸盐,则为氯化铁,化学式为 FeCl3 ;
(2) 物质C 为+2价铁的碱,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3价碱,即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
故答案为:(1)FeCl3;(2) 4Fe(OH)2+O2+2H2O═4Fe(OH)3。
26.(2021九下·慈溪月考)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1)谣言一:水变成汽油。汽油含C、H、O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   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2)谣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塑料是一种   (填“合成”或“天然”)材料。将大米和“塑料大米”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大米变黄、变焦、有米香味,而“塑料大米”加热后变成粘稠的液体。
(3)谣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棉花时闻到烧纸的气味,点燃肉松时闻到   的气味。
【答案】(1)元素
(2)合成
(3)烧焦羽毛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解答;
(2)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主要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3)根据羊毛和棉花的鉴别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水中没有碳元素,不可能加了试剂后就变成了有机物了,因此水不能变成油;
(2)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3)棉花灼烧时会发出烧纸的气味,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1九下·绍兴月考)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   。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   。
(4)将B和C装置互换,则测得的氢元素的含量会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D
(3)2:5
(4)偏大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其对应操作的目的即可;
(2)考虑不同装置开始加热带来的影响及后续装置需要测量的量即可得出;
(3)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商的比值;
(4)分析不同装置的作用,及交换后可能产生的额外影响,即可知道交换后产生的误差;
【解答】(1)该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量得出化学式的,而空气中含有这些成分,所以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装置内充满了氧气,开始实验后装置的氧气受热膨胀会进入E中,影响实验,所以先加热D,利用受热的铜来吸收氧气;
(3)浓硫酸可以吸收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水是4.5g,二氧化碳是8.8g;;;;
(4)当BC互换后,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会带出一部分额外的水,导致水的质量偏大,则测量的氢元素质量也会偏大;
故答案为:(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2)D;(3)2:5;(4)偏大。
28.(2018九上·天台月考)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
(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
A.需氧异养型 B.需氧自养型 C.厌氧异养型 D.厌氧自养型
(2)请写出由CO2 和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3)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的电源、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电流表和电阻Rx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该沼气池中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   (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甲烷气体浓度% 0 20 40 60 80 100
Rx/Ω 25 20 15 10 7 5
【答案】(1)C
(2)CO2+4H2=CH4+2H2O
(3)变大
(4)不会
【知识点】细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异养型;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总电阻减去R0得出Rx的阻值,再对应表查出甲烷的浓度,从而判断出遇到明火,是否发生爆炸。
【解答】(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厌氧异养型,故选C;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根据,可知,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
(4)电路的总电阻为:,Rx=R-R0=30Ω-10Ω=20Ω,从表中可以查出,甲烷气体浓度为20%,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1)C;(2)CO2+4H2=CH4+2H2O;(3)变大;(4)不会。
29.(2018九上·杭州期中)近来微信上传播所谓“塑料大米”,实际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某研究小组欲对某种“塑料大米”的组成进行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有C、H两种元素,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
(1)大米主要成分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为了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那么该小组成员应该在装置A与B之间正确连接:A→②→③→①→   →B(提示:发生装置A导出的气体中混有CO2和水蒸气,装置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3)B装置中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最后连接B装置的作用是   。
【答案】(1)有机物
(2)③→②
(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含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属于有机物;为了测量“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在氧气进入①装置前,要把发生装置A导出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除去,“塑料大米”燃烧会生成H2O和CO2,应先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蒸气,通过测量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氢元素的含量,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碳元素的含量;为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右侧装置,造成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测量结果不准确,而B装置中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有机物;(2)③→②;(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0.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烷烃的一些信息.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一烷 十六烷
化学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C11H24 C16H34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94.5 287.5
相对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0.741 0.774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丁烷的化学式   
(2)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    原子个数有关.
(3)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答案】(1)C4H10
(2)碳
(3)随着碳原子教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从表中所给物质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的关系找出关系,再看一下物质命名与碳原子个数的关系,然后推导出物质丁烷的化学式;由表中所列数据总结出烷烃的沸点及相对密度的递变规律。
【解答】(1)表中所给物质来看,氢原子数为碳原子个数的2倍再加上2,物质的命名以碳原子的数目而定,所以丁烷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4H10。
(2)由表可知,烷烃的命名是以碳原子数目而定的,故命名与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有关。
(3)由表可以看出,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1)C4H10;(2)碳;(3)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31.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
(1)你认为这两个实验要检验的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   影响.
(2)请你预测试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   试管.
(3)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温度
(2)甲
(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1)根据两个对比性实验控制的变量条件:甲是冰水中,乙是37℃的水中,可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有关.(2)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体温时催化效率最好.所以应该是甲试管中有淀粉存在,而乙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完了。(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体温时催化效果最好,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所以答案为:(1)温度;(2)甲;(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z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x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的影响关系。
3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   。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   (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   。
【答案】HCl;验证是否有水生成;Ca(OH)2+CO2=CaCO3↓+H2O;①;白色污染;不能;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实验探究】B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C是检验是否有氯化氢生成,D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氯化氢气体生成。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实验结论】因塑料燃烧后没有氯化氢生成,说明不含氯元素,所以通过实验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交流反思】⑴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白色污染;⑵因气体从溶液中通过时会带一部分水,所以BC交换,则无法确定水是否是燃烧生成的。
四、解答题
33.(2021·绍兴)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而原来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答案】(1)有机物
(2)2:1
(3)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32.4克×(72n/162n)=14.4克
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聚丙烯为:14.4克/(36n/42n)=16.8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纤维素是一种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 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0:5=2:1;
故答案为:(1)有机物;(2)2:1;(3)16.8克。
34.(2020九上·温岭期中)“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红美人皮薄易剥,入口即化,有独特清新的橘香味,香味物质中有一种为戊酸乙酯(C7H14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戊酸乙酯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C7H14O2的式量为   。
(3)C7H14O2中的数字14表示的意义是   。
(4)列式计算多少克戊酸乙酯含有8.4克碳元素?
【答案】(1)有机物
(2)130
(3)每个戊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
(4)m = 13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化学式的式量等于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3)根据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分析;
(4)根据碳元素质量=戊酸乙酯×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1)根据化学式C7H14O2可知,戊酸乙酯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根据化学式C7H14O2可知,戊酸乙酯的式量:12×7+1×14+16×2=130;
(3)C7H14O2中的数字14表示的意义是:每个戊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
(4)设质量为x的戊酸乙酯含有8.4g碳元素,

解得:x=13g。
35.(2020九上·浙江期末)硝酸铵(NH4NO3)受到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可作化学肥料。试分析:
(1)硝酸铵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100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   。
(3)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6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当?
【答案】(1)无机物
(2)35g
(3)设质量为x的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6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当。
×x= ×16g,
x=26.4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氮元素的质量=硝酸铵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NH4NO3可知,硝酸铵中不含碳元素,所以属于无机物。
(2)根据化学式NH4NO3可知,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那么10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
(3)设质量为x的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6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当。

解得:x=26.4g。
36.(2020九上·嘉兴期中)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一定条件(4H2+CO2=CH4+2H2O);液态水即时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1.6kg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 (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答案】(1)甲烷
(2)解: 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需要氧气质量为 1.6kg ×30=48kg;48kg氧气需水的质量为,生成48kg氧气同时产生氢气质量为6kg,设6kg氢气产生水的质量为x
4H2+CO2=CH4+2H2O
8 36
6kg x
8:36=6kg:x
x=27kg,则需补充水的质量为54-27=27kg.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27kg水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甲烷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计算出补充水的质量分析。
【解答】(1)图中所涉及物质中,甲烷为有机物;
(2) 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需要氧气质量为 1.6kg ×30=48kg;48kg氧气需水的质量为,生成48kg氧气同时产生氢气质量为6kg,设6kg氢气产生水的质量为x
4H2+CO2=CH4+2H2O
8 36
6kg x
8:36=6kg:x
x=27kg,则需补充水的质量为54-27=27kg.
故答案为:(1)甲烷;(2)27kg.
37.(2020九上·宁波期中)莽草酸(化学式 C7H10O5)是制取抗 H1N1 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请回答:
(1)莽草酸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莽草酸分子中 C、H、O 原子的个数比为   
(3)174g 莽草酸含氢元素质量为   g
(4)对于 1 岁以上儿童推荐按照下表“体重-剂量表”服用
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 40Kg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60mg
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 35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2 次,每个疗程为 5 天,若每颗“达菲”胶囊含“达菲”75mg,则一个疗程需要 颗?
【答案】(1)有机物
(2)7:10:5
(3)10
(4)体重是 35Kg 的儿童每次用量为60mg,则一个疗程需要颗数为60mg×2×5÷75mg=8颗;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定义分析;
(2)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表中数据及服用量进行分析。
【解答】(1) 莽草酸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 莽草酸分子中 C、H、O 原子的个数比为 7:10:5;
(3) 174g 莽草酸含氢元素质量为 ;
(4) 体重是 35Kg 的儿童每次用量为60mg,则一个疗程需要颗数为60mg×2×5÷75mg=8颗;
故答案为:(1)有机物;(2)7:10:5;(3)10g;(4)8.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