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2021-2022学年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大题70练
1.历史,总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力量。人类总在梦想里张扬时代的辉煌。学习、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必强国]
材料一 公元7世纪上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材料二
[保守必衰落]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阴影之中……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1)材料一与哪次改革有关?它是在哪位天皇在位时开始实施的?
(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日本大和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中“古老的国度”指哪个国家?依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被历史大潮所淘汰的主要原因。
(4)“学史明智,以史为鉴。”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而拜占庭帝国则由辉煌走向衰落,你从中得到哪些深刻的启示?
2.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摘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摘自黄遵宪 《日本国志》
材料三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式,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伯里克利改革的影响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次改革是何人发起?效仿对象是谁?说说这次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请你谈谈通过这次改革,反映出日本这个民族的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3.日本跟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荣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力推改革力量)
材料一 日本本州中部兴起了一个叫作大和的古代国家(日本),它大量吸收中国大陆的先进技艺和大批移民,并凭借肥沃的土地,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二 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材料三 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之比较表。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
经济 班田收授法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均田制
政治 中央 设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1)根据表格,说说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如何改革的?如果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你能有什么发现?说明这一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实现重大转变)
(2)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至今,日本在很多方面表明深受中国的影响,请你列举一例。
(探究感悟收获)
(3)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为世界现今第三经济大国。从今天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中,你有何启示?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大化改新后一二百年,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装并蓄养起来,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后来,日本形成了武士应遵守的封建道德,称为“武士道”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忠君”“节义”“勇武”等。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大化改新”指的是什么时间谁在位时仿效哪个国家的典章制度而采取的对日本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改革措施?
(2)材料中所说的“大化改新”在经济、政治上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中所说的“大化改新”的性质是什么?它对日本社会进程的影响又是什么?
(4)如何看待日本社会中出现的武士道精神?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材料二 阿拉伯部落长期在阿拉伯半岛上游牧,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后来传教者称: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他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
(1)材料一反映了阿拉伯半岛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此时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思考“传教者”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要“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
(3)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解答,请你谈谈该“传教者”的主要事迹。从学习中你体会到宗教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何关系?
6.(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统一)
材料一 伊斯兰教在麦加当地男女间传播开来,这种一神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这些贵族把那些属于自己管辖权内的穆斯林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 顺从真主就实际上是要顺从安拉的使者,顺从穆罕默德的领导。所以,伊斯兰教实质上是穆罕默德用以建立自己的统治,实现在这个半岛上政治统一的思想工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伊斯兰教在表加传播时会遭遇的危机。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危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中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促成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科里希特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的伊斯兰教信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 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武装起来,为出征准备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
材料三 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的时候遭遇怎样?麦加的科里希特贵族为什么那样对待伊斯兰教?
(2)面对麦加的科里希特贵族的反对,穆罕默德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穆罕默德进军麦加是在哪一年?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的扩张产生了哪些影响。
8.世界三大宗教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统治者们的推崇。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二 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此若有罪,信仰上帝虔诚认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堂,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
(1)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哪一宗教?该宗教除让人们“忍耐顺从”外,还宣传何思想?此宗教经由哪条重要商路传入中国?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宗教?该宗教创立于何时?“救世主”是谁?
(3)材料三的观点属于哪一宗教?该宗教的创立者是谁?此宗教对当时所在地区起到了怎样的现实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统治者们接受并推崇宗教的原因。
9.日本与阿拉伯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中古时期的历史状况。请你探究两国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日出之国)
材料一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新月之乡)
材料二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材料三 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半岛面临的危机。
(3)材料二中的宗教是什么宗教?它的创立与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人类的文明具有多元性,世界各国因融通而共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文字均可作为认识历史的证据
材料二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
材料三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注:十字军东征),发现了偏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1)材料一中可以用来证明“古代埃及文明”的是 。(填写文字名称)可以用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填写文字名称)。从发祥地看,上述文明可归于哪类文明?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建筑、哲学方面各举例验证材料的观点。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请你再举一例说明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4)文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请以历史上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千年帝国为例加以说明。
(5)不同环境孕育出特色鲜明的文明,不同文明又在交融中发展。请谈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明。
参考答案
1.答案:
(1)大化改新。孝德天皇。
(2)信息: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日本的服饰、建筑、茶道和文字等都深受中国的影响。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和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
(3)罗马帝国。封闭保守,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善于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4)①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②开放宽容带来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的后果是“落后就要挨打”。③居安思危、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可知,日本学习和模仿外国先进的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所示内容,可知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从材料二中日本的服饰、建筑、茶道和文字等都深受中国的影响,可以推断出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和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3)根据材料三中的“拜占庭帝国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阴影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老的国度”指的是罗马帝国;根据材料三中的“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被历史大潮所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封闭保守,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善于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上述材料可知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而拜占庭帝国固步自封则由辉煌走向衰落,可从我们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开放宽容带来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的后果是“落后就要挨打”。居安思危、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等方面来获得启示。
2.答案:
(1)影响: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局限性:占雅典绝大多数人口的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孝德天皇;唐朝的典章制度;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4)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外来先进文化和技术,不断创新。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因此伯里克利的改革,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在于占雅典绝大多数人口的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2)根据材料二“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与日本的大化改新相关,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本次改革是孝德天皇发起,效仿对象是唐朝的典章制度;这次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这次改革,反映出日本这个民族的特点是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外来先进文化和技术,不断创新。
3.答案: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日本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模仿。说明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和模仿。
(2)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中央集权,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汉字、和服等。
(3)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短处;善于改革创新。
解析:(1)依据材料三表格信息“设二官八省”可知是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依据“设立国、郡、里”可得出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发现日本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模仿;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和模仿。(2)依据材料中大化改新的措施和所学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结合所学可知,现代日本的文字和日本的和服都是受到唐朝的影响。(3)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从今天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中可得出的启示是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短处以及善于改革创新等。
4.答案:
(1)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我国唐朝。
(2)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性质: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3)第一问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大化改新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因此,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第二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4)根据材料“日本形成了武士应遵守的封建道德,称为‘武士道’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忠君’‘节义’‘勇武’等。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5.答案:
(1)局面: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外族入侵。
愿望: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辱,恢复商路。
(2)人物:穆罕默德。
原因:为了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半岛统一。
(3)事迹:他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征服了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基本完成。
关系: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二者相互促进。
解析:(1)局面:根据材料中“(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可知,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外族入侵;所以此时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是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辱,恢复商路。(2)人物:根据材料二中的“真主”安拉可判断是伊斯兰教,其创立者是穆罕默德;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是为了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半岛统一。(3)事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的主要事迹:他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征服了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完成统一。关系:由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6.答案:
(1)危机: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阿拉伯各民族对待这一宗教的态度不同。原因:伊斯兰教损害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阿拉伯半岛统一前各部落之间存在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2)统一信仰和思想;团结阿拉伯各部落;建立统一领导组织;凝聚民族精神。
(3)伊斯兰教的推动;穆罕默德的领导。
解析:(1)根据材料一“伊斯兰教在麦加当地男女间传播开来,这种一神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这些贵族把那些属于自己管辖权内的穆斯林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可归纳出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阿拉伯各民族对待这一宗教的态度不同。第二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损害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阿拉伯半岛统一前各部落之间存在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2)依据材料二“斯兰教实质上是穆罕默德用以建立自己的统治,实现在这个半岛上政治统一的思想工具”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约570~632)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所以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中的作用有统一信仰和思想;团结阿拉伯各部落;建立统一领导组织;凝聚民族精神等。(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成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因素有伊斯兰教的推动;穆罕默德的领导等。
7.答案:
(1)遭到了麦加贵族的反对。因为伊斯兰教的创立,触犯了麦加贵族的利益。
(2)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量信徒离开麦加,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
(3)630年。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4)建立了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传播了伊斯兰教。同时,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保留和传播了西方古典文明。
解析:(1)根据“科里希特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的伊斯兰教信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可得出遭到了麦加贵族的反对。结合所学可得出因为伊斯兰教的创立,触犯了麦加贵族的利益。(2)根据“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武装起来,为出征准备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并结合所学可得出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量信徒离开麦加,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3)根据所学,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630年,占领了麦加城。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4)根据所学可得出,穆罕默德一手拿着《古兰经》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手用宝剑发动“圣战”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国家。在沙漠中孕育了中世纪最强大、最辽阔的帝国——阿拉伯帝国。同时也可概括得出,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保留和传播了西方古典文明。
8.答案:
(1)佛教;众生平等;丝绸之路。
(2)基督教;公元1世纪;耶稣。
(3)伊斯兰教;穆罕默德;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4)宗教宣传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益于统治者的统治。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佛教的观点,佛教除让人们“忍耐顺从”外,还宣传众生平等等思想。西汉末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2)根据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此若有罪,信仰上帝虔诚认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堂,否则要下地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基督教的观点,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耶稣被称为“救世主”。(3)根据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观点属于伊斯兰教的观点,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们接受并推崇宗教的原因是宗教宣传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益于统治者的统治。
9.答案:
(1)大化改新;
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最少答两点,必须对材料进行归纳、提取,不得照抄原句。)
(3)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一面旗帜的作用;伊斯兰教成为后来阿拉伯国家扩张的工具(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推动了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答出1点即可)
解析:(1)根据“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可得出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作用: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根据“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得出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3)根据“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可得出是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提出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根据所学可得出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一面旗帜的作用;伊斯兰教成为后来阿拉伯国家扩张的工具。
10.答案:
(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大河流域的文明(农业文明)
(2)文学上,《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古希腊的著名建筑有雅典卫城,古罗马的著名建筑有斗兽场。哲学上、哲学家、公民陪审员、柏拉图,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3)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
(4)强大一时的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5)尊重和积极学习别国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本国优秀文化等。
解析:(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可以用来证明“古代埃及文明”的是图3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可以用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图2楔形文字;大约在埃及象形文字出现的同一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形状像楔子,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发祥地看,上述文明可归于大河文明。(2)结合所学知识,文学上,《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建筑上,古希腊的著名建筑有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等,古罗马的著名建筑有斗兽场、万神殿等。古代希腊的雅典城邦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一笔富贵的政治遗产。哲学上,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曾经繁荣一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强大一时的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皇帝查士丁尼频繁用兵导致民穷财尽;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终于灭亡。它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启示有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5)不同环境孕育出特色鲜明的文明,不同文明又在交融中发展。我们今天应该对待多元文明应该尊重和积极学习别国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本国优秀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