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
一、选择题
1.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军领袖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2.秦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 )
①赋税徭役繁重②争夺皇位③刑罚残酷④秦二世统治残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A.商纣和周武王间 B.夏桀和商汤间 C.秦二世和陈胜间 D.项羽和刘邦间
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画有一格“楚河—汉界”,作为红方和蓝方的分界线,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的性质是
A.刘邦和项羽争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战争 B.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C.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 D.汉朝取代秦朝的战争
5.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初
C.公元前3世纪末 D.公元前2世纪末
6.云梦秦简是研究秦朝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真实情况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死刑名称有“定杀”“生埋”“弃市”“戮”等。这些记载可以佐证
A.秦朝统治非常残酷 B.秦朝赋税徭役繁重
C.秦朝法律体系健全 D.秦朝开创死刑先例
7.下列不属于大泽乡起义的史实是( )
A.公元前209年爆发B.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C.推翻了秦的统治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8.“(秦始皇)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材料体现了秦朝
A.徭役繁重 B.刑法残酷 C.赋税沉重 D.兵役沉重
9.秦的暴政体现在下列( )方面。
①征收沉重的赋税②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③实行严苛的法律 ④大量殉葬大肆屠杀 ⑤修养生息⑥轻徭薄赋⑦减轻赋税和徭役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⑤⑥⑦ D.①②⑤⑥⑦
10.秦简记载道:“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该记载旨在说明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思想禁锢 D.刑法残酷
11.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 )
A.春秋争霸 B.战国争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12.“嬴政称帝之初,曾将六国文稿收蓄咸阳,集中文学博士清理,欲以兴太平”但这批儒士以古学非议时政,令秦朝统治集团芒刺在背,于是李斯上奏,建议“焚书”并为秦始皇所接受,材料反映了( )
A.儒士以古学非议时政违背了儒士应坚守的底线
B.秦始皇由“文籍收蓄”到“文籍焚毁”是由其个人性格特点决定的。
C.李斯上奏“焚书”,说明李斯是不折不扣的奸臣
D.儒士以古学非议时政威胁了秦朝的统治,因而是焚书的根本原因
13.下列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焚书坑儒,有利于文化的统一
C.征收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统治暴虐
D.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推动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4.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末、春秋末 C.战国、三国 D.秦初、汉初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和“连坐”等法。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句话是为了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
16.秦朝末年,社会动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斯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之外,其它书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第二年(公元前212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和一些复古的儒生,串通一气,议论朝政。秦始皇听后十分恼火,就把他们逮捕,皆坑杀于咸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朝残暴统治的表现。
材料三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被征发的民夫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陈胜偷偷跟吴广商量:“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限期了,难道我们就白白地去送死吗?”吴广说:“怎么行,自们开小差逃吧。”陈胜说:“开小差被抓回来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一样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强。老百胜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写出他们起义的具体原因。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苦秦久矣……太史公曰“秦失其政,陈涉首难……(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号为霸王之业……欲以力征……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汉)高祖曰:"……此三者(指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三:子曰“道之以政,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请回答:
(1)用材料一原句来佐证“秦失其政,陈涉首难”。据材料一指出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刘邦为什么会获取天下?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结合秦亡汉立的史实中你可以悟出哪些治国之道?
参考答案
1--10DDDCC ACCBD 11--14DDBB
15.(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陈胜;为了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来推翻秦朝。
(3)有联系,正因为秦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16.(1)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牵制了思想。
(2)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罚。
(3)陈胜、吴广。遇雨误期。联系:由于秦朝统治的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
17.(1)天下苦秦久矣;失败的真正原因是项羽凭“暴强,力征”,这是蹈暴秦覆辙。
(2)原因一是“约法三章”得民心;原因二是爱惜并善用人才。
(3)以德治国,爱惜民力,重视人才等。(围绕材料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