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精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其具体表现有( )
①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②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③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④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一时期中国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
A.中国手工业品具有对外竞争力 B.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C.明代税制改革白银货币化影响 D.新航路开辟加强中欧贸易联系
3.表格有利于知识的总结和整理。下表为某同学所制作的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的表格,其中手工业处应为( )
领域 新变化
农业 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手工业
商业 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A.五大名窑风格各异 B.人们开始使用提花机进行纺织
C.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D.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
4.押租制就是佃客在开始承佃田地之时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押金的制度。佃农向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租佃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福建的个别地区已有实行押租的记载。清初,押租制渐次流行,至乾、嘉年间(1736——1820年),已遍及十八个行省。这表明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 )
A.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程度 B.已经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
C.使土地市场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D.有利于保护佃农的生产经营权
5.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浙江嘉湖地区流传“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必无成功”的俗语。当地很多农民利用事农余力和农副产品饲养禽、畜、鱼,出售获利巨大。这说明当时浙江嘉湖地区( )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出现 B.农业多种经营有所发展
C.种植业传统地位丧失 D.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6.康熙时期,江苏《吴江县志》记载吴江县盛泽镇“富商大贾数千里辇(车载)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如一都会”。利用该记载作为证据,可以印证清朝时期( )
A.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B.工场使用了雇佣劳动力
C.实力雄厚的商帮形成 D.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
7.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斤 斤 斤 斤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 —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刺加贸易价格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000文;“—”表示数据缺失。
——据陈尚胜《开放与闭关·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
A.明朝对外贸易呈现出超局面 B.上述物品我国缺乏不得不高价买进
C.明朝实行朝贡贸易厚往薄来 D.明朝闭关政策下的商品走私现象
8.明清时期,徽州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对徽商经营中的各种义行及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多有记载。各类“儒行”“义举”成为徽州民间评判商人德行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现象( )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性 B.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C.背离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9.王阳明认为:“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这反映了王阳明( )
A.继承“性本恶” B.倡导“格物致知”
C.强调“致良知” D.强调“知行合一”
10.下表是李贽与黄宗羲的相关言论。据此可知,他们的认识( )
言论 出处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明末)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黄宗羲《原君》(明末清初)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B.承认了私欲膨胀的合理性
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推动了人伦与政治的分离
11.明末清初思想家陈确断言“饮食男女皆义理所从出,功名富贵即道德之听归……确曾谓人心本无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王夫之认为“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别有理也”。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价值取向是( )
A.存理灭欲 B.理欲并存 C.格物致知 D.以民为本
12.黄宗羲提出新的君臣观,认为“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所以“臣不与子并称”。这种“君臣观”( )
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色彩 B.隐含有平等和启蒙因素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D.反对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13.李贽在《藏书》中评点了800余名历史人物。他把千余年来被斥为“暴君”的秦始皇称为“千古一帝”;将商鞅、韩非列为“强主名臣”;一向被称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商人出身),也被列入“富国名臣”。这说明,李贽( )
A.推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肯定了商品经济的作用
C.突破了儒家的价值评判标准 D.支持外儒内法治国方略
14.据粗略统计,在“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文学世俗化明显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D.四民界限逐渐淡化
15.明代小说《警世通言》中叙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商人刘有才最初选择宋金为女婿只是贪他是个好劳力;后来宋金一病不起,被刘有才抛弃;但宋金后来成为家资万贯的富商,化名钱员外再向刘家求婚,刘有才“求之不得”,宋金终与妻子团圆。这体现了( )
A.理学世俗化的新途径 B.传统伦理观念的根深蒂固
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D.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取向
16.《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典型形象,他们蔑视功名富贵、权势利禄,希望过自由的生活,得到情投意合的爱情。作者意在( )
A.抒发浪漫主义的情怀 B.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
C.迎合贵族的文化需求 D.凸显儒家的思想理念
17.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文学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陆王心学形成 B.君主专制强化 C.商品经济繁荣 D.商人地位提高
18.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80大寿,徽班进京,后融合徽、汉二调,吸取其他戏曲的艺术成分,最终发展成为( )
A.杂剧 B.散曲 C.昆曲 D.京剧
19.明朝后期,出现了一部中国古代医药学总结性著作,被后人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它是( )
A.《千金方》 B.《资治通鉴》 C.《梦溪笔谈》 D.《本草纲目》
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以下图片中的历史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21.我国古代有一部著作,书中对诸如纺织花布用的花机、陶瓷的制作、造纸工序等都有详细说明,并且附有描述工艺进程的插图,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一著作是( )
A.《梦溪笔谈》 B.《武经总要》 C.《天工开物》 D.《农书》
22.中国虽然强调以礼治国,科学技术较为轻视,但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自然科学知识的推动下,经验科学还是有长足进步的,主要集中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下列各组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是( )
A.《梦溪笔谈》和《水经注》 B.《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C.《灵宪》和《授时历》 D.《齐民要术》和《唐本草》
23.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4.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并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华佗 B.《伤寒杂病论》——孙思邈
C.《本草纲目》——李时珍 D.《天工开物》——徐光启
25.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图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
A.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果遥遥领先于西方
B.秦朝专制皇权建立严重阻碍科技成果产生
C.宋元科举制度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繁荣
D.近代科学兴起促使西方科技成果赶超中国
二、非选择题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晨、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 ,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摘编自蒋以化《西台浸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民为侨民,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徐光启文集》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于慎行《谷山笔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6分)
(2)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优势,获取功名,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4分)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精选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D B A C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A D B C D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C D
1.【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故①正确;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到了中国,故②正确;明清长途贩运繁荣,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故③正确;汉朝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答案】A【解析】据材料“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可知,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的手工艺品质量上乘,在国际市场上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故选A项;自然经济实行自给自足,不利于商品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明代税制改革白银货币化是由于美洲白银持续流入中国导致的,排除C项;受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欧贸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故选D项;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排除A项;汉代人们开始使用提花机进行纺织,排除B项;在元朝的大力推广下,南方植棉逐渐普遍,排除C项。
4.【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押租制流行,据材料“租佃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可知该制度有利于保护佃农的生产经营权,故选D项;据材料“佃农向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可知并未加重地主对佃农的剥削程度,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明清时期押租制流行,并未反映其得到政府支持和推广,排除B项;土地所有权仍掌握在地主手中,并未促进土地市场化,排除C项。
5.【答案】B【解析】据材料“当地很多农民利用事农余力和农副产品饲养禽、畜、鱼,出售获利巨大”可知明代农民除发展农业以外,兼营禽、畜、鱼等产业,反映了农业多种经营有所发展,故选B项;据所学农产品商品化早在明代之前就已经产生,排除A项;据材料“农民利用事农余力”可知种植业依然是主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关系,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据材料“富商大贾数千里辇(车载)万金而来”可知富商大贾远距离来到吴江进行大额交易,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吴江县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无法提现雇佣关系,排除B项;商帮大多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材料中并未说明富商大贾的来源,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无法提现农业生产的相关情况,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的规定价格远低于交易价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原则,故选C项;题干只有进口货物的数据,无法得出出超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并不缺乏上述物品,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交易价格中由规定价格,说明不是走私而来,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徽州民间评判商人德行的重要指标是“儒行”“义举”,这与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占据统治思想地位相一致,这就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故选B项;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就成为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而不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儒行”“义举”等评判标准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相一致,排除C项;“儒行”“义举”等评判标准与传统儒家思想相一致,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题干“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说明王阳明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性被私欲所蒙蔽,以至于出现题干中“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据此可知,王阳明主张通过不断向自我内心的进行反省,进而达到“向善”的目的,即“致良知”,故选C项;据题干“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可知,王阳明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不是“性本恶”,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而王阳明属于陆王心学,排除B项;题干中提及了“良知”,但是没有涉及实践,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据材料“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及“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可知,李贽和黄宗羲都认为人的私欲是正常的,反映了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A项;承认私欲的合理性,不等于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性,排除B项;李贽和黄宗羲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未动摇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仅是承认私欲的合理性,并未讨论人伦与政治的关系,排除D项。
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天理正从人欲中见”“终不离欲别有理也”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天理和人欲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理欲并存,故选B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反对存理灭欲,而非倡导,排除A项;C项是程朱理学所倡导的,而据所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可知,其倡导经世致用而非格物致知,排除C项;以民为本强调的是重视人民的力量,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可知,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名分,是因为天下的缘故而有的。如果我没有治理天下的职责,那么我对于君主来说就是路人,故选B项;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而黄宗羲强调平等意识,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排除A项;材料主要在论述黄宗羲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无关,排除C项;中央集权针对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不属于黄宗羲论述的范畴,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把千余年来被斥为‘暴君’的秦始皇称为‘千古一帝’;将商鞅、韩非列为‘强主名臣’;一向被称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商人出身),也被列入‘富国名臣’”,可知李贽对人物的评价突破了传统儒学中关于“民本思想”的限制,故选C项;李贽推崇秦始皇主要在于他对中国近千年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排除A项;商鞅、韩非、桑弘羊都主张重农抑商,排除B项;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指的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根据唯物史观,文学现象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其归根到底受经济的影响,故选A项;“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说明文学世俗化,但这只是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国家根本的经济政策,在整个封建社会从来没有被正式废除,排除C项;“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文学作品里向世俗倾斜不能体现四民的划分被废除,这种阶层依然有存在的理由,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据材料“但宋金后来成为家资万贯的富商,化名钱员外再向刘家求婚,刘有才‘求之不得’,宋金终与妻子团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人对金钱的追求,是市民阶层社会价值的取向反映,和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选D项;该小说反映了对理学的反叛,而不是世俗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传统伦理观念受到挑战,体现不出根深蒂固,排除B项;中国古代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排除C项。
16.【答案】B【解析】据材料“《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典型形象,他们蔑视功名富贵、权势利禄,希望过自由的生活,得到情投意合的爱情”,可知表达了人物个性,故选B项;《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排除A项;作者以在迎合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C项;作者是对儒家理念的反叛,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朝后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学繁荣,故选C项;依所学,明中期,陆王心学形成,排除A项;依所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大兴文字狱,与材料中普通民众成为歌颂对象不相符,排除B项;依所学,明清时期,厉行抑商政策,商人地位并未改善,排除D项。
18.【答案】D【解析】据材料“徽班进京,后融合徽、汉二调,吸取其他戏曲的艺术成分”可知,京剧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收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故选D项;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A项;元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排除B项;昆曲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排除C项。
19.【答案】D【解析】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历时30余年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编撰成《本草纲目》,它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总结性著作,被后人营为“东方药物巨典”,故选D项;《千金方》是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编年体史学巨著,排除B项;《梦溪笔谈》是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排除C项。
20.【答案】D【解析】①是明代著作;②是宋代著作;③是元代著作;④是南北朝时期著作;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④②③①,选择D项符合题意。
21.【答案】C【解析】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陶瓷、纸、兵器、纺织、染色等生产技术,并附有123幅插图,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C项;《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排除A项;《武经总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兵书,介绍了北宋时期军队使用的各种冷兵器、火器、战船等器械,并附有兵器和营阵方面的大量图像,排除B项;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排除D项。
22.【答案】C【解析】《灵宪》和《授时历》都属于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故选C项;《梦溪笔谈》属于工艺学著作,《水经注》属于地理学著作,排除A项;《农政全书》属于农学著作,《天工开物》属于工艺学著作,排除B项;《齐民要术》属于农学著作,《唐本草》属于医学著作,排除D项。
23.【答案】B【解析】略
2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故选C项;根据所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不是华佗所著,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而非孙思邈,排除B项;《天工开物》是一部由宋应星于1637年编写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排除D项。
25.【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3世纪以前,中西方古代科技都取得较大成就,西方多于中国,3世纪后,中西方科技数量下降,但中国远超西方,15世纪前后,中国科技成果数量下降,西方迅速上升,这和西方近代科学兴起有关,故选D项;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在3—15世纪远超西方,3世纪前西方比中国多,排除A项;秦朝建立在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成果数量大增,排除B项;宋元时期是在11—13世纪,这一时期科技成果数量下降,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高产作物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4分)
(2)特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农产品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
(3)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
特征: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3分)
27.【答案】
(1)原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4分)
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2)主要途径:中举(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4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