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巩固练习(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光现象巩固练习(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5 22:0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光现象巩固练习(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多彩的光使我们观察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B.瀑布前的彩虹
C.建筑物的倒影D.海市蜃楼的景象
2.几位同学画出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人水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
C.日食形成D.杯中铅笔
4.如图是一幅“日环食”的图片,下列现象中与“日环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凸面镜成像 B.“手影”游戏
C.池水变“浅” D.紫外线验钞
5.小明在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小明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图所示是用作图方法说明重新看到硬币原因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平静湖面上景物的倒影”与下列哪个现象的光学原理相同(  )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C.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7.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8.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雨后彩虹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镜花水月
9.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在激光物理领域取得突破性发明的三个科学家,激光准直技术属于哪种光学现象的应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
A. 清晨树林间的“光束” B. 洪崖洞夜景在水中的倒影
C. 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 D. 白光通过三棱镜色散
11.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小狗在照镜子,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2.清澈的水井看上去很浅,而实际上却较深,给人以这种错觉是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的干涉
二、填空题
13.白天雨过天睛,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______现象。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模拟。如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的偏折程度要______(选填“大”成“小”)。
14.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______反射的缘故,该反射_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镜子长度为0.5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_____m。
16.小明试穿新校服时,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2m处,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 ______m,所成的像是 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7.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__________度;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为15 ,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8.利用红外线夜视仪能在漆黑的夜间观测到人体的准确位置,说说夜视仪的工作原理。
19.一束红色的玫瑰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鲜艳美丽,可是当它只受到蓝光的照射时,就会失去美丽的光彩.这是为什么?
20.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能够看得很清楚。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要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______(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为什么 ______
21.有同学发现,市场上的红外线取暖器、紫外线杀菌灯在使用时分别发出红光和紫光.据此他认为,红外线呈红色,紫外线呈紫色.他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因为 .
22.呈球面形状的反射镜叫球面镜,用外表面做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凸面镜,简称凸镜.我们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也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凸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呢?小华将好几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相互平行的光线对凸镜照射,发现平行光线经凸镜反射后形成如图所示的图象.请回答: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举两个例子)
23.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3s后听到了雷声.
(1)请你帮她估算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算.(要求:①写出公式;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③代数据要代单位.)
(2)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请你利用速度公式分析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2
)
(
1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空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A.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应大于折射角,故A错误;
B.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故B错误;
C.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非垂直入射),会发生折射,故C错误;
D.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的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雨后当太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属于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日食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只铅笔放入水杯中,看到铅笔折断了,这是因为光的折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凸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池水变“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所以可利用紫外线验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硬币时,硬币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A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线方向错误,故AB错误;
C.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正确;
D.光线的方向正确,折射光线没有发生偏折,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平静的湖面上出现的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是利用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而且是倒立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池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池底位置升高了,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及入射角与折射角间的关系分析可知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故选C。
8.C
【详解】
A.雨后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线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传播方向发生了弯折,是一种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D.镜中花,水中月都是平面镜成像,即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
激光准直技术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工作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A.清晨树林间的“光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洪崖洞夜景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白光通过三棱镜色散,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
A.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的反射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狗在照镜子时,光线在镜子表面发生镜面反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
折射中,空气中的角最大,井底反射的光经过水和空气折射入人的眼睛,而眼睛总是以为光线沿直线传播,故水井看上去比实际浅。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色散 大
【详解】
[1]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所以经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由图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红光在最上方、紫光在最下方,这说明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的偏折程度要大。
14.漫 遵守
【详解】
[1]能够从不同角度看清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5.虚 5 0.8
【详解】
[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m-1m=2m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3m+2m=5m
[3]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大小相等,若视力表的长度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也为0.8m。
16.4 虚像
【详解】
[1][2]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m,则人与像之间的距离
2m×2=4m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7.0 30°
【详解】
[1]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则入射角是0度。
[2]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为15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0°。
18.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人体可以辐射出红外线,夜视仪就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
【解析】
【分析】
所有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可以将物体的温度提升,人体也可以向外界释放红外线.
【详解】
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人体可以辐射出红外线,夜视仪就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
19.由于蓝光被玫瑰花吸收,玫瑰花没有反射任何光,玫瑰花是黑色的,失去了美丽的光彩
【解析】解答:红色的玫瑰花只能反射红色光,其它色光都被玫瑰花吸收;当红色玫瑰花只受到蓝光照射时,照在玫瑰花上的蓝光被玫瑰花吸收,没有光被反射,玫瑰花看起来是黑色的,所以玫瑰花会失去美丽的光彩。
点睛: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20.下方 详见解析
【详解】
由鱼身上反射的光,经过水于空气的交界面时,发生折射,造成人看到的鱼的位置比真实位置靠上,因此叉鱼时需要向着比看到的鱼位置偏低叉才叉得到鱼的。
21.不对;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解析】
试题分析:(1)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2)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3)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解:在红光之外且靠近红光的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且靠近紫光的是紫外线,它们都是不可见光,所以说红外线是红色的,紫外线是紫色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不对;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以及光的反射定律的了解情况,要根据实例进行解释.
22.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而利用凸镜得到缩小的像,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这一特点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汽车观后镜和马路转弯处的交通镜,故答案为:汽车的观后镜和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解析】
【分析】
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利用凸镜得到缩小的像,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详解】
(1)由图可知,当平行光线射到凸镜上时,光线发散了,故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因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而利用凸镜得到缩小的像,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这一特点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汽车观后镜和马路转弯处的交通镜,故答案为:汽车的观后镜和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故答案为:(1)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而利用凸镜得到缩小的像,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这一特点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汽车观后镜和马路转弯处的交通镜,故答案为:汽车的观后镜和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3.(1)1020m(2)闪电以光速进人眼,雷声以声速进入人耳,根据公式,当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反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解析】
试题分析:(1)打雷的地方与她的距离为s=v声t=340m/s×3s=1020m
(2)闪电以光速进人眼,雷声以声速进入人耳,根据公式,当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反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考点:声速和光速的区别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