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主旨
情节
人物
环境
推动
烘托、塑造
塑造
展现
体现
表现
小说基本要素
文学常识
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
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
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批判现实主义”
米考伯主义
米考伯先生的特点是爱慕虚荣、仁慈、乐观,尤其是其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米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图圈。他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高等法院监狱后,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附:米考伯主义
米考伯先生的特点是爱慕虚荣、仁慈、乐观,尤其是其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米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图圈。他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高等法院监狱后,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
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作者简介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的创作特点
他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慎重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
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写作背景
不幸的童年
狄更斯的童年是不幸的。虽然父母健在,但由于家计窘迫,双亲对他的教育和前途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孤寂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他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
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
无力偿还,带累妻子儿女和他一起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
监狱。
冷酷的社会
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会,完成了工业革命,特别是机器的普遍使用和国内外铁路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直接推动了十九世纪50-60年代英国工业的迅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资产阶级的贪欲和冷醋,剥削和压迫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实。
《大卫·科波菲尔》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求出路的故事。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经受了许多磨难,饱尝人生辛酸,在一些善良的人们多方救助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
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
内容简介
前情回顾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18---44): 结识米考伯一家人 发展
第一部分(1---5):货行做童工 开端
第二部分(6---17):大卫换住处 发展
第四部分(45---52):米考伯家人入狱 高潮
第五部分(53---54):寻找新生活 结局
研读课文
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
1、大卫遇到了哪些人?经历了哪些事?这一切对他的成长会有哪些影响?
①大卫遇到了昆宁先生,在他那里做了童工,这段经历会让他一辈子都觉得屈辱和不堪,给他的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②大卫遇到了米考伯夫妇,这一家人给了他充分的信任,成为忘年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让大卫变成了一个善良、仁慈、热情的人;
③大卫遇到了来自济贫院的女仆克莉基特,这使他在日后关爱孤儿,并逐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最终成为一个作家。
2、第1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
交代了自己当时的处境,被后父遗弃,身心俱 伤,只得自谋出路,小小的年纪就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 行做童工。这一段交代了节选内容的背景。
写了谋得斯通- 格林比货行恶劣的工作、生活环 境,从侧面衬托出做童工的艰苦和辛酸。
4、从米考伯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米考伯先生一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米考伯说话有 些夸张,爱拿腔拿调,有些高高在上 的感觉。但总起来看 还是非常热情诚恳的。
米考伯作为一位退役海军军官,从事着为商家跑街招揽生意的工作,但人甚微,靠借贷度日,加上孩子又多,生活极其艰难。
6、米考伯太太让“我”代她去典当旧物品的这件事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1)信任朋友。让 “我”代她去典当,足以看出她对 “我”的信任。
(2)自强不依赖别人。“我”拿出钱给她,她并没有接受,说明她并不想接受别人的施舍。
(3)顾及丈夫的颜面。她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拿东西去典当,因为米考伯不允许这样做,为了照顾丈夫的面子,不让丈夫知道。
7、从小说中可以看出米考伯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8、“在这段时间里......反正我从来没有对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里的人说过这些事”这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
米考伯先生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几次身陷囹圄。他天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他经常负债累累,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他还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他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文学典型。
他爱面子,又伤感、仁慈、糊涂,也不乏对生活的乐观。
自己仍然和那几个小伙伴一起工作,没有再结识其他人。总认为自己不应该这样落魄,这样屈辱地生活。认识到“一切都要靠自己”,同时也为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转机感到高兴。
9、在“我”与米考伯先生的首次见面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外貌描写。“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通过对米考伯先生肖像描写,突出了他的滑稽可笑、爱讲排场。
②语言描写。“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出租.....”“米考伯先生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同时突然再次露出亲密的样子.....”,通过对米考伯先生的语言、神态描写,突出了他的故作文雅。
③动作描写。“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于是,他便戴上了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笔挺地走出去了,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通过对米考伯先生的动作描写,突出了他装腔作势的迂腐。
10、“我”在莫德斯格林拜货行的生活如何?
①收入有限,生活困顿。“我”每周只有六七先令的工资,这是“我”全部的生活来源,如果忍不住买了点心铺门口摆着的半价出售的陈糕点,那么午餐就只能买个小面包卷或一小块布丁充饥。
②内心孤独,充满痛苦。在“我”窘困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我”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只能千方百计地默默忍受。
③受到肯定,颇有地位。为不受人轻视和侮辱,“我”总是埋头干活,果然“我”很快变得快捷、熟练,再加之“我”的行为和态度跟其他人有所不同,所以“我在摩德斯通格林拜货行也还有点地位”,其他人总管“我”叫“小先生”或“小萨福克人”。
11、来自济贫院的女仆克莉基特在文中着墨不多,是否可以将这一人物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次要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映衬作用。米考伯一家只能雇佣来自济贫院的女仆,可见其经济困难;米考伯太太不愿过分信任克莉基特,认为她会放肆起来,可见其过于谨慎;如此谨慎的米考伯太太却愿意将自己的信任交付给“我”,可见“我”和这家人已经建立起来奇特而平等的友谊。
12、结尾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义?
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在面对生活苦难与困境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信心,能够拥有自强不息的勇气,能够怀有善良与真诚。同时,也说明了《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的性质,即取材于作者自身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
环境描写 所处环境 具体描写 环境作用
货行环境
米考伯家环境
监狱环境
1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相关语段,进行分析并填写以下表格。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第2段)
体现工作环境的恶劣;烘托“我”绝望的心境;揭示英国童工制度的丑恶。
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第24段)
展现米考伯一家的贫穷窘境;侧面突出米考伯先生的爱慕虚荣;推动下文追债和入狱的情节发展。
在它附近会看到一个院子,穿过那个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监狱看守.....(第46段)
生锈的炉栅上,一边放着一块砖头,免得烧煤太多.....(第48段)
体现监狱环境的恶劣;侧面突出了“我”去探监的善良与真诚。
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货行、米考伯家、监狱等环境。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环境,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社会差异的悬殊而导致的尖锐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14、《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作者采用了哪些刻画技巧,使得米考伯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1)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用简单的语言风趣幽默地进行肖像描写:“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子,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2)语言描写:他处处都试图显得文雅,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迂腐的味道。他与大卫第一次见面时就用了这样的语言:“我的印象是,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在这段话里,使用“游历”这么一个书面语,还把伦敦这个大都会比喻为“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而大卫当时还不到十岁。通过这样的语言使得米考伯好炫耀又迂腐的性格跃然纸上。
(3)行为描写:在行为上,米考伯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着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收人不多却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变卖家当或四处举债。当陷人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手舞足蹈,有说有笑。他多次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总是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这种变形的夸张蕴含着一种善意的讽刺,把他那种爱虚荣、讲排场、盲目乐观的典型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常常让人捧腹大笑。
(4)辛辣的讽刺产生喜剧效果。狄更斯在创造米考伯这个讽刺人物时,一方面批判了他身上所具有的种种劣根性如身处底层却总要摆出上等人的架子,债务缠身却总要过体面的生活以及不去做艰苦的创业却总寄希望于时来运转等等。另一方面,作者又对他寄予了深深的同情。米考伯的喜剧性就是他总是生活在一种不顾现实的虚假世界中。他由此而发生的种种尴尬、滑稽和不幸将他那爱虚荣、游手好闲、盲目乐观的本性暴露无遗。他着装打扮的那种滑稽酸相,使人发笑;他咬文嚼字,总想炫耀自己的学问的那种迂腐,让人发笑。
15、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④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主题思想:
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既表达了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2)从现实意义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1、为什么要塑造大卫“孤儿”这一人物形象?
(1)从人物形象上:作品主要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合作探究
2、来自济贫院的女仆克莉基特在文中着墨不多,是否可以将这一人物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次要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映衬作用。米考伯一家只能雇佣来自济贫院的女仆,可见其经济困难;米考伯太太不愿过分信任克莉基特,认为她会放肆起来,可见其过于谨慎;如此谨慎的米考伯太太却愿意将自己的信任交付给“我”,可见“我”和这家人已经建立起来奇特而平等的友谊。
3、从大卫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危难之中,拥有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那逆风飞翔的蝶,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追求,总能将他捉住,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以大卫为榜样,做一株看似柔弱,但历经风雨永不弯曲的青竹。
1、我们要学习大卫这种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一个人如果能在逆境中成长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如果在逆境中取得自己的成绩是更可贵的,大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只要善良就能被人喜爱。
2、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要不逃避,只要勇敢坚强的去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才能战胜自己,才能成功,这才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
3、读完有怎样的感悟?
4、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一部自传性小说?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2
3
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一名小职员
米考伯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
职业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1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米考伯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高等法院监狱
负债入狱经历
12岁被迫辍学独自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小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标签
童工经历
5、结合课文,分析自传体小说的写作方法。
(1)自传体小说要写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我”来,这个“我”应该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样子,而不是与生活中真实的自己隔着一层;
(2)自传还应有向别人明确传递出自己的外貌特征,使人读后留有印象,甚至一见到你本人就能根据你自传中的描写认出你的细节;
(3)自传中要有事实,它不是简单的叙述,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