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一讲·作品导入 课件(22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一讲·作品导入 课件(22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5 15: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整本书阅读之
《乡土中国》
第一讲:作品导入
部编教材备课·必修上
导入:大话“乡土社会”
你觉得什么是乡土社会?
你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什么样的?
你觉得中国现在还有乡土社会吗?
你认为在乡土社会中生活会怎么样?
……
看图片,谈感想
一、知人论书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出版有《乡土中国》《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对费孝通的评价
①费孝通这个人样样通,近年来深人农村、工矿,使他更通了………费孝通是走江南谈江南,走江北谈江北,希望现在的青年人也能如此。 ——国学大师梁漱溟
②孝通兄提出过许多有益于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良策,尤其苏南乡镇企业模式之研究为世人敬仰。孝通兄辛勤耕耘一甲子,著作等身,奖掖后学,滋兰树惠,终成社会学教育和研究之一代宗师。 ——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
费孝通的这种观察超出了同时代的所有人,不独在中国.即使在全球学界也是独步一时,它完全不同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大工业设想,而是一种来自中国的经济思想灵光。事实上,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大改革,由乡镇企业为“预料之外”的突破口,正是从这里发芽的。 ——财经作家吴晓波
①时间:
②研究范围:
③形式:
④容量:
⑤对象:
⑥学术地位:
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
乡村社会学
小册子
十四篇文章
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学生
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乡土中国》
二、阅读方法
(一)五步阅读法
从语文课程的意义上看,我们阅读《乡土中国》,不但要读懂这本书,还要通过阅读这一本书来学会如何阅读学术著作,掌握研读学术著作的基本方法,建立阅读学术著作的基本规范。结合“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从阅读过程的层面构建了五步阅读法。这五步就是“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
第一步是浏览。
浏览,即概读。阅读封面、版权页、作者简介,记住本书的作者与书名;阅读目录、前言、后记、内容摘要,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对全书进行一目十行的扫描式阅读,大致了解本书的基本结构;跳读部分章节或段落,了解本书的内容体系,用5-10个关键词语概括本书的内容。
第二步是略读
略读即快速阅读,了解各篇章内容大意,勾画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结合原文,对文章的核心概念作出解释;结合原文,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的含义。可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全书逻辑结构。
第三步是精读
精读即认真、反复地阅读。 最重要的“任务”是细读原文,咬文嚼字,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并对自己不懂的词句做标记;逐字逐句深入钻研,利用批注记录心得。借回答教材中的阅读导引检测理解程度;尝试撰写读书笔记和书评。
补充:批注式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根据阅读的主题,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实现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批注式阅读可以使你的阅读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
第四步是研读
研读即读后探究。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梳理整本书的结构体系,把握整本书的价值取向;联系个人经验,深人理解作品,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开展社会调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专题进行深人研究。
第五步是重读
卡尔维诺说过,经典是“正在重读”而不是“正在读”的那一类书。“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甚至是终身的阅读。
重读的根本目的是要“消纳”(钱锺书语),消化吸收,化为自己的血肉与灵魂,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促进自己的精神成长。“重读”学术著作的主要“目标”在于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作品中汲取营养,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三种阅读方式
1、整体式阅读:全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思路
2、理解式阅读:辨析核心概念,体会关键句子
3、迁移式阅读: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现实意义
三种阅读方式,逐步推进
三、阅读序言、后记、目录
(一)浏览这三个部分,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理清本书基本内容和章节结构。
1、写作背景
2、写作目的
3、内容与结构(最好用思维导图)
第3题示例:
乡土中国
社会性质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社会结构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社会治理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社会变迁
名实分离
血缘与地缘
从欲望到需要
(二)研读“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
研读“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乡土中国》尝试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乡土中国”是该书的核心概念,作者是怎么解释这一概念的?它有何意义?
第1题: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第2题:
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
意义:搞清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三)研读“后记”
研读《乡土中国》后记,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后记”主要包括了哪些内容?简要概括。
2、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研究分为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3、《乡土中国》是作者哪个阶段的研究 关于这本书,作者作出了哪两点重要说明
第1题:《后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费孝通对社会学研究的经历与成果;二是社会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第2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地的社区研究,主要是个案研究。第二阶段:社会结构的分析,偏于通论性质,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展实地研究,使用比较研究。
第3题:阶段;第二阶段。说明:①从社会结构角度展开比较研究;②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
四、学以致用
1、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主题为“《乡土中国》读书报告会”的活动,你是主持人,请你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拟写一段主持词,简要介绍费孝通先生及其《乡土中国》一书,以激发同学们交流的热情,不少于100字。
2、假如你是作者,有学生向你请教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请你根据“后记”里的相关内容,做一个简要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