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15 20: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
3.发动国家:
1856—1860年
主凶——英法;帮凶——俄美
4.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目的相同
2.发动原因:
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5200亩。
它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凿湖泊,堆积土山,再点缀些亭台楼榭,形成许多秀丽的景点。
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景名胜便命人在圆明园中仿造。
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类似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出没的海岛宫阙。
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士朗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
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 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祖国的锦绣河山集中到一座园林里来。
西洋风格的大理石和上面雕刻的中国传统图案,显露出中西合璧的风格。
清人画中的圆明园
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不能搬运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
圆明园遗址
问题1:圆明园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如何?
问题2: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因是什么?
圆明园为“万园之园”,是中西结合的典范,建筑行业里的一座丰碑,又是一座艺术宝库。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条约名称 地理范围 面 积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西北地区
共计
150多万平方公里
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
占南京,改天京
(1853年)
北伐、西征
拥有中国半壁江山
太平军同英军作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