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二(下)4月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二(下)4月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5 16: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二(下)4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lì ) 轮廓(kuò) 溺爱(nì) 残羹冷炙(zhì)
B.聘请(pìn) 河畔(bàn) 炮烙(páo) 逆来顺受(niè)
C.监督(jiān) 宽恕(shù) 窈陷(yǎo) 敛声屏气(bǐng)
D.惆怅(chóu) 破绽(zhàn) 囊括(náng) 不经之谈(jīng)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辐射 笼罩 慷概 哀声叹气
B.逻辑 漫游 轻盈 礼尚往来
C.陶冶 璀璨 渊源 萍水相逢
D.圆锥 辗转 踪迹 自鸣得意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几千里之外,我仿佛已经听到乡亲们正唱着秦腔,那高亢、粗犷、清丽、煽情的旋律在眼前经久不停地回响。
B.觉新这个人物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他代表了与觉慧不同的另一种人生追求,作者对觉新既有批判也饱含同情。
C.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
D.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4.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__________。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②壶颈两侧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④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A.④①③② 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二、填空题

根据语境,从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只填序号)。
登上黄石寨,有不少观景台。有一观景台名曰“摘星台”,建于绝壁处,游客在护栏内观景,护栏外则是①_______________(A.万丈深渊 B.如临深渊),使人胆战心惊。站在台上远望,正前方是连绵起伏的群峰,它们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鳞次栉比;又似十八罗汉,形态各异。山顶云雾缭绕,看上去朦朦胧胧,像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不肯露面;又似一架屏风,竖于这天地之间。左边一座山峰巍然屹立,宛如一个巨人为这仙境把守门户。右边则山势险峻,层峦叠翠,犹如一方美玉,②_______________(A.蓬荜生辉 B.熠熠生辉)。那远山在天地交汇处,③_______________(A.若隐若现 B.若即若离),真酷似一幅淡墨山水画。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C.举匏樽以相属 属:连缀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2)下列选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为其然也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方其破荆州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落霞与孤鹜齐飞
(3)下列对文言文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为其然也?”引出下文的对话,顺着与客的对话,很自然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开启下文,为后面抒情作铺垫。
B.“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当年英雄而今安在?二是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三是无法摆脱现实处境。
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D.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作者身处逆境依然豁达、开朗、乐观,也表现了他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
(4)请把上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四、默写题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4)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题目。
墨 梅
[元]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手法,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志趣。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老丁扶贫
金 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了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生态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只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发现少了一头猪崽,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文中画横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七、写作

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二(下)4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B
【考点】
识记字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河畔”的“畔”应读作“pàn”,“逆来顺受”的“逆”应读作“nì”。
2.
【答案】
A
【考点】
识记字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慷概”应写作“慷慨”。
3.
【答案】
A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旋律在眼前经久不停地回响”不合逻辑,应改为“旋律在脑海里经久不停地回响”。
4.
【答案】
B
【考点】
句子衔接与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通读所给文段可知,文段主要按照空间顺序介绍莲鹤方壶的外观,可以抓住“壶底”“壶颈”“腹部”“壶冠”这些关键词语来进行判定。故排序为:④②③①。故选B。
二、填空题
【答案】
①A,②B,③A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①A.万丈深渊:很危险的地方,也比喻十分不利的处境。
B.如临深渊: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结合语境“有一观景台名曰‘摘星台’,建于绝壁处”可知,此处形容护栏外很陡峭危险,应用“万丈深渊”。故选A。
②A.蓬荜生辉:形容贵客来访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
B.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此处形容山势很有光彩,像美玉一般,应用“熠熠生辉”。故选B。
③A.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B.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人的关系疏淡,事物含混不清。此处用来形容远山隐隐约约的样子,应用“若隐若现”故选A。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C
D
C
(4)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考点】
赤壁赋(苏轼)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其他文言实词
其的用法
而的用法
其他文言虚词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句意: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属:劝酒。
(2)A项,何:疑问代词,作“为”的宾语,“何为”为宾语前置,意为“什么”/通“呵”,呵斥,盘问。
B项,代词,代指曹孟德/代词,那些。
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
D项,均为连词,意为“和”。
故选D。
(3)C项,“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错误,应是表现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4)其:它们。者:方面。则:就。尽:永恒。
四、默写题
【答案】
(1)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短歌行(曹操)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赤壁赋(苏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匝”的正确书写。
(2)注意“遮”的正确书写。
(3)注意“帘”“瘦”的正确书写。
(4)注意“窈窕”的正确书写。
五、古诗词鉴赏
【答案】
高洁、清秀(或“淡雅、朴素”),托物言志(或“象征”),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
【考点】
赏析形象
表现手法(古代诗歌鉴赏)
把握主旨情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通读全诗可知,一、二两句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据此可概括出画中梅花具有高洁、清秀、淡雅、朴素等特点。这首诗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的高尚情操。
六、现代文阅读
【答案】
(1)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局长批评老丁的接济式扶贫;开启下文写老丁帮助唐大石搞养猪致富项目。
(2)①虚心接受批评,服从领导安排,对工作不拈轻怕重。
②忠于职守,勤劳能干,不怕吃苦。
③真诚友善,善于沟通、鼓励。
④爱琢磨,有经营头脑。
(3)①交代老丁在连队当饲养员的经历,使老丁指导唐大石养猪的情节合情合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②与小说开头局长让老丁去扶贫的情节相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
③宕开一笔,不再叙写“扶贫”,而通过一问一答,表现人物,突出人物关系的友善、和谐,妙趣横生。
④人物形象上,这短短两句对话,揭示了老丁忠于职守、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等性格的成因,丰富了人物形象。
【考点】
体会语句含意(小说)
分析人物形象(小说)
尾段的作用(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通读文本,理解文意后可知,画线句子中“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承接上文“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的接济式扶贫;“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引出了下文老丁帮助唐大石搞养猪致富项目。所以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内容,有理有据。先在文中找出该人物的相关内容,再从不同方面进行概括。小说中老丁干脆地接受帮扶任务,领导批评他“接济式的扶贫”后就琢磨脱贫项目,说明他虚心接受批评,服从领导安排,对工作不拈轻怕重。老丁带着唐大石挖坑、垒猪圈,帮忙割猪草、馇猪食等行为说明他忠于职守,勤劳能干,不怕吃苦。老丁能够发现村里可利用的灰灰菜,鼓励大石养猪,并逐步扩大经营规模,说明他爱琢磨,有经营头脑。老丁对待大石有耐心,鼓励他想致富就得闯一闯,并帮助大石办理贷款等手续,说明他真诚友善,善于沟通鼓励。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解答本题,可以结合小说内容,从文章的情节、结构、表达效果、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思考。情节上,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交代了老丁在连队当饲养员的经历,与前文老丁指导唐大石养猪的情节相照应,使整个故事更合情合理,增强了真实性;结构上,小说开头是局长让老丁去扶贫,小说结尾是扶贫后两人的对话,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表达效果上,结尾处岔开小说主线“扶贫”,而通过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来表现人物,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人物关系的友善、和谐,妙趣横生,使“扶贫”的主题更深刻;人物形象上,这短短两句对话,揭示了老丁忠于职守、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等性格的成因,丰富了人物形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七、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