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秋争霸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春秋争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16 09: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6课
春秋争霸
链接旧知识:
填一填:
(1)西周建立:时间约公元前 年,都城 ,重要制度 。
(2)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 年,犬戎族攻破都城 被杀死。
1046
镐京 分封制
771
周幽王
课堂进行时:
初读正文,勾划书中知识点
填写《练习册》知识结构
同桌之间交流答案,质疑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姬宜臼 西周幽王之子)于公元前770年把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
 从此我国历史进入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新课解读
为什么把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的历史称作春秋呢?
新课解读
材料一: “礼乐征发自天子出”
材料二: “礼乐征发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期?
两段材料说明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西周 材料二:春秋
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
春秋的时代特点:
A、王权衰弱
B、诸侯争霸
新课解读
齐桓公首霸的原因何在?
齐国——在今山东省东北部 ,西周时期为姜尚的封国,春秋五霸之一,境内三面环海,国内盛产鱼、盐。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齐国的国力更加强盛。
管仲(?——前645年),
春秋初年齐国政治家、 军事家
“尊王攘夷”
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侵扰,在南方阻止了楚国的北进。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会盟台(遗址在河南省民权县城东的黄河故道北岸),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葵丘会盟台
称霸标志
晋楚争霸
1、城濮之战:
晋国胜,晋文公称霸
2、邲之战:
楚国胜,楚庄王称霸
吴越
争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将下面人物与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
尊王攘夷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问鼎中原
齐桓公
楚庄王
晋文公
越王勾践
“春秋无义战”
思考:

齐桓公
楚庄王
管仲
葵丘
城濮

孙武
重点提示
齐桓公首霸
1.齐桓公首先称霸的条件
(1)物质条件: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盛产鱼盐,经济
富庶。
(2)政治和军事条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使齐国国富兵强。
(3)正确策略: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打起“尊王攘夷”的
旗号,提高齐国的地位,发展齐国的势力。
2.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齐桓公召集葵丘会盟,周
天子派人参加,说明其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齐桓公成为春
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注意】“尊王”指名义上尊崇周王室,利用天子的影响
号令诸侯;“攘夷”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
【典例 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
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
“他”是(
)
A.周武王
C.晋文公
B.齐桓公
D.楚庄王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题干中
的“尊王攘夷”“春秋五霸之首”都是关键信息。根据所学可
知,此人是齐桓公。
【答案】B
难点提示 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
1.消极影响:春秋争霸战争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人民流离失所、
生产遭到破坏,给社会造成种种灾难。
2.积极影响
(1)在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呈现出统一
的趋势。
(2)战争还使人口迁移频繁,从而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3)为了能在争霸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
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注意】与春秋霸主相关的成语故事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典例 2】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
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过程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
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应正确理解春秋争霸战争的主观动机与客观
作用。春秋争霸战争有消极的一面,即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但
也有客观的进步作用,大国为了争霸,不断增强自身的力量,大国
兼并小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同时,争霸也进一步削弱和瓦解
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