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3、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4、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周天子都派人参加,这说明了
A.这两个诸侯国得到了小诸侯国的拥护
B.周天子非常尊敬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君
C.这两个诸侯国有很大的地位
D.他们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确认
5、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的改革壮大了力量
6、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
A.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7、“中兴之主、五霸之首”应指的是下列春秋时期的哪位霸主 ( )
A.齐桓公 B. 楚庄王 C.晋文公 D. 宋襄公
8、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思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第7课
战国争雄
旭日东升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国 名 都 城
齐 临淄[Zī](今山东淄博)
楚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西北)
燕 蓟[Jì](今北京西南)
韩 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战国七雄简表
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赵
燕
齐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楚
秦
韩
魏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七雄助记词
战国时期的战争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龙凤云纹皮盾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青铜箭镞[zú]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燕国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战国武士复原图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围魏救赵
齐
长平之战遗址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将,大举进攻赵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成侯知道国力难以抵住魏军,就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齐威王即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
孙膑献计说:“魏国攻打赵国,一定把精锐部队统统派出去了,而国内只留下些老弱病残。我们不妨扬言攻打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听闻后一定会撤下邯郸外围的兵力,回头救大梁,我们在中途袭击魏兵,定可大获全胜。”
田忌按孙膑的计策作出周密安排。庞涓不知是计,听到齐国进攻大梁的消息后,马上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去救大梁,谁知魏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yuán]西北)遭到齐军截击,被杀得不得不撤回大梁,赵国之围得解。
孙膑祠堂里的孙膑传影画像
围魏救赵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yì]。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Juàn](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王诩[xǔ](纵横家之鼻祖,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为其弟子)习兵法。
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
二十七年,魏又因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而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再度以田肦(一说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一说自杀),掳魏太子申(见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魏将庞涓伐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攻魏。孙膑用减灶之计诱魏太子申、庞涓入马陵道埋伏之中,万弩齐发,大败魏军,魏太子申被掳,庞涓自杀。
马陵道古战场
(山东聊城市莘[shēn]县樱桃园乡马陵至道口之间)
长平之战
廉颇[pō]
长平之战形势图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生卒年不祥。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廉颇为赵军主将,初战失利,鉴于秦军势盛,但远离国土,不能久战,即固垒坚守,阻止了秦军进攻。
后赵孝成王中秦反间计,以赵括[纸上谈兵]代廉颇为主将,改变廉颇战法,终致赵军惨败。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改进兵器,出现铁器
步兵、骑兵成为主要兵种
防御能力提高
战争规模扩大、空前激烈
发生著名战役
出现重要军事家,军事理论发展
合纵与连横
《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苏秦的合纵战略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六国曾为对抗强秦进行过合作,包括几国联合出兵攻秦,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而秦国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击破的做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这种策略历史上称为
“连横”。战国纷争经常表现为合纵和连横之争。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苏秦画像
(头悬梁 锥刺股)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燕
秦
齐
赵
魏
韩
楚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即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
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
张仪画像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燕
秦
齐
赵
魏
韩
楚
连横: “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国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
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大比较
春秋的争霸
1、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
2、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
军队数量:
称霸方式:
战国的兼并
1、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
2、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
1.战国名称的由来
2.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
3.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战国七雄
1.武器及兵种的增多
2.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
3.孙膑、白起等军事家
战国时期
的战争
1.合纵与连横产生背景
2.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合纵与连横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认识几种古代兵器
吴王夫差剑
战国时期三戈铜戟[jǐ]
(湖北随县出土)
青铜戈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yuè]
(商代·山东益都出土)
吴王夫差矛
战国时期蝉纹铜矛
云雷纹矛
(商代·苏埠[bù]屯出土)
青铜镞[zú](箭头)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战国弩[nǔ]复原示意图
学习测评
1.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 B.齐 C.楚 D.赵
2.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A.孙武 B.孙膑 C.张仪 D.苏秦
3.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
4.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燕国
5.下列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中,最突出的有( )。
①孙膑 ②白起 ③苏秦 ④张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A
B
B
A
C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