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6 07: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数学广角(集合) 班级 三年级 学生 人 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 借助呼啦圈形象直观的经历集合图图形的产生过程,感知数学中的重复现象。2、借助集合图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重复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思考、观察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时期,而集合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直观、形象的呼啦圈的演示,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从面使学习内容变得简单、有趣,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重点 通过活动,学会自主构建集合思想,初步理解集合思想的基本内涵。
难点 渗透集合的相关思想,利用直观图形的方式求出重复中的总人数。
学 案 导 案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播放校园大课间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有趣的课间活动。2、出示问题:老师调查了我们班参加课间活动的部分同学,有4人参加了跳绳,3人参加了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活动?3、引发冲突:请参加这两项活动的同学站起来让同学们数数一共有多少人?现在的答案还和刚才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引发解决问题的冲突。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通过操作,让学生直观感觉集合图形,加深对重复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直观感知:请学生站进呼啦圈,必须满足一个圈里有4人,一个圈里有3人,请你帮忙设计。理解认识:设计出一个圈里有4人,一个圈里有3人,为什么没有7人呢?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出在谁身上?该怎么办呢?
三、交流讨论、学习新知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讨论得出怎样列式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计算中一定要把重复的减去。
交流讨论: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列式解答?(1)、自己先独立思考。(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2、列出算式:列出参加这两项活动一共有多少人的算式,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3、总结规律:通过列式你发现
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基础题:第1题是让学生巩固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体会集合概念的含义和运算。第2题是不可能有重复的,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集合的认识,避免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式。第3题没有给出每个集合的元素,只给出每部分的个数。让学生在脱离具体的元素时,进一步理解集合概念的含义和运算。提升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练习: 2、学校体操队有男生26人,女生28人,学校体超对一共有多少名学生?3、李老师给三(6)班的同学出了两道思考题。批改后发现,全班每人至少做对一题,第一题对的有30人,第二题对的有25人,两题都对的有13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提升练习:有两种奖品盒,一个盒里有4种奖品,另一和盒里有3种奖品,这两个盒里可能有几种奖品?
五、回顾课堂、总结评价 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对自己掌握的情况做简单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表现(A、很棒 B、一般),
六、调查实践、拓展延伸:
请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爸爸,抽烟喝酒的情况,用集合图形来表示。根据你的调查,给爸爸写一份健康建议书或表扬信。(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对本节课知识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