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对于一部小说,我倒以为所谓艺术魅力的后边,真正燃烧着的其实正是那思想的和知识的内核。如果没了任何知识和思想,其艺术价值和魅力就不过是唬人的杂耍罢了。
一部作品对哲学文化或哲学知识的追求非但没有能使作品生辉,反倒减损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只能是在这样几种情况下:一是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说,“采纳的思想太多,没能吸收”;二是思想或概念完全外在于内容与形象,或作家卖弄知识;三是作家虽然想求真达知,但所达到的却非真知。而这三种情况显然都是同作家的才气与水平有关,跟作家对思想与知识的追求及这思想与知识的本身并无任何必然联系。
早在十九世纪,丹纳就指出:“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了哲学思想,便只是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了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十九世纪小说的人物观念、情节观念、表现方法与手段,至今已多有更新,但丹纳在此中对小说应有哲学意识的强调,则显然非但没有遭到抛弃,反倒日渐得到更高的重视。托尔斯泰的价值和影响在当代相对缩小,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价值和影响却相对增大,这恐怕还是能够说明点问题的。
哲学被马克思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又称为“文明的活的灵魂”。中国当代小说家们意识到自己的创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负有重大使命。他们密切地注视着生活现实的发展和变化,注视着它的动向和趋向,并以此不断调节着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适应性,力争将蕴藏在时代生活中“最精致、最精美和看不见的精髓”更多地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这样,他们当然就需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性能力和水平,并且善于通过自己的创作传达出更多、更丰厚、更深邃的哲学思想,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在作为小说家的同时,还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时代的思想者。
(摘编自纪众《试论哲学小说》)
材料二:
王小波对所谓“哲学小说”曾有过一番打趣,大意是,哲学跨学科统治其它学科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犹如老太太买柿子,哲学光拣软的捏。文学好像人人都懂,故在哲学眼里,自然就成了“软柿子”,哲学以为自己可以插一杠子。他还说,不光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也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领域。连有些作家自己都从哲学或人类学上找写作的依据,看起来着实可怜。
窃以为,文学批评家们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批评文学作品,促使作家注重小说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倒也无可厚非。叔本华曾说,好的艺术作品应兼具意趣和美(理性的思考和表达)。把这话稍作发挥,即既能使人发生兴趣,又能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才是真的好。
很难想象,一部小说如果没有理性的统领,何来发人深省的思想深度?理性之于小说,实乃一种伟大的力量。然而,另一方面,假如一部小说缺乏形象思维,一味充斥着抽象的道理、观念、意义和思想,又何来使人发生兴趣、甚至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鲁迅曾表达过类似意思:全是大道理、没有形象思维的作品,根本不可能触及人们的灵魂。至于他本人,就是运用形象思维把原创白话小说写得既生动又深刻。这些小说无疑具有高远深邃的思想性,但这种思想力度不是靠抽象的哲思堆砌出来的,而是通过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华老栓等一个个具体、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以及发生在这些典型化人物身上的故事自然而然迸射出来的。
所以,不管什么学科进入文学领域其实本身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学科背后倡导的理性、思想和意义过度介入文学。当小说的抽象思维强大到全面碾压形象思维之地步,以致读者从中根本读不到生活和思想情感中那些感性的、鲜活的、生动的东西时;当一些写作者们不得不迎合潮流,不惜牺牲文学性以突出所谓带有各种意味的“思想性”时;当小说因一味走向哲学思辫而变得毫无意趣时……我们不禁要问:小说成了什么?文学又将去往何方?
正因如此,有识人士才指出,人类文明的几个组成部分有着各自的分野:科学追求真相,宗教安排心灵秩序,哲学探索智慧,而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目标则是让读者跟随作品人物去体验情感、生活,同时,接受写作者隐含的价值观、心理模式等等。
这就提醒我们,当文学与其它学科跨界交融、不断进行写作手法翻新的时候,还需要心生警惕,莫让文学失去了自己的边界。
(摘编自伊歌《当哲学进入文学》,2021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注]①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采纳的思想太多,却没能吸收,或得到的知识并非真知,就是这些原因导致作品虽有哲学知识但艺术价值大大减损。
B.中国当代小说家因为不断调节创作与生活实践的适应性,所以能将蕴藏在时代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
C.学科背后倡导的理性、思想和意义的过度介入,带来了文学作品形象思维的缺失,这是当下创作小说创作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D.科学、宗教、哲学、艺术各有其研究探索的方向和内容,文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跨界融合,但不能失去自己的边界。
(2)下列对材料中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了哲学思想,便只是个做粗活的工匠:类比论证;指出了哲学思想对于作家的重要性。
B.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当代价值:对比论证,高度肯定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C.犹如老太太买柿子,哲学光拣软的捏:比喻论证,形象地揭示当下哲学杀入文学领域,意图统治文学的现象。
D.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华老栓等:举例论证,有力证明了形象思维对传达理性的重要性。
(3)下列文学主张,与材料二文学创作观一致的一项是
A.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C.理中有象,象显而理微,二者亲密无间。——朱熹
D.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
(4)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三段的论述思路。
(5)请根据这两则材料,为当代小说家的小说创作提一些合理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掌门
于德北
在永安城里的武术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
一句是:太极李一甫,八卦杜其石。
还有一句是:八卦不识太极,太极不知八卦。
头一句话解释起来不难,李一甫、杜其石是太极、八卦两门的掌门,又是绝顶的高手,这样十个字,不能为过。
这第二句,就隐藏了一段故事。
三十年前,正值壮年的杜其石还沉浸在连胜十五场的喜悦之中。他向永安城里的各大门派发下帖子,邀其一一过招。各大门派当然不肯示弱,于是便有了老校军场武林大会的盛况。一个月内,杜其石打败了所有前来挑战的门派,一时间,杜其石的名字在永安城不胫而走,拜在他门下学艺的少年不计其数。
胜是胜了,可杜其石高兴之余还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太极门的李一甫没来应战。
李一甫是山东人,自幼习武,练的就是太极。他十二岁随父亲的单位北上,来到永安城,从此在这里扎根。他在建筑公司上班,属于技术人员,为人本分,工作积极,在单位里颇有口碑。
李一甫救过一个人。
那是一个架子工,在四楼绑脚手架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恰好李一甫从下边经过,听到惊呼,不由停下脚步。眼见着人落到面前了,李一甫轻描淡写地一托一推一带,架子工像个纸人似的摇摇晃晃地站在了那里。
欢呼声是在三分钟之后才响起的。那时候,李一甫的身影已经从大家的眼前消失了。
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会一会呢?
杜其石决定去“踢场子”。
所谓的“踢场子”是武林的陋习。人家功夫好,他不服,就到人家练功的地方去寻事,这是极大的蔑视,就是武功再不济的人也不能容忍。
所以,杜其石和李一甫的那一仗打得惊心动魄。
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打斗到最后的结果是,李一甫抓住杜其石的一个破绽,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这一拳有多重,至今恐怕也只有杜其石一个人知道。
从此,八卦门在永安城里变得十分孤立。
八卦和太极两门更是三十年不相往来。
人生苦短,三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
七月十六的大清早,李一甫的大弟子袁文宗带来一个让八卦门弟子震惊的消息——太极门掌门李一甫要请杜其石吃饭。地点就在合盛楼。“他怎么说?”杜其石问。
“家师说,请杜前辈一定赏光。”袁文宗深施一礼。
杜其石的身体微微有一些颤抖。
沉吟片刻,他说:“饭是要吃的,不过,应该由我来请。你回去对你师父说,还是由杜其石略备薄酒,请他务必屈尊移驾。你就这样说。”
十分钟后,急匆匆的脚步声让杜其石和所有的弟子都屏住了呼吸。
还是袁文宗,额角还是微汗,面色还是潮红。离着还有丈把远,他就几乎喊起来:“答应了,答应了。”
杜其石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晚上八点半,李一甫在弟子的簇拥下,准时出现在合盛楼的小宴会厅里。他的面色有一点苍白,脚步已不那么稳健,虽然嘴角挂着笑,可眉目间却有一缕掩藏不住的疲倦。
“李师傅。”
“杜师傅。”
二人双双抱拳行礼。
直至这时,杜其石才看清,永安城武林的各大掌门竟然都来了。
“我们可是不请自到,不知能不能讨一杯酒吃?”
大家各行其礼。
气氛骤然有一点紧张。
杜其石镇定自若,侧身一让,连声说:“请请请!”
“慢!”
突然,李一甫摆了摆手。
这一回,连杜其石也感到气氛不对了。待看到太极门弟子捧着红纸和蜡烛缓缓而入时,他紧绷的神经才又有些放松了。
“都说杜师傅有‘隔山打虎’的神功,今天不妨让大家开开眼吧。”李一甫说。
“好!”杜其石脆脆地叫了一声。
太极门的弟子把蜡烛点燃,又把红纸张开,放在蜡烛的前面。大厅里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停留在那张红纸上,更把希冀投放在红纸背后的蜡烛上。
只见杜其三步上前,在红纸前游身运掌,仅几步之后,突然拧腰,反手一掌,红纸发出“扑”的一声轻响。
响是响了,纸却完好无缺。
红纸挪开,再看蜡烛,已经灭了。
“好掌力!”
李一甫第一个叫好。
他不容别人说话,抢上一步,对杜其石再次施礼,说:“老夫已身患恶疾,恐不久于人世。今天特意登门拜访,向杜师傅谢罪。三十年前气盛,险些失手打伤杜师傅。心病大于身病。三十年了,每每想起此事,总是不能释怀!今日谢罪,万请一谅。”
“哪里敢受,哪里敢受。三十年前那一拳,李师傅根本就是手下留情,不然我杜其石早成了一个废人了。”
“老夫身体虚弱,不能亲受杜师傅一掌。所以就在这蜡烛上刻下我的名字,请它……”
李一甫的话还没说完,就听他的弟子们大叫:“师父!师父!”
众人急转身,只见刚刚灭了的蜡烛竟又悠悠地燃烧起来……
“杜师傅……”
看着重新燃烧起来的蜡烛,李一甫的喉头一热,眼角湿润了。
“你看,你会渡过难关的。”
杜其石一把抓住李一甫的手。
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头就写永安城武术界流传的两句话,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自然引出下文对两门争斗往事的叙述。
B.文中关于“踢场子”的补充说明,暗示杜其石主动上门寻事争斗,是对李一甫的极大羞辱,令其难以接受。
C.短短十分钟,李一甫就答复同意出席杜其石的宴请,这表明李一甫急于观看“隔山打虎”神功。
D.结尾处杜其石抓住李一甫的手,既意味着两人旧怨的消解,也饱含对李一甫终将战胜恶疾的美好祝愿。
(2)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语言简省且富有个性,既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又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
C.“身体微微有一些颤抖”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表现出杜其石刚接到邀请时内心的强烈波动和复杂感受。
D.小说塑造杜其石、李一甫、袁文宗等人物时,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3)文中画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标题为“掌门”,在你心中谁更具有掌门的风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2分)
3.(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郦范,字世则,范阳涿鹿人。父嵩,天水太守。范,世祖时给事东宫。高宗践阼,追录先朝旧勋,赐爵永宁男,加宁远将军。以治礼郎奉迁世祖、恭宗神主于太庙,进爵为子。
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南征,范为左司马。师次无盐,戍主申纂凭城拒守。识者佥以攻具未周,不宜便进。范曰:“今轻军远袭,深入敌境,无宜淹留,久稽机候。且纂必以我军来速,不去攻守,谓方城可凭,弱卒可恃。此天亡之时也。今若外潜威形,内整戎旅,密厉将士,出其非意,可一攻而克之。”白曜曰;“司马之策是也。”遂潜军伪退,示以不攻。纂果不设备。于是即夜部分,旦便腾城,崇朝而克。白曜将尽以其人为军实。范曰:“齐四履之地,世号‘东秦’,不远为经略,恐未可定也。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宜先信义,示之轨物,然后民心可怀,二州可定。”白曜曰:“此良策也。”乃免之。进次肥城,白曜将攻之。范曰:“肥城虽小,攻则淹日,得之无益军声,失之有损威势。且见无盐之卒,死者涂炭,成败之机,足为鉴矣。若飞书告喻,可不攻自伏;纵其不降,亦当逃散。”白曜乃以书晓之,肥城果溃。白曜目范于众曰:“此行也,得卿,三齐不足定矣。”
军达升城,青州刺史沈文秀遣张元孙奉笺归款,请军接援。白曜将遣偏师赴之。范曰:“桑梓之恋,有怀同德。文秀家在江南,青土无坟栢之累。拥众数万,劲甲坚城,强则据战,势屈则走。师未逼之,朝夕无患,竟何所畏,已求援军?且观其使,词烦而颜愧,视下而志怯,币厚言甘,诱我也。若不远图,惧亏军势。未若先守历城,平盘阳,下梁邹,克乐陵,然后扬旌直进,何患不壶浆路左以迎明公者哉!”白曜乃止。遂表范为青州刺史以抚新民。还朝,年六十二,卒于京师,谥曰穆。
(《魏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
B.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
C.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
D.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桑梓,古人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以“桑梓”借指故乡。
C.壶浆,即箪食壶浆,意指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与“箪食瓢饮”同义,常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
D.谥,是封建时代,一个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评定授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范随慕容白曜出征,他不迎合主帅,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在他的帮助下,慕容白曜分别夺取了无盐、肥城、升城。
B.在攻克无盐城后,慕容白曜想把俘虏来的敌军士兵发配至远方,郦范却主张应该从长远考虑,对俘虏首先要讲信义。
C.在攻占肥城的时候,郦范认为肥城可能会吸取无盐城失守的教训,拼死抵抗,不如用书信开导守将。这一建议最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D.在攻打升城的时候,敌人假装归顺,被郦范及时识破,他劝说慕容白曜停止派遣偏师援救升城,先攻打其他城池,从气势上征服升城的敌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白曜目范于众曰:“此行也,得卿,三齐不足定矣。”
②且观其使,词烦而颜愧,视下而志怯,币厚言甘,诱我也。
(5)慕容白曜是如何攻克无盐城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古柏行①(节选)
杜甫
忆昨路绕锦亭②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是杜甫在夔州时对夔州武侯庙前古柏的咏叹之作。②锦亭:指成都杜甫草堂,因紧靠锦江,且草堂中有亭,故称“锦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回忆起成都的武侯祠,描写祠前古柏高峻,郊原古朴,庙宇深幽,门户开敞的画面,一派静谧肃穆之境。
B.后四句描写夔州武侯庙前的古柏,虽然盘踞高地,落落出群,正直伟岸,却饱受烈风吹撼,寄寓了诗人的无限怜惜。
C.诗歌前后分别描写两地古柏,曲尽体物之妙;由虚人实,时空交替,承转自然,拓展了表现空间,丰富了诗歌意境。
D.诗歌用词精妙,联绵词“崔嵬”“窈窕”以及叠音词“落落”“冥冥”的运用,既突出了景物特征,又增强了音韵美。
(2)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义?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的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 ?
(2)《归田园居(其一)》中“ , ”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究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归田园居(其一)》中“ , ”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歧途,误入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
6.(10分)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各题。
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器具,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悠久,古人对它的称谓可谓多矣。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唐朝文嵩作《即墨侯石虚中传》,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王迈诗云:“多谢吾家即墨候,朝濡暮染富春秋”苏轼为产于婺源龙尾“万石君”的名字亦流传开来。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绎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常以砚比德,俗谚也有“砚田有谷,耕之有福”的说法。民间常把祖传的砚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人们还认为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 )。砚虽小,却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千载不衰,传万代不朽,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将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
B.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被人们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
C.方寸之砚台,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
D.方寸之砚台,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8分)
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①_____,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造成商品损坏,得不偿失。”
去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②_____,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
尽快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一方面不能“包装过度”,③_____,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快递公司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今年是我们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肩负重大使命的新时代青年,要从学习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团委举行“读史明志,使命担当”国旗下讲话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D
(2)B
(3)C
(4)首先指出理性对小说的重要性,接着强调小说的理性需要形象思维来传递,最后举例论证形象思维对传递理性的意义。
(5)①小说家要肩负时代使命,提升自身理性能力水平,成为时代的思想者。②要运用形象思维承载理性思考。③如果跨界交融、写法翻新,要守住文学的边界。
2.(1)C
(2)D
(3)①运用插叙,通过交代李一甫救人往事来表现他武艺高超、武德高尚;②承上启下,既解释上文杜其石心有不甘的原因,也为下文杜其石“踢场子”做铺垫。
(4)示例一:杜其石更有掌门风范。为人更富有胆识,积极进取;明白事理;胸襟磊落。
示例二:李一甫更有掌门风范。武艺高强;武德好,切磋武艺手下留情;为人更低调沉稳;更富有担当精神,有大家风范;主动消解门派旧怨,促进和谐共兴。
3.(1)C
(2)C
(3)B
(4)①慕容白曜看着郦范对众人说道:“这次行动,得到你,三齐之地不难平定了。”
②况且观察他派来的使者,言语絮叨而面有愧色,目光朝下而心中畏怯,礼厚言甜,是想诱惑我方。
(5)首先他认真听取了郦范的建议,然后假装退兵,迷惑敌人,最后趁着半夜时分突袭敌人,天明时顺利拿下城池。
4.(1)B
(2)含义:古柏的正直伟岸,不仅有神明的呵护,更是大自然的功劳。
感情:诗人借物喻人,古柏的正直伟岸象征诸葛亮的高贵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赞美。
5.(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3)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6.(1)C
(2)B
(3)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7.(1)①因为商品在流通中经常会被损坏/为了防止商品在流通中被损坏
②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必然会产生大量垃圾
③(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商品的流通安全
(2)①为防止商品损坏,不得不重视包装。
②中国没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
③包装垃圾问题不能被忽视。
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