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宁夏银川市高一(下)理科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
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C.“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D.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
C.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月18日,全球首例基于5G网络的远程动物手术在福建福州实施成功,顺利将一头小猪的肝小叶切除。
据悉,本次手术中,医生和需要进行手术的小猪相隔50公里,通过中国联通5G网络环境,医生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将小猪的肝小叶顺利切除。在手术现场,大家能够通过屏幕实时观测到手术进行的情况,在3D眼镜的辅助下整个实时画面更显震撼。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通过实时传送的画面,利用5G网络远程操控手术钳和电刀,同时通过音视频与手术室内助手进行交流。
5G的低时延保证了5G网络下传回的图像与实时影像几乎不存在或者存在极小差异,保证了一些特殊场景下机械手代替人手做手术的可能性及成功率。专家表示,未来临床医学有望更广泛运用5G技术,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普及到偏远地区,让患者不出远门,也能享受专家诊疗,看病更便捷。
(摘编自《新浪财经》)
材料二:
由于渗透性强和关联性强,所以文化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非常强。近年来,文化与互联网、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有报告称,5G技术将为文化产业带来广阔空间,推动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一方面,5G技术的应用,会优化文化产业的生产流程,提升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另一方面,5G技术也会为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创造条件,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专家表示,在不远的未来,随着5G应用广泛融入社会,文化产品的数量与种类将会不断丰富,人们还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类别的文化资源。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5G极大地促进了上游电子元器件、中游网络设备以及终端应用设备的全产业链升级,带动信息消费空间很大。”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主任张春飞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方面,5G将带动手机终端升级换代,从而推动手机厂商制造更先进、更丰富的终端产品;另一方面,网速快了,终端好了,也将推动互联网、软件企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带动整个信息服务水平提升,促进信息服务消费。
事实上,5G终端的换代升级已经开启。以手机终端为例,在2月底举行的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5G手机频频亮相,华为、OPPO和小米等企业各自发布5G手机。
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亿部,较2020年增长255%。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四:
参考消息网3月3日报道:
据香港《星岛日报》3月2日报道,借助两会契机,天安门广场和两会新闻中心成为北京首批提供5G网络全覆盖的区域。记者们兴致勃勃地试图用手机感受一下飞一般的网速,发现能搜到5G信号,但不能上网。一名现场工作人员说:“个人手机现在肯定上不了5G,因为国家还没有发放5G入网证,另外市面上还没有卖5G手机。快的话,今年下半年,市民就可以在商场买到5G手机了。”
报道称,工作人员表示,记者可以在5G专用计算机终端上更快捷地上网及传输数据。两会新闻中心数台免费提供给记者使用的计算机都可以使用5G网络,为参会记者采访、编发和传输稿件提供了方便。
(摘编自《参考消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球首例基于5G网络的远程动物手术中,与手术现场相隔50公里的医生借助中国联通5G网络环境,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
B.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业态,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C.5G终端的换代升级已经开启,市场调研公司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亿部,较2020年增长不止两倍。
D.两会期间,在天安门广场和两会新闻中心,个人手机可以搜到5G信号,但是不能上5G网络,主要是因为没有使用专门的5G手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小猪肝小叶切除手术中,主刀医生能够通过屏幕实时观测到手术进行的情况,并能通过音视频与手术室内助手进行交流。
B.5G的低时延特性保证了传回的图像与实时影像几乎不存在或者存在极小差异,为一些特殊场景下机械手代替人手做手术提供了可能性。
C.近年来,由于渗透性强和关联性强,文化与互联网、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特点。
D.两会新闻中心成为北京首批提供5G网络全覆盖的区域之一,在这里,记者可以借助5G专用计算机使用5G网络上网、编发和传输稿件。
(3)5G时代即将来临,它将会对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一章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请举例简要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由此日夜怨望 望:埋怨,责怪
B.乃谋畔逆,夷灭宗族 夷:消灭
C.吾如淮阴 如:到,往
D.不矜其能 矜:矜持,慎重
(2)用“/”为画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B.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C.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D.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本文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细节和语言描写来实现的。
C.蒯通游说韩信叛乱,认为韩信功高震主,形势危急。
D.司马迁认为,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选择“其旁可置万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亲。后来他果然图谋叛乱,以至于被诛灭宗族。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三、文言文翻译
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2)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五、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5)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6)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
(7)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
(8)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10)_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
六、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网上流传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后,“双黄连口服液”一度遭哄抢直至脱销。
其实,在1月29日早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大部分我们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于是我们的脑中只能充斥各种道听途说的观点。而关于独立思考,有一个很重要的本质叫做逻辑,( )我们的很多见识、理解力,以及智慧,都是通过阅读_______________的见解。
在大量的阅读里,我们可以和无数思想者对话,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之中,才有了自我对事物的认知,也进而培养了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_______________,在遇到问题时,才会理性判断,不盲从,先去了解事情的_______________,再去判断是否具有价值,也可以通过文献搜索,而非_______________。
这样,当我们再去面对“双黄连”类问题的时候,脑海里一定会先提问: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经得起推敲?而不是:哪里可以购买双黄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B.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29日早就已经公布: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C.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D.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
B.事物的规律就是所谓的逻辑,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
C.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且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
D.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阅读和经历。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衍伸 从而 来踪去迹 道听途说
B.衍生 而后 来龙去脉 道听途说
C.衍伸 而后 来踪去迹 捕风捉影
D.衍生 从而 来龙去脉 捕风捉影
七、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撑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富贵常得之于困顿;奇逸常得之于平凡;清淳常得之于幽远。
——刘墉
如果能从每一个过程中,细心去思考,吸取经验,即使表面看来是平凡无奇的生活,也会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
——松下幸之助
以上名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选择1—2则合适的名言写一篇议论文,阐释自己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宁夏银川市高一(下)理科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B
C
D
【考点】
信息筛选与概括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源头”错误,原文第一段是“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2)C项,根据原文第二段的内容可知,家训的体现形式是在“日益丰富”,从口头到书面,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除旧布新的“更替”和“演变”。
(3)D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可知,《钱氏家训》的制定与传承并不是钱氏家族后代人才辈出的充分条件。
2.
【答案】
D
C
(3)①借助5G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医疗。
②5G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③随着5G应用广泛融入社会,文化产品的数量与种类会不断丰富。
④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类别的文化资源。
⑤5G将带动手机终端升级换代,推动手机厂商制造更先进、更丰富的终端产品。
⑥5G能带动信息服务水平提升,促进信息服务消费。
【考点】
筛选并整合信息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主要是因为没有使用专门的5G手机”错误,原文是“因为国家还没有发放5G入网证,另外市面上还没有卖5G手机”。
(2)C项,“最重要”于文无据,原文为“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
(3)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相关内容,概括总结要点即可。材料一中“全球首例基于5G网络的远程动物手术在福建福州实施成功”及“专家表示,未来临床医学有望更广泛运用5G技术,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普及到偏远地区”可概括为“借助5G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材料二中“有报告称,5G技术将为文化产业带来广阔空间,推动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可概括为“5G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专家表示,在不远的未来,随着5G应用广泛融入社会,文化产品的数量与种类将会不断丰富”可概括为“随着5G应用广泛融入社会,文化产品的数量与种类会不断丰富”;“人们还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类别的文化资源”可概括为“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类别的文化资源”。材料三中“一方面,5G将带动手机终端升级换代,从而推动手机厂商制造更先进、更丰富的终端产品”可概括为“5G将带动手机终端升级换代,推动手机厂商制造更先进、更丰富的终端产品”;“另一方面,网速快了,终端好了,也将推动互联网、软件企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带动整个信息服务水平提升,促进信息服务消费”可概括为“5G能带动信息服务水平提升,促进信息服务消费”。
3.
【答案】
B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开头一段中概括地写“春天”和“大面积地解冻了”,就是为了交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大面积推广的社会环境。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如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寄予深刻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如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希望”与“升起”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3)①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孙少安和家人对两千五百元钱的用途产生分歧,衬托出孙少安敢于进取的品格。田万江老汉舍不得牲口,守旧的思想衬托出孙少安的开拓进取。
②在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小说将人物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并具体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彰显人物个性。
③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如主人公与田万江老汉的对话,展示了曾经的队长对群众的了解和关心。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个性化创意解读(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错误,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的说法不成立。
(2)第一处环境描写在开头,“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解冻”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大地解冻,又指土地改革开始全面推广,所以这处描写既指自然环境,也指小说的社会背景。第二处环境描写是“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处描写主要表现少安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兴奋喜悦的心情,而“小狗”“喜鹊”等也表现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第三处环境描写“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这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火”代表希望,“升起”预示着创业的成功。
(3)本题主要从正面描写、其他人物的衬托以及典型社会环境的烘托来塑造人物。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比如正面描写“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体现了队长对群众的关心;比如人物衬托“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用父亲的不参与以及妻子对钱的用途的安排衬托少安的积极进取,有眼光;比如环境描写“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使人物置身于改革的大背景中,从而塑造人物个性;末尾点火的描写,烘托人物要大展宏图的进取精神等。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D
B
D
(4)①韩信说:“汉王对待我很优厚,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把他的衣裳给我穿,把他的食物给我吃。”
②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却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考点】
其他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说:“汉王对待我很优厚,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把他的衣裳给我穿,把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蒯通说:“你自认为和汉王友好,想建立流传万世的功业,我私下认为这种想法错了。如今您据有威胁君主的威势,持有不能封赏的功绩,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信任;归附汉国,汉国人震惊恐惧:您带着这样大的功绩和声威,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身处臣子地位而有着使国君感到威胁的震动,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私下为您感到危险。”韩信说:“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让我考虑考虑。”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却又希望被重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和樊哙你这般人同伍的啊!”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却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没有用来葬母亲的钱,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学会谦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的话,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一样,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竟然图谋叛乱,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解答】
(1)D项,句意:不自恃自己的才能。矜:自夸。
(2)句意: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没有用来葬母亲的钱,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时”表示“……时候”,“其”指代的是韩信,二者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D两项。“然”表示转折,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
故选B。
(3)D项,“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分析可知,他只是心志与众不同,并不能就此判断他有野心。
(4)①“遇”,对待;“厚”,优厚;第一个“衣”,给衣穿;第一个“食”,给吃,喂食。
②“将",统领、统率;“而”,连词,表转折;“善”,善于;“此”,代词,这;“所以”,……的原因;“禽”,通“擒”,擒拿、擒捉、擒住;“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被动句;“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判断句。
三、文言文翻译
【答案】
(1)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2)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考点】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文言翻译
劝学(《荀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数:密。罟:网。洿:深。
(2)有:通“又”。槁暴:晒干。挺:直。
【答案】
(1)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2)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考点】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文言翻译
劝学(《荀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数:密。罟:网。洿:深。
(2)有:通“又”。槁暴:晒干。挺:直。
四、古诗词鉴赏
【答案】
C
(2)①“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
②“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
③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炼句(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错误。“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内容上来看,写的是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透,芭蕉又绿了,春天过去夏天又到了。从手法上来看,时光流逝本是不可见的,这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春光以人的情感,用“流光容易把人抛”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利用樱桃变红和芭蕉变绿这两种植物的颜色的变化,把抽象的时光流逝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飞逝,表达出诗人的感慨。
五、默写题
【答案】
(1)蓝田日暖玉生烟
(2)空闻虎旅传宵柝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银瓶乍破水浆迸
(5)曲终收拨当心画
(6)钿头云篦击节碎
(7)呕哑嘲哳难为听
(8)金就砺则利
(9)不积跬步
(10)锲而不舍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锦瑟(李商隐)
马嵬(其二)(李商隐)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劝学(《荀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暖”的书写。
(2)注意“柝”的书写。
(3)注意“颁”的书写。
(4)注意“迸”的书写。
(5)注意“拨”的书写。
(6)注意“篦”的书写。
(7)注意“哳”的书写。
(8)注意“砺”的书写。
(9)注意“跬”的书写。
(10)注意“锲”的书写。
六、综合读写
【答案】
C
A
B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语境填句
成语的使用
词语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画线句子有四处语病:语序不当,“在1月29日早就已经公布”中,定语“早”应在“在1月29日”前面;成分残缺,“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缺主语;用词不当,“日前”应为“目前”;不合逻辑,“治疗和预防”应为“预防和治疗”。综合分析,C项修改最恰当。
故选C。
(2)“所谓的”意为所说的,紧接前文用于复说、引证等;“经历和阅读”分别照应前后文内容,前文说的是经历,后文说的是阅读;“而”做连词,这里表顺承。
故选A。
(3)①衍伸:是从自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比如对这个问题进行衍伸(还是在讨论这个问题)。衍生:是从自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东西来,比如衍生出新品种(出现新的事物)。既然是“从自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东西来”,“很多见识、理解力,以及智慧”与“阅读”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任何关系,故应选用“衍生”。
②从而:连词,侧重于表示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而后:副词,以后,后来。结合上下文来看,“在遇到问题时,才会理性判断”并不是“也进而培养了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的结果,自然此处就不能选“从而”而应该选用“而后”。
③来踪去迹:指人的来去行踪。来龙去脉: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结合前文“先去了解事情”分析可知,这里应该选用“来龙去脉”。
④道听途说:路上听到的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结合语境可知,这里说的是听信没有根据的传闻,应选用“道听途说”。
故选B。
七、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