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骅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黄骅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6 09: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黄骅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孔子儒学是这棵大树的主干,这棵大树的底部是孔孟老庄在内的春秋战国先哲,孔孟老庄这些先哲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我们上古时期文明的土壤。
当我们理性冷静地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中国在上古时期,从尧舜以来,在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已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期。看待中国儒学,我们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是在中华五千年的中间位置。孔子学术的特点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孔子尊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述而不作。
我们说孔子好学,好学得先有所可学,就是学习先贤。学习先贤思考人与人相处的根本原则,“养生送死”,无非是人生活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何以生活得更好,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需要养生、送死。孔子还思考由民生而人生的问题,抓住根本,治理一个小小区域,进而治理整个鲁国、整个天下,这是空间的放大。
除此而外,孔子还说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管理的方式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就是损和益,损就是把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去掉一些,益则是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增加一些,但深层的东西不会变,“虽百世,可知也”。在这里,孔子想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时间的绵延连续。孔子说的三代、十世、百世则是时间的绵延。
不管是时间的绵延还是空间的放大,孔子最为关注的还是能够超越暂时与区域性的深层次的根本问题。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有自己的自然追求;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社会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从根本上接合与调和,孔子思考的深刻恰恰就在于此。
儒家的“儒”字,很像一个人在洗澡,以水冲洗沐浴濡身。其实这个儒,在商周时期就是相礼的人,也就是古代举行礼仪活动时,别人不懂的礼仪他懂,他的身份就是儒,是一种职业。
但到孔子创立儒家的时代,情况不一样了,孔子不但要洗净身体,也要洗净心灵。儒家,以先王之道濡其身,用尧舜禹汤文武等先圣之道来改变我们自己,所以孔子跟他的学生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小人儒只是把儒当成一种谋生手段,而君子儒应该致力于素养的提升,致力于社会的改良。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的德行就像风一样影响大家,他怎么做老百姓就怎么做。所以政者正也,为政者正,则天下不能不正。
儒家追求的正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个人不自私就是公,这就是公共意识、公德意识。一个人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这个人才是优秀的人,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都这样,天下的人都这样,天下为公,那便一定是大道之行,这就是儒家的追求。所以“天下为公”实际上说的是,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这种公共意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追求成为一个有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的人。
(摘编自杨朝明《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光明日报》2020年6月27日)
材料二:
从孔子创立儒学一直到董仲舒确立儒学为一尊的这段时期是儒学登上历史的主旋律舞台的时期。儒学的创立是孔子对西周以来强调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思想传统的全面总结和继承发展,孟子和荀子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孔子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与完善,奠定了儒学的基本理论格局。
春秋时期没有统一的主流文化,儒学只是“百家中的一家,只是多元文化的一元”。春秋末年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旧的价值观解体了,而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利益纷争空前激烈,对利益的关注超过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因而以对人的价值和德行为诉求的儒学就遭到了冷遇。在那个各国追求迅速强大争取霸主地位的时代,在那个没有统一、稳定的时代儒学是不可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这也恰恰说明了儒学更适合在一个稳定统一的国家中发展成为治理理论,而在社会转型时期或者动荡时期是会被冷落的。
这种多元文化的格局直到秦始皇统一全国,才宣告结束。到了汉武帝时期,制度稳定发展国力进一步强盛。这样一个稳定强盛的国家急需要一个统一和平与发展的思想来适应当时的专制统治。董仲舒适时地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自此儒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正式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
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能够成为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是因为儒学适应于中国当时经济、政治制度的需要。当时封建社会的统治是一种集权的统治,统治者需要这种绝对权力、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的思想。儒学还具有调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的功能,在不动摇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情况下,让统治者适当地实行仁政爱护人民,让人民被这个“仁”迷惑,甘于受统治者统治。在封建社会,一个稳定的时期内没有什么理论思想比儒学更适合的了,儒学自此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统治。
(摘编自赵颖《学术论坛》,2008年第9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孔子儒学为主的中华文明,离不开孔孟老庄在内的春秋战国先哲的种种思想。
B.中华文明其实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期,在上古时期从尧舜以来夏商周时期就已有。
C.孔子是儒学创始人,人们讲儒学一般从孔子开始讲起,其实孔子处于中间位置。
D.从孔子创立儒学到董仲舒确立儒学为一尊说明儒学符合统治者施行仁政的要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开头用大树作喻,意在强调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华文明中所处的地位。
B.材料一基于对“儒”这一概念内涵变化的分析,得出君子之德对于老百姓的作用。
C.儒学比其他的理论思想更加适合稳定的封建社会,因此才能持续两千多年的统治。
D.材料一在论证说理时,善于引用孔子的话,这样显得真实可信,又容易让人接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儒家追求”范畴的一项是( )
A.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B.政者正也,为政者正。
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D.士需弘毅,以为已任。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儒家”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超级捞饭
皮卡
①老卢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吃泡米饭。记得他曾经还是主任的时候,他一把饭菜整理成泡饭的样子,就有很多人围拢过来。有的说是“您这吃饭有个性,就像您的人一样仙风道骨”,还有人说“您这个太清淡,让我给您添点儿料吧!”说着还把碗里的糖醋小排往他碗里加。他的碗里,瞬间变成一碗膨胀的好似羊肉泡馍的杂烩。
②老卢感到很受宠,说这只是一个口味偏好,不值得提倡。大家说:“您这是超级捞饭,有我们在就是全家福。”只有怀孕的小路说:“这种吃法对您的胃不好啊!”
③老卢闲着的时候,总是爱放手机里的一段钢琴曲。这时,跟着的同事就总会说:“这么好的曲子,您哪里下的?”每当这时,其他同事也会把脑袋伸过来。他就说:“我儿子弹的。”大家都会说,真不错,就跟唱片里的似的。还有的说:“有空传给我吧,我把它做个手机铃声。”小路却说:“咱们同事也是,每次你放出来都会觉得很新奇的样子,我真搞不明白。”老卢说:“我搞不明白的是他们为啥要我儿子弹的,他们估计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
④有一天,老卢突然被免了职,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那天在外边开会,他又吃起了泡饭,可是他的周边不再有人簇拥。这时,小路过来了,“今天您的泡饭好清澈啊”。老卢说,是啊,难得。小路说:“这里的米饭太硬,不如我请您吃碗热汤面吧。”用餐结束后,小路挺着大肚子说:“我陪您溜达一下吧。”在路上,老卢的手机又响了,还是那首曲子。他接完电话说:“对不起,让你失望了。其实,这是我儿子唯一会弹的完整曲子。弹会了这首之后,他不愿意再学下去了。”小路说:“没关系,这是他的成长纪念,您做成铃声真的很用心。”
⑤老卢越来越孤独,但是他的菜谱却换了,捞饭在他的菜谱里消失了。
⑥那天,上级突然下来命令,老卢升职成副局长,聚到他身边的人逐渐多了。大家都关切他为啥不吃捞饭了,他说这个不爱吃了。大家都遗憾地说,“全家福”做不出来了。
⑦老卢总想找小路聊聊,感谢她陪自己度过了一个时期。不过,小路回家生孩子去了。老卢给她打了个电话表示慰问。小路说:“怀孕期的人,对什么都很敏感,看谁都像自己的孩子,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健康以及孤独。你儿子的那首成名曲,真的很好听。”老卢说:“只因为我是领导吗?”小路说:“我只喜欢我觉得美好的东西。”老卢说:“这算是胎教吗?”她说:“我希望这是身教。”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第①段中写大家对老卢的态度有何作用?
(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
(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
①这时,小路过来了,“今天您的泡饭好清澈啊”。老卢说,是啊,难得。
②大家都关切他为啥不吃捞饭了,他说这个不爱吃了。大家都遗憾地说,“全家福”做不出来了。
(4)选文在情节上采用了伏笔与照应,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小路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诗》即《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首诗,又称“诗三百”。
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坚持教学。
B.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C.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确实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
D.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不被接受,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②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李端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注)①唐大历末年,李端由校书郎外放任杭州司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长安,此诗作于李端前往杭州赴任途中。②登楼:汉末王粲避乱荆州,曾作《登楼赋》以抒写去国怀乡、怀才不遇之情。
(1)不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先拈出“愁心”二字,总领全诗,再用“恋旧游”三字呼应标题。
B.颔联虚实结合,将远在长安的故人和身在楚地的自己进行对举,暗寓自伤不遇的感慨。
C.尾联“别恨”二字点明主旨,“转深”表明诗人的别恨之情在诗中一联比一联沉重。
D.本诗写法细腻,首尾两联是情语,中间两联为景语,景中含情,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别绪。
(2)本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别恨”?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情景默写

名句默写。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自勉。
(3)陶渊明化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已往的不能挽救,将来的还可以补回。
六、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到南北朝期间,儒家独尊的地位被动摇,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思想在相互冲击中不断交汇融合。___( ),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诗经》中有不少描述男女爱情的诗歌,记载了怨男痴女从________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恋爱过程,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离骚》中主题表现为强烈的爱国情愫。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奸佞掌权者的排挤压制,屈原宁愿________也不苟延残喘,长太息掩涕,哀民生多艰。胸怀大志的曹操,面对天下分裂、割据一方的形势,________,渴盼天下贤才能士齐聚身边,助己实现一统四海的霸业。面对官场的黑暗,五柳先生宁归隐山林也不与官员________,如羁鸟、池鱼一般回归山林,实现“性本爱丘山”的夙愿。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B.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这个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C.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D.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及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
B.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
C.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
D.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及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 客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B.总角之宴 溘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C.总角之宴 客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D.黄发垂髫 溘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中华对联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它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繁荣于明清,至今尤为人们喜爱。下面给出了两副对联的上联,请你结合你所学的课文,写出下联。
(1)上联:杜子美胸怀天下寒士
下联:________
(2)上联:学《论语》,悟任重道远,士不可不弘毅
下联:________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目前,茶园已由原来的200多亩开发到近400亩左右,②产量也逐渐发展。③茶山生态园项目的引入,④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⑤为村集体带来收入,⑥增加更多就业岗位,⑦让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⑧同时还促进乡村产业振兴,⑨贫困户长期在茶园里面工作,⑩能达到稳定收入、长期脱贫。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完成月球“挖土”任务,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揽月而归,踏梦而行。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什么样的青年人才能成功?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信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说:兴趣。
一名环卫工人说:认真。
一名外科麻醉师说:精确。
结合他们的回答,作为高中生的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河北省黄骅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答案】
A
C
A
(4)由先奏孔子创立,后经历代发展,主张礼治、强调传统,曾长期维护人伦关系的思想流派。
(5)文章先引出孔子儒学与中华文明关系的论题;再多方面分析孔子儒学的丰富内涵;最后依据儒家的追求联系实际,号
召人们要做一个有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的人。
【考点】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与写作意图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筛选并整合信息
理解重要概念、句子
理解概念、句子含意
【解析】
(1)【小题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中华文明……在上古时期从尧舜以来夏商周时期就已有“错误。原文是指有“在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已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期”,并不是指那时就有中华文明。
C.“人们讲儒学一般从孔子开始讲起”错误。从原文“看待中国儒学,我们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来看,作者很明确的指出“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
D.“符合统治者施行仁政的要求“错误。从原文材料二”从孔子创立儒学一直到董仲舒确立儒学为一尊的这段时期是儒学登上历史的主旋律舞台的时期”来看,“符合统治者施行仁政的要求“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儒学比其他的理论思想更加适合稳定的封建社会”错误。封建社会的稳定时期而非稳定的封建社会。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能理解能力。
A.“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的学术特点,不是儒学追求。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给“儒家“下一个简要定义。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运用“公式”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找到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大概念。第二步,找到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第三步,用“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一“公式”来表述。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句子主干,儒家是思想流派。然后从文中筛选儒家的特点:“由先奏孔子创立”“后经历代发展,主张礼治、强调传统”“曾长期维护人伦关系”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组合成定语成分来修饰宾语“学科”,按照公式,用一个单句的形式叙述出来即可,注意陈述语序。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结构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作答本题,需要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运用恰当的连接词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材料一共有8段,第1段,由“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的比喻,引出孔子儒学与中华文明关系的论题;第2-7段,多方面分析孔子儒学的丰富内涵;第8段,依据儒家的追求联系实际,号召人们要做一个有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的人。
最后,选择用“首先……,其次……,最后……”的连接词组织答案。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1)与下文老卢免职后大家的冷漠作对比,突出这些人的丑陋嘴脸;与文中小路作对比,衬托出小路的善良真诚。
(2)文章通过众人对老卢吃泡米饭的爱好前后态度的不同,讽刺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
(3)①“清澈”指老卢的泡饭很简单,没有先前的丰盛;“难得”指此刻没有人簇拥,很清闲。两个词语表现老卢被免职后,轻松愉快又有点孤独无奈的心情。
②“关切”指大家得知老卢再次升职后对他的奉承;“遗憾”反映了大家不能巴结老卢失落的心情。两个词语表现大家想再次讨好老卢却没能实现的无奈的心情。
(4)伏笔示例:老卢突然被免了职,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
照应示例:上级突然下来命令,老卢升职成副局长。
作用示例:前后照应,使内容完整,结构紧凑;设置悬念,使文章更富有吸引力。
(5)从文中劝老卢不要吃泡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淳朴善良,待人真诚的人;从文中安慰老卢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爱心,关心他人的人。
【考点】
记叙文开头段的作用
小说阅读
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表现手法及作用
鉴赏文学形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文中,第①段“他曾经还是主任的时候,他一把饭菜整理成泡饭的样子,就有很多人围拢过来。有的说是‘您这吃饭有个性,就像您的人一样仙风道骨’,还有人说‘您这个太清淡,让我给您添点儿料吧!’说着还把碗里的糖醋小排往他碗里加”等写大家对老卢的态度的内容,与下文第④段“那天在外边开会,他又吃起了泡饭,可是他的周边不再有人簇拥”写老卢被免职后,大家对他的冷漠形成对比,突出了众人的势利;而老卢在免职前泡饭时,小路的态度与大家不同,没有进行谄媚,在老卢被免职之后,小路也没有像大家那样冷漠,将大家对老卢的态度与小路对老卢的态度形成对比,衬托了小路的善良真诚。
(2)通读文章可知,本文写了喜欢吃泡米饭的老卢在免职前被大家簇拥、谄媚,他吃泡米饭时大家不停地夸赞,往他碗里加菜;而在其被免职之后,“他又吃起了泡饭,可是他的周边不再有人簇拥”,大家对他的态度由热情转为冷漠;后来老卢升职,人们又关切地簇拥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不吃泡米饭了。由此可以看出,本文通过写大家对老卢吃泡米饭这一行为态度的转变,揭露了社会中一部分人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①“清澈”,原形容清净而透明,在句中是说老卢的泡饭不再像他免职之前那样丰盛,因为大家对他的态度转为冷漠,不再向他的碗里加菜了。“难得”,原指不容易得到或办到(含可贵意)或表示不常常(发生),在句中是说老卢身边没有大家的簇拥,很清闲。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老卢被免职后,大家不再簇拥在他身边,对他谄媚,而老卢也因此得到了从前少有的清闲与轻松,同时也为大家态度的转变感到孤独无奈。
②“关切”,原指关心, 在句中是说老卢升职之后,大家对他的态度又热情起来,开始奉承他。“遗憾”,原指遗恨,不称心,大可惋惜,在句中是说老卢升职之后不再吃泡饭,大家少了向他谄媚的机会而感到失落。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老卢升职之后,大家想要再次向他谄媚却不能实现的失落与无奈。
(4)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思路与情节安排,找出其中的伏笔与照应,具体分析其作用。通读全文可知,第④段中“有一天,老卢突然被免了职,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是作者设置的一处伏笔,写老卢无缘无故被免职,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设置了悬念,使文章更富吸引力;而第⑥段中“那天,上级突然下来命令,老卢升职成副局长”则是对老卢被无缘无故免职的照应。通过写老卢的一免一升,使得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情节上多了曲折,为文章增添了表现力。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分析人物形象,需结合文章中与该人物相关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进行。阅读文本,第②段中写到“只有怀孕的小路说:‘这种吃法对您的胃不好啊!’”,在大家都在奉承老卢吃泡米饭这一习惯时,小路则指出了吃泡米饭对胃有害,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淳朴善良,待人真诚的人;第④段中写到“小路说:‘这里的米饭太硬,不如我请您吃碗热汤面吧。’用餐结束后,小路挺着大肚子说:‘我陪您溜达一下吧。’……小路说:‘没关系,这是他的成长纪念,您做成铃声真的很用心。’”,老卢被免职后,大家不再簇拥在他身边,对他冷漠,而小路却热情地待他,安慰他,由此可以看出小路是一个富有爱心,关心他人的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A
B
A
(4)①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
②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考点】
宗法礼俗
其他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姓名称谓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文言断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解析】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措施、所做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病了,站都站不起来。孔子却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诗歌、歌唱、弹琴。
这时子贡的脸色也变了。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对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种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学说之中的。”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高兴,便叫来子路问道:“《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排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路说:“大概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通行。”孔子说:“有这样的话吗?仲由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必定能使人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畅行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对子贡说:“赐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他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之后,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心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一个人不研修自己的学说,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已下大力研修的学说不被人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欣慰地笑着说:“是这样的啊,姓颜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解答】
(1)“修”的宾语是“其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赐”是称呼子贡,单独成句,“不远”修饰“而志”,意思是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要连在一起,排除B。译文: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故选A。
(2)B项,表述有误,“仲”在这里指孔子在兄弟中的排行。
(3)A项,“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分析有误,据原文“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可知,孔子遭遇陈蔡两国围攻的原因是他过于贤能,威胁到了两国掌权大夫的利益。
(4)①聘:征聘,聘请。用于楚:被楚国任用。用事:掌权。
②虽然:虽然是这样。不容:不被接纳。病:忧虑,担心。
四、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B
(2)①直抒胸臆。客居他乡,愁思悠长,思念旧友,辗转难眠,直接表达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借景抒情。以“奏
地”与“楚天”的空间距离来表达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伤,以“远梦”“凉雨”“孤舟”等意象来渲染诗人客宿异地的凄凉之情。③使用象
征与对比的手法。以诸溪呼应大海来象征友人留居奏地春风得意,以独树叶流来象征诗人孤舟远行之境,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
的孤苦与无奈。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古诗词)
羁旅思乡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虚实结合”错误,颔联写的是诗人离开长安,奏地故人已远,楚天高渺,夜雨寒凉,我只有在这孤舟之中独自叹息。颔联是实
写,并没有虚写。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的题眼是“手法”,分析诗歌的“别恨”,可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予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结合诗歌首联“愁心一倍长离忧”“恋旧游”可知,首联开门见山揭示“愁心”,直贯全篇,指出离开长安和友人,诗人内心充满对朋
友的思念;尾联正式点出“别恨”,此种“别恨”在诗中一联比一联沉重,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心中的离愁别绪。
颔联“秦地故人”“楚天孤舟”写故人仍在长安,自己却前往“楚地”,空间距离遥远;“远梦”“凉雨”“孤舟”等词语写作者远离长安,客
居异地,天气寒冷,内心孤独的处境。作者借景抒情,既流露出离别朋友的伤感,又暗寓自伤不遇的感慨。
颈联“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意思是溪水邻近大海,呼应着潮起潮落,淮水边孤独的树木落下的叶子,尽随水流走
。诗人借景物自比,明写景而实抒情,上句以万水朝宗于海象征诗人留恋都城,下句以独树叶流象征诗人孤舟漂泊的处境,友
人留居都城生活惬意,自己客宿异地孤独凄凉,作者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内心的孤苦之情。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情景默写
【答案】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让”“弘”“谏”“犹”。
六、语言表达
【答案】
C
B
B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围绕着……为中心”句式杂糅,排除BD;“可堪”词语重复,可去掉“可”,排除A。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分析原文,①与前文内容照应,前文先分析社会思想变化,然后叙述诗人的尝试与创新;②弄清句间的因果关系,“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是“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的原因。故选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总角之宴:幼年时期愉快地玩耍。“总角”指代幼年。黄发垂髫:老人和儿童。“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所以垂髫指儿童。所以第一处应选择“总角之宴”。客死:死在他乡或外国。溘死:突然死去。第二处应选择“溘死”。慨当以慷: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慷慨陈词: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第三处应选择“慨当以慷”。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第四处应选择“同流合污”。故选B。
【答案】
李太白梦游天姥仙境
读《孟子》知舍生取义,人勿要失本心
【考点】
对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此题已给出下联材料,只要按照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组合调整即可。
【解答】
“杜子美胸怀天下寒士”的特点是“人名+动词+四字格名词”,“胸怀天下寒士”是“杜子美”的特点。因此,可结合学过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或陆游的《示儿》仿写。
“学《论语》,悟任重道远,士不可不弘毅”的特点是“动词+书名,动词+四字词语,名词+五字格词语”,“任重道远,士不可不弘毅”是《论语》中的内容。所以可以选择学过的《孟子》或《庄子》。
【答案】
①删去“近”或“左右”。
②将“发展”改为“提高”。
⑨在句首添加“让”或“使”。
⑩在结尾补上“的效果”。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02020年12月17日凌晨,②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再入返回,③并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④嫦娥五号实现多项重大突破
,⑤其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考点】
其他(压缩语段)
提取关键词或主要信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属于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找出报道对象以及特征,新闻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根据材料
可知,报道的主要事件为“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可将其将压缩为“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再入返回,并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报道中说明了具体的时间“2020年12月
17日凌晨”;文段的尾句强调了事件的影响,即“嫦娥五号实现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如期完
成”。据此总结出答案为“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再入返回,并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五号实
现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考生一定要注意根据字数要求对答案进行修正,必须
保证在75个字以内。
七、材料作文
【答案】
新时代新青年﹣﹣拼搏与创新
18年前,当世纪的圣火还在熊熊燃烧时,我们带着一个世纪的企盼呱呱坠地;18年后,当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接过长辈肩上的责任,成为了新时代的新青年。
何为新时代?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全新时代;何为新青年?新青年是在新时代中极具个性却又不乏拼搏与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的我们,也要在成长中报效祖国。
青年是民族的脊梁。新时代新青年定当有顽强拼搏之精神。赛场上顽强拼博的女排队员用她们的坚持与勇气,为祖国带来了荣誉;职场上顽强拼搏的“香港罗拉”朱芊佩,用她的坚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内心的满足;生活中顽强拼搏的95后人大代表徐萍,用自己前汗水换来艺术知识的普及,被你我熟知。青年强,则中国强。在物质生活充足的时代中成长的我们,对精神上的自立自强则更加渴求,一个拥有顽强拼搏精神的民族,是不会落后于他人的。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新时代新青年必需要有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开发量子通信,为国家信息安全筑起了屏障;美女科学家颜宁攻破膜蛋白课题,以智慧定义美丽;90后青年龚华超让笔记本触摸板变成了九宫格数字小键盘,连扎克伯格都在使用,创造了完完全全由中国人创造的产品。正如法拉第所说,没有谁能预估一个婴儿的将来。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没有人能预估我们的将来,富于想象的我们,敢于实践的我们,定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愈加强大。
吾辈青年定将成为祖国的骄傲,亚运会赛场上捷报一个个传来,无不振奋人心:孙杨、徐嘉余、苏炳添……他们的成功,成为了中国的骄傲。当世人都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乎快乐多于在乎荣誉的时代时,我们用实际证明,我们为国而奋斗的决心从未弱化。习主席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的大旗早已传入你我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中成为现实。
宋代大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告别幼稚与青涩的我们已经做好了难备,18岁后的青春,定是一段不甘于平凡、拼搏向上的岁月。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从本题来看,表面上是有四种不同的回答来告诉我们成功“应该具备的条件”,如果学生只从“信仰”“兴趣”“认真”“精确”的任意一点来回答,这样的文章算三类文章。如果从杰出人物与普通人的角度来分析,不同的人群对待“成功”有不同的理解。杰出人物更侧重于有远大的理想,取得不俗的贡献,而普通人更侧重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就”有大小,“成功”义相同。可记入二类文。如果站位于“高中生”来看,他们虽然每个人的职业不同,但是在“崭新的时代”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他们都将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时代紧密相连,那他更有机会取得“成功”。也可讲到“理性的规范”固然可做得更好,但是“感性的追求”可让人走得更远。此类文章如果文笔俱佳,可记入一类文。
参考立意:
在仰望星空中坚定方向;
在求真务实中练就本领;
在修身正己中砥砺品格;
在拼搏与创新中成就自我。
【解答】
新时代新青年﹣﹣拼搏与创新
18年前,当世纪的圣火还在熊熊燃烧时,我们带着一个世纪的企盼呱呱坠地;18年后,当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接过长辈肩上的责任,成为了新时代的新青年。
何为新时代?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全新时代;何为新青年?新青年是在新时代中极具个性却又不乏拼搏与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的我们,也要在成长中报效祖国。
青年是民族的脊梁。新时代新青年定当有顽强拼搏之精神。赛场上顽强拼博的女排队员用她们的坚持与勇气,为祖国带来了荣誉;职场上顽强拼搏的“香港罗拉”朱芊佩,用她的坚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内心的满足;生活中顽强拼搏的95后人大代表徐萍,用自己前汗水换来艺术知识的普及,被你我熟知。青年强,则中国强。在物质生活充足的时代中成长的我们,对精神上的自立自强则更加渴求,一个拥有顽强拼搏精神的民族,是不会落后于他人的。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新时代新青年必需要有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开发量子通信,为国家信息安全筑起了屏障;美女科学家颜宁攻破膜蛋白课题,以智慧定义美丽;90后青年龚华超让笔记本触摸板变成了九宫格数字小键盘,连扎克伯格都在使用,创造了完完全全由中国人创造的产品。正如法拉第所说,没有谁能预估一个婴儿的将来。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没有人能预估我们的将来,富于想象的我们,敢于实践的我们,定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愈加强大。
吾辈青年定将成为祖国的骄傲,亚运会赛场上捷报一个个传来,无不振奋人心:孙杨、徐嘉余、苏炳添……他们的成功,成为了中国的骄傲。当世人都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乎快乐多于在乎荣誉的时代时,我们用实际证明,我们为国而奋斗的决心从未弱化。习主席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的大旗早已传入你我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中成为现实。
宋代大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告别幼稚与青涩的我们已经做好了难备,18岁后的青春,定是一段不甘于平凡、拼搏向上的岁月。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